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网综艺的节目形态创新

纯网综艺指的是完全由网络媒体生产和传播的综艺节目,近年来发展很快。纯网综艺与电视综艺相比有什么特点呢?本文不妨拿同类节目进行比较分析,我们拿纯网综艺节目《偶滴歌神啊》和电视综艺节目《中国好声音》这两个节目,进行节目模式和视听元素符号的比较分析。

一、节目模式比较

节目环节或节目模块是构成节目模式的根本,而节目模块的内部特征体现了节目的创意、规则和规范,以及制作的技巧方式等。《偶滴歌神啊》与《中国好声音》虽然同为以“音乐”为元素的节目,但两者的节目模式有着很大的区别,现将两者节目模式上不同之处进行比较。

1、结构方式比较

电视节目形态的结构方式主要由三种类型所构成的。其一,为层递式的环节链接类型;其二,为拼盘式的模块组合类型,其三,为前两者相结合的类型。

在通过模式解构研究后可以发现,《偶滴歌神啊》节目形态的结构方式主要为混合型。从三轮推理看,每一轮推理组成了一个大的板块,三大板块和其他模块最后拼接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节目。但下一个推理板块和上一轮推理板块之间又属于一个层递式关系,从节目模块的内部特征即可看出。第一轮的表演模块是选手个人信息简单介绍,再加上只能听到一个音节发音的唱歌视频,在线索有限的情况下,第一轮就有两位选手要被淘汰。之后的第二轮表演模块,提供的悬疑线索势必要比第一轮更深入一层,所以在此轮的表演模块,剩下的三名选手要开始对嘴型假唱。同样,在作出第二次判断后的第三轮表演,是在选手以往线索信息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补充。由此达到层层递进的效果。换而言之,没有了上一轮的板块,下一轮板块无法开展。

《中国好声音》的节目形态结构方式明显属于拼盘式。每期节目有七名学员,学员之间上台、表演、互动、离场的模块毫无分别。将一名学员上台、表演、互动、离场四个模块看成一个大的板块,板块与板块之间属于一种并列关系。如果是第一次观看节目的观众,在看完第一名学员的完整节目表演后,能预想到下一位学员上台后的各个环节设置。如果不考虑节目剪辑效果,去掉或增加一名学员上台,或者调整学员上台次序,都不会改变节目的框架结构。

2、环节设置比较

节目环节的设置是《偶滴歌神啊》与《中国好声音》最大的区别所在。虽然两者都设有演唱、互动的模块,但由于游戏规则的不同,模块中的环节也有着显著差异。

在背景信息模块的主持人开场环节中,《偶滴歌神啊》主持人一改电视主持人严肃正经的形象,以演唱的方式登台亮相,虽然能明显看出主持人是在对嘴型假唱,但对预热节目现场气氛起到了特别的作用。《中国好声音》主持人的开场是一段口播,起到的作用就是宣告了节目的开始。

在登台这一模块的选手或学员的亮相环节中,《偶滴歌神啊》当期五名选手一同上台,装扮各异,造型不同,选手的真实信息被隐瞒,制造了第一个悬念。《中国好声音》的学员则是依次上台,上台前用VCR对选手的个人情况进行了真实的简单的介绍,给予了观众对学员歌唱实力的期待。

在演唱环节中,《偶滴歌神啊》的选手用隐藏实力的方式来进行歌唱类的表演,都给出了自己是歌神的信息提示,进一步制造悬念。而《中国好声音》的学员一上台就展示了自己的真实唱功,悬念设置在导师听到学员的“好声音”而未“转身”之时。这个环节体现了两档节目最大的差异,前者的非正常演唱环节设置已经脱离了纯粹音乐节目的色彩,只有好玩刺激的成分;而选手的真唱环节的主要作用在于推理结果的揭晓,唱得好不好似乎不太重要,会不会唱歌是嘉宾和鉴音团评委最为关注的。后者的环节设置强调了“用实力说话”的音乐节目特色,能上台的学员一定具备了好声音,只是好到什么程度要看导师的选择而已。

