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贝多芬伟大作品背后的支持者

本周我们迎来了乐圣贝多芬诞辰250周年的隆重纪念。BMF俱乐部推出“BMF之声”特别节目,主播超人通过五期的讲述,聚焦贝多芬和他的赞助人的故事。音乐艺术离不开有鉴赏能力的支持者,而音乐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这些赞助人。

正文:
“没有君子不养艺人”,这句话曾经常听到说起,其实在灿烂的古典音乐史上,艺术家们也从来离不开那些背后支持他们的赞助人。
和一些商业化的娱乐形式相比,古典音乐的创作本身很难吸引到“投资人”,因为这些作品经过历史洗礼之后脱颖而出时,那些支持过作曲家的人也无法从中获利,因而更多的是无私奉献式的付出,我们称之为“赞助”。
说起奥地利的鲁道夫公(Archduke Rudolf of Austria),恐怕是贝多芬的赞助人里最著名的一位了。

不仅他的名字进入了贝多芬的作品标题(《降B大调第七钢琴三重奏“大公”》,op.97)而且相比其他人,他获得了贝多芬诸多名作的呈现。

贝多芬-钢琴三重奏“大公”(第四乐章)来自BMF俱乐部00:0007:14
因此当我们翻看文献,会发现《降B大调第29钢琴奏鸣曲“槌子键琴”》,《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以及《D大调庄严弥撒》,这些在各自的形式领域里都堪称“大部头”的代表作,都是献给他的。
而当1809年,鲁道夫大公为了躲避进攻维也纳的拿破仑军队离开了这座城市,贝多芬还为他写下了《降E大调第26钢琴奏鸣曲“告别”》,以音乐预示这位作曲家生命中的贵人最终会平安回到音乐之城。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告别”(第二乐章)来自BMF俱乐部00:0010:03
鲁道夫大公酷爱音乐,而且身体力行,不光是给钱,也向贝多芬学习钢琴,甚至是作曲。
1820年代,当贝多芬为著名的出版商安东·迪亚贝利写作那首长篇的圆舞曲主题变奏曲的同时,鲁道夫也动笔写了一首。

*鲁道夫大公创作的《迪亚贝利变奏曲》一个变奏的节选

而贝多芬为了表达对他的钦佩和感激,回赠的音乐往往都是充满光辉灿烂的形象,无论是贵族气息十足的“皇帝”协奏曲,还是优雅脱俗的“大公”三重奏,或许都折射出被题献者的影子。
面对神圣罗马帝国皇族的一员,贝多芬自然不敢懈怠,如今保存在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中的书信里,往往能看到贝多芬为自己的种种不是而深感抱歉的字样。
然而作为受到赞助人尊敬的贝多芬,也能在创作规律之下挺直腰杆,说出自己的意愿。
比如在1812年12月的一封信中,关于他题献给鲁道夫大公的《G大调第十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他说道:“由于我正在写几部其他作品,所以没有仅仅为了准时而草率了事最后的乐章......我还得考虑罗德的演奏风格。
贝多芬-第十小提琴奏鸣曲(第四乐章)来自BMF俱乐部00:0008:42
在终曲里,我们喜爱急促的乐段,但那不适合罗德......”。即便大公可能会因为脱稿和风格处理不悦,贝多芬依然据理力争,或许这才能真正赢得赞助人的尊重吧。

在鲁道夫大公的信件中,贝多芬一般自称“殿下最忠诚、最恭顺的仆人”,而对他的另一位重要的赞助人冯·埃尔德迪伯爵夫人(Countess Anna Maria von Erdődy),他则自称“您真正的朋友”,这位作曲家真是结交赞助人的天才。

埃尔德迪夫人可谓是贝多芬的“忠实粉丝”,因极其仰慕贝多芬的才华而施以援手,而作曲家也不摆架子,愿意做赞助者的“朋友”,甚至称这位夫人是他的“告解对象”,两人的关系颇为真诚,贝多芬将自己的编号为op.70的两部钢琴三重奏(其中包括著名的“鬼魂”三重奏)以及最后两首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献给了这位知心朋友。
贝多芬-钢琴三重奏“鬼魂”(第一乐章)来自BMF俱乐部00:0007:07
为伯爵夫人所写的作品,往往是别具匠心的,正如要写弥撒曲和钢琴作品给鲁道夫大公,是因为这位后来担任枢机主教的贵族擅长演奏钢琴,而埃尔德迪夫人的孩子当时正在向大提琴家约瑟夫·林克学习,因此大提琴作品是不可或缺的。
在1815年夏天写给她的信中,贝多芬说:“大提琴手欲前往多瑙河左岸,演奏到直至人人都从右岸被吸引过来,这样您的人群将会迅速增加......如果方向正确,勇往直前,就会无往而不胜。”
这里的大提琴手就是指林克,贝多芬除了表达出对自己作品的信心,也始终和伯爵夫人站在了一道。
接受了王公贵族的资助,让贝多芬可以心无旁骛地去写自己内心中认同的“好作品”。
如今当我们重听这些贝多芬献给赞助人的作品,您既可以了解到贝多芬的艺术视角,体味到他真诚的感激之情,也可以从赞助人的无私支持看到维也纳古典乐派兴起的时代环境。
因为脱离赞助人的艺术家也难以顺利创作如此质量的作品。如今还会不会有人愿意像那些历史上的赞助人一样,去为人类音乐艺术遗产做奉献呢......
参考附注:
*Vienna: A. Diabelli & Co., n.d.[1824]. Plate No.1381. (Public Domain)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