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名字的文化讲究(二)
在上一篇《古人名字的文化讲究》的文章中,我们分析了“名”和“字”的基本概念和使用的场合,今天,专门来看看古人的取“名”和“字”的时候,是怎么样关联在一起的。
“名”与“字”
在意义上要讲究关联性
《秦记》中记载“冠而有字,所以尊其名也。名成乎礼,字依乎名。”也就是说,取“名”时,命名要合乎礼,后来再取“字”的时候,就要从名的意义上生发、扩展开来。
王充在《论衡》中讲:“闻名即知其字,闻字即知其名。”意思就是听到名字就知道字,听到字,大概就知道名,这样名和字就浑然一体了。
“名”和“字”
是如何关联的?
古人取“名”和“字”的时候,相当慎重和重视,名字寄托愿望、意志,体现父母长辈的文化内涵与品位。在《颜氏家训》中说“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对于“名”和“字”的关联,古人归纳总结“五体”“六例”等十多种方法,五体分为:同训、对文、连贯、指实、辨物;六例分为:通作、辨讹、合声、转语、发声、并称。后面,我们会举例说明。
在进行意义关联的时候,有的也加上表示美称的衬字。如:士、子、甫、君、公、卿、孺、翁、倩。
如果是给兄弟姐妹多人起名,常加上表示排行次序的字。如:伯(孟)、仲、叔、季;长、次、少、幼、稚、曼(幼小)等等。
常见的“名”和“字”
意义的关联
1) 同训。即意义相同,互相解释,但意义可能有所扩展。如:
班固,字孟坚;诸葛亮,字孔明;
曹操,字孟德;曹植,字子建;
孙策,字伯符;孙权,字仲谋;
马超,字孟起;王粲,字仲宣;
山涛,字巨源;陶潜,字渊明;
杜甫,字子美;欧阳修,字永叔;
曾巩,字子固;文天祥,字宋瑞(此天之祥,乃宋之瑞也)。
2)对文。即对立相应,从反面来解释。如:
曾點,字皙。(点是黑,皙为白)
端木赐,字子贡。(赐为上对下,贡为下对上)
司马迁,字子长。(迁为变化。长为长久永远)
韩愈,字退之。(愈为过,过了退一点)
朱熹,字元晦。(熹,光明;晦,为暗;元为大)
3)连贯。“名”与“字”义相连贯,生发延展其意。如:
刘备,字玄德。(备,储备;玄德,潜藏而不显著于外的德性)
关羽,字云长;张飞,字翼德;
赵云,字子龙;黄忠,字汉升;
张九龄,字子寿;卢藏用,字子潜;
白居易,字乐天;(君子居易以俟命,乐天知命故不忧)
李煜,字重光;(煜,照耀;重光,日和月)
苏轼,字子瞻;苏辙,字子由;
段拂,字去尘;辛弃疾,字幼安;
龚自珍,字尔玉;曹雪芹,名霑,字雪芹;
冯友兰,字芝生;毛泽东,字润之,又字子任。
4)辨物。即名与字是同一类事物。如:
陆机,字士衡。(机衡,北斗也。机为北斗第三星,衡为第五星)
孟轲,字子舆。(轲,接轴车也。舆,车厢)
孟郊,字东野。(城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
黄宗羲,字太冲。(羲,羲和,指太阳;太冲,日月五星之门户)
5)化用典故。即取自经、史、子、集中的词句、事典。如:
潘岳,字安仁。(仁者乐山)
郦道元,字善长(元者,善之长也)
李商隐,字义山。(伯夷、叔齐谦让王位,隐居首阳山。商亡,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
王安石,字介甫。(周易<豫卦>:介于石。不终日,贞吉。)
司马光,字君实。(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
张载,字子厚。(厚德载物)
王守仁,字伯安。(仁者安仁,安土敦乎仁)
6)景仰圣贤。袭用圣贤名字,有时在名或字中加上师、景、希、若、次、齐等字。如:
王维,字摩诘。(崇拜维摩诘)
刘长卿,字文房。(司马相如,字长卿)
秦观,字少游。(务外游,不如内观);陆游,字务观。(取《列子 仲尼》“务外游不如务内观”之意。)
张养浩,字希孟。(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综上,通过上面对古人名和字关联的举例,想必大家会有一个认知:名字不只是人的代号,名字是有价值的符号!所以今人在给孩子取名时,要重视名字留给他人的印象,必须要有品位和格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