在互动环节里,《偶滴歌神啊》的明星嘉宾要做的工作就是选择心目中的音痴将之淘汰。在《中国好声音》节目中,淘汰是在演唱环节过程中进行的,而《中国好声音》的互动环节,一方面是对学员个人信息的立体性的完善,另一方面是导师为拉拢学员到自己的队伍里而开展的唇枪舌战。

3、小结

整体来看,《偶滴歌神啊》虽然节目环节设置得环环相扣,但节目本身没有条条框框,想说什么说什么,节目内容对推理的过程的重视程度大于推理的结果;对嘉宾和评委的表现(或者说“表演”)的重视程度大于选手的表现。虽然是音乐节目,但其游戏和娱乐的色彩更浓。而《中国好声音》是引进的外国综艺模式,按照导师抉择、导师对战等严格流程进行,是一个纯粹的专业选拔真人秀,对比《偶滴歌神啊》,更注重音乐的专业性,其节目模式更为程序化、规范化。这一点不同是由两者的播放平台的差异造成的。纯网络的播放环境让《偶滴歌神啊》的形式和风格都更自由更开放更随性。

二、元素符号比较

1、视觉符号比较

(1 )人物符号

从主持人的角度看,《偶滴歌神啊》的主持人谢娜是节目的最重要参与者,在节目中,主持人起到了贯穿整场节目环节的重要作用。她的无厘头的即兴表演成为节目娱乐效果的催化剂。而《中国好声音》的节目进行设置主持人的角色,但却淡化了整个支持人的地位,更多的就是起到了一个报幕和谢幕的作用,主持人华少的广告词插播那可谓是无人能及,这也是节目一种极其吸引人的设计,没有过多花哨的表演,使得台上参赛者时间就会有所增加,进而提供更多的时间给参赛者,使得参赛者可以充分的表现出自己的看家本领,让导师为之转身,获得最终的成功。

从评委(导师)的角度看,《偶滴歌神啊》的奇葩鉴定团成员身份各异:电视主持人、歌手、网络红人等。成员们各出奇招、妙语连珠,与主持人、嘉宾甚至选手的互动接连不断,甚至在选手的真唱环节跑到舞台中央“捣乱”,选手也会向鉴音团翻白眼,甚至大喊鉴音团闭嘴。而《中国好声音》由于程序化的竞赛风格,导师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认真倾听选手的歌声,选择转或不转,每期必问的“你的梦想是什么”;导师和学员的小小等级关系,选手们对导师大多是崇拜、敬仰之情,但节目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也由此显现。

从选手的角度看,《偶滴歌神啊》网罗了各色人才,身份形形色色,歌神与音痴混杂其中,节目也为不会唱歌的人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中国好声音》将其节目核心定义为具有专业性质的音乐来选秀节目,进而对参加比赛的选择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因此,参加比赛的人都需要进行接受专业培训,使得自身的音乐素养和水平第一提升,基于选秀者的出身并不一定非常的初衷,进而只有通过培养表演能力,才能更好的应对整个比赛。

(2)特技符号

《偶滴歌神》在后期剪辑制作上,使用了诸多特技符号添加在了节目的画面上,在其他综艺类节目上比较常见,但此作法并不常见于专业的音乐类节目。《中国好声音》的画面内容客观、直接,没有娱乐化的游戏色彩掺杂其中。这一点区别也体现出两者的定位差别。

但悬念的设置在真人秀节目中必不可少。《中国好声音》的创意元素符号就是具有仪式性的转椅。导师们听到中意的好声音后按下按钮,随着转椅的转动而转身。选手歌唱时有没有导师转椅,哪位会转椅,这不仅增强了节目的悬念,还提高了节目的视觉效果。另一方面来说,转椅就是对学员的认可。《偶滴歌神啊》对选手的认可就在于一系列推论后做出的最判断,以及最后一位胜出者跟明星嘉宾一起合唱的机会。奖励对于选手的吸引力并非很大,由此也可看出,相比《中国好声音》的评选结果的重要性,《偶滴歌神啊》更注重节目过程。

