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剧名,带给我们的莫名熟悉感,来自《易经·坤文言》

《庆余年》这个剧,我是很久之前读的小说。不得不说这个剧名非常有传统文化特色,一听就感觉是古装剧,而且比较有传统特色。其原因在于,这个名称运用了很多语言以及历史技巧,充分调动了人们的潜在记忆。

我的感受是,这个剧名虽然绕口,却非常容易记住。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我一样的感觉,这名字感觉并不熟啊,第一次读还感觉稍微有点绕口,怎么却越读越感觉好记住呢?

真的很佩服现在热门剧和热门书,剧名和书名中包含了很多的文化内涵和学问。比如前些年火爆的《花千骨》,“千骨”一词乍一看,好像很生疏,却巧妙地运用了与“千古”的同音,由此人们在听觉上更加容易记忆和传播。

继续转回来说庆余年三个字的文化传承来自哪里。

首先从“庆”字说起,“庆”这个字用得好,很有传统文化的特色,同时也符合现代人的喜好特点。熟悉传统文化的人,直接想到的就是《易传·文言传·坤文言》中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周易》的内容包括对六爻的解读,还包括象辞和彖辞等。上述所说的《文言》又称《文言传》,是专门对乾、坤两卦做出的解读。由此,可见乾坤两卦在《易经》六十四卦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坤文言》是对坤卦的内容解读,在我国流传非常广。“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8个字作为流传非常广的俗语,在我国现实的家庭中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我们的传统中,形成了行善积德的文化传承,并且从中有着以小见大,慢慢累积达到质的变化的甚深哲学内涵。

庆余年,虽然将余庆两个字倒过来用,其传统文化的含义仍在。

同时,由庆余年还会联想到与当年同仁堂比肩的庆余堂,庆余堂,是我们能确认,其来源是来自《坤文言》。

当然,熟读《红楼梦》的人直接联想到的,可能是巧姐的判词留余庆。

上述是对于我国传统文化中可能是庆余年三个字的来源解读。

对我们现在来说,由这三个字,直接能联想到的包括庆贺、国庆,喜庆,普天大庆等等一系列的词汇。综上这些词我们可以看出,“庆”字对我们来说是个非常喜庆的汉字。

也许,这也是将这个小说改为电视喜剧的一个源头。

庆字,在我国同时也是一个姓氏。小说里的虚拟国度,称为“庆”国。因为一度没有出现庆帝的名字,我猜测着也许庆帝的姓氏为“庆”。记得小说里,作者说:庆帝不需要名字。因为大家知道他是皇帝陛下就足够了,庆帝就是被别人称呼为陛下的人。

读小说时,记忆最深的尤其是其中的“庆历某年春”、“庆历某年秋”等等。当然,不出我们所料,小说里果然有个角色“滕子京”。从小说创作的角度,滕子京这个人的出现,算是同人小说了。同人小说——用同名同姓的人物再创作。这个人物可能真实出现过,也可能本来就是个虚拟人物。

从历史上看来,滕子京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人物,北宋庆历四年春,被贬至巴陵,其中的历史故事确实也是兜兜转转,滕子京,其人在历史上并不出名,却因为《岳阳楼记》必须背诵,而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名人。

在《岳阳楼记》中,我们看到的是范仲淹对滕子京的赞美,滕子京作为范仲淹的好友,是协助范仲淹工作,一起筑捍堤堰的同事。但是,如果我们查阅《宋史》,史料记载中的滕子京本人却并非完全的勤政为民。

这样的人物,在我看来确实值得小说再创作。

在网络搜索和关键词时代,这样的人比较容易成为热点,俗称蹭热点,被带火的热点。不得不承认,滕子京就是一个极为会蹭热点的名字。

对于喜欢《易经》的人而言,庆历年其实还发生了一个重要的文化事件。

那就是《梅花易数》和邵雍的故事。邵雍,又名邵康节。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庆历年间,邵先生隐于山林,醉心于《易》的研究,把冬夏寒暑都忘记了。

后来觉得还不过瘾,直接把《易经》糊在墙上,但是仍没有研究出什么内容来。

一天午睡的时候,一只老鼠过来骚扰,于是拿瓷枕扔之,结果枕头碎了,老鼠也跑了。枕头中有字写:此枕卖与贤人康节,某年月日某时,击鼠枕破。于是邵先生就跑去问卖枕头的人。

卖枕人说:有个老人手执《周易》,在这里坐过,一定是他。我知道他家在哪儿,咱们去找他。两人找去时,人已经不在了,却让家人留了一册讲解《周易》的书给邵先生。

由此书,邵先生的数理越来越精妙。

不得不说,故事中的老人,已经深的《易经》精髓。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个故事,已经讲述了《梅花易数》的全部内容,那就是预测。

而这种预测功能是通过《易经》的数理体现的。有人以为这些只是传说故事,但对一个系统学习过《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人来说,这些也并不那么神奇。

我们中国人有过年的习俗,马上年末岁尾。

余年,意味着什么,不用多说。不的不说,这上映时间选得真好,现在正好是年末,非常应景。

在文末祝福所有的人年年大吉,吉庆有余。

最后还是得感叹一句,我们的文化博大精深,真的值得深入探讨和学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