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家乡——棠下(风光篇)
作者:陈天才
家乡,永远是人魂牵梦绕的一个地方。无论是原本就是呆在家乡的,或是漂泊他乡的人们,当午夜梦回时分,心中依然牵挂着那块养育自己成长的热土,心中最美景色,定是家乡的青山绿水。
我的青少年是在家乡棠下渡过的,离开家乡已近五十春秋,但依然有着深厚的家乡情结。为表达我对家乡的热爱,十多年来,我回乡留意拍攝家乡山山水水,注意收集家乡风土人情资料,现编辑了《可爱的家乡一一棠下村》,分别以风光篇、人文篇、物产篇三集反映棠下风貌。
大部分照片为本人原拍。小部分照片由叶生、陈生和黄生航拍提供,在此一并致谢!
▲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观音阁镇。
▲ 从江对岸鲤魚头山角度拍棠下全景。
棠下地处东江中上游西北岸,是惠阳、博罗、河源、紫金四县市交汇处,半天可走完相邻四县的地界。距博罗县城74公里,距观音閣镇15公里,距古竹镇5公里。棠下有9个自然村12个小队(组),人口有1650人。解放初棠下曾属河源县管辖,现属观音阁镇管辖。棠下曾用名华岭村,塘下大队。
棠下属丘陵地势,西北高东南平。有水田1500亩,耕地约1500亩。是农副产品的生产基地。有可能的话成为有待开发的原生态旅游景区。
▲ 棠下全景图。
从地图上看,棠下村图型好似一棵大白菜,白色菜头是东南半圆型沙坝地,中间过渡为村庄,绿色菜叶部分为水田和西北面山脉。白菜被人们寓意为“招財(菜)进宝”。
可见,棠下是象一颗镶嵌在东江岸边璀璨的明珠。这块风水宝地正在蓄势待发,成为将来可以开发利用的优势资源。
▲ 根据卫星拍的棠下地图,天生哥花了很多精力将棠下及相邻小地名标上,以便大家更详细了解家乡地名。
▲ 根据棠下航拍风景图,天生哥将棠下及相邻地方的主要地名标上,以便大家对棠下小地名有所了解。
▲ 近年新建的棠下村委会和棠下小学位于棠下中心点,有宽广的操埸和比较完善体育设施。周围绿树成荫,成为棠下亮丽的中心景点。
▲ 2016年春,喜悉棠下小学新学校落成,作为五十多年前就读华岭小学(后改为棠下小学)的学生心情激动不已,欣然写了华岭小学就读有感诗歌,并用硬笔书法表达一番。
▲ 红色为棠下村委会,灰色为棠下小学。红绿色为蓝球场和羽毛球场。
▲ 棠下村委会及北部村庄和山水田园。
▲ 三托石山位于棠下东北出入口处。从秀埔吉石到棠下必经三托石山,从北面看是三托石山,从南面看是棠下最高峰华岭顶。此山是丹霞地貌,石多土少。
过去徒步交通要翻过华岭半山腰崎岖不平的石山路,还要经过三条大青石板的吉石沥桥,山路只能行人,摩托车自行车都要人推经过。本来棠下并不算山坑,就因此山路难行被蓝田秀埔人认为棠下是坑。
如今此山路已不复存在,在山路下端修筑了水泥公路,是观音阁至古竹必经之路。从而极大方便了当地人来往交通。
▲ 棠下东北面,左侧为东江对岸牛牯石村庄,谭公爷庙位于棠下北面的东江水拐弯处的高地。水势险要。
▲ 以棠下村委会为中心,此航拍图主要显示棠下东部村庄和山水田园及东部相邻的越王石、牛牯石和奎溪。可见棠下村叶屋、新屋、田心、黄屋。
东江东岸越王石是近些年开发的旅游景点,从棠下往东看,隐约可见越王石北侧有个卧着的仙女形象山岭。
▲ 航拍棠下西北片山村,上面是蓝天白云,民居沉浸在青山绿树中,一片农田夏粮大部分已收割,有的尚未收割。
村中靓丽别墅成了万绿丛中一点红,好一派乡村美景。
