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十)

伤寒论第二十五条辨: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这个条辨就是说服了桂枝汤以后,大汗淋漓,脉象洪大,也就是说表症还在,还是用桂枝汤以及调理的方法,如果病人是恶寒发热像疟疾,一天两次发作,还是用汗解的方法,宜用桂枝二麻黄一汤,这是对二十五条辨的一个初步解释。

服了桂枝汤之后,没有流汗,脉反而洪大的,这个就是桂枝汤开的太轻了,桂枝汤的力量不够,要发又发不出来,力量还停留在胸腔里面,发不到肌肝表面,脉管变大,血流的速度加快,那么,这种情况,在继续给桂枝汤。

病人继续吃了桂枝汤以后,出现了如疟疾这样的症状,就是忽冷忽热的现象,这就表示病人可能又感受了风寒。我们知道,桂枝汤证是不会有忽冷忽热的现象。我们刚开始就说了,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所以说,桂枝汤证只是有汗,有恶风,有头痛,有发热,有忽冷忽热就不是桂枝汤证。第二天之还发,只要出了汗,病就可以解,这个时候就是用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二麻黄一汤这个方剂就是专门针对一字“汗”,这个“汗”很重要,肾为水,肝为木,心为火,肺为金,当我们在治疗肾水的时候,由于肾水会克心火,所以先要治心,再去治肺,肺金就会生肾水,肾的功能就会慢慢的恢复。

中医有个概念就是当肝有病的时候,必先实脾,再去治肾,肝功能就会恢复(见下图)

我们都知道,汗为心之液,我们可从病人排汗的情况来判断病人心脏的功能好不好,当病人的肾脏有问题的时候,病人是不会流汗的,不管是运动还是在很热的天气,他都不会出汗,从这一点来看,病人的心脏功能就还没有恢复。

正常人一定会流汗,但是流汗也要分情况,不要动不动就流汗,坐在那里玩手机也在流汗,玩电脑也在流汗,睡觉也在流汗,这就不对了,那你流的是虚汗或者是盗汗,正常人的流汗是在运动才流汗,吃了很辣的东西流汗。

我们在治疗水肿病人的时候,心脏功能一恢复,病人只要一运动就开始流汗,流了汗以后,病人会感觉很舒服,汗流得越多,水肿消得越快,小便会越来越多,在我们中医来讲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提壶揭盖”。

我们前面讲的桂枝麻黄各半汤中的桂枝和麻黄一起使用,就是发汗,我们后面还有一个麻黄汤,就是专门治疗太阳伤寒的一个方子。

桂枝二麻黄一汤,就是说太阳病服了桂枝汤以后,没有出汗,摸他的脉又洪又大,说明表症还在,再继续喝桂枝汤,如果出现忽冷忽热,隔日再发,还是需要得汗才能解,适合用桂枝二麻黄一汤。

当病人出现忽冷忽热的时候,如果是热多寒少,桂枝一定要比麻黄要多,什么叫热多寒少,就是发热一个小时,冷二十分钟或者半个小时,这种就叫热多寒少,当病人是热多寒少的时候,就用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和麻黄在这个方剂里面根据病人的热多寒少是可以相互调节的,怎么样调节,在这里打个比方,假如说病人是热一个小时,冷三十分钟,桂枝11克,麻黄5克,如果说病人是热一个小时,冷四十分钟,这个时候桂枝就减少,麻黄就增加,桂枝10克,麻黄6克,热一个小时,冷五十分钟呢,桂枝9克,麻黄7克,冷和热的时间一样,桂枝8克,麻黄8克就变成了等量了,等量了就变成了桂枝麻黄各半汤。

那么如果是热一个小时,冷二十分钟呢,桂枝就加量,麻黄就减量,桂枝13克,麻黄3克,冷十分钟,热一个小时呢,桂枝桂枝14克,麻黄2克,当然这里的用量只是一个比方,不是实际用量,主要就是希望能够解释得更清楚一点。也就是说桂枝二麻黄一汤中桂枝和麻黄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加减。

(0)

相关推荐

  • 经方:桂枝二麻黄一汤(太阳症,热多寒少)

    桂枝二麻黄一汤 [原文]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 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十六铢(去节) 生姜一两六铢(切) 杏仁十六个(去皮尖) 甘草一两二铢(炙) 大枣四枚(擘)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 ...

