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小儿发热、咳嗽、腹泻中药方
俗话说“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饥饱不知则容易损伤脾胃,引发消化系统疾病;肺为娇脏,寒热不知则易感受外邪,肺失宣发肃将,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众所周知,儿科常见疾病就是咳嗽、发烧与腹泻,那么当家中幼儿出现这些小毛病时,常用的中成药都有什么呢?芸菱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聊。
呼吸系统疾病
咳嗽(摘自: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6;38(2),作者周晓玲等)
★风热咳嗽
外感风热邪气或因风邪外束易于化热,风邪入肺而咳,邪热壅肺,常影响肺气宣降功能,故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之法治疗。
症见咳嗽气粗、咳痰黏稠,色黄,咽痛,声音嘶哑,或兼发热,常伴有畏风、鼻流黄浊涕、口渴、舌边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以咳嗽兼风热感冒症状为辨证要点。
儿童常用的中成药有止咳平喘糖浆、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金莲清热泡腾片、百咳宁颗粒、小儿解表止咳口服液。
★风寒咳嗽
外感风寒初起之证,邪在肺卫,宜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症见咳嗽声重、痰稀白,口不渴,恶寒,或有发热、无汗、或兼头痛。舌苔薄白,脉浮紧。以咳嗽兼风寒感冒症状为辨证要点。
儿童常用的中成药有宝咳宁颗粒、三拗片。
★风燥咳嗽
患者热病久咳、灼伤肺阴或素体阴虚或燥邪犯肺,治法宜辛凉清润。
症见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或痰中带血,并见鼻燥咽干,舌红少津,脉细数等。以干咳无痰、少津为辨证要点。
儿童常用中成药有蜜炼川贝枇杷膏。
★痰热咳嗽
痰热壅肺,肺失肃降所致,宜清热化痰,肃肺止咳。
症见咳嗽气粗,痰多黄稠,烦热口干,面赤,或有身热,口干而黏,欲饮水,咯吐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以咳嗽痰多兼热症为辨证要点。
儿童常用的中成药有肺力咳合剂、清咳平喘颗粒。
★痰湿咳嗽
脾气不足,运化功能失调成痰饮,脾不健运,湿浊痰饮滞于脾胃,随气而上行侵入肺,肺不能宣肃而咳喘,治以燥湿化痰,肃肺止咳。
临证多见咳嗽声重、痰多色白质稀、喉间痰鸣,伴见胸闷、食少、疲倦、便溏,舌淡苔白腻。
儿童常用的中成药有橘半止咳颗粒。
★阴虚咳嗽
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降所致,宜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症见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午后咳甚,或伴五心烦热,颧红,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以干咳兼阴虚内热为辨证要点。
儿童常用的中成药有槐杞黄颗粒。
★气虚咳嗽
由于患儿素体虚弱,肺气不足,或久咳伤肺所致,治以益气补肺,健脾化痰。
临证多见咳嗽无力、痰稀色白,伴见神疲、自汗、面白少华、少食、平素易反复感冒、舌淡苔薄白。以咳喘无力,气少不足以息和全身功能活动减弱为辨证要点。
儿童常用的中成药有小儿肺咳颗粒、童康片。
发热(摘自:中医杂志2007年第48卷第7期,作者胡献国)
1)中成药内服法
★风寒型
主要表现为发热轻,畏寒重,鼻塞鼻涕、打喷嚏、咳嗽、无汗,舌苔薄 白。当以辛温解表为治,可选用伤风感冒冲剂,每次6g,每日2次;九味羌活颗粒,每次6g,每日2次;风寒感冒冲剂,每次6g,每日2次。
★风热型
主要表现为发热重,怕冷轻,有微汗,咽部干红,鼻塞,舌苔微黄。当以辛凉解表为治,可选用小儿感冒冲剂,1岁以内每袋分4次,1-3岁每袋服3次,4-7岁每袋服2-3次,8-12岁每次服1袋,每日2次;正柴胡饮颗粒,每次6g,每日2次;鱼腥草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2-3次;小儿风热清口服
液,每次1支,每日3次。
★暑热型
多发生于夏季,主要表现为发热、身倦无汗、头晕、头胀、口渴喜饮、恶心呕吐、腹泻、小便短而黄、舌苔黄腻。当以清暑解表、健胃化滞为治,可选用金梅清暑颗粒,每次6g,每日2-3次;暑热感冒颗粒,每次6g,每日2次;金青感冒颗粒,每次6g,每日2-3次;清热解毒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2次。