▲ 棠下西北部村庄和山水田园。最高山峰为华岭顶 ,次高为龙头岭。华岭顶山下分别为学堂坎、上村、上陈屋及叶屋部分新居。
▲ 由南至北,棠下李屋、村部、叶屋、新屋、田心、黄屋、上陈、上村等村庄。隔江东北片为古竹。
▲ 东江河的左岸是棠下,右岸是紫金古竹的牛牯石、奎溪、榄溪。此图清晣可见,清澈的东江河水由古竹、秀埔、吉石至棠下东北部的华岭顶山下入口,转个小弯到棠下的谭公爷,遥望对岸越王石、牛牯石,然后悠然向东,顺着半圆型到南岸的鲤鱼头,最后直奔西南相邻的榄溪、江口和南坑方向流去。
在东江西北岸的棠下是一大片平地,而对岸东南面是巍峨挺拔的一道道高山峻岭,象一道天然的屏障护卫着我们美丽的家园。
从棠下向东南看,前面的坝地旁是秀美的青山绿水。而从榄溪鲤魚头山顶看棠下,就象见到一片绿色明堂。真是天斧神功地造就了棠下成为东江河沿岸少见的风水宝地。
▲ 图为棠下大岭公下的长堤围。
棠下的坝地水田总体地势不高,曾多次遭洪水冲淹,造成不少损失。六十年代初,棠下人民发挥人民公社集体力量优越性,集中几百名壮劳动力,硬是用手锄肩挑一担担的泥土,在坝地修筑了一条有三四公里长的土堤围,从大岭公山脚至唐屋坝,再往东黄竹塘附近。从此之后基本没有遭受洪水灾害入侵。
▲ 从棠下村委会高处见棠下北部村庄及山水田园。六七十年代棠下将最大的黄竹塘改为水田,改革开放后又恢复为山塘,但已被各村瓜分,不成为大水塘。
▲ 棠下东南面大片泥沙质地的坝地,适宜种红薯,红瓜,花生,甘蔗等农作物。
▲ 棠下中西部村庄及山水田园风光,可远眺南坑马鞍山。
▲ 棠下西北风光。左侧高山为蟾蜍头。
▲ 棠下正南大坝宽阔而平坦,农作物一片郁郁葱葱。
▲ 航拍棠下塘墩屋。
今年7月29日,夏收进入尾声,这村庄周围的水田的稻谷全部用收割机收割并已翻耕备种。你瞧,呈赤黄色的水田围绕随圆的村庄另有一番土色土香风味啊!
▲ 棠下西南出入口沿着东江边公路经过更子沥民丰农場。过去东江水位较现时涨,有个刁钩嘴石头,水势甚为险恶。少年放牛时许多青年仔在此游泳。高处为大岭公。
▲ 棠下南面对岸是榄溪鲤鱼头、八仙下棋、山羊坑和寨顶。蓝天白云与青山绿水构成美丽的田园风光。
▲ 棠下西南相邻的南坑马鞍山,是远近闻名而有待开发的旅游景点。
▲ 棠下西南大坝与榄溪隔江相望,江中沙坝越来越大,形似江中島。
▲ 棠下的村庄基本沿着由东北至西南的村道依次散落。棠下西南出口处是榄溪和南坑。
十多年前,由榄溪江口至南坑两岸建筑了一条的栏河大坝,但不知何因今未正式运营。如果一旦蓄水发电,棠下将有近三分之一的水田会被水淹没。按原规划 ,将棠下的低洼水田建成可观赏的荷花湖 ,作为乡村旅游景区,能否搞成,拭目以待。
▲ 谭公爷庙位于棠下东北角东江边,是棠下历史悠久标志性文物。
因东江水到谭公爷处拐弯,水深流急,形成深潭。早在解放前(年代不详)兴建,当时庙堂比现在的庙堂高大且宽,庙顶和庙檐雕龙画凤,庙旁有棵高大的玉兰树。
我们上小学时还去旧庙参拜过,觉得新奇又神秘。文革时期该庙遭破坏。十几前年棠下村民集资捐款重修。建成现在的模样。
▲ 文昌公位于棠下西南面东江边大岭公支脉的山坡上。
文昌庙是供奉道教神仙系统中较高地位的文昌帝君,是中国古代学问、文章、科学之子的守护神。许多地方都有文昌殿、文昌祠、文昌庙。
每年农历二月初三是文章帝君生日。棠下都有村民前往文昌庙祭祀。我们在儿童少年时在山上放牛还时常去文昌庙玩。此庙是重建的,规模比旧庙小。
▲ 这棵有200多年树龄的荷树位于塘墩屋对门长院与麦地下之间,即现在青枣园农场场部南侧。在当年棠下大坝树木少绿化不足的环境下,荷树显得孤独挺立。
