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立了个flag,想打造“海莱坞”
“美国有好莱坞,印度有宝莱坞,我们海南岛今后能不能有一个海莱坞呢?”
12月5日在三亚开幕的第三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今天就要闭幕了。这句话来自于海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秘书长符宣国。虽是疑问句,却期盼满满。
本次电影节由章子怡担任形象大使,郭涛、袁咏仪、李玟、马丽等众星云集。拍摄过《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春风沉醉的夜晚》等佳作的梅峰导演携开幕影片《恋曲1980》亮相,王小帅和万玛才旦等著名导演亦有出席,对话年轻影人。
本次电影节,共吸引了来自114个国家和地区的4376部影片报名,最终189部中外佳片在海口、三亚、儋州、琼海4城15家影院展映。其中,世界首映、亚洲首映、中国首映的影片有97部,新片首映率高达92.5%。
为期8天的海影节,吸引不少影迷跨海追影而来,开启“电影节之旅”。电影产业圈内人也如约而至,想要寻觅这里的行业新机遇。
为期8天的海影节,亮点不少。
作为集合全岛影视资源的重要舞台,本次海影节承担了项目创投、面向业内合作方的产业放映、青年导演编剧培养、网文IP改编探讨等多个职责,时间紧任务重。
在电影节闭幕前一天,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在会场见到了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市场总负责人李穗。在他看来,电影节的影响力不会只局限于这短暂的8天。
“海南电影市场其实可以更加突破电影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据李穗介绍,团队正在推动产业扶持工作的日常化,把对青年人才的扶持、跨领域合作做成持续、常规性的工作。
吸引青年人才来到海影节的原因之一,是来自创投会的创作奖金。新锐导演和编剧带着剧本和样片,向评审团阐述自己的作品,经历一轮轮筛选,以期得到指点和资金上的帮助,这有点类似于创业者的路演。
在曹保平、马家辉、梅峰等评审委员的决定下,本次获得“海南选择大奖”的作品《扔你的猫》,成功获得150万元的项目发展金,这样的金额在其他电影节并不多见。
业内人士向刺猬公社透露,海影节创投会所扶持的电影项目,最终成片的比例要高于其他电影节,这要归功于项目发展金的孵化机制。
“陪伴整个电影不同阶段的成长,项目发展金有分阶段发放的机制。一般的创投可能也就只有二三十万的单笔剧本孵化费,海影节希望能选出真正能拍出来的作品,并一直扶持下去。”李穗说。
目前,海影节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电影市场”,连接创作者和投资人,向导演推荐全国优秀的取景地,架起了放映与产业交易间的桥梁,甚至在现场还引入了乐队展演,便于青年导演选择合适的音乐人共同创作配乐作品。
打通海南电影市场的全产业链,是海影节正在努力的方向。支撑这一切的,是海南电影产业更远大的发展目标。
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只是海南打造电影产业的一个窗口。
近一段时间,海南影视业颇为热闹。先有沈腾注册的“海口那可是家大影视文化有限公司”霸榜热搜,后有“海南耗子尾汁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踩着热点宣告成立。一时间,海南的风头,似乎已经盖过了前几年的霍尔果斯,引得一众影视文化公司高调入驻。
其实早在今年5月8日,海口市人民政府就出台了23条政策措施,从影视企业落户、吸引知名电影创作人投资设立影视企业、影视摄制从业人员奖励、影视作品播映等多个方面给与奖励支持。
比如,凡是落户海口的影视企业,作为第一出品方投资的影视作品获大奖能拿奖金,参加省级以上的影展能拿补贴,电影票房达到一定标准可以拿奖励,在海口摄制期间的食宿交通部分可以得补助。
影视项目投资是大头,相关税款当然能减免最好,奖金的设置更是锦上添花。不少圈内人士闻风而动,向海南迁移,在业内已经不算新鲜。
担任论坛主持的刘仪伟,已经是第三次参与海影节。他告诉刺猬公社,在海南已经碰到了很多影视老朋友,不少人都表示,愿意追着政策红利来海南试水。
美食主持人出身刘仪伟,也曾拍过电影,现在已转向幕后从事影视投资。他从投资人的视角来看,成为“自由贸易港”的海南蕴藏了更多优惠。
“现在国内高端电影拍摄仪器大多是进口,有海南这样一个税收优惠,就能降低成本。落地签,则为海外人士在海南拍摄提供了便利。”
而一家今年推出过诸多大热剧集的影视公司人士也告诉刺猬公社,税收优惠,对吸引影视企业来海南扎根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影视投资是一方面,影视艺术创作是另一方面。