  • 云霄脉学解《伤寒论》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伤寒论>若头痛者, 必衄,他这个一句话差不多就是一段的意思了.假若吃过麻黄汤发汗, 而头痛不已,那个人啊还鼻衄,什么道理呢?这个就是病深,他在六七天,他这个病啊,这个热病都往上冲,六七天 ...

  • 《集验方》治伤寒汗出不解如疟方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一日再发者,汗出便解,属 桂心(一两十七铢) 杏仁(十六枚去尖皮) 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一十六铢去节) 生姜( 上七味,切.以水五升,先煮麻 ...

  • 五十七

    ​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57) 这一条论述伤寒汗后余邪未尽而复聚的证治. 伤寒表实,用麻黄汤发汗,表已解,脉静身和,半天左右出现烦热.脉浮数的表现.说明余邪未尽,复 ...

  • 『伤寒论方』《伤寒论》方→桂枝二麻黄一汤

    汗出不彻邪还袭,如疟频来时翕翕: 桂枝汤二一麻黄,表后脉洪为病吉. 组成: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麻黄.杏仁. 功效:辛温轻剂,微发其汗. 主治:太阳中风轻证.症见发热,恶风寒,形似疟状,一日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十二)

    伤寒论第十八条辨: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第18条辨的意思就是平素有喘病的人,因为感受了外邪而喘,治疗的时候用桂枝汤加厚朴杏仁,效果会更好. 如果这个病人本身是桂枝汤证,恶风,风吹难过,有汗,如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十九)

    伤寒论第二十四条辨: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这个条辨就是说,太阳病,服了一遍桂枝汤,不仅表症未解,反而增添了烦闷不安的感觉,这就是邪气郁滞太甚所致.治疗应当先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十八)

    如果是脉象微弱而怕冷的,也就是说脉很小又恶寒,这是表里阳气皆虚,阴阳俱虚,这个时候不要再发汗,这个阴阳俱虚有可能是误用汗法.吐法.下法所导致的,因此,就不能再用发汗.攻下.涌吐的方法治疗了.如果面部反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十五)

    伤寒论第二十一条辨: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伤寒论第二十二条辨: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伤寒论第21.22两个条辨日本的大塚敬节归纳成了一条.这个条辨的意思就是说太阳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十四)

    桂枝汤,我们前面讲过,是调和营卫的,炮附子是回阳固表的,汗流得太多了,表虚的时候就会用到炮附子来固表,总之就是脱水太严重,津液丧失得太多,这个时候就是用炮附子的时候,当然单用炮附子是不行的,必须要加上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十)

    伤寒论第十六条辨: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温针:针灸的一种方法,用针针于一定穴内,以艾裹针体而蒸烧之,以冀发汗. 坏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十九)

    我们从28这个条辨来看,他有汗,有脉浮,医生以为是桂枝汤证,结果只开了桂枝汤来发表,病人喝了桂枝汤以后,喉咙里很干燥,还会出现呕吐,,烦燥不安说胡话,四肢冰冷,这外就是误治了,造成了阴阳两虚,这个时候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十八)

    伤寒论第29条辨: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燥,吐逆者,作甘草于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十六)

    石膏称为白虎因为他是白色的,麻黄称为青龙,因为他是青色的,很多人认为麻黄是发汗用的,实际上,在少阴证上也会用到麻黄,桂枝麻黄这两位药从太阳一直用到厥阴,所以,麻黄不一定是只有发汗,关键是看你用在什么地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十五)

    伤寒论第27条辨: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更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太阳病,发热怕冷,发热的时间长,怕冷的时间短,一天发作两三次,并见心烦口渴,这个为表郁兼内热之症,如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