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设计概念系列其一:桩基比独基省!

前言

众所周知,结构设计时,往往会有一些固有思维浮现在我们的脑海。

例如,想到基础的各种方案综合成本时,我们往往会认为“灌注桩方案最贵、预制桩次之、CFG方案较经济、天然基础最便宜”。

再如,想到楼盖形式的经济性时,往往会浮现“无梁楼盖最经济、单向次梁方案次之、大板结构较贵、十字梁或井字梁方案最贵”。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但俗话又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因此,俗话是不可靠滴,我们要善于打破常规,善于逆向思考,善于颠覆固有思维。

今天,小编在此抛砖引玉(欢迎各位行家刀砍斧凿,板砖请轻拍),就来说说”颠覆设计概念系列”中的第一篇:“桩基比独基省”。结合我司遇到的实际项目,分析一下颠覆我们概念的“桩基比独基省”究竟省在哪里,以作为各位设计和成本同行参考。

项目案例

西安地区某业主开发的产业园项目,因当地地质条件的原因,在非自重外力作用下土具有湿陷性,设置天然地基时,需要进行地基处理,一般可设置5米左右的素土挤密桩处理,或者深挖后采用一定厚度的三七灰土换填,以消除湿陷性的影响并适当提高承载力,基础施工完成后再素土回填夯实。

此处涉及的几栋楼为钢框架结构厂房,楼层总共4层,中柱单柱下轴力标准值约为3000~6500KN、边柱单柱下轴力标准值约1500~2500KN,承台上回填土重按实际计算。

典型地勘孔点剖面情况如下:

图1.1 地勘典型剖面示意及土层参数示意图(2号土层为持力层)

原设计方案:

原设计沿袭了一般性思维进行分析:天然地基最省、且施工方便!

因此,设计院初步选定的是开挖后换填1米进行处理并提高承载力、再设置天然地基的方案。如下二图所示:

图1.2 采用换填的地基处理+浅基础方案(原方案)开挖示意图

图1.3 采用换填的地基处理+浅基础方案(原方案)独立基础布置示意图

从上述图纸看出,虽然采用了成本较低的天然地基方案,但是独立基础尺寸很大,回填在独立基础上的覆土重都占据了很大比例、承载力利用率不高,而且需要基坑大面积机械开挖、再进行人工开挖、大面积三七灰土换填分层夯实等多道工序,实际成本可能并不经济。

并采用逆向思维进行分析,并根据我司当地类似项目的经验,桩基础可以避开地基处理的问题,是否可以桩基础?

另外,若采用挤密桩进行处理后的CFG方案,则独立基础方案可以大大减小,经济性是否会更佳?

带着这些疑问,我司进行了方案图设计、造价对比,最终得出分析结论。预制桩方案图(经分析灌注桩方案承载力也不高,经济性远没有预制桩高,故本文未列出)和CFG桩方案图如下二图所示:

图1.4  无地基处理采用预制桩+承台的方案(优化方案一)示意图

图1.5  灰土挤密桩布置及开挖示意图(讨论方案二)

图1.5  CFG桩布置及独立基础示意图(优化方案二)

成本分析

针对以上三种方案,我司造价部门进行较为详细的造价分析及对比发现,“预制桩”方案的经济性确实要优于“大开挖换填+大尺寸独基”方案,“大开挖换填+大尺寸独基”方案又要优于“挤密桩+CFG+小尺寸独基”方案。成本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图1.6  各方案造价统计表1~3截图

该项目存在4个类似的塔楼,合计节省造价约235万元。按单方计算,各塔楼占地面积约1456.3m2,单方造价相差约403.9元。

总结分析

上述分析中,三种方案的“柱底基础承载力”并没有浪费之处,即(Fk+Gk)/(A*fa)和(Fk+Gk)/(n*Ra)基本相同,因此比较的条件是基本相同的,但是从上述分析对比的结论看来,预制桩经济性最好,这确实和一般的设计概念有一定反常之处。后经与设计院同行进行分析思考总结得出:

因天然地基承载力不高,导致基础尺寸较大,原方案中,需要一个很大的基础将柱底荷载传递给地基,实际上相当于“传力途径太过分散、不够直接”,与结构力学上的“传力途径越直接越经济”相悖,而桩基则因其较高的承载力能极大地减小承台尺寸,集中荷载能更好的实现“从地上到地下”、“从结构到地基”的直接传递,从而实现其经济性优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