关于这棵荷树棠下的老人还给后生讲述有关传说的故事。家乡人称这棵树为荷树百公。逢年过节有人在老树头下烧香,祈求天地神民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平安。
▲ 塘墩田园风光。兄弟俩以棠下坝和东江边群山为背景,在村里的老水井旁合影,这翠绿田光一切都显得原始生态。此照片拍于2004年。
▲ 2017年11月11日,正值秋收时节,棠下田园一片金黄,甘蔗正在生长快成熟,红薯尚未到收割,故青山碧水,金稻和树技绿叶构成一幅美仑美奂的田园风光。
▲ 再放大金色稻田和山村看看更清更美。
棠下华岭山雄壮,
山边农田泛金黄。
如今秋收机械化,
稻谷装袋归满仓。
棠下山水靓风光,
宽广坝地绕东江。
绿油田野望无际,
梦魂常游我家乡。
▲ 春夏之交,棠下村前的青山绿树和郁郁葱葱禾苗构成一幅幅美丽的田园风光。
▲ 在同一地方,金秋时节,拍下塘墩村黄红绿青白一派田园风光。
▲ 棠下西南部风光。
▲ 棠下西部以水田为主,春播秧苗长势良好,一片绿油油的世界。
▲ 同一地方,金秋时节,棠下西部田园泛起一片金黄,又一个丰收之年。远处为龙头山。
▲ 华岭山下村民攺变经营,在田坝种植果树。
▲ 棠下第三高山蟾蜍头,在上望水库西南侧。
▲ 地处棠下西北角的最大的上望水库。
▲ 从上望水库眺望棠下西北角山水。
▲ 位于塘墩村西北角的塘屋尾山塘,上世纪五十年代筑建。
▲ 棠下村南面种植的大片即将成熟的甘蔗地。
▲ 棠下村民大部分已从旧屋搬至新房居住,但老屋有些保留原貌未折,因此存在新旧房混居状况,这是塘墩老屋及部分新房照片。
▲ 塘墩航拍图
▲ 棠下一位村民十几年前在棠下南坝地承包了江边一大片土地,办起了青枣园,产品曾销往惠州博罗和深圳等地。
▲ 在大岭公半山腰处拍照塘墩主要房屋,棠下村道从村西边经过。
▲ 塘墩西片水田。
▲ 棠下村民,见缝插针种竹种树,到处可见翠绿竹林和果园。
▲ 棠下村江对岸榄溪一带群山峻岭,最高处为寨顶,山窝处称山羊坑。我村屋开门就见此山峦。少年时还时常听见对面山有人打山猪的喝吆声、枪声。
▲ 过去棠下的山岭随自然生长,种松树为主,如今多种经营,村民在山岭河边,溪旁、房前屋后种植成林成片的荔枝、龙眼、黄皮等果树。总体上绿化程度比以前多了好几倍。
▲ 风景优美、建筑别致的棠下叶氏别墅。
▲ 棠下村民新居风貌。
▲ 棠下坝地新建的西式洋房。
▲ 棠下许多新民居独家独院,院内还种有果树。
▲ 棠下陈氏兄弟从密集的老屋搬迁至村外山丘水塘旁建起了两栋新居。不仅冬暖夏凉,养猪养鸡也宽畅多了。象这种新建筑棠下比比皆是。
▲ 棠下李屋,也称二队。以李屋山为背景,依山的坡度建房。此村有李、叶、周三姓。李屋山有古老的沉香树。
▲ 因为棠下有山有水有地的环境,许多人选择了依山傍水地方建新房,种上各类果树、竹林,房前屋后绿树成荫,冬暖夏凉,又可喂养鸡鹅鸭。仿佛是世外桃园。
▲ 棠下塘墩求水岭陈氏新居依山傍水,绿树苍竹成林成荫。
▲ 棠下中部风光。上村,上陈屋、黄屋部分民宅。
▲ 棠下中部村庄,傍晚时分田野白烟淼绕。
▲ 棠下民居门前的禾苗绿油油的一片。
(摄影爱好者在棠下金秋时节回乡摄影。)
▲ 棠下田园可见对岸的越王石。
▲ 棠下华岭顶山下上村及上陈屋前一片正在待熟的稻谷。
▲ 华岭山下金秋时节。
▲ 现在棠下基本都是机械化收割稻谷。以下一组镜头都是在棠下黄屋、上陈屋、上村的村民收割稻谷的照片。
▲ 房前屋后路旁,棠下到处可见各种争艳鲜花。
未完,待续。感谢阅读。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