谈起海南,刘仪伟说,海南蓝天碧海,椰风椰林,自然景色美,是一个天然的摄影棚,且酒店、交通相对便利,具备比较好的影视拍摄条件。“至少演员冬天演跳水戏,不用冻成冰棍。”一席话说出了影视人士脑海里想起海南的“第一利点”。
一地若有机遇,一般企业跑的最快。
在海南,除了大众已熟悉的冯小刚电影公社外,徐峥控股的公司也在海南设了驻扎点,光线传媒在海南成立了全资孙公司,而这是头部电影制作方在海南立足的冰山一角。
在论坛上,阿里影业总裁李捷透露,目前在海南已经建立了一个两三百人的团队,包括艺人经纪、赛事、综艺、剧集等方面的员工,电影是其中一部分,有小团队在海南做策划,一些剧集综艺已经在海南开拍。
比如,根据毕淑敏原著改编的剧集《女心理师》正在三亚投拍,综艺《草莓星球来的人》明年2月将在陵水黎族自治县启动,还有两部电影在筹拍。
香港电影人王晶,对在海南拍片的思维更加发散。他觉得,在海南不一定非要拍海南的故事:“我可以说它是泰国金三角,是马来西亚,是缅甸、柬埔寨,甚至新几内亚一些冒险都可以在这里拍。”与这些东南亚取景地相比,海南的吃住条件都要好很多,适合拍娱乐性的商业片。
在电影节上,刺猬公社对话了多方影视从业者,对于“海莱坞”愿景,多是期待态度。但也有声音表示,希望政策有连续性、执行力,脚踏实地,不急功近利,才有走出来希望。
谁也不能否认,海南距离“海莱坞”,才刚刚起步。
在曾拍摄过《感光时代》等佳作的第六代导演阿年看来,虽然海南自然环境得天独厚,但电影取景要看和故事的关联,能否开发出适合在海南拍摄的电影剧本,是先于取景的任务。“否则奔着补贴去拍电影,并不尊重电影。”
在坏猴子影业CEO王易冰看来,海南自己的原生文化还有待深入挖掘。海南是中国改革开放试验的重要地区,自1987年建省以来,这里发生过很多故事,有很多非常具有典型性的人物。黎族原住民的文化与故事,也值得去了解。
业内人士探讨如何讲好海南故事
但在当下的海南电影产业,这些内容仍然十分欠缺。现阶段聚集在海南的影视综艺团队,大多围绕度假、冲浪等元素进行开发,内容有些单一。
1960年上映的《红色娘子军》是海南电影的代表作,在中国电影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但站在六十年之后,依然总要重提旧话,背后是优秀海南故事的缺失。
电影《芳华》被视为海南电影的新一代作品,有80%的场景拍摄于海口观澜湖冯小刚电影公社。实际上,这个影视城囊括了1942街、南洋区、老北京街等多处影视拍摄景观,冯小刚导演的《1942》和《唐山大地震》都曾在这里拍摄。要说这些作品代表海南,未免有些牵强。
如何让拍摄场景与海南的历史文化产生勾连,形成更深刻的精神共鸣,是电影创作所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虽然海南当地硬件不错,但行业也担心“缺人”方面的问题。
根据以往的筹拍经验,阿里影业总裁李捷觉得海南的配套资源和横店、舟山、厦门相比,还是稍微弱了一点,需要从内陆城市“运人”,除了演员和制作人员,还得解决群演问题。
“我们的综艺节目是户外音乐节综艺,要从内陆城市运很多音乐粉丝去,成本还是非常高的,这是现状和遇到的机会与挑战。”
在越来越看重技术和设备的今天,海南能不能解决拍摄器材问题,也是逃不开的考验。在器材公司成熟的北京、上海、横店,不仅方便运输,还能及时处理设备问题,这方面海南尚有后顾之忧。而且7-9月台风会经常来袭,海南必须建立大量摄影棚,缓解拍摄压力。
在完善自身资源的同时,海南作为国内电影产业的后起之秀,面临的挑战也来自外部。
导演阿年向刺猬公社表示,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地方因为电影节而成为电影制造产业基地,比如戛纳电影节在尼斯,但法国的电影产业依然集中在巴黎。
“近二十年来,中国电影产业完全集中在北京,其中就包括创作人才、制作机构、制片人等电影产业的基本要素。目前只有北京,未来也只有北京。”
湖南蓝鲸灵影视文化的制片人陈汝告诉刺猬公社,想要超越国内众多的影视基地,海南还需要一条新路。
“对于中小影业公司来说,最关注的还是影视基地的配套设施和政策的支持。国内的横店等影视基地,这方面已经做得不错。如果海南没有实现影视资源的差异化,对大制作较少的中小影视公司吸引力不大。”
“好莱坞不是一天建成的,宝莱坞也不是,甚至横店也不是一天建成的。”一位影视业内人士向刺猬公社说。
对于现阶段的海南,“海莱坞”还是一个愿景。经历过行业多轮起伏的影视从业者,在保持热情的同时,更多是理性。
海南的影视扶持政策落到实处需要一代又一代电影人的接力。在下一届海影节上,希望能够看到新的阶段性成果,把口号落到实处。
或许能不能成为“海莱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成为中国电影界独一无二的海南。
END
刺猬公社是聚焦内容产业的垂直资讯平台,关注领域包括互联网资讯、社交、长视频、短视频、音频、影视文娱、内容创业、二次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