2)中成药外治法
★柴胡注射液
取柴胡注射液4m1注人滴鼻瓶内滴鼻,每次每侧2-3滴,两侧交替使用,2小时1次,热退后续用2-3天。重复用药仍效,可解肌退热。
★紫雪散
紫雪散1支,加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肚脐孔处,伤湿止痛膏固定,24小时换药1次,一般用药1天体温即可下降至正常范围。该法可迅速有效地控制高热,减少并发症,且无副作用。可清热解毒,泻下通便。
★风油精
风油精lml,冷开水20-30m1混合均匀,擦浴患儿上下肢两侧、背部、腋下、腹股沟及四肢关节屈侧,边擦边揉,约7-8分钟,15分钟后行第2次擦浴。一般30分钟左右体温可下降并逐步恢复至正常范围。可疏风解表退热。
★银黄柴注射液
银黄注射液、柴胡注射液按1:1混合滴鼻,6个月一1岁每侧1-2滴、1-3岁3滴、3-7岁3-4滴,每日4-6次,一般用药15分钟后体温开始下降,经过12-24小时体温可逐渐恢复正常。可清热解毒,解肌退热。
★羚羊角散
羚羊角散1支,加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2-3天。可平肝泄热。
消化系统疾病
厌食(摘自: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08月20日,作者胡献国)
1)中成药内服法
★积滞伤脾型
主要表现为面黄肌瘦,毛发稀疏,精神不振,困倦喜卧,脘腹胀满,或食则呕吐,手足心热,烦躁易怒,口干,夜寐不宁,大便溏薄或干结,小便黄浊如米泔,舌苔浊腻,脉滑细。
当以消积理脾为治,可选用肥儿丸,每次6g,每日3次;复方鸡内金片,每次3片,每日3次;江中健胃消食片,每次3片,每日3次;麦芽片,每次3片,每日3次。
★虫积伤脾型
主要表现为面黄肌瘦,毛发稀疏,精神不振,困倦喜卧,脘腹胀满,时或腹痛,疼痛位于肚脐周围,大便常规检查可发现蛔虫卵,舌淡苔薄,脉细弱。
当以健脾消食杀虫为治,可选用驱虫消食片,4岁以下儿童每次1-2片、5-8岁儿童每次2-3片、9岁以上儿童每次4-5片,均每日2次;乌梅丸,每次3g,每日2次;使君子丸,每次3g,每日2次。
★脾虚气弱型
主要表现为面色黄暗无华,形体枯瘦,发结如穗,精神萎靡,目光无神,纳呆厌食,睡卧露睛,脘腹胀满,或有低热,大便完谷不化,尿如米泔,舌质淡红,唇淡苔腻,脉濡细而滑,指纹淡紫。
当以益气健脾消积为治,可选用参苓白术散,每次5g,每日3次;黄芪精颗粒,每次5g,每日3次;补中益气口服液,每日3次,每次1支;参芪五味子糖浆每次lOml,每日3次。
★气血两虚型
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唇干口渴,头大颈细,骨瘦如柴,腹部凹陷如舟,发育迟缓,神疲困倦,睡卧露睛,哭声无力,纳呆厌食,大便溏泄,脉细弱无力,指纹淡。
当以益气养血为治,可选用八珍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2次;复方阿胶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2次;阿胶当归合剂,每次lOml,每日3次。
2)外治法
★伤湿止痛膏
吴茱萸适量,研为细末,用米醋或蛋清调为糊状,外敷肚脐处,再用伤湿止痛膏固定,一般贴后1-4小时可止呕,能起到温中健脾的作用。
★藿香正气水
吴茱萸适量,研为细末,用藿香正气水调为糊状,外敷肚脐处,再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1换,连续2-3天,亦可温中健脾。或取纱布一块,用藿香正气水浸透后取出外敷肚脐处,再用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1换,连续2-3天,可温中止呕。
★山楂丸
取本品1-2粒,研为细末,用米醋或蛋清调为糊状,外敷肚脐处,再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1换,连续2-3天,可健脾消食。
★小儿健脾贴膏
每晚洗浴后,取本品1张,外贴于肚脐处并固定,每2日换药1次,连续3-5次,可健脾消食。
腹泻(摘自:河南中医,2013年12月,第33卷第12期,作者房志鑫等)
★伤食泄泻
乳食不节,损伤脾胃,健运失司,食积中焦,泻下大便稀溏夹有乳片或不消化的食物残渣,次数增多,脘腹胀痛,痛时欲泻,泻后痛减,大便酸臭或如败卵,暖气呕吐食少或拒食,矢气频频臭秽,夜寐欠安,舌淡红,苔厚腻或黄垢,脉滑数,脂纹色紫。治宜消食化积,运脾止泻。
本证常用:①婴儿健脾散(组成:白扁豆、山药、鸡内金等)
功能主治:健脾、消食、止泻。用于消化不良,腹胀、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气臭,含有未消化之物,乳食少进的患儿。忌食生冷、辛辣食物。服用本药时可用温开水调成羹状后服用,也可用奶共服。