2、听觉符号比较

(1)音乐音响

音乐是最富艺术表现力的信息符号,在综艺节目中,音乐与场合的组合运用更加丰富,可以在节目的不同时刻,根据不同需要,来调动情绪、营造氛围。

《偶滴歌神啊》在音乐音响的设置上更加多元和随意,因为节目现场的随意性和变化性较强,甚至这一期出现了与上一期节目完全不同的音效。但无论如何,大部分音乐和音响效果都是为了节目娱乐氛围而服务的。《中国好声音》每一期的音乐音响效果几乎都是重复性的,按规矩被安排在节目的各个环节,能活跃气氛,同时又起到段落提示和引人注意的作用。此外,《中国好声音》追求的则是音乐的极致演绎,无论是重新编曲,或是歌词的改编,或是选手音色的调整,一切都在围绕“歌声”运转。紧张的鼓点、耗费两千多万的音响布置……这一切带给观众的是一场关于音乐的盛宴,在音乐专业性这点上,《偶滴歌神啊》是无法与其相提并论的。

(2)语言比较

节目语言流露出节目的意识形态。《偶滴歌神啊》在节目的语言大胆、犀利、幽默,语言风格非常贴近互联网的语言环境。节目中主持人、嘉宾或者鉴音团评委接下来会冒出什么“金句”,观众永远不知道。随意的语言在互联网中非常接地气,是节目轻松、活泼气氛的调味剂。

《中国好声音》由于节目强调专业性,节目语言强调叙述准确性和专业性,是正面和上进的。节目语言符号是与观众文化认知谋合的。通过对选手的采访和导师的点评,这些语言符号对选手的品格面貌给予了积极肯定。通过这种肯定,将节目要传达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很好地传播到观众中去。


3、视听组合符号的比较

(1)声画比较

在声画符号上,《偶滴歌神啊》与 《中国好声音》都运用了短片或图片,功能是相一致的——对选手或学员个人信息的补充说明。但在目的上,两档节目却截然不同。

《偶滴歌神啊》作为推理类音乐节目,势必会设置层层悬念。展示出的个人信息是模棱两可的,短片透露的信息更是不完整的,但节目环节如此设置的目的只是为了推动节目走向高潮。而这些用于交代背景信息的元素符号的选择,也考虑了当下互联网上对于身份认定的条件和年轻网民的兴趣点。

《中国好声音》的短片表现方式则非常直接,选手上场前,观众已对选手的个人基本信息一清二楚,增加了选手的亲和力,加深了对选手的喜欢程度,增强了节目的效果。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还辅助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在观众中的扩散。

(2)节奏比较

节目整体节奏方面,《中国好声音》比《偶滴歌神啊》节奏性更强,体现出节目规则的规范性和统一性。《偶滴歌神啊》在大的节目环节上遵循了统一,但在细节方面,由于节目参与者们极强和级随意的互动性,节奏常被打乱,但观众依然乐在其中,甚至期待这种出乎意料的节目效果。

4、小结

通过以上比较分析可以得出,《偶滴歌神啊》节目自身具有电视综艺的技巧、音乐节目的外衣和互联网风格的表达者三重特点。《中国好声音》由于节目的定位,更注重专业性和纯粹性。如果说《中国好声音》享受到的是纯粹的音乐,那么《偶滴歌神啊》享受到的则是纯粹的快乐。那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受众喜欢的节目视听风格会更倾向于后者,作为纯网综艺节目的创作者,应当多学习、利用互联网的视听特点。

三、结语

通过对《偶滴歌神啊》和《中国好声音》节目形态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窥见纯网综艺节目形态的创新性,得出节目不能被轻易模仿、能在市场立足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其极强的互联网基因:注重节目逻辑递进关系,以牢牢吸引观众的注意;虽然是真人秀音乐节目,更注重秀的过程而非结果;注重节目的游戏因素,让节目更具娱乐性;互联网语言的大量使用使得纯网综艺跟贴近互联网受众;随意性和灵活性也是互联网信息碎片化在综艺节目创作中的一种体现。这些因素和内容让纯网综艺的整体创作思维与电视综艺节目大相径庭,令人耳目一新,在很多节目制作过程中的很多方面,传统电视综艺节目是望尘莫及的。

以下公众号值得关注:

一个非典型博士的公众号——江凌

一个逗比教授的公众号——小强传播

一个中国版的《纽约客》——深圳客

一个企图把人拉入新媒体正道的公众号——谭天论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