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天哲:因世说论坛撰史而想到的

我的一个网上朋友老而弥衡(也叫斯徒乱码的)近期在新世说新语里开始撰写《世说新语论坛简史》,并有了相当可观的进展。对于他的这个举动,我是十二分的赞赏的。在我看来,“文章千古事,修史称第一”。虽然他撰写的只是一个论坛的发展历史,但他的这种史学意识和前瞻思想是一般人望尘莫及的。

据我所知,互联网发展逾10多年了,几大有影响的中文网站和社区论坛几乎没有或甚少有类似撰修历史的举动。老而弥衡的行动实在是开了个先河,并一定会给后人以启发。

修史,在中国为历朝历代人所重视。中国是重视历史的国家,也是保留历史资料最完善的国家。仅以官修正史而言,中国的《二十五史》(从史记至明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明朝覆亡共4000多年的社会朝代更替的历史轨迹,它涵盖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战争、文化、科技、人口等内容。这是中国人值得骄傲的一件事,要感谢我们的老祖宗。而其他民族的文明史在这方面则留下了许多遗憾,或是衰落,留下历史的空白;或是中断,残缺不全。应该说,中华民族重视治史修史的传统和那些献身修史的史官,首当头功。

虽然,互联网勃兴才10多年,但网络的便捷性和广泛性,使得成千上万,不,应该说以数千万及亿万计数的人或者以真实身份,或者以虚拟ID名称参与到这个虚拟王国中,或交友、或游戏、或购物交易、或撰文,或吟诗对唱、或在论坛里掐架和纷争等等,这种精神面上的交流摆脱了现实世界上的种种桎梏,更为自由,缤纷和便捷。网上世界可以说是现实生活的真实映射,甚至在文化、思想交流上有着现实不可比拟的优越性。集中体现在文明的融合变得更为容易和人们之间思想的冲突也甚为激烈,这种看似矛盾的统一却是真实地存在于网络的各个角落。

互联网,俨然已经成为一个世界,虽然是虚拟的,但因为人们真实行为的参与已经变得不再是空中楼阁、海上蓬莱。在网民中,很多初始参与的虚拟ID名称,经过时间的流逝,沉淀下来后已经成为其个人的特定符号。

网站、社区、论坛、专题板块、QQ群、聊天室等等网民参与的空间也俨然成了一个个国中之国,那些固定在某些区域里玩的网民也成了其中的国民。已经没有人能否认网络已经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了,除非是那些不上网的或者是甚少上网参与其中的人。

纵观网络这10多年来的发展,在这个“虚拟世界”里已经发生的大大小小有影响力的事件可以说不胜其数了。就是小到一个社区、论坛,其对于它们自身来说,一些重大的有影响的事件也在随时随刻地发生,但甚为遗憾的是很少有人能用心以史官的笔触将其记录下来。就算没人记录下来,让那些原始的文字记录能完整保存在互联网上也是好的。但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某些网站、社区、论坛由于自身或者其他因素关闭掉的也不在少数,尤其是互联网发展早期,而发生在那些网站、社区、论坛里事件的过程和真相也就荡然无存了。可见,网上是多么需要像老而弥衡这种有着强烈的史学意识和前瞻思想的人啊。

由此想到了网络上常见的随意删贴和随意的关闭论坛,我觉得随意删贴的论坛版主和随意关闭论坛的网站管理层都是些没有历史观和社会责任观念的非常没文化的人。他们的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给后人留下一大段空白、盲区,说轻一点是不负责任,说重一点是对后代的历史犯罪,这种过错是谁也无法补救和挽回的。

比如在网络文学史上有着深刻影响的天涯舞文论坛“话语权”运动,在事件结束后,天涯社区管理层(说管理层还真抬举他们了,也就是一两个站长而已)。他们在餐桌上一商量,决定删除帖子,结果整个事件过程中大量珍贵的原始帖子,凡是不利于他们的都被删除的干干净净,至今想来,我还很是耿耿于怀。幸好我还有点先见之明,备份了一大批有价值的原始论坛帖子,将其转贴到了西陆bbs中,至今还保存完好。

在网络上有着像老而弥衡这样史官类型的人存在确实是件很好的事情。这至少会让如新潮鲁迅、如影之类的人在网络论坛里不再是肆无忌惮、为非作歹。拿现在论坛里老而弥要写“世说论坛史”这事来说吧,很多人都很期待,是为的什么呢?其实无非是每个人都想看看在“老而弥”的笔下自己留在“历史”上的形象如何。

