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新解』半夏秫米汤功在调和与通利

半夏秫米汤原名半夏汤,出于《灵枢·邪客》,是历代医家治疗不寐的一首重要方剂。这里,浅谈笔者的学习体会。

  半夏、秫米名实考及本方主药

  据经文,本方由治半夏、秫米组成,似乎已无研究之必要。但是,如果考虑到《灵枢》成书年代距今久远,半夏炮制方法众多,谷物名称并非一成不变,我们便会发现,其时所用治半夏究竟是哪种炮制品,秫米究竟是哪种谷物,仍然值得深入探讨。除此之外,原文没有明确论及方中孰为主药,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疑问。

  治半夏

  明代李中梓说:“治半夏,犹言制过半夏也”,然半夏炮制品众多,生半夏之外,尚有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半夏曲等等。仅凭“制过半夏”这一笼统解释,我们依然难以弄清“治半夏”究竟为何。东汉末年,张仲景最早提到以“汤洗十数度,令水清滑尽”之法炮制半夏,其后,南朝梁·陶弘景亦有类似论述,而其他名目繁多的炮制方法则多出于宋代以后。据此,“治半夏”很可能是仅仅经过清洁处理的半夏,或者是经过“汤洗”(热水洗)的半夏。毫无疑问,前者即生半夏,而“汤洗”之半夏,也与今天的生半夏极为接近。

  秫米

  一般认为,秫米即“糯小米”、“黏粟”、“糯粟”、“黄糯”,也就是黄黏米。然而,这并没有达成共识,医家中有人认为秫米是黏高粱米或高粱米者。如明代《本草品汇精要》引《图经》云:“秫乃粟之粘者也,其苗高丈许,有节如芦,茎中有瓤,类通脱木而小白,叶长一二尺,实生茎端作穗。”据此描述,秫米当为黏高粱米,而吴鞠通、张锡纯则谓秫米即高粱米。

  清代学者程瑶田认为,高粱即古之所谓稷,其黏者为秫;秫本为黏高粱,今人沈志忠通过对古文献、甲骨文及居延汉简等材料的考察,指出先秦两汉文献中的“秫”本指黏高粱,也有以其指称高粱者,后来引申为有黏性的其他谷类作物。至于后世医家有用黏黄米者,有用糯米者,有用高粱米者,当是受谷类名称变化不定影响所致。

  半夏秫米汤的主药

  半夏秫米汤的疗效得到了众多医家的肯定,而秫米究竟是哪种谷物,大家的认识却不尽相同。可以想象,众医家运用半夏秫米汤时,所用秫米必是名同实异。所用秫米并非一物,而本方疗效得到了肯定,半夏理所当然地应该是方中的主药。

  药理学研究表明,生半夏煎剂与生半夏加秫米煎剂均有镇静催眠作用,而后者的作用未见增强。这一结论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半夏才是半夏秫米汤的主药。

  然而,时至今日,仍有学者对半夏的“安眠”作用认识不足,而将半夏秫米汤治疗不寐的作用主要归功于秫米,如五版《中药学》教材“半夏”条即云:“本品能燥湿和胃,与和胃安神之秫米配伍,可用于胃不和而卧不安,如半夏秫米汤。”言外之意,半夏能治疗不寐,是与“安神”的秫米相配的结果,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半夏秫米汤立方旨意

  半夏秫米汤立方旨意究竟是什么,这引起了后世医家的极大兴趣。笔者认为,只有结合原文及与《灵枢》成书年代相仿佛的有关材料,我们才能对《灵枢》以半夏秫米汤治疗不寐的本义作出较为合理的解释。

  阳气独行于阳而不得入阴,是《灵枢》关于不寐病机的基本认识。基于此,《灵枢·邪客》提出了不寐的治法,谓:“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饮以半夏汤一剂。”书中还提及患者服药之后的良好效果———“阴阳已通,其卧立至”,并分析说:“此所谓决渎壅塞,经络大通,阴阳和得者也。”

  可见,半夏秫米汤有补虚泻实、“决渎壅塞”之功,可使“经络大通,阴阳和得”。《灵枢》重视半夏秫米汤“通”的作用,认为它能畅通卫气循行之道,使卫气能由阳入阴,阴阳和谐而安寐。依照这一思路,我们可以做出如下解释:半夏辛温祛邪,秫米甘凉补虚,用千里流水取其通行不滞之意,扬之万遍即为后世所谓甘澜水,则又有调和阴阳之功,故本方有补虚泻实、通行卫气运行之道而调和阴阳之力,可以治疗邪伤脏腑、卫气不能由阳入阴引起的不寐。

