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热(中医)的治疗方法和用药

  【证治方药】

  (一)阳明潮热

  1,临床表现:日晡潮热,常伴谵语,大便秘结,腹部胀满,接之作痛。舌苔黄厚而燥,脉沉实有力。

  2,病因病机:邪热入里与肠中糟粕搏结,形成阳明腑实证。

  3,治法:通腑泄热。

  4,方刺:大承气汤(《伤寒论》)加减。

  药物:生大黄10g(后下),茁明粉10g (冲服),厚朴10g,枳壳10g。

  方义:大黄泻热荡积,芒硝软坚润燥,厚朴宽中下气,枳实破气导滞,四药配合,相辅相成,共奏攻下热结之效。

  加减:潮热甚者加黄芩、黄连清热,腹部胀满者加木香理气除胀。

  5,变通法;可用调胃承气汤(《伤寒论》)加减,即生大黄、玄明粉、甘草。若津液损伤,舌干无津,燥尿不行,下之不通,可用增液承气汤(《盟病条辫》),药用生地、玄参、麦冬、大黄、玄明粉、甘草,养阴增渡,通便泄热。

  (二)风湿潮热

  1,临床表现:一身尽痛,关节红肿,日晡发热,心烦口渴。舌苔白或白滑,脉浮滑散。

  2、病因病机:风湿在表,相搏而化燥化热,常波及阳明。至日晡发热明显增剧。

  3,治法:清热祛湿。

  4,方剂:桂枝芍药知母汤(《金匮要略》)加减。

  药物:桂枝10g,赤白芍各10g,知母10g,秦艽10g,丹皮12g,桑枝15g,薏苡仁15g,苍术10g,甘草6g。

  方义:桂枝、秦艽祛风通络,薏苡仁、苍术祛湿,赤白芍、知母、丹皮凉血退热,桑枝通络,甘草调中。

  加减;恶寒无汗者加麻黄发汗,去蓁艽、丹皮。

  5,变通法:根据化热伤阴的程度。恶寒无汗一身尽痛,日晡发热,若未化热者,用麻杏薏甘汤或麻黄加术汤(均为《金匮要略》方)祛风胜湿,药用麻黄、桂枝、杏仁、薏苡仁、苍术、甘草等。

  (三)阴虚潮热

  1,临床表现:午后潮热,夜甚昼轻,手足心热,砸红盗汗,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象细数。

  2,病因病机:阴液不足,虚热内蒸,故午后潮热。

  3、治法:滋阴清热。

  4,方剂:清骨散(《证治准绳》)加减。

  药物:银柴胡10g,胡黄连10g。辜艽10g,鳖甲10g。地骨皮10g,青蒿10g,知母10g,甘草6g。

  方义:银柴胡、青蒿、秦艽清热除蒸,鳖甲、知母、地骨皮滋阴清热,胡黄连清泄退热,甘草和中。

  加减:血虚甚者,加当归、白芍、生地养血滋阴;兼气虚者,加太子参、黄精补气盘阴;兼有咳嗽,加麦冬、沙参润肺止咳;盗汗者,可加稽豆衣、浮小麦补虚止汗。

  5,变通法:肺痨骨蒸潮热,伴见呛咳咯血者,可用秦艽鳖甲散(《卫生宝鉴》)加减,地骨皮、柴胡、知母,当归、秦艽、鳖甲等,以滋阴降火。温病后期潮热。夜热早凉,可取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药用青蒿、鳖甲、生地、知母,丹皮等,育阴搜邪。

