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学习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40种巧治笔记
一.老年感冒 老年感冒难解,反复性大,病程较长。其巧治有五:
1.分清风寒、风热。风寒者,苔薄白,脉浮紧;恶寒重,发热轻;咳嗽痰沫;头痛节楚。风热者,苔薄黄,脉浮数;恶寒轻,发热重;咳痰稠粘;咽喉肿痛。风寒辛温解表,投荆防败毒散;风热辛凉解表,投银翘散,桑菊饮。
2.助以透窍。辩证选用桔梗、杏仁、川芎、蝉衣、炙杷叶。
3.分利排邪。润肠用草决明、全瓜蒌、白菊花与全当归、莱菔子、桃仁;利尿用车前草、泽泻、冬瓜仁、生薏苡仁、葶苈子。
4.注意和胃。用云苓、陈皮、木香、焦三仙、生内金、石菖蒲,振奋食欲。
5.补气扶正。人参、黄芪、白扁豆选投1味,专以补气,扶正以祛邪也。
第一个病讲老年感冒,这感冒风寒风热都很好治,问题老年感冒非常不好治。我为什么把感冒里面找一个老年感冒呢,因为感冒的复发率反复性很大,包括用中药。你不掌握这一套窍门,好了又坏,坏了又好,反反复复的感冒,所以呢,老年感冒作为一个代表。首先感冒要分清风寒风热,这我昨天已经讲了,你还记得吗,四个指标。听过我讲课的都很熟,没有听过的我昨天也给你补充了,先把风寒、风热一定要分清楚。外感病呀,首先得分清风寒、风热,伤寒温病打了2000多年的官司,都没整明白,打不清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都不对。我很狂妄,都给他们否定了,都有长处,都有短处,你们都是纸上谈兵,一切从临床出发,临床见了风寒你还用温病来治,那不是胡来吗,见了温病,你还用伤寒6经来治,那不也是误治吗,别离开临床。临床见了风寒你就按照伤寒来治,见了风热你就按照卫、气、营、血,三焦来治。这不就统一了吗,哎呀~我在20年前讲课的时候,这一讲,可有好多医生大吃一惊,你把伤寒、温病学派都否定了,那么请问:“沈老师,风寒、风热怎么鉴别,”哎呀~给我将了一军。怎么鉴别风寒、风热呢,从此我启发了,回去赶紧翻书琢磨,就琢磨这四条,尤其舌脉这是第一条,就分得清清楚楚,不会混淆。外感病,伤寒、温病,也就风寒、风热,分清楚了,八九不离十,就能处理。另外,辛温解表里面,就是我说了,不用麻黄汤,用荆防败毒散;心凉还用银翘散、桑菊饮,这是第一个基础。第二个基础必须得透邪。淫呀,甭管风寒、风热都是淫邪,要给它出路,淫邪给它出路,就是外感病一定要透,从透窍给他赶邪,用桔梗、杏仁、川芎蝉衣和炙杷叶。枇杷叶必须得炙,它有毛,生的枇杷叶呛嗓子。当然这些药我反复强调,不是一次都加,选择一两个加,守法易药。假如开了7付药没有好,下回透窍药再改另外两个药,这样不断的提高疗效。第三个要分利。外邪已透还不行,就用润肠利尿来分利这个风寒、风热,用车前草、全瓜蒌、莱菔子、白菊花和当归。白菊花和当归呀,这两个药不是我发明的,是我的老师四川的名医叶老他教我的,这两个药尤其对老年的便秘,效果很好。老年便秘,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津液不足,所以用白菊花和全当归就是增水、增液行舟。
在10年前,我们有一个国际关系学院的院长段院长,这人很厉害,世界通,当年周
总理访问的时候,必须把钱老请来,就要问他,这个国家的元首有哪些喜欢,爱好什么,忌讳什么,都装在钱老的脑子里面,对总理的出访有很大的方便,你不能让他忌讳呀~立了功了,很出名。结果有一年初春的时候,便秘呀~当年老先生可能是不到80岁,便秘在床上躺了5天,另外后门不通呀,就不能吃饭了,火很大,心慌气短,讲话都没底气,西医的办法都用了不行,用灌肠能下来,但是马上就又便秘了。就我们中医院的院长抬举我,说:“沈绍功你去看看钱老吧,想想什么办法。”我去一看呢,该用的都用了,我就想到叶老给我的方子,用白菊花和全当归,10g的白菊花,用了15g的全当归,唯一加了一个药,加了肉苁蓉,肉苁蓉也能润肠呀,老年便秘肉苁蓉也是管用,加了10g,就这三味药,他的秘书大失所望,说:“沈大夫就这么简单~钱老生命危在旦夕,你就这三味药就打发走了,”那我说:“这就麻烦,不信就拉倒另请高明,我也不操心了。”本来钱老就没办法了,他没办法了,试试看吧,抓了两付药,将信将疑。吃了一付,到半夜就排出来了,排了很多的便,这个便不是硬的,软的,就是津液不足,排不出来,这西医叫肠的蠕动不行了,推进无力。便一排出,就痛快多了,当天晚上就吃饭了,神了~
