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应用案例故事——司马懿神速擒孟达
司马懿神速擒孟达
今天咱们再讲一个司马懿的故事。
先简单聊聊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三国时期,魏蜀吴鼎立。蜀汉刘备正是按照与诸葛亮在隆中座谈天下大势,进而得出夺取天下的策略:先占据荆襄,再夺益州 ,天下成三分之势,交好孙吴,平西南蛮夷,再出汉中北伐,谋关中,夺天下。从这看得出来,荆州是刘备起家的根本,刘备从这里出发去占益州,就是今天的四川地区,留下了大将关羽和军师中郎将诸葛亮镇守根据地。
刘备入川,总体上是顺利的,但在一场小战斗中,重要的谋士庞统被流矢飞箭所伤,不治身亡。刘备又调诸葛亮等人入川辅佐,荆州只留下关羽镇守了。关羽,被后世尊为武圣,他很早就与张飞一起追随刘备,一同经历过挫折失败,但一直忠心于刘备,即使在徐州战败,不得已归降的曹操,后来斩杀三国名将颜良,给曹操一个交代之后,重新回到刘备身边。当时被称美髯公,万人敌。刘备入川后,他起兵策应,带兵攻击曹魏占据的襄阳和樊城。经典的战例水淹七军,活捉曹魏大将于禁,斩杀副将庞德,名震天下。连曹操都吓得一度想赶快迁都。
正因为关羽威名远播,加上诸葛亮、赵云等调去支援平定四川了,关羽就督荆州事,事实上镇守荆州,这五郡(南郡、长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阳郡)他就一个人说了算,骄傲自满更严重了。东吴孙权派使者希望跟关羽结成儿女亲家,希望关羽的女儿当自己的儿媳,关羽大骂来使,将门虎女岂能嫁给犬子,不许亲。孙权那也是一方的主公 ,受到这样的侮辱心中恼恨不已。
此外,关羽出身行伍,对待士兵很好,却瞧不上荆襄当地的高门大族子弟,连刘备的小舅子麋芳都不放在眼里,糜芳可是江陵的主将,镇守的是荆州的后勤基地,要害地方。另一方,孙权早就想把荆州夺回来,但因为曾与刘备有双方平分荆州的协议,又感觉师出无名。此时,孙权更加信任和依靠的是东吴的少壮派吕蒙、陆逊等人,这些人跟鲁肃不同,他们是更想要军功,他们对孙刘结盟抗击曹操的政治主张并不认同,认为东吴太吃亏。曹魏那面也没闲着,在关羽攻击樊城的时候,司马懿给曹操出了一个计策,以汉献帝的名义把江东之地封赏给孙权,荆州也在其中,这样也制造了矛盾,瓦解孙刘联盟。
孙权就启用年轻的小将陆逊做主将,而陆逊用晚辈的礼节给关羽写信,奉承关羽,关羽觉得孙吴没有像样的将领,自然就没有能力威胁荆州。于是,调荆州兵主力去支援樊城前线。孙吴大将吕蒙乘机发动奇袭,占领了荆州,而江陵守将因为害怕关羽归来治罪,也投降了东吴,关羽的后方保障基地失去 ,陷入困境。
关羽派使者与孙吴吕蒙联系,要和谈。吕蒙热情招呼使者,还把关羽在荆州的士卒家属的家信也给使者带回去,关羽军中士兵得知孙吴方面善待家中亲属,逐渐失去斗志,不断的溃散。关羽不断撤退,一直走到麦城被围困。关羽派遣部将廖化杀出重围前往蜀汉上庸城求救,上庸守将刘封和副将孟达,却找各种借口推拖。其实也是因为关羽以前盛气凌人,眼中只有刘备一个领导,对其他部将经常挖苦排挤,尤其刘封,还是刘备的义子。孟达又跟刘封挑拨:据说关羽经常提醒刘备要防备这个掌兵权的义子,引起刘封的愤恨。总之,刘封,孟达没去救援关羽,导致关羽最后的希望破灭,最后突围,关羽父子被擒,为孙吴所杀。
孟达后来惧怕刘备问责,他怕自己成了刘封的替罪羊,就投降了曹魏,还联合曹魏的军队打败了不愿投降的刘封,这样孟达就带着蜀汉的房陵、上庸、西城三郡投降了曹魏,当时的魏王曹丕很重视孟达,亲自召见他,还与他同乘一辆车,封侯拜将,很是荣傲。这就招致曹魏一些老臣的嫉恨,尤其是司马懿,他悄悄跟曹丕说:孟达先是益州刘璋的部下,卖主求荣投靠了刘备,又为私利不救关羽,反复无常的小人啊,投降我们是权宜之计,一定要小心。这一针扎的,有理有力有节呀。不过,曹丕也只是一笑置之。
估计,曹丕那是帝王心术,他也知道孟达不可深信,但毕竟孟达带着三郡之地来投降,而且是战略位置很重要的地方,厚待孟达,不过是做个样子,做个标杆。不是有这么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曹丕是希望以后还有蜀汉边将能带着见面礼投降曹魏呀。
曹丕把这三郡做了整合,房陵和上庸合并为新城郡由孟达驻守,西城则改名魏兴郡由申仪驻守。有意思的是司马懿取代了曹仁,被派驻守宛城,就是现在河南南阳,督荆州,豫州军事,负责曹魏南线的军事防卫。司马懿从这时开始执掌军权。而新城郡是在他的管辖范围内。
