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鞋跑得好好的,为什么我开始爱上了赤脚跑?(下)

早晨我这里下雨了,小雨淅淅沥沥,有轻快的鸟鸣,路上没有一辆车,我就赤脚在马路的正中,让重力带着我轻灵的移动,四季的变化,从夏的炽热到初秋的沁凉,奔跑,脚底感受着和四季的歌唱与笑语。

昨天分享了赤脚跑与「跨步」还有「前脚掌」着地的技术动作,还有「知觉」对于一个跑者的重要性(👉传送门:为什么我开始爱上了赤脚跑)。今天,我将加入轻松简单的技术数据模块:触地时间、步频、失重。以及赤脚跑对防止受伤的作用。

姿势跑与赤脚:触地时间和步频

触地时间,是从脚与地面接触的一瞬间到脚完全离开地面的时间。

为什么这个数据关键?举个例子:同一个跑者,先用后脚跟着地触地时间250ms,改用前脚掌则为200ms,每一步差了50ms,一场马拉松对于普通选手要跑40000步,将近多花费了30分钟,不说多,10分钟的成绩提升可能就关系到许多跑友的BQ了;精英选手中,马拉松精英选手触地时间在167ms,而博尔特百米冲刺时触地时间仅为78ms。

从竞赛马拉松鞋一直到钉鞋,我们精英选手的鞋越来越精简,为什么? 因为我们接触地面,地面会给我们反作用力,我们需要地面更快的给我们回馈,我们不想让鞋子的“柔软”把我们的“力气”缓冲掉,浪费掉。我们够强时,只需要地面更快地给予回馈。而赤脚已经是最精简的,能获得最佳触地感受的方式——没有鞋子任何一丝的“缓冲”,而是利用我们自己天然的强力跟腱阿基里斯腱。因此,赤脚能练就更短的触地时间和更好的回馈感受。

步频,是脚掌触地次数,通常计算单位是每分钟。

在姿势跑里面,诺曼诺夫博士提倡步频至少要达到180,国峰老师通过许多研究,精英跑者的步频通常落在180-190之间;就像车轮子滚动,圆形在地面移动上,力学的效益是最好的,因为只要稍微滚动,就会有无数的支撑点(圆形与地面的切点)来支撑它移动。人只有一双脚,两个接触点,但是假设取极限(数学名词),步频越来越快,趋近无限大,那么人在跑步的时候力学上的效益就近似的趋近轮胎,也就是说步频越快,力学效益越好。但是人不是机器,太高的步频会让我们心脏“爆表”,所以180-190是能控制体能且力学效益较好的频率。

赤脚跑,因为接触的感觉加强了,如果步频较低,脚会承担许多额外的“负担“,例如更多的摩擦力,对地面更大的冲击力等。所以通常开始赤脚跑的朋友,都会减小步幅,提升步频,从而提升力学效益,进而提升跑步效率。许多习惯低步频的朋友想练180以上步频有困难的时候,不妨试试赤脚跑,在不知不觉中,你的步频便可以得到明显的提升,尤其在慢跑的时候。

姿势跑与赤脚:失重

在精英选手的比赛中,不管是长距离还是短距离,都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地方——失重。

这里说的失重并不是大陆物理课本说说的失重(重力加速度向下),更多想表达的是人体重心的转移,让在脚上的体重尽快离开,两物体间相互作用消失,尽快进入「上拉」的阶段。在姿势跑法中,利用肩膀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技术动作,或者说是精英和普通选手的差别,如果感兴趣,可以在后台留言或者直接询问我们的教练。

我在这里想说,赤脚跑训练对于促进这个技术的完善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为跑步中,身体对地面的冲击,最直接就是反映在脚上(接触点),赤脚后,接触的感觉会变得格外敏感,而良好的重心转移的技术,能给脚掌更佳的舒适感。我赤脚跑这么些日子来,深感这样更有利于培养自己的技术,也能用相同的体力跑出更长的距离。

