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名医方系列(162)张姓名医一方集(下)12首】
51.肠结汤 (张天侨方)
【处方】炒莱菔子30克,紫苏9克,川芎2克,当归9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行气活血,通肠导滞。
【主治】肠中有结,梗阻不通,便秘腹胀,不得矢气,或伴呕吐。
【加减】可先用莱菔、葱头炒热外敷脐腹;呕吐加玉枢丹1克,妊娠呕吐用生姜、半夏、桑寄生;痛甚加苏合香丸1粒;舌苔厚加枳壳、厚朴;生冷积滞发病者加公丁香、干姜;有腹部手术史肠粘连病史者加徐长卿、黄柏;疝气加柴胡、乌药;蛔虫加乌梅、花椒兼香油灌服;感染中毒加牛黄至宝丹1粒;气虚加党参、升麻;津亏加石斛。
52.冠心安方(张金衡方)
【处方】鸡血藤50克 乌梅50克 滑石50克 当归50 川芎25克 苏木50克 代赭石40克
【制用法】代赭石、滑石水飞后,共为细末,再合上其余药末炼蜜为丸,每丸10克。早、晚饭后1时,温水送下1丸。
【功效】行气活血化瘀,安神养心。
【主治】胸痹。
53.乳腺纤维腺瘤方(张岚方)
【处方】白术、茯苓、桃仁、红花各12克,柴胡、当归、赤芍、炮山甲(先煎)各10克,川芎、青皮、陈皮各 8克,熟地15克,海藻18克,山慈姑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疏肝活血,化痰散结。
【主治】该方可用于治疗乳腺纤维腺瘤,中医辨证属血瘀痰凝型。症见乳房结块较大,坚实木硬,经前则感重胀不适,胸胁牵痛,烦闷急躁,或伴月经延后,经来量少,色黑加有血块,小腹刺痛,血量增多则腹痛减轻,舌质暗红或舌边尖有瘀点,苔薄腻,脉弦细。
54.消肥汤(张侃如方)
【处方】桃仁、红花、川芎、当归、泽兰、炒白术、苍术、泽泻、半夏、皂角各10克,益母草15克,茯苓30克,白矾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利湿化浊,活血化瘀
【主治】单纯性肥胖症。
【加减】若面赤气粗、头目眩晕,伴肝阳上亢者,加怀牛膝、磁石;腹账便秘者,加槟榔、大腹皮;气短乏力者,加生黄芪,畏寒肢冷者,加附子、桂枝;口渴欲饮、五心烦热者,加麦冬、天花粉。
【方源】张侃如《陕西中医》(2)1991年
55.止崩I号(张良英方)
【处方】炙黄芪30克,党参、菟丝子、续断、 旱莲草、阿胶各15克,贯众、白术各10 克,熟地20克,山茱萸12克,甘草6克。
【主治】崩漏
【加减】肾阳虚者加 巴戟天12克,肉桂9克;肾阴虚者加女· 贞子÷黄精各12克;出血日久头晕、气 短、气虚明显者酌加山药20克,升麻9 克;火热重者酌加生地、地榆、蒲公英、丹 皮各10克;崩下瘀块多者加益母草15 克,枳壳9克。
56.十味止痛汤(张家鹏)
【处方】生石膏30克(先煎),黄芩10克,葛根15克,荆芥穗10克,钩藤、苍耳子、蔓荆子各12克,全蝎6克,蜈蚣3条,生地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3次。
【功用】清热解痉,驱风散火。
【主治】三叉神经痛。
【方源】张家鹏,《名医治验良方》
57.参苓赤白止泻汤(张学增)
【处方】党参10克,茯苓10克,赤石脂15克,白术10克,补骨脂10克,肉蔻10克,莲肉10克,椿根皮15克。
【用法】浸泡20分钟,文火煎30分钟,取头煎二煎合并,日分早晚两次服。
【功能】健脾补肾,涩肠止泻。
【主治】肾阳虚衰,脾失健运,大肠不固致泄泻经久不愈者(肾脾两虚之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
【加减】本方对虚寒型急、慢性腹泻标本兼治,平稳有效,如进3剂不能显效加诃子12克、石榴皮15克;泄泻缓解腹痛仍著者加炒粟壳10克;纳呆恶心者加砂仁10克、草蔻10克;泄泻向愈仍面色苍白、怕冷、四肢不温者加制附子6克、炒干姜10克;泄泻虽愈而见口、鼻、咽干燥、目涩者加麦冬12克、枸杞子10克。本方用于小儿患者药量酌减。
58.消食散(张介安方)
【处方】厚朴200克,内金、陈皮各60克,建曲、槟榔、二芽、茯苓各100克。
【用法】以上群药,按质分炒,共研细末,瓶装备用,开水泡服,1岁以内,每次5克;1~3岁,每次10克;4~7岁,每次15克;7岁以上每次20克。每日2~3次。或以上诸药,取常量煎服,每日1剂。
