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73)

在安静的落雪的冬日,我就像个冬眠的仓鼠,一动不动的躺在被窝里,听着窗外远处细微的风动和感冒发烧枕头和脖颈脉搏突突的搏击声。

中午的时候,高烧退了些,打开《悉达多》,抄下这段话:“我无权去评判他人的生活,我只能为自己作出判断。意义与实在并非隐藏于事物的背后,而是寓于事物自身,寓于事物的一切现象。当一个人能够如此单纯,如此觉醒,如此专注于当下,毫无疑虑的走过这个世界,生命真是一件赏心乐事。人只应服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不屈从于任何外力的驱使,并等待觉醒那一刻的到来;这才是善的和必要的行为,其他的一切均毫无意义。写作虽美,莫如沉思;机智虽美,莫如能忍。过去之心不可得,未来之心不可得,万法皆如,俱入目前。”
重复读起这段话的时候,我突然想起那个叫乔达摩·悉达多的人。
  
乔达摩·悉达多,公元前560年左右,出生于喜马拉雅南麓印度城邦迦毗罗卫(今尼泊尔和印度两国边境),是该国的王子。
从小他就跟随父亲饭静王学习帝王之学,国家虽小,身为王子的他还是度过了一段无忧无虑的童年。然而,他只要跨出宫门,看到的就是一群群饥饿的百姓和死尸,这激起了他拯救世人的怜悯之心。
十六岁那年,悉达多和他的表妹生下儿子罗睺罗,不过在他心里,那股力图拯救世人的欲望却一年比一年强,终于,29岁那年释伽牟尼决心出家,“出家”就是为了寻求人生的真理前往修行!
于是王子抛下妻小和王位,毅然决然离开本幸福的家庭和城邦,走上探究究竟如何才能解脱人们的痛苦和烦恼的道路。
出家前夕,宫女们为了阻止王子离去,故意在他面前歌舞作乐,好引诱他放弃出家的念头。但是到了深夜,释伽牟尼醒来,看到身旁的宫女们已经不堪歌舞的疲累,横七竖八地睡倒在地,他便骑上白马,由侍从阐陀带领,彻夜快马飞奔。天明时分来到阿那玛河畔,悉达多脱下身上所有的衣服和饰物,交给阐陀,然后独自离开。
悉达多35岁那年开悟。在这六年间,他进行苦修,甚至差点丧命。
出家后先抵达摩揭陀国的首都王舍城。王舍城里聚集许多对传统婆罗门教抱持疑问的宗教人士,这些人各有各的,且有别于婆罗门教僧侣的修行方式,他首先成为修行者阿罗逻迦兰的弟子,修习深入冥想与去除烦恼的法门,没多久,他就已经达到师傅的境界。随后,他又跟随另一位名叫优陀罗罗摩子的老师,修习另一种静观冥想的法门。很快地,悉达多再度达到师傅的境界,并且随即告别师傅。就这样,无法满足于老师教导的释伽牟尼又辗转遇到几位修行者,之后便走入山林,开始了一段严苛的苦修。
当时的印度人相信,人可以透过对肉体的折磨与煎熬,获得一般人所缺乏的神力。因此,悉达多开始了断食与止息(停止呼吸)等等的修炼,仅以果实、植物球根或青苔果腹。修炼到最后,他整个人衰弱到差点赔掉性命。
持续六年的苦修,悉达多变得枯瘦如柴。最后他终于了解到,光是折磨身体是不可能开悟的。身心俱疲的释伽牟尼于是决定下山,并且来到尼连禅河河畔沐浴净身。据说就在他举步蹒跚之际,一位牧牛少女难陀波罗主动拿了一碗乳糜前来供养。
喝下乳糜,体力恢复后,他来到附近一株树下面东而坐,静坐冥想,立誓“不成正觉,不离此座”。据说悉达多随即感觉到恶魔的大军来袭,也就是释伽牟尼开始与他的烦恼缠斗。到了黄昏,释伽牟尼终于突破了烦恼。翌日,亦即十二月八日天明时分,天空出现一颗闪耀的明星,悉达多正式获得人生的真理,彻悟成佛,即为释迦牟尼。
佛教习惯将悟道者称为“佛陀”,而这位出家修行者乔达摩·悉达多就是佛教第一位“佛陀”。在开悟时,他所盘坐的那株大树后来借用了梵语中的“菩提”,意思是“断除迷失,悟得正道”,被命名为“菩提树”。而菩提树的位置,就在印度东北部的恒河南方,目前称为“菩提迦耶”之地。
开悟后的释伽牟尼为了分享自己悟道的成就,于是开始传道。他首次说法处,是在临近菩提迦耶一处叫做鹿野苑之地。当时听法的人只有五位比丘(修行者)。透过说法,释伽牟尼的弟子逐渐增多,许多成为其信徒的王公贵族与商人也纷纷捐助物资供养。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憍萨罗国的富商须达多,他主动捐出一座大花园——祗园精舍,供释迦摩尼弘法之用。释伽牟尼非常中意这里,曾带领大队弟子在此聚会传法。
释伽牟尼八十岁圆寂,在此之前他始终马不停蹄地在各地分享自己的得道经验。
在《悉达多》这本书里,黑塞通过自己的想象,巧妙地把悉达多·乔达摩分成两个人物,乔达摩是佛陀,悉达多是求道者,象征着人是自己的出发地,也是自己的目的地,人的一生,就是理解自己。理解他人,理解世界,都是理解自己的注解。
悉达多早早听闻佛陀的教诲,但他并未皈依。道理虽好,我要自己过这一生。未经我体验的道理,只是我的衣服,不是我的血肉,学舌无法让我悟道。
他恋爱,经商,发财,放纵,悔过,绝望,他甚至像许多不小心的年轻人一样,意外有了个孩子,他也如无人理解的痛哭者,一度想要自杀。他在红尘中打滚,他在凡俗中生长。众生的痴狂曾令他不解,这痴狂的热爱与专注又化解了他的冷淡与恶意。河流曾是他的障碍,最后成为他的老师。船夫摆渡了他,他最后成为船夫,摆渡世人。
爱人间,爱世人,爱自己,其中最重要的功课就是接纳生命必然有的痛苦,少年与父母,都有痛苦,这些痛苦带着重要的信息,需要你体悟,你转化,这是你从悉达多走到乔达摩的道路。你不放弃,你会等待,你会思考,这条路就能走好。
所谓救赎,其实就是找到自己,热爱自己,热爱众生和这珍贵的人间。
佛说,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大概能够悟出其中道理的人就是一位悟道者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