察右中旗往日印象之二:转角与华厦
本文作者:黄金亮
在计划经济时代,转角和华厦是中旗科镇街头的著名消费场所,雄居科布尔主街十字路口南北两端,正如王府井之于北京、劝业场之于天津、民族商场之于呼和浩特一样,基本是一个地区的商业中心,热闹繁华所在。我从地图上查了一下,横贯科布尔镇的东西大街,现在正式的官方称谓是察哈尔大街,南北大街的名字是巴音路。当年不知道有没有此等名称?只记得人们习惯以东南西北四种方位称呼这两条街,东南西北的中心和起始点就是十字街口,科布尔镇有四所小学,也分别位于这四条街巷,而且就是以东南西北小学来命名的。
今日科布尔 摄影:草原风
转角在十字街的西北角,大门面向东南,店面分别向北和西两侧延伸,名副其实是一处角地。转角经营的物品是糖业烟酒,诸如油盐酱醋糖茶,瓜子月饼点心蛋糕,应有尽有。二人台《借冠子》里有顺口溜形容集市上的美味,说‘’花生黑枣果丹皮,桃干杏干香水梨‘’,正是转角所兜售商品的写照。其中尤为神秘诱人的,是厚实的木制柜台上面斜放着的一排玻璃瓶,里面装着各种果脯蜜饯,小时候每每驻足于此,心里难熬的欲望都要忍不住上下翻腾,可惜囊中羞涩,直到转角停业,也无缘尝过一次那个神秘瓶子里的美味。
昔日柜台
记得有一段时间里,转角卖一种相对便宜的美食,伊拉克蜜枣。颜色橘红而透明,粘糊糊连在一起,味道甜的腻人,二三毛钱就能买一大块。美中不足的是这种食品好像是不太干净,因为经常吃的牙碜,不知道是沙子还是什么,联想到当年的食品大多没有包装,都是散装的一大堆放在柜台里,再加此物产自万里之地,飘洋过海,放置日久,所以卫生有问题也不奇怪。那时候难道就没有细菌感染?估计也是有的,医药公司里有一种孩子们经常吃的打虫药可为佐证,那个药名字叫宝塔糖,虽然是药但是以糖为名,吃起来虽不如糖果味道甘美,但也是甜盈盈的。如果不是因为食物不洁何来打虫一说?只不过当年物资短缺,填饱肚子为第一要务,其余的被忽略了而已。后来长大了才知道,伊拉克蜜枣是枣不假,却并非如那些瓶子里的果脯蜜饯一样经过蜜制糖腌,而是天然的一种棕榈科植物海枣的干燥果实,盛产于伊拉克。而伊拉克其时正在进行反美斗争,作为抗美大军里一员的中国,为援助伊拉克,大量动用外汇进口这种食品作为一种国际义务。所以我们小时候不经意间,也为反对‘’美帝霸权主义‘’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中国内陆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还在各大商场敞开供应伊拉克蜜枣这一美食,虽然吃的我们闹肚子打虫子,但是在票证垄断的年代,能够既便宜又不需要票证就能购买的解馋食品,非蜜枣莫属。再说宝塔糖,是当年应对治疗小儿蛔虫病的一种药。由于食品不洁净,蛔虫病曾经在上个世纪大面积存在于城乡之间,都说现在的食品有毒有假,但是如今从来没听说有一种寄生虫病广泛传播的,到底是哪个年代的食品更为堪忧呢?