【功能】行气消积,导滞和胃。
【主治】纳呆,嗳腐吞酸,腹胀肠鸣,口渴喜饮,手足心热,头顶汗多,夜寐不宁,大便干结或便溏不爽,舌苔白厚腻。
【加减】兼有风寒咳嗽者,加苏叶、姜夏;兼风热者,加银花、连翘;兼暑湿者,加藿香、佩兰;兼发热者,加地骨皮;口干甚者,加石斛;口臭,加生石膏。
59.解毒活血汤(张作舟方)
【处方】蒲公英15克板蓝根15克蚤休15克 白花蛇舌草15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白蒺藜10克龙葵10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4周为1个疗程,未愈者可再服2~4个疗程。
[功效] 清热解毒,活血祛风。
[主治] 银屑病又名牛皮癣,其特征是周身皮肤发生大小不等、境界清楚的鳞屑性红斑。
【加减】血热甚皮损鲜红者,加茅根、生地;风盛痒甚,鳞屑较多者,加乌蛇、僵蚕;风湿阻络,关节痹痛,加秦艽、白藓皮;血燥伤阴,皮损干燥呈大斑块者,加当归、丹参、女贞子。
60.中和汤(张子维)
【处方】山栀子10克,胡黄连10克,生牡蛎15克,槟榔10克,焦三仙各12克,生甘草6克,白扁豆12克。
【用法】上药水浸透,水3碗,煎取3碗,分两次服,日进1剂。
【功能】清热平酸、消食理气。
【主治】嘈杂吞酸、脘腹痛胀(近世所称之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均有良效。
【加减】中气不足、气短无力者入党参15克、白术12克;大便色黑,胃及十二指肠有溃疡形成者加入鸡内金10克、海螵蛸15克;腹胀者加入枳壳13克、青皮13克。
61.针灸治痢方(张涛清方)
【处方】天枢(双),下脘,关元,足三里(双),神阙。
【用法】前四穴进针得气后,施以捻转提插平补平泻手法。腹部穴位针感向四周扩散,下肢穴针感向上下传导,留针30分钟,在留针期间每隔10分钟行针1次。神阙穴隔盐大艾炷(每艾炷用艾2克)灸2壮。一般每日1次,若大便次数在五次以上者,每日上、下午各针灸1次,连续治疗5~9天。慢性痢疾以艾灸为主,即下脘、神阙、关元穴隔盐艾灸3壮,天枢、足三里针刺,施以补法,每日1次连续7~14日。
【功能】通肠导滞,清热利湿
【主治】大便脓血,量少次多,腹痛,里急后重,或下痢时发时止,日久不愈,苔腻,脉沉数。
【加减】发热加大椎、曲池;腹痛剧烈、小便短赤者加三阴交针刺。
62.人参鳖甲汤(张林方)
【处方】白参20克,当归、川芎、茵陈各25克,姜黄、郁金、丹皮、赤芍、茯苓、鸡内金各15克,鳖甲、土鳖虫、柴胡、青皮、白术各10克,甘草5克。
【用法】将鳖甲、内金捣碎先煎半小时,再兑入其它药,慢火两煎,取药液300毫升,分两次空腹温服。
【功能】活血柔肝,健脾益气,软坚消痞。
【主治】肝硬化,以肝血瘀阻为主。
【加减】此方虽然长于肝血瘀阻之臌胀,但因肝硬化病因、各期病机症状各有不同。所以临床应审因辨证,加减用药,他还主张内外合治,药食并用,综合治疗。如症见湿热偏盛,黄疸,便秘者:重用茵陈,加板蓝根、大黄、枳实、垂盆草、桃仁。寒湿困脾,腹泻肢冷者:加肉蔻、附子、炮姜。肝脾肿大者:加黄精、神曲、山药、甲珠。脘胁胀痛,痞硬拒按者:加元胡、木香、砂仁、川楝子;也可用以大黄、龙爪菊、垂盆草、红花捣制的“大龙垂红膏”敷患处。体壮水盛者:酌用以甘遂、大戟、芫花、木香、黑白丑研制的“逐水散”枣汤服;或用“吹鼻散”(苦丁香、冰片)。脾肾阳虚,腹水及周身水肿重者:酌减姜黄、郁金、土虫等,重用白术,加泽泻、蝼蛄、猪苓、大毛、桂枝。肝肾阴虚,气血失和,血小板减少,热伤脉络而致吐、衄、便血者:酌减姜黄、郁金、丹皮、土虫,加广角、仙鹤草、茜草、三七、生地。失血过多者:加黄芪、伏龙肝。转氨酶高而不降者:加莱菔子、丹参、五味子等。大三阳久不转阴者:重用白术、白芍;加双花、大青叶、白花蛇舌草。腹水不尽,血浆蛋白低、球白倒置,贫血,肝功能异常者:加用“升蛋白散”(黄芪、黄精、白术、琥珀、白参、三七);配用药膳食疗“鲤鱼红豆冬瓜汤”(鲤鱼、赤小豆、冬瓜)。肝硬化早期、恢复期水消体虚者:配用“肝药”(紫河车、藏红花、红参、茵陈、土虫、姜黄、内金、郁金、三七制蜜丸)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