这个很关键,治感冒没人想到和胃呀,感冒你甭管影不影响到食欲,影不影响到胃口,都加上合胃的药,能提高疗效,用苏梗、焦三仙、鸡内金和石菖蒲。石菖蒲两用,既能透窍又能和胃,所以感冒里面要用石菖蒲。
最后的关键要扶正,但扶正这五个药(人参、黄芪、白扁豆、仙鹤草、白术)里面只能加一个,加一个要就是扶正祛邪,加多了就恋邪,把风寒、风热都留恋了,没有好处了,这老年感冒呀,就用这5条巧治,提高疗效,很难反复,治好了就行了,很少有反复,这是巧治。反过来引申,就年轻人感冒反复发作,你也可以用这5个调治,控制他反复发作,这个当年我在广安门医院急诊科的时候,给你讲了:很受欢迎的就冬天治感冒,辛温解表搞了个“温解合剂”,煮了以后,合剂,消好毒给它灌在250ml的盐水瓶里面,把铝盖一封,能保存一个月,不会发霉;辛凉解表就用“清解和剂”。这里面主要四个药:“温解合剂”是苏叶、桂枝、防风和车前草;“清解和剂”也是四个药:菊花桑白皮、连翘和冬瓜皮,固定了,做好。当年我在广安门医院搞了一组病例,双盲法,就是做成卡片,每一组50个,卡片里面你来了一个抽倒什么算什么,抽到西医组那就完全输液,打针抗菌素;抽到中医组就分清风寒还是风热,全部用中药,不用西药,也不打针,这个风险是很大的,当年一个冬天我就亲自住在急诊室,照看病人,病人40度、41度来了,抽到中药组你也毫不含糊,顶着头皮用中药,不用西药,就这么做出来的,后来做了126例病例,有明显的差异。西药组退烧很快,但是反复发作,治疗周期长,而中药组退烧慢一点,一般6个小时-12个小时退烧,但是退烧以后不复发,所以它治疗的疗程比西药组短;西药还有明显的副作用,因为输液呀,中药组口服,没有副作用;当然西药组贵,中药组便宜。
冬天来了,到了夏天,高烧不退,我还是用“清解和剂”、“温解合剂”,用了十几个病人,非但没效,体温更高了,还是一个进修生提醒我,说:“沈老师呀,是不是辨证不对呀,”哎呀~这句话对我开了窍了,当然辨证不对呀,夏天了暑湿了,夏天暑湿你还分清风寒、风热 、那不是法不对证吗,弄不好有副作用了,体温很高,你辛温和剂用下去,不好就有副作用了,暑湿那么高,你辛温合剂用下去,那不麻烦了吗,我马上就琢磨,又搞了个“清暑合剂 ”也四个药:青蒿、白扁豆、生苡仁和六一散,也做了合剂,马上疗效提高,你说中医辨证厉害不厉害,由此体会,中医的辨证论治是提高疗效的法宝,也是基础,不辨症,影响疗效。
化湿(厚朴、法夏、石菖蒲),清热(黄连、栀子、豆豉、芦根)。
4.湿热蕴毒证-苔黄腻,脉滑数,发热口渴,胸腹痞胀,肢倦身黄,咽肿尿赤。
化湿解毒-甘露消毒丹
化湿(藿香、砂仁、石菖蒲、滑石、茵陈),解毒(黄芩、连翘、射干、贝母、薄荷)。
5.痰蒙心包证-湿热证兼见神识昏蒙,谵语。
清热豁痰开窍-菖蒲郁金汤
清热(栀子、连翘、菊花、丹皮、竹叶、滑石、牛蒡子),豁痰(石菖蒲、郁金、竹沥水、生姜汁),开窍(玉枢丹),热重(至宝丹),湿重(苏合香丸)。
6.下注膀胱证-湿热中阻而见小便不利
淡渗分利-茯苓皮汤
渗湿(茯苓皮、猪苓、大腹皮、生苡仁),清热(竹叶、通草)。
7.热重于湿证-苔薄黄腻,脉象滑数,热盛阳明(胃)兼见湿蕴太阴(脾),状热烦渴,身重脘闷。
清气化湿-苍术白虎汤
清气(生石膏、知母)、化湿(苍术、生苡仁)。
湿温有3个变证宜妥善处置,以防生变:
1.化燥便血-舌质红绛,便色鲜红,灼热烦躁,急宜凉血止血,投犀角地黄汤加地黄炭、银华炭、侧柏叶。
2.气随血脱-汗出舌淡,脉来微细,面白肢冷,便血不止,急宜益气固脱,独参汤及黄土汤温阳止血,温脾阳(附片、白术、伏龙肝),养血(生地、阿胶),清余热(黄芩)。
3.湿盛阳微-苔白质胖,脉象沉细,形寒心悸,面浮肢肿,小便不利,急宜温阳利湿,投真武汤,温阳(制附片、生姜),健脾利湿(白术、云苓),敛阳(白芍)。
湿温4个治要:
1.三法化湿-宣透化湿,湿从汗解;畅中燥湿,湿从燥解;淡渗利湿,湿从尿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