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不能触摸的远方的幸福
灵魂只需要两件衣服:
路的背心,书的短裤。
图片来源:开哥随手拍
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这些不能触摸的远方的幸福/远方的幸福是多少痛苦——海子《远方》
1/
一整夜,一直做一个梦,在似睡非睡之间,读一本旧日记,读去年今日那一篇写了很长的文字。醒来,努力回忆梦中的文字,却仅仅回想起那些句子排列的形式,长短错落,仿佛排出了秋后田野上残存那几株庄稼的样子。
然后接着睡去,还是同样的场景,就像续播……就这样,睡去,醒来,醒来再睡去,直到整个夜晚过去,清晨终于回来,仍然没有记清梦中那些文字。
2/
那些文字必定与一些陌生的城市有关。
呼和浩特成吉思汗公园里隐藏在绿荫中的雕像;
西安古城墙上黄昏来临之后最先亮起的灯火;
荡口古镇清晨那一场名字叫江南的细雨;
寒山寺夜半钟声;
龙门石窟中那一尊尊肢体残缺的佛像;
巍山小镇深夜那条有着稀疏灯火的街道;
大梅沙沙滩上那些落入凡间的天使;
珠海情人大道上高大整齐的椰子树;
齐齐哈尔站上空可笑的标语;
牡丹江畔八女投江的群雕;
中央大街夜里攒动的人头;
北极村凌晨天空美轮美奂的云彩;
南桥下奔腾远去的岷江水;
青莲李白故居中他妹妹平凡的墓碑;
杜甫草堂,三苏故里,彝族古镇,大理古城……
泰山之巅那位须发花白的行者;
青城山上那个面带笑容的道士;
苍山玉带路上用中文跟我打招呼的外国游人;
松花江畔招徕生意的商贩;
沂河大桥上下晚班骑车匆匆而过的路人;
鼓浪屿上结伴而行的异乡人……
我隐约记得这些散乱的片段都在梦里的文字中,连不成篇,像散落一地的珠子,总有几粒看得真切。
3/
在一个地方呆得久了,总有种越呆下去越孤单无助的感觉。
曾经总是盼望成熟,却总是发现自己越来越幼稚,一个成年人发现自己越来越幼稚,那是怎样一种凄凉的心境呢!
好在有这些风景,她们总会让纷乱的心绪平静下来。
这些风景如同最精致的滤布,不论怎样混满泥沙的水,经过她们,立刻恢复清澈透明。
很多时候,一颗心就需要这样的滤布,把混杂的泥沙彻底过滤出去,然后纯净起来。
有时候想一想,亏欠这些风景。
4/
如果说有一个人的文字深深影响了我,他是古龙。
如果说有一个人的歌也深深影响了我,他是李宗盛。
读着古龙的武侠小说,听着李宗盛的歌,在那个早已成为过去的年代,我发现了人生不平凡的烟火。
古龙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是因为江湖太大,江湖里的人太多。真正懂得欣赏风景的人,其实并不多。身不由己,往往随波逐流。
再好的风景,如果不是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也不过都是别人眼中的风景。
5/
旅行其实不在于你走了多远,花了多少钱,拍了多少照片,而在于你改变了看问题的方式。而墓地,则是最好的地方。——卢帧
在我看来,最好的墓地是孔林。
去孔林,对我而言是一场洗礼。
孤身一人,不随大流,不乘游览车,沿着线路,一路走下去,特别的墓地,可以走到近前,看看那些墓碑,看看墓地前那些人或动物的雕像。
立刻想到人生简单,想到没有什么不能放下。
在这里,很自然想起明代梅之涣路过李白墓时感慨的几句话: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在这里,静静的走一圈。如同历经千年,又仿佛从未来过人间。
6/
走过孔林,在历经千年的魂魄大军中穿越,你会感受到人生如此短暂,人如此渺小。
阴风吹过,忍不住打个冷战,然后你真切的感受到活着的美好。
远行的目的,就是让自己越发认清自己,否则,即便走过地球每一个角落,对短暂的人生而言,也毫无意义。
有时候,坐在家里的沙发上,也可能神驰四宇,有时候,即便站在陌生星球的屋檐下,还是没有远离。
我想说的是,在路上,值得敬畏的东西越来越多。
你不清楚哪一块石头蕴含了三皇五帝的精髓,你也不知道哪一场烟雨携带者春秋百家的风韵,当然,你也不知道哪一段记忆永远无法脱离唐诗宋词的笼罩,也不清楚哪一句话见证着明清王朝的气象。
它们就在那里,静静的矗立。
7/
其实,没有绝对的远方,脚步所及之处,都是家乡。
从一个地方到达另外一个地方,最美好的收获不是那些风景,也不是偶遇的人和事,只是一种感觉。
一个人,默默走在异乡的街上,看着陌生的林荫树,看着那些陌生的建筑,这种千篇一律的陌生,让人沉静。
某个小店,听着陌生食客们陌生的方言,会自然想起曾经一起喝酒的某个人,心就暖起来。
有人把这种感觉叫孤单和寂寞,那是他没有一个人走过。
我更倾向于把这种感觉定义为孤独,孤独是用来品味和享受的,而不是用来为赋新词强说愁。
8/
喜欢一个人走在完全陌生的小巷,或是荒芜人烟的山路,看着完全陌生的建筑,听着完全陌生的方言,当一个个完全陌生的面孔从身边走过,当一个个完全陌生的路牌缓缓退向身后……自己才真切感受到自己。
那一刻,所有所谓的孤单、寂寞,多么不值一提。
完全陌生的环境会让你真正冷静和理智起来。
躺在陌生的房间,你会轻易发现,自己被自己欺骗了这么多年;你会轻易发现,曾经的教科书让你死心塌地的相信了多少鬼话。
比如,教科书曾告诉你,爱因斯坦小学时连一只小板凳都做不好,直到做了第三个仍然做得很糟糕。实际上,这不是爱因斯坦小时候笨,而是因为板凳或者椅子真心并不好做。德国建筑师密斯·凡德罗说:“椅子是一种很难制作的东西,试过的人都知道这一点”。
而我们的教科书,只告诉我们一种假象,企图借此给那些愚笨不堪的孩子带来鼓舞和上进心。结果,失望的更加失望,愚蠢的更加愚蠢。我们没有学会真实面对,而是无一例外的学会了虚荣和作假。
最终让自己认知提升的远行,才是不负时光的远行。
<END>
最新文章:
鼓舞原创 苹果手机赞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