  (四)湿热潮热

  l,临床表现:病人自觉身热,按肌肤多无热感,每至午后潮热,胸脘痞闷,不饥不渴,面淡身重,小便不利。舌苔腻,脉濡。

  2,病因病机:热为湿遏,气机不宣,三焦不通。

  3,治法:芳香透气,宣化湿热。

  4,方剂:三仁汤(,《温病条辫》)含霍朴夏苓汤(《医原》)加减。

  药物:藿香10g,佩兰10g,杏仁10g,薏苡仁15g,白蔻仁6g,黄连6g,厚朴6g,洼半夏12g,竹叶10g,木通6g,生姜2片。

  方义:藿香、佩兰芳香化湿,杏仁、薏苡仁、白蔻仁宣通三焦,厚朴、半夏降逆理气,黄连清化湿热,木通、竹叶清利,生姜和胃。

  加减;小便不利者加茯苓、车前子利水,胸脘痞闷者加桔梗、枳壳宽胸。

  5,变通法:热重于湿者,可用甘露消毒丹(《温热经纬》)加减,药用藿香、厚朴、白蔻仁、石菖蒲、连翘、黄芩,滑石、术通、茵陈蒿等,清热化湿。

  (五)痰热潮热

  1,临床表现:午后潮热,入暮尤甚,咳嗽气急,胸胁作痛,咳唾脓痰。舌苔黄滑腻,脉滑数。

  2,病因病机:风热袭表,内壅于肺,蕴化痰热,薰蒸肺络,瘀热成痈。

  3,治法:清化痰热。

  4,方剂:千金苇茎汤(《千金要方》)合桔梗甘草汤(《伤寒论》)加减。

  药物:芦根30g,杏仁10g,桃仁10g,冬瓜仁30g,大青叶15g,桔梗10g,鱼腥草15~30g,黄芩15g,黄连10g,甘草10g。

  方义:杏仁、桃仁,冬瓜仁清化痰热,桔梗、甘草排脓,大青叶、鱼腥草、黄芩、黄连清热解毒。

  加减:气虚者加黄芪益气,热重者加银花、连翘清热。

  5,变通法:肺痈而兼有气虚者,可用冲和汤(《外科准绳》)合千金苇茎汤(《千金要方》),用黄芪、银花、白术、党参、当归、芦根、杏仁、桃f:、冬瓜仁、桔梗、甘草等。补益托毒,清化痰热。

  (六)瘀血潮热

  1,临床表现:午后潮热,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咽干口燥而不欲饮,甚或头晕曰涩,腹中包块刺痛。舌黯紫或有瘀点瘀斑,脉况涩。

  2,病因病机:瘀阻血脉,络脉不利,气血不通,营卫不和。

  3,治法:活血化瘀。

  4,方剂: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

  药物:柴胡10g,枳实6g,白芍10~15g,当归10~15g,川芎6g,生地10~15g,桃仁10~15g,红花6g,甘草,牛膝10~15g,桔梗6g。

  方义:柴胡、枳实疏肝理气,白芍、当归、川芎、生地和血养血,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牛膝、桔梗一降一升、调理气机,甘草调中。

  加减:瘀热甚加连翘、丹皮,瘀结重加大黄、丹皮。

  5,变通法:热与血结、蓄于下焦所致的潮热,烦躁如狂,宜桃仁承气汤(《伤寒论》)清热逐瘀。如久瘀致成的干血痨,阴血亏涠,瘀瘕深结的虚实夹杂者,除用大黄廑虫丸类祛瘀剂外,还得滋补其阴血,才不致顾此失彼。

  (七)产后潮热

  l、临床表现:产后恶露淋漓不尽,少腹坚痛,日晡烦躁发热,甚或便秘。舌黯紫,脉沉涩。

  2,病因病机:恶露不去,瘀热内结,热传阳明,故日晡烦躁发热。

  3,治法:逐瘀泻热。

  4,方剂:桃仁承气汤(《伤寒论》)合生化汤(《傅青主女科》)加减。

  药物:当归尾10g,赤芍10g,桃仁10g,生大黄10g(后下),丹皮10g,益母草30g,红花6g,木香6g,黄芩10~15g,生甘草6g。

  方义:当归尾、赤芍、桃仁、丹皮、红花活血化瘀,益母草祛恶露,木香理气机,生大黄政下逐瘀,黄芩清热,甘草围中。

  加减:便秘者加麻仁通便润肠,腹痛甚者加川楝子,玄胡索理气活血。

  5,变通法:瘀不甚者,可单用生化汤(《傅青主女科》)加减。

  (八)气虚潮热

  1,临床表现:上午或下午潮热,而以上午潮热为多,面色咣白,气短自汗,身倦少气。舌质淡嫩,脉象虚大。

  2、病因病机:脾气不足,不能化生气血,阳气不得内守而浮越于外,故发生潮热。

  3,治法:补中益气,

  4,方剂: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加减。

  药物:黄芪10~15g,党参10g,白术10g,当归10g,陈皮5g,升麻3~5g,柴胡6g,甘草3~6g。

  方义:方中用黄芪、党参、白术、甘草补中健脾,陈皮和胃,当归和血,升麻、柴胡升阳退内热,以为甘温除热之剂。

  加减:阳虚明显者,加附于、干姜温振阳气;阴液不足者,加麦冬、白芍滋阴养液。

  5,变通法:若暑季气虚潮热,可用李东垣清暑益气汤(《脾胃论》)加减,补中益气。清暑利湿。方见低热。

  【评述】

  潮热发在日晡,一般认为系下午15:00~17:00时。午后为阳中之阴,日常气温较高,阳明之气旺于申、酉,邪热传里,阳明燥热过盛,太阴营阴不是,所致阳道实、阴遵虚是形成日晡潮热的内在病理因素。后世医家通过不断的临床实践,又发现阴血津液不足,温邪留伏明分,痰热童肺,湿热阻遏所致病变,都有一个旺于阴分的潮热表现,从而使其涵义更趋扩大。

