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变:一场志在必得的胜仗,却被一个太监彻底葬送!

正统十四年,北方蒙古草原的瓦剌,兵分四路进犯大明,中路大军直指大同。消息传到京城,明英宗朱祁镇心急如焚。这时大太监王振给皇上出了个馊主意,说瓦剌乃北方一个小小的游牧部落,实不足惧,大王何不率大军御驾亲征呢,这样既能彰显我天朝国威,又能让大王传奇的胜利青史留名,顺带着还能去老奴的家乡转转。朱祁镇一听这主意好啊,一箭三雕,于是脑袋一热:“准奏!”

话说这明英宗怎么就这么听王振的话呢?原来明英宗九岁即位,年龄实在太小,自己连鞋带都系不好还怎么治理国家呀,于是由张太皇太后和“三杨”代理朝政,把这大明朝治理的国富民强,实力大增。没过几年,张太皇太后驾崩,“三杨”也先后去世,一时之间朱祁镇就没人管了,就跟放了暑假的小学生一样,很容易玩过头。这不,朱祁镇亲政以后,就越来越宠信大宦官王振,王振也终于可以放开手脚擅权乱政了,俩人玩得很好,整天跟哥俩似的,到处乱窜。瓦剌进兵,王振一下就把朱祁镇带沟里啦。

一听说皇帝要御驾亲征,群臣反对,都知道这小皇帝肚子里没几碗墨水,万一被狡猾的瓦剌给算计了就麻烦啦,毕竟国不可一日无君呀!可年仅二十三岁的小皇帝心高气盛,哪儿肯听劝,再加上太监王振在一旁煽风点火,就一句话:“不听,不听,就是不听!”挣到最后,朱祁镇答应留下自己的弟弟朱祁钰守卫京师,自己带着文武百官和五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出征北伐。

本来,按照当时明朝的国力,拿下瓦剌应该是不成问题的。比经济实力就显得明朝耍流氓了,单纯的比较军事实力,也是明朝占优势。可是,一手好牌硬是被朱祁镇的好哥们,大太监王振给打坏了。大军行至大同,大同镇守报告说瓦剌为诱敌深入故意北撤,王振在明知此情报的的情况下仍坚持追击,结果明军惨败。退兵途中,王振为了让皇帝幸临其家乡以显示自己的威风,专门让大军改变撤退路线,以便途径他的家乡。结果大军走了不到四十里,王振突然叫停大军前进,心想:“哎!这越走越不对劲呀,前面好像是我的私人庄稼田地呀,再往前走就要被大军踩坏了。”于是命令大军立马掉头,不去他的家乡了。这下可把群臣和将士们给折腾坏了,后面有追兵不说,前面还有个瞎指挥的。

大军行至宣府,瓦剌追兵赶来。明军三万精锐骑兵被杀戮殆尽,其余人马仓皇逃往土木堡。到了土木堡,兵部尚书上奏此地不宜久留,还是尽快退至居庸关比较安全,结果皇帝不听,不对,是王振不听,命令大军马上安营扎寨。可是土木堡附近没有水源,只有向南五十里才有条河,几十万大军渴得要命。第二天瓦剌就把土木堡围住了,又使一计,说要跟明军议和,你们可以南下去找水源了。神奇的是明英宗竟然信以为真,王振也信了,这哥俩儿的智商简直没谁了!王振命令大军去找水,到了河边真是久旱逢甘霖呀,几十万大军跟下饺子似的扑通扑通往里跳,乱作一团。瓦剌骑兵看准时机,一个冲锋杀奔过来!

土木堡一役,明军几十万精锐大军几乎全军覆没,随行的文武百官被一锅端,明英宗朱祁镇被俘,战马损失二十万匹。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大太监王振也死于乱军之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