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展示应突破的六个瓶颈

于春祥

“展示”作为高效课堂的核心环节,在课改中的价值日益凸显,大家普遍地认识到,生命以展示而自信,课堂因展示而精彩。

然而,在课堂“展示”环节的具体操作中,我们时常发现一些细节不够规范,以下六个瓶颈应予突破。

黑板,作为课堂的传统媒介资源,按照高效课堂的课堂常规,一般都需要设置三面黑板。

不少高效课堂实验,也都纷纷效仿杜郎口在教室中添加了黑板,但是,由于对黑板的价值缺乏认识,黑板版面浪费的现象比较严重,尤其是随着多媒体的使用,黑板的价值越发容易被人忽视。

在高效课堂中,黑板是学生展示的舞台,是学生学习成果分享的荧屏,是学生绽放自信的田野,是学生实践创造的阵地。

高效课堂的密码之一就是:把学的“黑箱”,变成展示的阳光。

“说一说”,总不如“写一写”来得实在。谁如果能把学的实况用黑板加以“转播”,其效率自然会得到强化。

什么时候看到黑板不用就心疼,这时候,你对黑板的价值的认识就到位了。

高效课堂规定,每组至少一个展位,一个展位每节课至少要用一次。不用黑板可以定义为教学事故。

为确保黑板利用充分,建议用以下工具对黑板利用率进行专项评价。黑本利用率=实际使用展位/总展位。

课堂的本质在于内化和外化的统一,内化的充分才会有外化的潇洒。

我们时常发现在课堂展示过程中,有些学生或依据导学案照本宣科的念,或面对黑板自言自语的说。我们把这样的展示称之为念展念答,而且,念展念答已经成为课堂的顽疾。

念,其实依然是从“外”到“外”的过程。

内化的“黑洞”,就是效率的“黑洞”。

课堂上,如果没有背水一战、破釜沉舟的意识,内化就一定不会彻底。念的本质在于文本依赖。有依赖,思维就不会顺畅,表达也就不会流淌。

所谓零性展示这里专指一种展示的误区:有些课堂,片面理解全员展示,不惜把系统的知识模块机械的化整为零,变成一人一句的接龙串词。

全员展示的本质是全员参与。

一个人或几个人的展示成果代表的是小组团队集体的智慧。全员展示还有一个潜台词是人人都能展示。

至于究竟谁能进行课堂展示,最好的办法是用数学的随机抽样确定。展示机会的全员均等是一种机制。

杜郎口的堂展示歌大家都比较熟悉:“我自信我最棒,聚焦点处来亮相。胸挺直头高昂,面带微笑喜洋洋。嘴里说心中想,脱稿不再看师长。吐字清声洪亮,嗯啊口语别带上。一握拳一挥掌,肢体语言能帮忙。展示完忙退让,褒贬评价记心房。”

熟悉这段话很容易,做出来并不容易。

有些课堂不讲展示规范,只关注内容和环节的推进。学生不规范的展示习惯,是教师在课堂上一再容忍不规范展示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

制定明确的展示规范要求,培养学生规范展示素养,强化展示规范评价,是突破这一瓶颈的有效途径。

以展示课为例,展示环节一般用时30—35分钟左右。如果再分配到6个组,一个小组也只有5、6分钟的时间。除了板演可以共享时间之外,其余时间都要线性延展。

所以,时间失控在实验校屡见不鲜。

要想时间不失控,就得从细处调整。板演用时一般不应超过5分钟。要特别注意训练学生的板演速度。

板演的量要与分配时间匹配。

学生讲解一般提倡1分钟表达(1分钟,200字),最多3分钟。纵是完不成,展示也应停。这样一是可以倒逼展示准备更充分,二是能够确保展示时间的的均衡。

一般的课堂上,展示除了板演就是讲解,展示形式过于单调。高效课堂追求生命的狂欢。单一的展示形式成了生命狂欢的瓶颈。

要促成展示形式的多样化,一是导学案上要有预设和指导,二是课堂要进一步开放,三是要有展示形式评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