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诗丐'生平事迹考证:'绝命诗'背后的故事令人唏嘘

嘉庆年间,通州城外大道上,一个乞丐冻死雪中,这本是很平常的事,可是当地官员查看他的尸体时,在他的怀中发现了一首诗。诗云:

赋性生来本野流,手提竹杖过通州。

饭篮向晓迎残月,歌板临风唱晚秋。

两脚踏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

如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不休。

诗写得很是不俗,官员被诗感动,找了块地,把乞丐葬了,因为不知道他是什么人,于是他墓上就写'通州诗丐之墓'。

'通州诗丐'的这首诗,是现在网上最流传最广的'绝命诗'之一,然而,'通州诗丐'姓甚名谁,无人知道。网上关于所谓'通州诗丐'的故事,版本众多,内容纷乱,大家都是开篇一首诗,故事全靠编。今天这篇文章,我将通过古籍检索,考证'通州诗丐'其人其事,并通过找到的材料,还原出'诗丐'真实的生平事迹。

一、'通州诗丐'考

通过古籍检索,发现'通州诗丐'的记载,最早出现《崇川咫闻录》一书中。

《崇川咫闻录》是清代徐缙、杨廷编辑的一本地方志。在道光十年(1830)刻本《崇川咫闻录》第十二卷中,记载了这么一段话:

'金陵太平门外,有乞丐薨于道,官往相验,怀中得诗一首,云:'赋性生来是野流,手持竹杖过通州。饭篮向晓迎残月,歌板临风唱晚秋。两脚踏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而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未休。'方伯闵公闻之,掩埋其棺,并立碑以表之曰:'通州诗丐'之墓。(《随园诗话补遗》)'

《崇川咫闻录》第十二卷;(清)徐缙、杨廷辑;道光十年(1830)刻本

这段记载中的诗,跟网上'通州诗丐'的诗完全一样,可知网传'通州诗丐'的诗就是来自这里。不过,'通州诗丐'不是死在通州,而是死在金陵,叫'通州诗丐'是因为他的诗中有通州这个地名。

需要说明的是,在这段记录的最后,用小字标明这段记录是引自《随园诗话补遗》,不过今天的《随园诗话补遗》中,并没有这段文字。因为《随园诗话》的版本复杂,有可能《崇川咫闻录》的编者,确实在某个版本的《随园诗话》中,看到过这段记载,因而摘录于《崇川咫闻录》中。

这段记载的内容信息量太少,为了能找到'通州诗丐'更多信息,我将目光放在所有'诗丐'上,寻找能与'通州诗丐'相匹配的其他诗丐。

这一找,还确实找到了一条。海州中正场人乔绍傅,在嘉庆九年至十五年(1804~1810)间编撰了一本《古朐[qú]考略》,里面有'诗丐'一条:

'诗丐。乾隆辛丑冬,沭阳有丐冻毙雪中,搜其身畔,有一诗,云:'生性从来似野牛,手提竹杖过江州。饭篮带雨吟残月,檀板临风唱晚秋。两足踏翻尘市界,一身历过古今邱。招魂只在千门户,桀犬何须吠不休。'见者酬钱市棺瘗[yì]之。'

《古朐考略》 十二卷末一卷 ;(清)乔绍传辑;嘉庆九年至十五年(1804~1810)间编撰

这段记载中'诗丐'的诗,跟《崇川咫闻录》中'通州诗丐'的诗大同小异,可知两个'诗丐'是同一人。不过,这段记载中的'诗丐',不是死在通州,而是死在沭阳,诗中也没有了通州这个地名。如此一来,'通州诗丐'的称谓恐怕是有问题的。