  然而,分析又不应到此为止。《周礼》有“以滑养窍”之说,而“窍”以“通”为用,所以,这一记载表明,在古人心目中,具有“滑”的性质的药物是具有“通利”作用的。联系到卫气循行之道壅塞也可归于“窍”的不通,《灵枢》用黏滑的半夏、秫米组方,或是受这一理论的启发,意在取其黏滑而成通利之功。

  当然,由于时代久远,或许,我们永远也无法真正弄清古人的用意。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后世医家关于此方方义的种种解说。

  煎服方法

  仔细分析本方的煎服方法,煎药时所用的燃料也值得注意。以今天的眼光来看,“炊以苇薪”或许并无奇特之处。但是,不要忘记取象比类是《灵枢》重要的思维模式,如此便不难体会古人的良苦用心:苇为是空心之物,具有“通”的性质,用苇薪煎药,应该能加强半夏、秫米、扬之百遍的千里流水的通利作用。用甘澜水五升,“徐炊”,煎取一升半,属久煎之法,这似乎表明,古人已认识到久煎可去半夏之毒。服用时,“饮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为度”,寓逐渐加量之意,体现了古人以毒药治病的谨慎态度。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0)

相关推荐

  • 调理失眠第一良方,千古传承,值得收藏!

    失眠从古到今都是常见病,更是现代人的流行病.不管男女老少,都会因为各种问题或者因素发生失眠. 导致失眠的病理因素基本可以概括为: 有邪气逆乱于五脏六腑,就会迫使卫气只能行于阳分,而不得入于阴分. 由于 ...

  • 论夏枯草代半夏秫米汤中秫米之妙

    失眠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病及多发病,主要症状为入睡困难.易醒.早醒和睡眠质量低下.中医对于失眠的认识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长期治疗失眠的过程中,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药对和处方,这些处方不仅疗效好,而且 ...

  • 『古方新解』半夏厚朴清咽汤治慢性咽炎

    方药组成:法半夏15克,苏梗9克,炒僵蚕9克,石菖蒲9克,生姜3片,厚朴15克,蝉衣9克,泡参30克,麦冬12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3次服. 本方为笔者老师贵州名医石恩骏教授以<金匮要略> ...

  • 『古方新解』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顽固性咽炎的体会

    摘要:咽喉痛楚,不论新旧,只要服清凉无效或加重,或用抗生素3天以上无效者,虽无明显虚寒证可辨,皆以麻黄附子细辛汤试探之,服后咽部不适稍有加重者,则改弦易辙,另寻他法:若效,即投麻黄附子细辛汤,数剂多痊 ...

  • 『古方新解』养阴清膈汤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何钱 组成及用法:生地黄15克,元参15克,麦冬10克,牡丹皮10克,炒知母10克,白薇10克,连翘12克,黄芩10克,石韦18克,小蓟20克,旱莲草30克,水煎,每日1剂分 ...

  • 『古方新解』麻黄附子细辛汤还能这样用

    来源: 作者: 李某,男,78岁,2011年11月13日初诊.患者有糖尿病史30余年,高血压病史20余年,长期使用胰岛素.降血压药维持治疗.近2年精神欠佳,反复"感冒",要求中医治 ...

  • 『古方新解』桂枝甘草汤治心悸,随用随止

    导读:文中介绍了两个医案,用的都是桂枝末0.6克.甘草末0.3克(这个用量有没有惊到你,还记得朱进忠:"壮火散气,少火生气"临床实录一文吗?点击标题可以阅读)治疗心阳不足引起的心悸 ...

  • 『古方新解』附子大黄汤治疝气

    现代医学认为,疝是人体腹部肌肉薄弱或开裂的区域,导致脂肪组织或肠等人体器官通过这个位置向外,在皮下形成明显突出,伴有不适感和疼痛.特别长时间站立.大小便或举重物时症状会更加明显.大部分疝是由于人体内有 ...

  • 『古方新解』解郁定志汤治抑郁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性疾病,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等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抑郁症已成为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疾病. 抑郁症属中医&quo ...

  • 『古方新解』燮理汤与化滞汤治痢疾

    1978年夏天,黑龙江省一林业局子弟中学姚校长患痢疾住院治疗,各种抗生素叠进,止痢药片频服,一周后病情不但没减轻反而更加严重,每天不停地便出红白相间.鱼冻样便,家属只好把两张床并起来中间留一道缝,让他 ...

  • 『古方新解』参芪地黄汤治肾病综合征验案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胡本先 张某某,女,15岁,主诉肾病综合征1年.现激素治疗,近2日发现双下肢轻肿,查尿常规有蛋白3+,手足发热,口干口渴,尿黄,舌红苔白,脉沉.辨证属气阴两虚,湿热内蕴.处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