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看台102 | 文化之旅18:城区篇·东涌捷胜行(陈瑞绒+夜行者+黄春龙+温水义+蔡赞生+庄海君+陆燕姜+林瑞莲)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文化之旅
“汕尾文化之旅——城区行”的作家们在捷胜凝波寺采风。
孙彦修 摄
文化之旅——城区行 东涌捷胜采风
古朴宁静话捷胜
●陈瑞绒
夏日,踏上城区捷胜镇青石铺就的街巷,看着狭长弄巷门板古旧的院落,自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恍惚。仿佛我就在其中一座院落里出生长大,背着书包穿街过巷,有时蹲在墙角看蚂蚁搬家,有时在巷弄里和小伙伴跳格子玩耍,也曾在街道旁的小店买了糖果边走边吃。旧日气息穿越时空迎面而来,与我不期而遇。
捷胜原名“捷琅埔”,后又名“捷胜所城”,寓有击敌必捷必胜之义。先民在这儿开荒辟地,渔耕狩猎,繁衍生息。明代朝廷在粤东沿海同期设置海丰县城、碣石卫城、甲子所城、捷胜所城。至此,捷胜所城成了海丰海防重镇之一,担负起抗击元兵抵御土匪倭寇的重任。现残存于城里西北角的古城墙,灰沙筑成的城墙宽厚夯实,潮湿暗黑,上面青苔层生,城墙边一棵大榕树遮天蔽日,风吹过,树叶沙沙响起,似烽烟滚滚如泣如诉,历史沧桑感油然而生。
捷胜地灵人杰,英才辈出。爱国志士有明朝的廖天佐(原籍陆丰甲子),曾在黎明洞作《迁图说》,关注国运民生忧国忧民影响温润了捷胜人民;还有澎湃战友李劳工等,英气长存万古流芳,捷胜人民没齿不忘。文化名流有画梅大师许兆寅、画竹大师林大蔚和木刻家何白涛。何白涛被鲁迅誉为“最有战斗力的青年木刻家”,可惜天妒英才,英年早逝,1980年,何白涛的版画遗作送往巴黎展出,获得专家极高的赞誉。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应是黄百万,“黄百万义救东洲坑”的故事流传千里。东洲坑为报答他的大恩送其“急功卫里”的牌匾,并立其长生禄位,勒石以记“控平私抽,海疆被泽,遗爱不忘,名登金石”。
走进一座座庙宇,城隍庙、凝波寺、得道庵、天后宫和关帝庙等,我每每都在神明之前虔诚地磕头跪拜。捷胜人民对天地神明的敬仰,和我们三甲人民如出一辙,都心怀美好祈求神明和先祖的庇护,接受宗族家庭给予的光宗耀祖与福泽子孙重任。庙宇雕甍画栋,鎏金溢彩,典雅庄严。每一座庙里,炉前烛光摇曳,香烟袅袅,木磬阵阵,经声喃喃。置身其间庄严肃穆而又俗念俱空,灵魂在瞬间仿佛已被度化,正如得道庵的一副对联所书“苦海渡苍生,出家乃因避世;禅心忘小我,成佛本是为人”。
捷胜镇上保存着古色古香的传统民居,岁月雕琢出古旧与斑驳,但老屋却以一角屋檐以一道石门槛,以屏风以窗花以占地面积,一一细诉着往日的辉煌与气派。老屋是典型的南方建筑,既有别于北京四合院的凝重大气,又有别于江南民居的俊逸清丽,介于两者之间,潮汕民居风格兼有闽南民居意味,构成捷胜古镇民居的独特古韵,富丽不失雅致,宽敞而有底蕴,古朴伴随宁静。我们去参观黄百万故居,这所大户人家的居所,无不印证着我对捷胜民居的好感。外围一圈围墙,进了门楼是前厅,前厅两边的房间叫前房;进去就是铺着青石板空旷的天井,一口圆形水井居右,水井青苔翠绿招眼;天井两边各有一间房,就是厝手房,一间为厨房,一间为柴草房;天井后面的后厅,也称大厅,是祭祖的地方;两边各有一个大房,是长辈居住的卧室。黄姓后人把整个院落打扫得干干净净,天井还种着几盆青色诱人的“鸟仔榕”盆栽,与花盆土上铺着灰白色牡蛎壳相映成趣,这一抹绿色映衬着古色,为院子增添不少生气。