这段记载中,最有价值的信息是记录的诗丐的死亡年月——乾隆辛丑(1781)冬。这让我们可以确定,诗丐是乾隆年间人,网上说'通州诗丐'是嘉庆年间人,显然是错误的。

但是,我们依然不知道'诗丐'是谁,有过什么样的经历。于是,我只好从诗丐的诗中提取关键词,看看有没有别人写过类似的诗。

终于,我在《凤台县志》中,找到了真正的诗丐,原来他叫马体孝,是山西泽州府凤台人(今山西省晋城市高都区)。

《凤台县志》第二十卷中载:'马体孝,一名旷。迂介好读书,应童子试,为学使夏公挺芝所知。益自负,手抄口诵,日夜不辍。为诗多率易,人或讽,以格律神韵不屑也。屡试不得志,遂病狂易。弃家游塞上,远及齐楚吴越,到处纪以诗,贫困至乞食终不悔。行乞至宿迁市上,有负钱者散落于满地,群丐争取,体孝去不顾,犬随而吠,遂求肆中笔墨,题一诗云:'拙性从来似野牛,手携竹杖至江头。筠篮背月悲残夜,歌板临风唱晚秋。双足踏穿尘世路,一身卧遍古荒邱。从今不复傍门户,蹠犬何须吠不休。'自题曰'翁恒',遂死道旁。宿迁令得诗,甚怜其才,表其墓曰'翁恒逸人之墓',并和原韵,刻石墓所,至今,过者留题,无虚。日邑有贸易宿迁者,听其语操西音,其悉其面目,共以为体孝不谬云。(半塘闲笔)'

《凤台县志》第二十卷;(清)林荔修,(清)姚学甲纂;乾隆四十九年(1784)刻本

如何肯定《凤台县志》里的马体孝就是诗丐呢?

首先,马体孝的'怀中诗',跟诗丐的诗是同一首诗。对比马体孝的怀中诗、《古朐考略》中诗丐的诗和《崇川咫闻录》中'通州诗丐'的诗,虽然三首诗存在许多字句上的差异,但内容是一致的,可以肯定三首诗是一首。

其次,《凤台县志》的记载,是最早的记载。《崇川咫闻录》刊刻于1830年,《古朐考略》编纂于1804年到1810年间,而《凤台县志》刊刻于1784年。即使《崇川咫闻录》真的是引自《随园诗话补遗》,《随园诗话》最早成书于1790年,《凤台县志》比它还早六年。

再次,马体孝死亡时的情况,与《古朐考略》、《崇川咫闻录》中诗丐死亡时的情况基本一致。

所以我们可以断定,马体孝就是诗丐。

确定了凤台马体孝是诗丐后,我又找到了更多关于马体孝的记载。

嘉庆年间,李锡麟、王攀等人编《国朝山右诗存》时,将马体孝的'怀中诗'辑录其中,并写了小传:

'马体孝,字恒翁,凤台人,诸生。先生孝友敦笃,熟左史,嗜山水,因家事脱履远游,遂隐于丐。乡人商于南者多识之,或赠以财,微则受,多则却。长歌徜徉,如病如颠。伤于犬,饿死道旁。宿迁令临验,于怀中得一诗,尾书其字。令甚惋叹,徧访识之者,乡商人恐累及,莫肯指认。令乃具棺服,即其地礼葬之,为起冢,立碣题曰诗人翁恒之墓,并勒其诗随。皇帝南巡,赐和其韵,江淮间传为美谈。令后闻其凤台人,移文关照妻与女,皆前殁。亲族罔肯议认,遂以翁丐子传。怀中诗:'赋性由来似野牛,偶携竹杖过江头。饭囊带露装残月,歌板临风唱晚秋。两足踏开尘世路,一生历尽古今愁。从兹不复依门户,荒犬何劳吠不休。''

《国朝山右诗存》卷二十;(清)李锡麟、王攀等辑录;嘉庆六年(1801)刻本

这段小传中,说马体孝离家出走变成乞丐是'因家事',跟《凤台县志》中记载是因'屡试不得志'有所不同。这段小传中还记载了乾隆皇帝南巡时,和了马体孝的诗。

凤台县续修县志时,收录了一篇马铸氏所写的《高都文苑纪略》,这篇文章也有关于马体孝的记载:

'翁恒子,乾若从弟也,讳体孝,字旷,号石蹲,十二岁从赵海峰孝廉,借盲《左》,月余还之。赵知其颖,憐其狂也,笑而箴马,石蹲曰:'非敢高阁也,盖熟览之矣。'因历举数十义叩之,且答且辨,赵大惊,乃相重。旋应童试,学使夏奇其文,面试三艺,晷移七尺,一时有枚皋之颂。乃嫡虐其所生,不啻冻馁,虽身亲负饭,未能解忧。迨母氏继殁,且葬其父,嫡出之弟谬戾石蹲,至不得行祭,乃泣然流涕曰:'母有嫡庶,父亦有嫡庶乎,何以子为。'遂于葬之夜去,而隐于丐。吁!充斯操也,谓非董京夏统之流亚欤!后毙于金陵,怀诗一首,方伯闵公闻之,立碑表其墓曰'通州诗丐',蓋未详姓名,聊撮其诗中语耳。彼时有吾乡贾人目其事,默不一言,无足怪者。今邑乘及《山右诗存》《随园诗话》皆载其怀中诗而未悉其情,谨次梗概,俾后之君子得以知人论世焉。其从兄讳王宝,堂弟讳体友,学亦淹贯,才且不羁。曾编其诗赋古文,辞曰《翁恒子遗稿》。校定待刊,忽为蛟水毁荡,噫嘻天乎,将并其文之传而靳之耶?幸试草数篇,弃儒经商诸咏,尚在人间。虬龙片甲,识者或不为瓀少也。'

《凤台县续志》第四卷马铸氏《高都文苑纪略》;(清)张贻琯修;郭维坦等纂;光绪八年(1882)刻本

根据《高都文苑纪略》对记载人物的称呼,可以推断出,作者马铸氏是马体孝的族孙,所以文中关于马体孝的记载,可信度较高。

这篇记载中,较为详细地记载了马体孝跟嫡母与嫡生之弟之间的矛盾,这是《凤台县志》中根本没有提到的,到了《国朝山右诗存》中,也只提了一句。

我们可以推断,《古朐考略》中记载,诗丐死于1781年,而《凤台县志》刊刻于1784年,那么姚学甲在写马体孝的传记之时,马体孝的嫡母跟嫡出之弟尚在,所以不便记录他们的矛盾。

二、'诗丐'生平

以上材料中,《凤台县志》的时间最早,而且里面记载在宿迁行商的凤台人的说法,相当于有人证,所以是最为权威的版本,其它书籍所述'诗丐'事迹,与《凤台县志》不同的地方,当以《凤台县志》为准。

《凤台县续志》中马铸氏所写《高都文苑纪略》,记载马体孝生平事迹最为详细,是马体孝生平事迹最重要的参考资料。

《古朐考略》中,虽没记载诗丐生平,但它是关于诗丐死亡时间的唯一记载。

下面我就根据上述材料,整理出'诗丐'马体孝的生平事迹。

1、枚皋再生

诗丐本名马体孝,乾隆年间人,籍贯山西泽州府凤台县,在今山西省晋城市高都区。马体孝,一名旷,字恒翁,号石蹲。马体孝的出生年月无从考证,死亡年月为乾隆辛丑年冬,即1781年冬。

马体孝年少时极为好学,读书手抄口诵,日夜不辍。十二岁时从当地孝廉赵海峰处借'盲左'来读,'月余还之'。'盲左'就是《左传》,因为《左传》作者左丘明的瞎子,故称。

《左传》共十八万字,以今天人的阅读速度来说,一个月读完毫不稀奇,甚至读得有点慢了,但对于一个十二岁的孩子来说,是非常了不起的。《左传》是先秦经典,就算是有文言阅读能力的人,读起来也是很困难的。

孝廉赵海峰也觉得这孩子太狂了,于是好言规劝他,让他拿回去好好在读读。

马体孝说:'我已经熟读了。'

