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四川•五四特辑】邓肖亭 ‖ 青年应如炬火——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
《国家相册》第二季第2集:青春的接力
青年应如炬火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
四川省地方志办省志工作处 邓肖亭
鲁迅先生在1919年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鲁迅先生像(图片来自网络)
回望百年前的五四运动,它,宣告一个旧时代的结束,掀起新民主主义运动的序章,成为了一个跨时代的历史事件。青年人努力发光发热,点燃了一种历史意义上的自觉——创造历史的可能性从未如此清晰地被认知,它不再被政客的翻覆之腕、资本家的金钱之鞭、投机者的谋私之举所左右,而是实实在在地被握在热爱这个国家的人们手里,并且被赋予迫切的使命感去完成自我命运的塑造。在此后的100年间,青年人走上战场,走进学校、工厂,走遍田间地头,走向高山大海,甚至走到了星辰之间,一次又一次地与这个国家命运的脚步紧紧相连。
2019年4月30日,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丁林 摄,图片来源:新华社)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作为史志工作者,我们能更清楚地认知到这一点,不仅仅是“自古英雄出少年”,为国家与社会默默奉献与耕耘的人们,都曾有过美好的青年时代,也是因为他们甘于奉献青春,挥洒汗水,才铸就了时代的丰碑和国家的高度,让当代的青年人能在以往都未曾达到的高度上举目而望,了解更多、发现更多、成就更多。
2013年5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来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参加“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主题团日活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图为与优秀青年代表合影(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 摄,图片来源:新华网)
所以青年人持有希望的火种,不是因为年龄而天然获得的,而是因为有创造和发展的可能性而获得的;不是时间赋予的,而是经历过时间、现实考验之后的结论赋予的。青年人的命运、能量、成就,和这个国家、这个时代休戚与共。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激昂的爱国情怀、远大的志向抱负,就会被时代的浪潮所抛弃。如果青年人不能磨炼自己意志、锻炼自我本领、雕琢自身品性,就追赶不上时代的脚步。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有家国情怀,也要有人类关怀,发扬中华文化崇尚的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这是一个宏大的人类叙事命题,是以往我们谈论青年人时没有触及的范围。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怎样在国际合作中“共商共建共赢”,避免零和博弈的结局,是每个青年人都应该积极思索的问题。如何从细微处见真章,如何从身边事做起,如何在工作中培养自我的合作意识,如何能强化自我修养达到这一高度,每一步每件事都值得青年人仔细琢磨。
为了能在课堂上抢到一个座位,每次上课前半个小时,许多同学就已赶到教室;没有座位的学生,挤满了走道,宁愿站上两个多小时,也要把课听完……这是华中科技大学《深度中国》授课时的常态。图为学生们在华中科技大学《深度中国》课堂上认真听讲(新华社记者 程 敏 摄,图片来源:2019年3月2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第5版)
从史志工作本身来讲,地域化、区域化叙事不应成为我们的桎梏,因为新时代方志的表达方式是可以现代化的,介质是多样式的,与其他工作的联系是多方面的。新的传播途径和方式的出现,于史志工作这一门“古老艺术”来说是一种机遇,正如其他行业其他专业都会遇到的传播转型一样,彼此都站在了同样的起跑线上,后劲几何,就要取决于青年史志工作者的冲劲和决心。
在这崭新的时代,青年史志工作者要能于历史中看烟云,于浪潮中看天高,于纷扰中看星星,立于大地宽阔心胸,勤于笔耕敏锐思想。正如“五四运动”带给我们可以永久传承的历史传统一样,创造,只有勇于创造、能够创造才是让这份事业不断前行的动力。创造一份事业本身,就是在书写历史。如鲁迅先生所说“不必等待炬火”,因为我们不断发光,就是炬火。
(此文系2019年4月30日邓肖亭在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