走出古民居,捷胜本地文友笑谈,城内街巷,随便踩着随便指着的一块石头,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你信不?我信。来到捷胜城东北角的古戏台,戏台一侧城隍庙的一个香炉,圆滚滚麻花石的香炉,据说就有五六百年历史。戏台保持旧时模样,戏台额匾题着“今古奇观”四个大字。旧时戏台开戏,座下还有剧评人(俗称“戏雕刀”),随时批评指正,水平之高,以至于戏剧团坊间流传一句话“神仙难赚捷胜钱”。
捷胜街巷杂货店林立。与其说是街道,窄窄的不如说是小巷。街巷上空狭小的空间被一块块黑色布蔓遮挡着,偶尔漏出一丝光亮,望见头顶的一小片蓝。各式的杂货店杂而不乱,行人不多,或许是大中午的缘故,喧嚣的街道安静无比,店老板们也各自悠闲地吃饭或者打瞌睡。就连街巷拐弯处最喧嚣最市井的人间烟火菜市场,此刻也并无任何吵嚷,蔬菜摊水果摊,鱼档肉档,货物鲜活摆放,只是主人们都无迹可寻。沿街随处可见的小吃摊:面条饺子薄饼和云片糕马胶丸子,各式海鲜各种小吃,也只见玻璃橱前大红字菜名和空盘子。红尘嚣嚣突然在午后清静了,竟然有了点禅意……啊,你看,我多么喜欢这闹中有静的一刻。
捷胜所城的庙宇民居街巷市场信仰饮食等等,都和我所住的甲子所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难怪乎我会产生这么强烈的认同感。捷胜所城有一种王候与平民共存的气韵,一种高扬与低俯相容的气度,一种笃定的自信与悠然的闲适。这座城比甲子所城更宁静平和,我喜欢这种气质。
古镇漫笔
●夜行者
一
不经意的邂逅,发生在夏日,在我与东涌民俗馆之间。
数千年的沧桑,仅仅浓缩成一座别院。红檐,绿瓦,青砖,有序铺开,伸向深处,伸向深处……
我以一名匆匆过客的足迹,冒然造访,然后离开,或者再也不离开。
二
行者略带疲惫的步伐,度量着俗世与避世之间的距离。浅浅的足迹一头在脚下,一头连着得道庵。
目光穿过三百多年的风雨,我看到这样一幕:青灯,古佛,黄卷,无比沧桑的木鱼声,一下又一下,亘古而来,把一个孑然独立的倩影化入无边的梵音中。青春,便这样在悟道中燃为灰烬。
从此,云山寺便成了得道庵。
三
黎明洞,一位陆丰人的“终南山”。
站在洞口前,雕在石上的对联“德仰泰山千古在,名留石洞万年芳”遗憾地告诉我:我与他擦肩而过,距离是四百多年。
菊花已成残魂,当年篱笆,成了竹林。
一把锈迹斑斑的剑,或在土中,或已成土。
诗缺了,酒冷了,棋残了……
从此,南海之滨也有了隐士的传奇。
四
闷热的午后,与宁静的小镇——捷胜有约。
乡民,打量着一群突然而至的行者,略显惊奇。
并不稀罕的城隍庙,古戏台,复古还新的寺,还有常见的祖祠。一曲戏剧罢,百万家财尽,唯有残垣断墙,苟延残喘。
五
沙角之尾,隔海遥望,一只眷恋红尘的龟,趴伏在海上。无名礁石散布……
小舟数只,残旧斑驳,不见船夫,渡而不得。
呵,这一片海。
六
轻轻扣响一个石头小庵,一个关于帝女的故事随着幽暗而弯长的山洞慢慢舒张开来……
鼓破,旗残,刀卷刃,戟折断。斜阳怜洒,鸟雀噤声,血染帝女袍。一个如山不倒的身躯,在向跪在面前挥泪的部众挥手刹那,轰然倒下,一转身便成了女儿身。
从此,庙堂少了一个帝女,江湖多了一个尼姑。白石庵,也收藏了一段刀光剑影的岁月。
天然佳趣
●黄春龙
开始是几块石头
被造物看上,草木
哄抢盘地,山海凝注
放任神采,风流音韵
流传美好时光