应该说孟达驻守新城郡也算是尽心尽力。可是后来,事情起了变化。魏王曹丕重病,孟达知道在朝堂上反对自己的人呢不少,自己能在新城一直做太守,封疆大吏呀,那都是有曹丕照着,只要自己不出什么纰漏,时不常的写个拍马屁的信,献上点珍奇异宝土特产,就能安享荣华富贵。没想到,正值壮年的曹丕重病,万一驾崩,朝堂上可就没有能保护自己的人了,自己新城郡又归司马懿管辖,孟达开始惶惶不可终日。
此时的蜀汉已经是诸葛亮白帝城接受了刘备托孤,开始执掌政权了。诸葛亮一直在策划北伐,完成先帝刘备的遗愿。当年在隆中草庐,诸葛亮就规划了几条线路北伐,一就是从荆州出发可一路攻打到洛阳;一路就是出秦岭占关中。可是,荆州丢了,这个计划就没法实现。诸葛亮通过间谍得知孟达与魏兴郡太守申仪关系不好,曹魏的权臣对孟达多有排挤,诸葛亮判断,孟达此时正是坐立不安,就打算派人跟他联络,如果能策反孟达,就可以从上庸,直接攻击宛城,洛阳,这样不是更好。
诸葛亮就委托与孟达有旧交的李严写信给孟达,劝说他重归蜀汉,并保证既往不咎。孟达与李严都是刘璋旧部,关系很好,李严也是当时蜀汉的重臣,蜀汉两个重臣保护,应该-可能-大概不会有什么问题。孟达此时心中活络了,却也还有点怕,就怕回去之后,秋后算账呀。孟达与蜀汉暗通款曲,却没下最后的决心。几次往复,诸葛亮担心孟达反复无常,而新城郡战略要地,如果一直被曹魏占据,会影响北伐大计。诸葛亮觉得要下猛药,逼迫一下孟达。如果孟达归顺蜀汉,也就罢了,如果还是三心二意,就可以借刀杀人,假借曹魏的手除去孟达。
诸葛亮故意透过间谍,把孟达与蜀汉联系的事情,透露给魏兴郡太守申仪,申仪听闻这事大惊失色,马上跟驻军宛城的司马懿汇报。司马懿知道孟达为人是反复无常,本来就对他不放心,孟达管理的又是战略要地,申仪的报告让司马懿下决心要铲除孟达。孟达,能在三国复杂的历史环境中成为一个封疆大吏,其实能力已不是弱鸡,他在申仪身边有密探,不久孟达就探听到申仪向司马懿打了小报告。孟达就下定决心,一不做,二不休,决定起兵攻魏兴郡的申仪,举旗叛魏。
孟达开始紧锣密鼓的做战前准备。同时给诸葛亮写了表忠心的信函。正在此时,司马懿的信使到了,司马懿的亲笔信,他告诉孟达:申仪与你关系不好,写信诬告你意图叛乱,先帝曹丕对你非常信任,新帝曹睿也知道你受到先帝的厚恩,对你也非常信任,特地让我告诉你,申仪举报的事,都是因为私人恩怨,捕风捉影的消息,朝廷不会相信,对你依然信任有加。孟达接到司马懿的信,就犹豫起来,而此时诸葛亮回信也到了,诸葛亮警告他要防备司马懿的部队偷袭。可是,此时的孟达,在反还是不反的问题上犹豫起来。
再说司马懿,他派出信使,不过就是缓兵之计,信使出发,他随即调遣大军出征,要赶赴新城郡。司马懿的部下劝阻:调动大军征伐,这么大的事,不报告皇帝,这恐怕不行啊。司马懿说,宛城到洛阳,往返800里,宛城到新城郡单程1200里,如果等皇帝诏书,一个月多就过去了,兵贵神速,为今之计,当机立断,如果等着报告,敌人的准备就更加充分,到时黄瓜菜都凉了。
孟达这边也是这么判断的,即使司马懿来讨伐,没有一个多月根本到不了,道路艰险,司马懿最多只会派一个部将带队,自己怎么能亲自随军呢?所以他的防御准备都是按照这个规划,按部就班的实施。可是,司马懿亲自带领大军日夜兼程,轻装奔袭新城郡,不过8天,就到达新城郡的郡所上庸城。孟达猝不及防,登城一看:四面八方,黑压压一片全是魏军,司马懿亲自带队指挥攻城,孟达虽然拼尽全力防守,但是准备不足,加上司马懿亲自带队攻城,孟达的部将一个个心中畏惧,孟达虽然跟孙吴,蜀汉都求援,可惜两国附近没有大量的驻军,远水解不了近渴。
司马懿围城16天,昼夜不停攻击,同时也发动攻心战,那就是首恶必惩,胁从不论。最后孟达的外甥邓贤,部将李辅终于顶不住,开城门投降了。孟达逃出上庸,打算投奔蜀汉,却被申仪截杀,头颅传檄洛阳。
这一战,司马懿纯熟的运用了兵法,兵贵胜,不贵久。通过兵不厌诈,兵贵神速,出敌不意,攻其不备这些战术组合,成功扑灭孟达的叛乱,并且把军事重镇掌控在魏国手中,稳定了边境的局势。这是司马懿初掌兵权,一战成名,权谋大师也彰显一代名将的风采。
兵贵胜,不贵久。这样的谋略思想,战略上是尽可能减少自己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损耗,在战术执行上可以令敌人防不胜防。在战场如此,在商业上也是如此。在商业竞争,抓住战机,提升效率就能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反之,就可能被时代淘汰。
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学习古人智慧,精彩自己人生,咱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