赵海峰于是举《左传》中的数十个义理来考校他,没想到马体孝一一答了上来,还能分析辩论,赵海峰大惊,从那以后就非常看重他。

童试之时,他的文章引起了学使夏挺芝的注意,为之称奇,当时人们称赞他是枚皋再生。

2、离家远游

人们称赞马体孝是枚皋再生,不仅是因为他跟枚皋一样才思敏捷,还因为他跟枚皋一样是庶出之子。然而,马体孝没有枚皋幸运,他的嫡母经常虐待他的生母,让她挨饿受冻,马体孝只得亲自侍奉自己的生母,但依然没能让她的生活好起来。

另一方面,经过童试成为诸生之后的马体孝,科举之路不再顺利,多次考试都不中。少年时曾被人称为'枚皋再生'的他,性格自负而迂介,面对人生的种种打击,他找不出路,人生徘徊在奔溃的边缘。

马体孝的生母跟父亲相继去世。父亲去世时,嫡出的弟弟行为悖谬乘戾,不让他在灵堂前祭奠父亲。马体孝流着泪说:'母亲分嫡庶,父亲也分嫡庶吗?连祭奠都做不到,我还怎么当这个儿子呢?'当天晚上,马体孝就离开了家,再也没有回去过。

马体孝离家之后,远游齐楚吴越,用诗纪录自己的游历生活。远游虽无拘束,但生活贫困,只能乞讨为生。如果有人给他钱,给得少他就收下,给多了他就不要了。

3、身死诗存

1781年冬,马体孝行乞到宿迁,当他走在宿迁的街市上时,有行人钱散落于地,一大群乞丐蜂拥而上去捡钱。马体孝看都没看,掉头离开,然而一条狗却一直追着他叫,他于是在街旁的店面中要了笔墨,写下一首诗:

拙性从来似野牛,手携竹杖至江头。

筠篮背月悲残夜,歌板临风唱晚秋。

双足踏穿尘世路,一身卧遍古荒邱。

从今不复傍门户,蹠犬何须吠不休。

写完这首诗,马体孝在诗后题上了自己的字'翁恒',然后将揣在怀里,再次踏上尘世之路。

然而,这一次,他没能走多远。此后不久,马体友便死在了宿迁的一条大道旁边。

也许是冻死的,也许是饿死的,也许身上还有某条恶狗咬下的伤口,总之,马体孝的生命之火,在这个酷烈寒冷的天地间,熄灭了。

但是,他的诗没有随他的人一起逝去,而是被前来查看尸体的宿迁令看到,从此万口流传。

宿迁令被诗感动,想知道他是谁,但四处访问,没人出来指认。其实当时有在宿迁的行商的凤台人认识马体孝,但他们怕惹麻烦,都不出来指认。于是宿迁令只好准备棺材,将他下葬,并根据诗后的'翁恒'二字,将墓碑题为'翁恒逸人之墓',并将他的诗刻在后面。

1784年,乾隆第六次南巡,看到了马体孝的诗,依韵和了一首,此事在江南一带传为美谈,于是马体孝这首诗的名气越来越大。

后来,宿迁终于得知马体孝是凤台人,便写信到凤台,拜托凤台官员关照马体孝的妻女,可马体孝的妻女,死得比马体孝还早,而马体孝的族亲,一直不肯认他。

马体孝的一生,是极为悲苦的一生,虽少有才名,但终未能在科举中改变自己的命运,庶出的身份让他的人生之路比别人更为艰难,嫡生弟弟的冷漠无情,则让他对家庭彻底失望,最终离家出走,沦为乞丐。

马体孝可谓是遍偿人世艰辛,但是他并没有沉沦。虽为乞丐,但别人施舍的钱太多时他不要,别人掉在地上的钱他不捡,他一真以超拔的精神人格来面对这世人的苦难。他的唯一留下的这首诗中,正是蕴含着一种超拔的精神人格,所以才会流传不息。

(0)

相关推荐

  • 致敬凤台:黑龙潭

    水深之处称为潭,潭水或碧波沉静,或暗流汹涌.黑龙潭,顾名思义为黑蛟腾跃的水深之处.中国山川形胜,称作黑龙潭的地方有许多,我这里说的黑龙潭位于湛湛淮河水的中游,淮南市凤台县淮河一桥的东头,原凤台县造船厂 ...