后来留下许多灰烬
为骨骸施肥
春秋长得丰满迷人
石头器变成信使
那些时光显得有据可依
现在还有一首缺字诗
几步残棋,以及藏在光外的暗
偷窥阃外光华
俏皮、闲适、自然
耍逗黎明洞下千百人家
站在历史的渡口凝望你
●温水义
7月19日,阳光与雨水追逐嬉戏,气温却舒爽适宜。这天,我随“汕尾文化之旅——城区行”走进了捷胜镇,邂逅了这一截距今已600多年的古城墙。
但是,该怎样描述你呢?在我面前的是一截残缺的古城墙的墙角,全长不足4米,高也不上2米。墙体坑洼粗糙,苔痕斑斑,裂纹零乱。墙外已是一户人家的私有菜园,养鸡喂鸭,杂物堆积……这怎么会是你,那曾建于明代洪武年间抵御敌寇、保家卫国的巍峨雄伟的城墙?我凝望着你,似乎看见了是一位满脸愁容、苟延残喘的老人,在蝉鸣聒噪的夏日午后无声地垂泪。
据资料记载,于明代洪武二十八年,朝廷特遣将军花茂到捷胜筑城设衙,以资庶民聚居,也供军士屯驻,定名为“捷胜所城”。成城之后,因其形为四方,且周高中低,形状似罾,故也称之为“罾城”。四周城墙全长1612米,城墙高5米,墙基宽4米,设垛口440个,安置护城铁炮17门,分东、西、南、北四门,建四座敌楼。城内设“所署”、“镇抚司”、“吏目厅”等官方机构,是明代海丰的海防重镇之一。
白纸黑字的资料并没有记错,也无夸张。可是,今天,我却没有找到这座巍峨雄伟的古城镇,我能见到的就是那截残存的短短的墙角。那截早已经失去实用价值的墙角,呆呆地杵立于民居瓦房一隅,像一个被人遗忘的孤儿,伶仃无依,却也苦苦支撑。土墙上布满了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洞坑,不知是后人的破坏,还是在过去的战乱中所留下的创伤?所幸的是,在墙角的边缘,倔强地长出一棵榕树,枝条苍劲,长须披拂,树叶翠色欲滴,绿得逼眼。她静静地守在这截城墙边,历经百年,不离不弃,静默无声地呵护脚下这一小截低低矮矮的,甚至连断垣残壁都谈不上的土墙。
我们一行几十人,挤在了这一个逼狭的墙角,凝望着这历经百年风雨、无数战火的城墙,心中感慨万千,却又唏嘘不已。这曾经雄伟厚实、绵延上千米的城墙,如今已变成了被黄土掩埋、杂草侵身的“矮穷挫”的残墙。这曾经起到保家卫国、抵御敌寇的城墙,如今已变成了街边民房、村民菜园中闲置的一角。这城墙边曾经发生过多少次激烈战斗,有多少英雄儿女为之洒下鲜血、壮烈捐躯,如今这里却杂物堆积、满目疮痍。一位来自揭阳的女作家,深情地抚摸着城墙,她说:“我要仔细摸摸它的肌肤,感受它的体温,听听它的心跳。”是啊,再不好好抚摸凝视,也许再过几年就面目全非,成了什么都不是的土垛了,也许以后就只能到典籍文字中去找寻她的踪迹了。
这穿越时间长河,历经烽火劫难,看过人间无数悲欢离合,如今只剩下这一小截古城墙的“西北角”,她身上承载了捷胜悠久而又厚重的历史,再不保护起来,也许就真的晚了。如果时光逆转,岁月倒退,如果捷胜还是那座城墙绵延上千米的雄伟壮观的捷胜所城,如果捷胜所城还是那座墙高5米、基宽4米固若金汤的海防重镇,站在你的面前凝望,我的心情还会不会如此零乱无章?
站在历史的渡口,遥想中华大地,春秋万代,江山不改,人才更替,当年的厮杀呐喊声已经远去,无数驻边守城的英雄们也在历史中模糊了面孔。如今,凝望着这残破不堪的古城墙,那一段段触目惊心的场面,那一页页可歌可泣的壮举,以及后来在1927年底的那一个个挖砖废墙的愚昧无知的行为,无一不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捷胜古城的荣光与屈辱!