②小儿香橘丸(组成:木香、茯苓、法半夏等)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消食止泻。用于小儿饮食不节引起的呕吐便泻,脾胃不和,身烧腹胀,面黄肌瘦,不思饮食。
③若症见咳嗽咽痛,食欲不振,脘腹胀。治当清热解毒,消滞和胃。可选用健儿清解液。忌食生冷辛辣食物;服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脾胃虚弱,大便次数多者慎用。
④症见由小儿脾胃不健引起的乳食停滞,脘腹胀满,食欲不振,面黄肌瘦,溏便不调。治宜健脾、消食、化积,可用健脾消食丸。忌食生冷油腻食物;脾胃虚弱、食积不化、大便稀溏者不宜服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⑤症见由小儿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引起的纳呆食少、脘腹胀满,手足心热,自汗乏力,大便不调,以至厌食、恶食。治当健脾益胃,理气消食。常用健儿消食口服液或山麦健脾口服液。
⑥症见积滞化热所致的厌食、烦躁、恶心呕吐、口渴、脘腹胀满、大便干燥。治当消食化滞,泻火通便。可选小儿化食丸。
⑦症见由食滞及虫积所致的厌食,消瘦胸腹胀闷,泄泻腹痛,烦躁不安,精神疲倦,面色萎黄,夜睡不宁,磨牙咬指。治宜健脾开胃,消食导滞,利湿止泻,清热除烦,驱虫止痛,安神定惊。可用保儿安颗粒或小儿康
颗粒。忌食生冷油腻及不易消化食品。
⑧症见由脾胃不和、痰食阻滞所致的停乳停食,腹胀便秘,痰盛喘咳。治当消食导滞、祛痰通便。可选一捻金。若有小儿乳滞疳积、痰厥惊风、吐泻发热、大便秘结,治宜祛滞、健脾、祛痰。可用王氏保赤丸。
⑨症见小儿消化不良,不思饮食,面色无华,二便不畅精神烦忧,夜寝哭啼,腹泻腹胀。治当清热平肝,调理脾胃,定惊消滞。可选小儿七星茶颗粒或小儿肠胃康颗粒。
★风寒泄泻
风寒邪气客于脾胃运化失职,故大便清稀,次数增多,色淡夹泡沫,臭气不甚,便前腹痛肠鸣,或兼有恶寒发热,舌淡红苔白腻,指纹色紫红,并伴鼻塞,流涕,微恶风寒,咳嗽咽痒等症状。治宜疏风解表,化湿止泻。
常用藿香正气软胶囊(水)(组成:藿香、苏叶、厚朴等)。功效: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
外用贴剂可选丁桂儿脐贴(组成:丁香、肉桂、筚拨)或儿泻康贴膜(组成:丁香、白胡椒、吴茱萸、肉桂)或小儿敷脐止泻散(主要成分:黑胡椒),均可温中散寒止泻。适用于小儿非感染性腹泻,中医辨证属风寒泄泻者。本类为外用药,禁止内服,忌辛辣、生冷、油腻及不易消化等食物。在应用贴膜后如发现脐部瘙痒、红肿有皮疹者即应停用,对本类外用药过敏者禁用。
★湿热泄泻
湿热之邪蕴结脾胃,下注大肠传化失职,故泻下大便稀水样,或如蛋花汤样,或有黏液,泻下急迫如注,或泻下不爽,量多次频,气味秽臭,纳差,食少,神倦乏力,口渴引饮,烦躁,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治宜清热利湿止泻,可选用葛根芩连片(组成:葛根、黄芩、黄连等),功能主治:解肌清热,止泻。用于泄泻腹痛,便黄而粘,肛门灼热。或用香连丸(组成:木香、黄连、黄芩等),功能主治:祛湿清热,化滞止痢。用于湿热凝结引起的红白痢疾,腹痛下坠。
★脾虚泄泻
脾胃虚弱,清阳不升,运化失职,故大便稀溏,多于食后作泻,色淡不臭,反复发作,时轻时重,面色萎黄,肌肉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治宜健脾益气,运脾止泻。
可选用①参苓白术散(组成:人参、茯苓薏苡仁等),功能主治: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体乏力。
②若症见由脾气虚所致的小儿厌食,腹泻便溏,烦燥盗汗,遗尿夜啼。治当醒脾开胃,养血安神,固肠止泻。可用醒脾养儿颗粒。
③症见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食少便溏,精神困倦,舌淡苔白。治宜补气健脾,开胃消食,渗湿,生津止泻。可选健脾颗粒、宝儿康糖浆或小儿腹泻宁糖浆。
★脾肾阳虚泻
久泻不止,脾肾阳虚,不能温煦,故大便清稀,或完谷不化,或伴脱肛,形寒肢冷,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睡时露睛,舌淡,苔白,脉沉细。治宜健脾温肾,固涩止泻。可选用附桂理中丸(组成:人参、附子、炮姜等),功能主治:补肾助阳,温中健脾。用于肾阳衰弱,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四肢厥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