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知道读书是看世界的路,却不知道孩子还需要引路人?

阅读是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行为,没有比它更重要的事情了。

1

2016年8月29日,我的孩子,一名将满7岁的小男孩背上书包高高兴兴地上学了,而作为他的妈妈,我的内心是有些焦虑难安的,担心孩子能否适应新环境,也担心6年后,从这同一个校门里走出来的,是一个失去了灵气,缺乏想象力、创造力,千人一面的小书呆子。我站在校门外,看着孩子小小的身影渐渐隐没在学生群中,直到走过拐角,消失不见,我失神的样子还被刚巧也来送孩子上学的老同事拍了下来,事后发来照片嘲笑了我一通。

可8月30日晚上的新生家长会,让我这位忐忑的小一生妈妈将心放到了肚子里。从校长妈妈到班级老师,处处都在传达着这所学校的教育理念:无条件地去爱孩子本来的样子,尊重并敬畏每一个平等的小小生命个体,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给予因材施教的引导。校长妈妈说的“让孩子站在讲台正中央,站在校园正中央,站在舞台正中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校长妈妈还说,每年四月,都是学校的阅读节,这更让我深觉快乐与欣慰。这里,分明就是我理想中的学校的样子,民主、平等、宽容,无处不在的爱和纸墨书香滋养着孩子们自由快乐的灵魂。

2

我和很多妈妈一样,特别重视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因为我深深明白,阅读是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行为,没有比它更重要的事情了。

从孩子还只有两三岁起,我就有意无意地告诉他,爱看书的孩子长大了会长出翅膀来,能飞。当时,他深信不疑,慢慢地喜欢上了有各种大图的幼儿绘本。五六岁时,他偶尔会将信将疑地问我,妈妈,爱看书的孩子真的会长翅膀吗?我依然笃定地回答他,是的。现在,他7岁了,他说,妈妈你骗我,人又不是鸟,怎么可能长出翅膀来?我的回答是,孩子,妈妈没有骗你,爱看书的孩子长大了真的会飞,只是,他(她)的翅膀别人看不见。他似懂非懂,从上幼儿园大班能勉强自主阅读开始,他就已经深爱读书了,阅读,已然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的阅读方式就是我读他听,我从没有刻意教过识字,可因为看的书多了,六岁的时候,他开始有了基础的阅读能力,我们的阅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自主阅读和亲子阅读各占一半。他让我买了全套的《丁丁历险记》,他每天带去幼儿园一本,讲给同学们听。书里的字他很多都不认识,老师说很多时候都会错字跳字,可围着他的一大堆孩子仍然会被他讲的故事吸引,开心得哈哈大笑。显然,阅读,让他找到了乐趣和更多的自信,也建立了人生的基础人际关系,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将收获更多。

3

现在人们都说,生容易,活容易,唯生活不容易。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为生活奔忙着,也许有的爸爸妈妈会说,学文化学知识的事交给老师就好了,该学的,老师都会教,我教得不好,还不如不教。

这个说法,听起来有道理,但却很片面。亲子阅读,不完全等同于教知识;老师,不是父母,父母,却是老师。

亲子阅读能增进亲子感情,母子、父子共读一本书,书中的某一个情节可能会让你们相视大笑,或者某一个人物、事件牵动着你们的神经,你们的感情会因为共同的悲喜紧紧贴合在一起,你们甚至会根据书中的内容给对方起一个可爱的小绰号,我和孩子,我们互相称呼对方“慢吞吞的企鹅”。这种充满了爱的亲子互动能给予孩子安全感和自信,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亲子阅读的好习惯保持下去,孩子和父母的心会越贴越近,他会愿意和你分享他的所有情绪,尤其到了青春期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孩子,他(她)让你很省心,人到中年时,有一个不太让人操心的孩子,我们的幸福指数会加分不少。

亲子阅读,还能分享彼此的心得感受,结合书本的内容和孩子当下的实际状况,纠正他们的某些不良行为习惯,积极引导孩子的情智和思维发展,这比枯燥的说教让人容易接受多了,寓教于“阅”、寓教于乐,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

阅读能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写作能力,拓宽他(她)的知识面,这些,都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其实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保有对世界的好奇心。世界那么大,我们想让孩子了解和探索的那么多,可很多时候,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却经常让一些日常的简单问题问住,只有暗自悔恨“书到用时方恨少”,但我们的知识能力和经验水平不应该成为孩子求知的拦路石,他们长大后应该走更远的路,去看更大的世界,而这种原动力就来源于他内心真正的好奇和渴求,而和他一起阅读、学习,恰好能培养他(她)的好奇和渴求,他(她)会跟你说,妈妈,长大后我带你去看真正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和乞力马扎罗山,我还要去看非洲动物大迁徙。课堂文化决定着他(她)生命的深度,课外知识决定着他(她)生命的广度和精彩程度。