抬头仰望,阳光漏过树叶洒在城墙上,光影斑斑,忽明忽灭。古老的城墙穿过600多年的风雨沧桑,岁月的刻刀,人为的破坏已在你的身上狠心地留下了深深地痕辙,你愈来愈苍老了,愈来愈沉默不语!
挥手告别,依依回首,忽见城墙边的榕树傲然挺立于民房瓦屋之间,默默地为城墙撑开了一片晴空朗月。他们是一对深深爱着的恋人,静静相守,在白天或者黑夜,百年或者千年。
一角城墙
●蔡赞生
捷胜所城的下午,没有风
西北角老树下民居吐出一条
狗的舌头,在舔
一截墙身上饱满的伤,和六百年的阵痛
像一堵从暗处涌来的暮色
陌生的行人
无法洞悉每一寸灰沙的孤独
用心贴近城墙残留的垛口
青苔在缓慢犹豫中滋生
岁月的角落,在几只不知名的飞鸟
于城墙上停伫或展翼的背景下
这一角或许不再是
静物。但它波澜不起的内心
岿然不动的思想
只愿继续承风披露
剥落沙尘
捷胜古城
●庄海君
总有些人和事要与历史相逢
西北方向,几乎忘了存在的沧桑
榕树的身影越越来沉重
几声犬吠,埋葬着月色的履痕
风落无声,抱紧一座城
那些年喊下的名字,都在墙角
拐弯相逢
戏台上虚构的故事
可以提及的,都与沙坑文化有关
穿过公门楼的旧走廊
更远处,或就在脚下
一口古井,一座内文祠
一些传说,在春天里充满想象
还有那些刻在村塾的文字
风雨兼程的姓氏,挡不住
流年的陷落,终成一座座老屋
黎明洞
●陆燕姜
月亮诞生之前你足够荒凉
剥蚀越尖锐,灵魂就越轻盈
没有一种颜色描述孤独的力量
在天地的通道
石头重新发出声音
生命跳动
一些繁茂,无数剥离
稀薄的光线落入低处
滴水穿石
时间有了形状和香气
细得无法分享的甜蜜
风中有人离开
有人不远千里而来
每块向上眺望的石头
都是陡峭的星辰
天空开始旋转
顿时开阔的颤栗
黎明即将来临
心灵触及最初的静音
万物的野花骤然消失
亘远的历史,从四方涌入
捷胜所城遗址断想
●林瑞莲
风这把刀——
收刮了历史。
你蹲下来、再蹲下来,回忆一座巍峨的城。
如某个渡头——
时光是无法着陆的舟。
承载不了史书上的你和你匍伏的渡口。
护城河,没入尘土。
企图相遇,站上墙头透过六百年的风眺望你,而指尖上的阳光只触摸到那早已枯竭的河水,是你风干的泪。
四门不再。
明月曾照古城。
只是,远去的马铃声穿不透月色,威武的将士再也划不开月光驻守高高的城墙。
飞掠过墙头的鸟儿啊,你顺便把在所城之内西秦的筝和曲也一并掠走。
明月,明月依旧;古城,苦守风化。
西北一角墙,历史折翼的断想。
这丘祭奠——
没有碑文……
拉到底部,有赞赏
转自:汕尾日报15.08.02
善为网:http://www.shanweinews.net/
你可能会读
文学看台100 | 一个退伍老兵与一个少妇的故事(钟锦烽PK陈瑞绒)
文学看台99 | 文化之旅17:城区篇·东涌捷胜行(王万然+陈辚+阿兽+庄海君+叶勤海)
文学看台97 | 文化之旅16:城区篇(陈辚+陈瑞绒+蔡金针+叶勤海+海魂+冷梅)
文学看台96 | 一首诗 PK 两首诗(施良壮 PK 黄智添)
文学看台95 | 转让未婚妻:两篇散文 PK 一篇小说(郑旺吉 PK 何漂 PK 崔立)
文学看台94 | 文化之旅15:红海湾篇(叶勤海+林映美+蔡金针+庄汉新+庄海君+陈建深+王晓忠+郑海潮)
文学看台93 | 文化之旅14:红海湾篇(王万然+陈辚+罗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