伊拉克蜜枣
宝塔糖
除了买碜牙的蜜枣,我在转角还消费过一次,因为唯一,所以记忆深刻。大概是在我五六岁的时候,我父亲带我去逛街,时值三伏天气,中旗平时虽然凉爽但那天也感觉炎热而干燥。父子俩走到十字街头,信马由缰进了转角。本来是无意,但是那天正好商店里在卖当时较为少见的西瓜,瓜并非是论斤论个卖的,而是切成一牙一牙的论牙卖。父亲看我两眼发光地盯着柜台上的西瓜,犹如发现了千年宝藏一般,心下不忍,从来都没有给孩子们买过吃喝的他那天格外大方,竟然主动给我买了一牙西瓜,好像是二毛钱,在当时这简直是天价了,一牙西瓜对我正如人参果对猪八戒一样,囫囵吞枣下肚,只觉得凉甜可口爽快无比,勾起了无数只馋虫在嗓子眼,却没有品出应有的味道。吃完以后,父亲也看出后果,本来想尽快离开,可任何诱人的事情都怕开头,和大多数家长带孩子上街购物的经历相仿,我连哭带闹还要再买,父亲连劝带训斥绝不肯多掏二毛,本来是一件好事,最后却不欢而散。
昔日柜台
转角里面除了有各种诱人的食品,门外也常是科镇的闲散人群聚集之地,街谈巷议评点是非,东家长西家短,各种趣闻轶事不断。有一天我在街上溜达,忽然发现转角门前里三层外五层围了不少人,外围还有好些人窃窃私语,到底是什么新鲜事?我想也没想一头扎进去,因为个子小,几下就挤到了最前排。顺着人们的目光抬头望去,只见一个老大爷嘴里含着一根黑而粗的东西,那东西似棍非棍,随着大爷嘴巴有节奏的呼吸,一股浓烈呛人的烟雾从棍的尾端飘散开来,这难道也是香烟么?我和众人一样,眼睛不眨地盯着看,觉得稀奇古怪无比。平时见过的烟卷也多了,外表不一样的也有,像当时卖的阿尔巴尼亚卷烟,就是一种截面呈扁平的形状,而不是圆形的,但这种又黑又粗的真还没见过,而且就算隔着一定距离,也能感到那种闻所未闻的浓郁烟味。抽烟的老大爷此时已进入表演状态,引起了大众的关注不免有一点洋洋得意的劲头。后来,我才知道那种烟称为“雪茄”,高中语文课本曾有一篇是曹禺的话剧《雷雨》节选,其中有一段描写周朴园点燃一根吕宋烟,课文下方专门有注解,吕宋者菲律宾也,吕宋烟即是雪茄,因为雪茄以菲律宾出产的为上等,所以中国也以吕宋烟作为雪茄的代称。
雪茄
如果说转角是勾起孩子们食欲的源地,华厦就是妇女们梦想中的购物天堂,几乎所有的时代,各种地区的商业经验,无不以妇女儿童作为理想的潜在购买人群,这一点自然在过去也不例外。华厦是经营服装布料以及文具的专卖店,“华厦”两字我也是凭读音推想其应该具有的含义写出来的,到底是不是这两个字不敢太确认,但中旗人一般都是这么叫,这个名字里包含的来源和传统大概还得细究一番。华厦和转角相对,位于马路的西南角,店面也是从西和南两侧展开,所不同的是华厦门前有高高的水泥台阶,登上几层台阶以后方可登堂入室。华厦还有一件被科布尔镇人们视为稀罕的高档装饰品,就是大厅正中间天棚上面的一台很大的吊顶电扇。此物当时绝对是全察右中旗的唯一,在炎炎夏日,你如果要感受一下电扇转动带来的清凉,则必须去华厦这个大门市,方得体验。少年时代,在华厦抬头仰望转动的风扇叶片,阵阵微风吹拂头发,丝丝凉意沁人心脾,有时候还不免担心风扇突然出了故障掉下来的后果,所以享受凉快的同时心里还打着小鼓。
昔日柜台
在华厦第一次买贵重物品,是花三块钱买了一个敦煌牌口琴。那时班里的男同学好多学吹口琴,我心生羡慕,又因为自己嗓音不好五音不全,窃想如果学会了吹口琴,也能弥补一下这一缺憾。口琴买来学了好长时间,终于明白音乐之类的文艺才能,需要的天赋更多,不是想练就能练的。别人一起和我练习,吹的有模有样,曲子节拍挺像那么回事了,而我还像八十岁的老头喘气,上一口接不上下一口,估计能听出乐曲为何的除了吹奏者本人外再无第二个。最后索性作罢,口琴也从乐器变成了收藏品,至今在我的柜子里静静地躺着。没学会吹口琴不可惜,可惜的是那三块钱没用在正经地方。