4

阅读,还能提高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他的批判性思维,不管你的孩子长大后从事什么工作,这一点,都太重要了。书,是最合算的老师,花几十块钱就能买到别人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和经验。如果你愿意花时间陪你的孩子多多涉猎各类书籍,相比同龄人,他的独立思考能力会出色很多,遇事他更容易有清醒客观的判断,而不是人云亦云,这样的孩子,说通俗点,更容易成事。

前阵子热播的一部都市剧,其80后新锐编剧是我的同班同学,她就是这样,我们普通同学高中才读的课外书,她刚进初中就都读完了,她一直是学校的最佳辩手,她观点独特犀利,思路清晰流畅,常常是几个回合就让对方辩手败下阵来。不得不说,她的家庭给了她至关重要的影响。她的爸爸也是一名编剧,虽然来学校的次数不多,但每次见到,手上一定拿着一本书,她家里最多的,也就是书。

这就是为什么说老师不是父母,父母却是老师的原因了,老师的家里即便书堆成山,也不及父母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带给孩子的影响。孩子和老师在一起的时间比不上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长,况且,老师和学生是一对多的,父母和孩子是一对一的,耳濡目染、气息相传的作用不可估量。如果我们只是要求甚至命令孩子阅读,自己却只会打游戏、打麻将,孩子的内心一定是抗拒的,在他有了自我意识却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之前,他会觉得打游戏打麻将是轻松快乐的事,阅读和学习却是辛苦的事,要不然,你们大人为什么不读书不学习却只要求我读书学习?又或者,你不读书也能轻松自在又快乐,我为什么还要读书?

所以,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爱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你还是做一位好老师吧,从陪他阅读开始。

5

当然,我们都很忙,时间真的很有限,但我想,只要有心,总能想到办法。或者,可以将一天的安排制成表格,将某个时间节点作为亲子阅读的固定时间, 21天,就形成了你和孩子的共有习惯。当时,我也面临这个苦恼,于是我就做了“雷森妈妈讲故事”这个公众号,这样,即便我很忙或者出差在外,孩子也一样能听到妈妈讲的故事了。

兴趣,一定是最好的老师。阅读,从孩子最喜欢的内容开始,首先,不要以大人的标准来衡量、判断孩子的喜好。很多父母一直不明白,一堆白沙子有什么好玩的,可很多孩子就是可以玩得不亦乐乎,这种界线,就和孩子不明白妈妈为什么那么喜欢逛街买衣服一样,一定是实实在在难以跨越的,这很简单,尊重就好。让孩子看他(她)愿意看的书,只要不是毁三观的,大可放心让他(她)去看,不要用你的选择来替代他的。

其次,不要以别人家孩子的好恶来决定你家孩子的选择取向。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每个孩子喜欢的玩具不一样,爱看的书自然也不一样,开卷有益,不要和孩子纠结“你看小明小红就爱看这种正经的学习书,你呢,只会看些乱七八糟的”类似问题。

当孩子对阅读有了基本的兴趣之后,可以尝试对他(她)进行适度引导。你想让他多花时间的内容,你自己首先得多花时间钻研其中,相关的活动或延伸探索也能间接引发孩子的兴趣和关注。比如,你想让孩子学些历史小知识,可以带他(她)去参观博物馆或身边的古迹,给他(她)讲一些各朝代的历史人物小故事或不同风俗,生动有趣、通俗易懂,让他(她)从心底真正爱上历史。

在阅读爱好的取向上,“尊重”是要一以贯之的。即便你觉得孩子喜欢的某些书不太适合他(她)看,也要学会巧妙地应对,千万不要粗暴干涉,否则容易适得其反。

有一阵,我的孩子疯狂迷恋上了某套系列图书《***上学*》,天天吵着要买,当时我给买了,翻看几页之后发现不太适合孩子阅读,当时他正在兴头上,我就什么都没说。几天后的睡前谈心时间,我和他认真讨论了这套书,告诉他,我觉得书中主人公“*小*”的很多行为其实并不值得学习,我建议将这套书暂时收起来,并和他约定好,等到他三年级的时候再拿出来看,我觉得,等到孩子三年级的时候,他不会还对“*小*”的一年级学习生活感兴趣了。即算还有兴趣,已经有了三年学习经验的他,也更能客观看待而不是迷之向往了。

读书,是孩子去看这个世界的路,而我们做父母的,就是他们的引路人,希望,我们都能做好这个引路人,让我们的孩子将来能走更远的路,去看更大的世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