在封建社会,上至天子宰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对自己的“身后名”,也就是死后的名声非常看重,因为他们觉得这样自己才会不朽,也就是古人常说的:千古留名。所以杜甫有诗:“赢得身前身后名”。我想新潮鲁迅、如影之类的人也是会很关注自己的“身后名”的。当然对那些不注重自己ID,或者没有什么固定ID的人另当别论,这些人不在历史记录范围内,而被历史所洗刷,存在的意义比蝼蚁尚且不如。

记得明史中有过这么一段记载:(宋)太祖尝弹雀于后园,有群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诘其故,对曰:“臣以尚急于弹雀”。上愈怒,举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耶”。对曰:“臣不能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上悦,赐金帛慰劳之。还是这个宋太祖,有一天,他坐朝归来,闷坐深宫,面有忧色。大太监王继恩问他不高兴的原因。赵匡胤说:“清早上朝时,有言前殿指挥一事的处理,‘偶有误失’,史官一定要记下来,我怎么会高兴呢?”

皇帝怕史官的示例还很多,你在历史记载中仔细找找很容易找到的。每个人的历史都是自己写的,古人告诫我们为人处事要慎重,要有“敬天畏命”之感,要“慎独”,就是这个道理。历史是要传给下一代的,连皇帝老儿对“史官”都敬畏有加,何况你我。

2008年8月1日写于世说论坛

2009年4月2日修改于QQ博客

毛家小子天哲于浙江金华

来源:騰訊空間 作者:毛天哲

(0)

相关推荐

  • 百家姓趣事典故——邱姓

    家谱传记 一.烈火中永生 邱少云,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战士.重庆市铜梁县人.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战勇敢,意志坚强.1950年秋,随连队参加四川内江地区剿匪,在高梁镇战斗中带病参战 ...

  • 【歷史並不虛無】毛天哲:伏羲“皇策辞”真伪考证及重构

    "天皇伏牺氏皇策辞"出自<古三坟>一书,是上古圣人伏羲年老时,对继任的儿子朱襄氏(亦称神农氏),讲述其为政时的重要经历,以教导儿子,即古人称谓的宝训.<古三坟&g ...

  • 毛天哲:乌伤蜀墅塘记

    先秦史暨毛氏文化 观中外时事写吉光片羽窥见 研古今历史发一鳞半爪臆解 乌伤蜀墅塘记 文/毛天哲 古乌伤西南有蒲墟,今名赤岸,唐华川县治在焉.西北行五里许,则俗名野塘也.塘之岸山,东曰唐山,西曰公山.南 ...

  • 【专家论坛】史振才:股骨头坏死关节置换,细节决定成败

    编者按 2017年10月21日-22日,"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伤科分会骨坏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洛阳正骨&中日友好股骨头坏死与髋关节疑难病新进展学习班"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 ...

  • 毛天哲:周公东征方鼎考释(修订)

    周公东征方鼎最早著录于<金文历朔疏证>,书中记作"凤翔秦文公墓出土".<金文分域编>又以为宝鸡出土.因器主名释读不了,一般以※号代替记为<※方鼎> ...

  • 毛天哲:《大小盂鼎》历日考证兼谈“年、祀”之不同(修订)

    大.小盂鼎,清道光初年于陕西岐山礼村沟岸中出土,同地出土的还有毛公鼎.小盂鼎原器已失,仅存铭文拓本.大盂鼎,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这两只鼎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向为史学家所重视,是史家研究周代分封制和王臣 ...

  • 毛天哲:西周“中旄父”考证(修订)

    先秦史暨毛氏文化 观中外时事写吉光片羽窥见 研古今历史发一鳞半爪臆解 西周"中旄父"考证(修订) 文/毛天哲 [内容摘要]:周公平定三監之亂后,<逸周书·作雒解>載,周 ...

  • 毛天哲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毛天哲 原名毛耿方,字子玠,号慎堂,又号知非.曾用网名笔名为毛天哲.毛怀楚.毛子玠.海天一色等,以网名毛天哲称著于世.北宋於潜令毛国华后裔,浙江金华人,审计专业毕业.平生嗜好读书,惟性喜文史 ...

  • 毛天哲:《大小盂鼎》曆日考证兼谈“年、祀”之不同(重订)

    导语:大.小盂鼎是非常著名的青铜器.其中小盂鼎铭文长达四百字左右,为西周早期字数最多的一篇金文.其内容对探讨当时历史和典章制度有很大意义.关于这两件器物的铭文时代,一般认为是康王时,但近年有学者研究认 ...

  • 毛天哲:殷周日名死年天干说兼考商代五王在位年(此文乃一家之言,禁止剽窃)

    殷周日名死年天干说兼考商代五王在位年 文|毛天哲 导语:古本竹书有"尧元年丙子"语,因朱右曾疑"丙子"二字为荀勗﹑和峤等所增,故后之学者对<竹书>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