  • 周文龙:凤台赋——雕刻在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体育文化中心广场凤凰球座上的赋文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感谢 ...

  • 从水的视角看淮南

    <从水的视角看淮南> 崔小红 淮河,是能源城淮南诞生的摇篮.因为淮河与之相伴,淮南在百余年的时间内得到迅猛发展.今天,我要插上翅膀逆流而上,从水的视角看淮南.去领略淮河流域的美丽山川. 我 ...

  • 掠影凤台:那棵千年银杏

    崔小红老师的第二本地域散文和情致诗的合集<听古城>,在淮南书城的一楼有展示,可以免费阅读.同时展示的还有<诗意八公山>. 古城凤台,依傍烟墩山,濒临淮河水,犹如一颗硕大的明珠, ...

  • 一个冻死的乞丐,写出了流传千古的绝命诗,背后的故事令人唏嘘

    嘉庆年间,通州城外大道上,一个乞丐冻死雪中,这本是很平常的事,可是当地官员查看他的尸体时,在他的怀中发现了一首诗.诗云: 赋性生来本野流,手提竹杖过通州. 饭篮向晓迎残月,歌板临风唱晚秋. 两脚踏翻尘 ...

  • 孟郊落榜后的一首诗,看尽人情冷暖,道尽世态炎凉,令人唏嘘不已

    人这一生,活在世上,谁都希望自己能够做出一番作为,不仅是为了自己和家人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也是为了能过光宗耀祖,不让自己的父母家人失望.现如今人们的生活好了,人们都能读书学习,只要努力就能靠知识改变命 ...

  • 杨丽坤《五朵金花》《阿诗玛》两部电影一代美神,命运令人唏嘘

    1942年4月,杨丽坤出生于云南普洱县一个彝族家庭,在11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九.被称作小九.杨丽坤童年丧母,因家境贫困,刚上小学就无奈辍学.10岁时被寄养在二姐家,得以进入小学继续读书.1954年,1 ...

  • 这12句诗,其情言之切切,读来令人唏嘘不已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 深恩负尽,死生师友. --顾贞观·金缕曲 飘泊异乡,而仕途上却了无寸进,到眼前还是寄人篱下,实在是辜负了恩师的深情厚爱,如此凄苦不堪!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罗隐 ...

  • 这12句诗,其情言之切切,读来令人唏嘘不已!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 深恩负尽,死生师友. --顾贞观·金缕曲 飘泊异乡,而仕途上却了无寸进,到眼前还是寄人篱下,实在是辜负了恩师的深情厚爱,如此凄苦不堪!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罗隐 ...

  • 这首流传至今的千古名诗,却是作者的绝命词,背后的故事令人叹息

    历史上有很多亡国皇帝,他们有因迷恋美色而亡国的商纣王,有为博美人一笑而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也有亲小人,远贤臣的蜀汉后主刘禅,当然也有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南唐后主--李煜. 他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 ...

  • 清·永嘉诗丐 《绝命诗》赏析

    清·永嘉诗丐 <绝命诗>赏析 11-01 18:00    优质原创作者 乞丐往往是无名的,但他们留下的事迹却足以震撼人心.故事发生在清朝嘉庆年间的通州,天气奇寒,太阳初升,早市还未开门, ...

  • 《七言诗》步韵永嘉诗丐绝命诗。

    December3,2020.<七言诗>步韵永嘉诗丐绝命诗. 有人着意羡雁鸥,过得海来又穿州. 展翅凌空迎冷月,爪抓树梢送暖秋. 天地原本无限界,乾坤各自有忧愁. 离世作别嗟来食,竟召后人 ...

  • 永嘉诗丐绝命诗

    醉月诗苑 故事发生在清嘉庆年间,乞丐姓甚名谁也无人知道,不过大家习惯上叫他"永嘉诗丐"或是"通州诗丐",他的一生经历过什么,他又有着哪些诗篇传世,我们皆无从知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