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望:《静悟斋翰墨缘》书评
2020年第039期||总第470期
兰苑花香 静心悟禅
——读《静悟斋翰墨缘》
陈新望
一个人,沉迷于某事某物,不计经济,无关名利,发自内心,益于社会,我们称之为“情怀”。正所谓“情之所系,乐在其中”。喜欢书画的人有之,喜欢诗词楹联的人有之,而将自已创作的诗词楹联礼请全国各地书画名家创作成书画作品,自费编印出版,或赠阅以飨读者,或赠送全国各大图书馆收藏,这样的人不多。魏君碧贞,就是这样耽于书画诗联,做了一件有情怀、有意义的事。
清晨,捧读《静悟斋翰墨缘》。书房里,焚一柱香,烟气袅袅,顿觉神清气爽,呼吸平缓,心静了。一曲《心经》,似懂非懂,似悟非悟。人生的诸多感悟,又似乎不能说。佛教说,佛渡有缘人,一叶小舟,从此岸渡到彼岸。菩提树下,心灵的解脱和顿悟,于是有了浩瀚茫茫的佛经。后来人一直跋涉在自觉、觉他的路上。达摩一苇渡江,面壁九年,悟透禅机。千百年来,艺术的神奇魅力,多少性情执着的艺人,怀着梦想,痴情于笔墨纸砚,耕耘在艺术的殿堂,如同宗教朝圣一般。后来懂得,艺术也是渡人的一种方式,成就一番事业,成就一个人。
诵经持戒是修行,艺术也是人生的修行。名山大川,大自然的神奇灵秀,为艺术创作提供不竭的源泉。登泰山而小天下,放眼脚下,诗心澎湃。东海之滨,观海听涛,思绪随着海浪而起伏。此时此景,岂能无诗?作者世居敖江岱云,一条江、一座山,依山面水,诗中自然有山的气象、水的情怀。或许是上苍的厚爱,恩泽这一番水土。这里,更有汩汩温泉,热气升腾。温泉沐罢,带着些许倦意,泡一杯绿茶,流连于温泉的慢生活里。这里的慢,这里的静,这里温泉的热度,更能拨撩诗人的诗思。“雨歇闲庭迎客去,月当野寺访僧回”“家山久别乡音杳,江月空明客梦稀”“尘间竹韵留清节,岭上梅香酿雅风”,品读这些诗句,仿佛都带着温泉的醇香。
台湾非常睿智而又可爱的国学大师曾仕强教授,孜孜探求,思考人生,对年青人又是劝勉,又是告诫。他说,“人活一辈子,到底是为了什么?人到最后,你又能带走什么?人活一辈子,我们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而已。我们一生一世只有一个目标,就是为断提升品德修养。”艺术就是提升品德修养的一座桥梁、一叶扁舟。
“任头生白发,放眼看青山。”清朝陈鸿寿说得多好呀。放眼青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慨和理解。青山依旧在,可怜白发生。人生恍若须臾瞬间。眼下,正值新冠肺炎瘟疫肆虐横行,数千人因疫情而离世。在互道珍重声中,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著名作家方方解读说,“时代中一颗灰尘,落到每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山。”经历过灾难,才懂得什么是岁月静好。面对疫情,同舟共济,同样感悟许多人。
宁静、澹泊最是养心之物,兰花就是这样。守护一束兰,养心中浩然正气。兰花的品行,一直为世人所追随。爱国诗人屈原,颂兰之崇高和圣洁,且行且吟“多余滋兰九畹,树蕙百亩兮”。南宋诗人郑思肖,无土兰花,气节千古,兰花是他那铮铮的爱国情怀。闽中逸士潘主兰,家学渊源,其父独爱素心兰,名家曾熙题“素心斋”三字相赠,一时传为佳话。“不与百花颜色斗,素心相对闭柴门”,潘老笔下的兰花就是他人格的象征。潘老是我们后辈景仰的一座高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魏碧贞也爱兰花,养兰、写兰、画兰,面对朝夕相伴的兰花,“幽香入帷,时有诗梦”,我想她会从兰花中悟得更多更深。
艺术以情动人,云淡风清是至境。只有不断提升艺术水平,才能创作出动人的作品,才是不朽的艺术。世间如果有更多有趣而又美丽的灵魂,生活定将色彩斑澜。此时,似乎飘过兰花的清香,飘过敖江,香韵传得很远很远。
陈新望,文化人,福建省书协会员,旅游文化顾问。
艺海风
题签:魏新河
编辑:静悟斋 微信号:wbz201611
程 遥 微信号:gslxcys
投稿邮箱:11cys@163.com
本平台发布的所有内容,均系作者原创,且经作者授权,其它任何媒体转载,必须注明出处,否则依法追责。特此声明。
征稿启事
本微信平台长期征集文学、书法、绘画、摄影原创作品,欢迎惠赐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