1985年我上高中,也许是父母觉得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也许是进入八十年代后家庭收入普遍有了增长,终于花了不菲的价格狠狠在华厦消费了一把。买的东西有两件,一件是当时称之为“登山服”的棉袄成衣,一件是一双铮明瓦亮的牛皮鞋。价格至今我记得很清楚,登山服四十元,皮鞋二十八元,这两件行头在当日的确不可小觑,要知道,一个大学毕业生一个月的基本工资才不过区区60来块,这还是借改革开放之初的东风,上调了若干次的结果。登山服是蓝颜色,里面有软和的棉絮,轻便而保暖。皮鞋连鞋底都是牛皮的,买来后走出商店,直接在门口一排钉鞋匠里挑了一个眼顺的坐下,花了两块钱在鞋底上钉满了铁质的鞋钉,当时叫‘’云子‘’,穿上这双‘’牛鞋‘’,晚上从柏油马路上走过,脚底“咔咔”的响,都能打起火星子来,实在是酷毙了。
转角与华厦虽然是购物佳地,但是当时科镇的消费者一般是不会轻易问津的,经济条件是一方面,售货员的服务态度也是一方面。在转角和华厦上班的售货员无疑都是高人一等,男的不愁找个漂亮可人的媳妇儿,女的也能嫁个条件优越的好老公。当年有‘’八大员‘’的说法,指的是社会上八种时髦的职业:售货员、服务员、理发员、驾驶员、邮递员、保育员、炊事员、售票员。“八大员”中,售货员位列其首;还有四大热门职业:听诊器、方向盘、人事干部、售货员,售货员也在其中。何以如此?商品短缺的计划经济时代,资源都集中在卖方市场,而且几乎是垄断经营,除了国营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根本不容许私营经济存在,售货员手里虽无裁判权,但有执行权,虽不能济人于危难之间,却与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服务态度恶劣本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起,虽然市场经济山雨欲来,但也只是冰山一角,未见全貌,商店里张贴的行业纪律里,‘’不准打骂顾客‘’几个大字赫然在目。我的老师就讲过他在华厦买鞋的奇遇,在连问三声’‘同志,给我拿双棉鞋‘’后,售货员不耐烦地瞥他一眼,回答:‘’看你那个样子,能买得起吗?‘’要说售货员一个人面对一群人,同样的问题,一日不知要回复多少遍,摇头点头不知多少次,时间一长,难免烦躁之后恶语相向,这本是人性的弱点,社会制度和市场开放的竞争体制,大可作为治疗这一弱点的良药。现在的商场,从经营管理直到货物摆放,都体现出以消费者为主体的人性化经营风格,和年轻人说“柜台”大约已经不知道为何物,因为大到沃尔玛百盛维多利,小到社区门口的张三李四鸡毛小店,基本是开放式的自选货架,笨重的柜台不见了,柜台后面盛气凌人面色威严的售货员,变成了货架间笑容可掬服装艳丽的导购员,你可以举一反三就一件商品不断发问,导购员面带笑容不耐其烦多次给予解释和讲解,临到最后,你可以扬长而去自由行使购买权利,导购员还得对你谢谢再见欢迎下次光顾,抚今追昔真是对比强烈。因为天生的缺陷,进入九十年代,曾经是热门的商业单位经过市场化改革风光不再,时移世易,国营商业逐步凋零,售货员成了昨日黄花,纷纷走进下岗再就业的行列,最后甚至连商店铺面都荡然无存,现如今站在科镇十字街口,想起从前真有一番恍若隔世之感。
十字街今日之景 摄影:王丹
去年冬天,家里的平房进行拆迁改造,我妈收拾旧家什的时候,不意在箱底翻出了几张花花绿绿的印刷品,原来是过去年代的布票。看着这些历史的印记,想起那个糖酒茶棉布料等等都需要凭户口本领票购买的年代,华厦顶棚旋转的电扇,转角柜台上馋人的果脯,不禁又在我的心头眼前荡漾浮现起来……
内蒙古布票
诗曰:
繁华落尽何所忆,暮然回首空伫立。
街边有店成昨日,市场旧闻堪称奇。
八方货品收眼底,一文难名空来去。
莫问囊中银几许,转角华厦在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