姿势跑与赤脚:防止受伤,达到长久的运动生涯

国峰老师说过,脚掌强韧的人,想受伤都是很困难的;其实很好理解,就像链条的强韧程度,取决于最弱的那一环。我们的脚掌已经被鞋子“保护”的太久了,脚掌强大的功能都退化了许多。国峰说,之前跑比赛结束后,看到黑人选手跑完脱掉鞋子,看到他们脚指头就像我们普通人手指头一样在灵活的活动和舒展,由此可见黑人选手的脚掌非常强韧。

我们一只脚就有26块骨头,两只脚有52块,人体全身约206块骨头,两只脚这么一点点,就占了全身约1/4的骨头数量。骨头上附着的小肌肉、小肌腱上百条,非常强大,只不过我们天天都穿着鞋子,已经退化了,很难去“享受”脚掌原本有的功能;黑人选手常是非洲朋友,那里的孩子,常常都是从小开始赤脚活动,因而造就了强大的脚掌。

国峰曾经从用手拿着跑鞋赤脚跑一段,觉得不舒适了,再穿上跑鞋。后来,他不穿鞋跑7K,最后赤脚跑完42K,这是一个循序渐进和收获进步的过程。我呢,从15年到现在,从极简薄底鞋,到穿袜子,到现在完全不穿,感受着脚掌的变化,知觉确实更加敏感了,我也真切感受到脚掌正逐渐变得强韧。

赤脚很好地刺激了“沉睡”的脚底,跖球部的肌肉;小腿跑步时的相关肌群也都在变强。赤脚跑,或许速度没有穿鞋来的快,或许距离没法比穿鞋来的远,但是收获的却并不比穿鞋来得少。小腿肌没有了鞋子的“保护”,要“勇敢”的面对地面带来的新的感受,这就像我们在学生时代考试一样。平时训练要把难度比考试来的高一些,那么考试的时候就能轻松应对。赤脚跑也是一样。我也是个追求刷PB的人,对于比赛我想我可能不会赤脚的,但是训练中每周我都有加入赤脚的训练。在这样的训练之后,穿上鞋,你已然变强。

赤脚跑,还是赤脚跑

回归自然的运动,拥有改变人们生活的力量。我碰过很多常年经历运动伤害而行动不便的人,又可以跑步了。我也遇到有人头一次从跑步中体会到由衷的喜悦,有人少了加高后跟鞋垫导致的长期疼痛后,生活品质大幅改善。

国峰老师说过:“受鞋子保护的脚,就像温室里的花朵,虽然看起来白皙娇嫩,却脆弱不堪。”对于跑者与铁人来说,需要的不是白嫩而是足以对抗落地冲击的强健脚掌。因此我把鞋子脱掉,一步步找回功能健全的脚掌,摆脱运动伤害,甚至让我的成绩更上一层楼。

赤脚跑很好,但是一定是循序渐进的,不能着急,我们需要把赤脚跑融入生活或者加到日常的训练当中去。需要时间的累计,才能不断感受赤脚里面带来的快乐,就连赤脚跑了长距离脚底“痠爽”,或者踩到小石头呲牙咧嘴,也比脚包在鞋子里面练到“疲累”来的心满意足。《强风吹拂》里的藏原走就非常享受这种进步的“不适感”,赤脚跑的过程中,你收获的会越来越多,甚至很多感受很难言述,但是棒极了。

但是不得不说,对于姿势跑法的练就,赤脚跑只是其中一个方法,一个部分;更多的姿势跑的技巧需要你了解姿势跑的物理原因,并加入多样的训练。在长期的跑步生涯、铁人生涯里认同与喜欢它,这将不仅仅是跑者的宝贵财富。

当所有人都用同一种方式做某件事时,它未必是最好的方式。穿鞋也是。

有任何跑步方面交流,欢迎新浪@陈文振,一起讨论和进步。

👉本文作者陈文振是中国首批姿势跑法的认证教练,关于认证教练课程信息可点击:想跟奥运教练一起训练?来成为我们的认证教练!(最后几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