  “真阴亏损,水不制火”的阴虚内热,多表现午后或夜间朝热;温热病后,余邪留伏阴分,多见入夜潮热,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能食形瘦。痰热塞肺,酿脓成痈,多有午后潮热,日晡尤甚,这种潮热和临床所见肺脓疡在酿脓期呈弛张热型,午后体温增高,大多类同。湿热蕴遏气分,难以宣透,湿为阴邪,旺于阴分,每至午后潮热,初扪不觉,稍久则觉灼手,伴胸闷身重,吴鞠通说:“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日湿温”(《温病条辨·中焦篇》)。即指此种潮热。

  在治疗上,阳明燥结宜通下攻里。阴虚火旺宜滋阴降火,湿遏热伏宜芳化透泄,瘀血阻络直活血化瘀,总以切中病机为要。

(0)

相关推荐

  • 妇科方

    妇科方

  • 《陈潮祖医案精解》——痛经(二)

    张某,女,21岁,2004年4月12日初诊. 患者为本校本科学生,13岁月经初潮,月经周期5〜7/27〜30天.月经初潮伊始,经期小腹冷痛,但尚能忍受,最近1年痛经加重,上月痛经尤甚.每逢经前二三天则 ...

  • 血府逐淤汤治疗头痛及脱发临床验案分享

    血府逐淤汤是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所创,由当归.桃仁.红花.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组成.笔者临床在辨证论治基础上灵活运用本方治疗诸病,收到较好的疗效. 病例1:刘某某,女,38岁. ...

  • 高血压(中医)的治疗方法和用药

    [证治方药] (一)肝火上炎 1,临床表现:头目胀痛,眩晕,收缩压因情绪因素而波动升高,情绪稳定时常可恢复正常,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胸胁不舒,小便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2, ...

  • 舌痛(中医)的治疗方法和用药

    [证治方药] (一)脏腑积热 1,临床表现:舌体疼痛,势如针刺烧灼,口臭,心烦易怒,渴喜冷饮.大便于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而干,脉象滑数或洪大有力. 2,病因病机:脏腑积热,循经上攻于舌. 3,治 ...

  • 震颤(中医)的治疗方法和用药

    [证治方药] (一)肝风内动,肝阳上亢 治法:平肝潜阳,息风清热: 方剂: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合羚羊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 药物:天麻10-15g,钩藤10-1 ...

  • 颜面红肿(中医)的治疗方法和用药

    [证治方药] (一)风热毒蕴 治法:清热解毒,祛风凉血. 方剂:银翘散(<温病条辨:)加减. 药物:金银花30g,连翘15g,牛蒡子10g,山栀10g,丹皮10g,赤芍15g,板蓝根15g,生石 ...

  • 口酸(中医)的治疗方法和用药

    [证治方药] (一)肝经郁火 1,临床表现:口酸,甚则酸味冲鼻.精神抑郁,心烦喜怒.胸胁张满,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稍数. 2,病因病机:酸为肝之味.肝气久郁化火,肝经郁火逆而上溢于口,可为口酸. ...

  • 抽筋(中医)的治疗方法和用药

    [证治方药] (一)热盛动风 1,治法;清热凉肝息风. 2,方剂:羚羊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加减. 药物;羚羊角粉l-3g(调冲分服),钩藤l0-15g(后下),白芍15-30g,生地 ...

  • 肛门疼痛(中医)的治疗方法和用药

    实热肛门疼痛与湿热肛门疼痛:二者皆属实证.热证,由外感风湿燥热之邪,或过食辛辣肥甘醇酒,致实热.或湿热内生,下注肛门,经络阻滞,气血凝聚.不通则痛.实热肛门疼痛.多由外感风热燥火实邪,以肛门灼痛,遇冷 ...

  • 不安腿综合征(中医)的治疗方法和用药

    [证治方药] (一)湿郁经脉 治法:淡渗利湿,宣痹通结. 方剂:薏苡竹叶散(<温病条辫>)合二妙丸(<丹溪心法>)加减. 药物:薏苡仁30g,滑石15g,竹叶10-l5g,茯莓 ...

  • 智力低下(中医)的治疗方法和用药

    [证治方药] (一)肾肝亏损,髓海不足 1,临床表现:智力迟钝,目无神采,发育迟缓,抬头.匍匐.坐.爬.站.走.语等发育均明显迟于正常同龄小儿.日久两且干涩,筋骨痿软,懒以动作,反应迟钝.舌淡红.苔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