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一天过得怎么样?孩子一问三不知,用对方法孩子才愿意开口
孩子上幼儿园第三周,朋友发现,她家孩子不喜欢讲幼儿园的事。
他们母子之间的对话是这样的:
妈妈:你今天在幼儿园过得怎么样?
孩子:沉默
妈妈:你今天玩的开心吗
孩子:沉默
妈妈:你今天吃的什么饭?
孩子:不知道
朋友说,孩子要么是沉默,要么是一问三不知。要说这个世界上能把天聊死的,当属自己的儿子莫属。
幼儿园开学的前两周,好不容易让孩子适应了上幼儿园,等到妈妈开始想要和孩子沟通一下幼儿园的生活,才发现,孩子是金口难开。
朋友想不聊就不聊吧,自己每天上班又忙,问了几次孩子不说,也不问了。直到看到老师发到班级群里的照片,才发现孩子在学校被小朋友打了,自己看了下孩子脸上没有伤,问孩子,孩子却依然不开口。这个时候才开始意识到,和孩子聊天的重要性,没想到孩子却总是不开口。
和孩子聊天的重要性远比你想象的重要
很多父母把孩子教给爷爷奶奶接送,加上自己上班工作忙,很少有时间去关心孩子,而和孩子聊天的时间就更少了。
但是父母要知道,除了天生性格活泼,环境适应能力强的孩子,其实大部分孩子都需要通过父母的询问和聊天,才能主动讲出幼儿园的生活。
我家姑娘下半年出生,性格属于内向型。上幼儿园之前上了几个月的全托早教班,但是孩子每天都很抗拒,断断续续的说自己不想去,到早教班门口甚至拒绝进去,持续了很长时间。
后来和孩子聊天才发现原因。原来孩子不喜欢教室的狭小,每次上课前想要去大厅玩,但是因为老师要照顾其他小朋友,所以拒绝她去大厅。
正是因为老师的拒绝,让孩子不喜欢老师,不喜欢上幼儿园。甚至一度抗拒的在门口大哭,拒绝进入。
孩子不是成人,很多时候不知道如何来表达内心的情绪,这种能力是需要后天来学习的。正是因为不会表达,反而容易被忽视,尤其是孩子沉默背后的情绪。
所以说,学会和孩子聊天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另一方面,聊天可以纾解孩子一天的情绪,不管这些情绪是快乐的,还是忧伤的,通过聊天可以分享和释放这些情绪。
为什么孩子不喜欢讲幼儿园的事
孩子不喜欢讲幼儿园的事,这是父母对孩子最大的误会。不是孩子不喜欢讲,是父母不知道如何来读懂孩子情绪背后的语言。
孩子沉默是孩子的语言能力决定的
上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大的快4岁,小的可能刚刚3岁,对于孩子来说,并不具备把事情说清楚的能力。孩子的语言能力,只具备陈述一些事实,这是由于孩子的认知局限决定的。
很多孩子会陈述简单的事实,但是孩子并不具备把这件事情中的逻辑理顺。
比如,我女儿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天回家问她幼儿园吃了什么,她说同学给她吃了药,是白色的小药丸,但是是甜的。
因为孩子不能表述清楚,赶紧给老师打电话,才问清楚了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
刚上幼儿园的孩子,他们可能因为午觉睡不着、饭吃不完、或者不敢上厕所等,任何原因拒绝去学校。但是当父母问幼儿园怎么样的时候,孩子的概念中并不能清楚的说出自己的感受,孩子的关注点只在自己的情绪上。
孩子沉默是成人的提问方式有问题
孩子从幼儿园中回来,总是习惯不说话,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父母沟通的方式有问题。
很多父母问的问题过于笼统。比如很多父母会问,你在幼儿园过得怎么样。这就好比我们问一个成人,你的工作怎么样,很多人都会说还好,过得去。但是让一个孩子如何来回答。
问孩子,你在幼儿园吃了什么饭?孩子回答,面条。父母问,什么面条。孩子保持沉默。
因为很多时候,孩子也不知道是什么面条,甚至是孩子都没有吃过的。
父母沟通自带问题,所以就难怪孩子总是不开金口。
孩子不愿意讲父母要如何来做呢?
面对孩子沉默,父母要想办法从孩子的角度来进行沟通,解决问题。
学会正确提问
- 提问越具体越好
和成人沟通很多人会刻意委婉,和孩子沟通正好相反,需要直抒胸臆,不要曲里拐弯。
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想要知道什么就问什么。
比如想知道孩子一天在学校过得怎么样,不要笼统的提问,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就是游戏、吃饭和睡觉,把这个大问题拆解成小问题。
比如,你中午吃的什么?有什么蔬菜?是米饭还是面条。
再比如,你中午睡觉了吗?睡了多久。
把孩子在幼儿园过得怎么样这个问题,拆解呈具体的小问题去问,把幼儿园的生活落到实际的活动中,让孩子回答起来方向会更加明确。
- 学会启发式提问
父母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要学会抛砖引玉,启发式的让孩子自己来讲。
很多父母问问题,总会浅尝辄止。比如问孩子中午吃什么,孩子说米饭,吃得什么菜,孩子说完,问题说完了。
父母问问题的时候,要学会用启发式问题,让孩子回忆起学校的美好生活,并且愿意和家长分享。
比如问孩子中午吃什么饭可以这样问。
妈妈:中午幼儿园吃的什么饭?
孩子:米饭
妈妈:有你喜欢的菜吗?(启发孩子思考)
孩子:有,我吃到了鸡腿。
妈妈:那你喜欢幼儿园的饭吗。(引导孩子说的更多)
- 不要问负面情绪的问题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上幼儿园是担心的,而这种担心恰恰就会体现在语言上,这样的问题是会引起孩子变得更加焦虑。
问孩子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客观中立的去提问,容易引起孩子负面情绪的问题一定不能问。
比如问孩子的社交,可以问,你和哪个小朋友玩得最好。不要问,有没有同学欺负你?
想要知道孩子和老师的关系,可以问,老师有没有和你们做游戏,而不是,老师有没有打你。
父母要努力帮助孩子建立正向关联,让孩子把幼儿园和一些美好的事情联系起来,因为孩子一旦打开话匣子,很多问题都会自己说出来。
相反这些带有负面情绪的问题,反而容易让孩子拒绝上学。
学会正确的做亲子连接
不管是《正面管教》还是《游戏力》,太多的育儿书籍告诉我们,一旦孩子出现不良行为,这背后是孩子和家长之间的连接断了,孩子需要重新连接,来蓄满自己的水杯。
所以当孩子不愿意开口的时候,父母应该解决的问题是让孩子重新和父母连接起来,而不是回答父母的问题。
如何和孩子连接?从亲子游戏开始。
- 体力游戏
这里说的游戏,是父母参与式的游戏,而不是陪伴式的游戏。父母一定要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中,比如和孩子玩体力游戏;或者枕头大战,最重要的是有参与和互动,而不是孩子玩,父母看。
一旦进入到游戏中,孩子是放松的,释放过情绪之后,他会更愿意和自己的父母去沟通。
- 角色互换游戏
如果妈妈不喜欢体力游戏,也可以从角色互换游戏开始。孩子最喜欢玩的就是扮演大人,可以让孩子从扮演妈妈开始,再去扮演老师,家长扮演学生。孩子会在下意识中,把白天从幼儿园看到的听到的,甚至是学到的带入到游戏中,家长需要用心陪伴才能体会到。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的世界难懂,而是我们用错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