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刘和平:没留下好作品,会觉得欠历史的
潇湘晨报8月26日报道 从《雍正王朝》到《大明王朝》。电视剧火了、演这个剧的演员也火了,只是写剧本的人——刘和平,却少有人了解。百度一下,与他有关的新闻极少,却总是跟“娱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让刘和平有些无可奈何,“明明是文学创作,却总是跟娱乐八卦在一起。不过这些作品终归要拍成电视剧,也算是娱乐吧。”
《北平不战》,是刘和平即将拿出来的新作品。从4月的衡山到7月的庐山,他对这部作品的反复斟酌甚至到了偏执的程度。“为了保证作品的质量,我可以得罪任何人,包括我自己。我现在不仅没拿到1分钱稿费,自己已经投进去100多万。现在作品还未出来,这打乱了原来投资者的计划,但是我不惜。圈子中有人说我是'穷牛逼’,但我不会在意他人的看法。”
湖南编剧刘和平,其实很不娱乐。
什么都归结于娱乐,是一种悲哀
潇湘晨报:作为编剧,其实离这个圈子可远可近,你是希望离这个圈子远一点吗?
刘和平:更多的是创作的需要,选择了这个专业就是选择了与寂寞为伴。我不会刻意去远离娱乐圈,但要完成一部长篇时,通常会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地方,进入创作的状态。
潇湘晨报:作家、文学家,属于娱乐圈吗?他们的关系你是如何看待的?
刘和平:娱乐时代已经来临,即使是部真正的艺术品,媒体也会把你归结于娱乐,这其实是一种悲哀。我不反对娱乐,我也喜欢赵本山、小沈阳,我的作品也会给人以娱乐,但不能单单是娱乐。如果只要娱乐,就不要来找我。
潇湘晨报:你和这个圈子的很多名人私交很好,例如张艺谋。对他印象如何?
刘和平:他是有影响的大导演,在其他地方舍弃了很多,他可以三个月就吃同样的菜,是个工作狂。他唯一发愁的是没有好剧本。他是个孤独寂寞的人,我印象中的他是“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潇湘晨报:新版《红楼梦》正在筹拍,你觉得能拍好吗?
刘和平:《红楼梦》已完成艺术真实,编剧不可能再超越曹雪芹去创作一个贾宝玉,只能是严格遵守原来的小说,完成台本转换。对于这部电视剧,我只有四个字:“拭目以待”。
潇湘晨报:对于以历史为题材的剧本来说,是尊重历史重要,还是文学性更重要?
刘和平:这条路是向莎士比亚学习的道路,他的笔下留下那么多典型的艺术形象,没有人会去探寻这些人物在历史上是否真实。而中国人把历史当做宗教,而这个历史又是以官方写的正史为参照,所以创作过程非常艰难。现在中央在文化建设方面的态度是有容乃大,包容文化的多元性,这就是进步。
潇湘晨报:听说你创作前必定焚香跪拜?
刘和平:创作时,最难做到的就是忘记自己,之所以如此,就是通过仪式感进入创作状态。国外有位汉学家这样说过,现在的中国人经常一天就写一万字,但国外的许多创作者都是一天只写一页。这就不够敬、诚。如果我没有留下值得回忆的文学作品的话,我个人会觉得我欠历史的。
潇湘晨报:以前有句话,说文学创作要深入生活,那历史剧要如何深入生活?
刘和平:每个人都不可能涉入生活领域的各个层面。作者应该有相当的想象力,这种想象,一定是建立在当前的时代氛围上,这就是“历史,是过去与现在之间永无休止的对话”。并不意味着我要当一把皇帝,才能写皇帝。
潇湘晨报:你现在肯定没有另一个湖南人易中天有名。有人说他们在歪曲历史,也有人说他们在通俗化解读历史,你怎么看?
刘和平:我认同后者。这是普及,让更多的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去了解历史。我不能读了那些书后,拿出来的还是那些东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力,受众不会因为某个人的言论而改变自己的思维判断。
潇湘晨报:百度一下,有市委书记刘和平、大学教授刘和平,但就是没有编剧刘和平。人不出名作品出名,你是怎么看?
刘和平:出名与不出名,跟出镜多少、愿不愿意跟媒体合作都有关系。编剧应该是个埋头实干的行业。提人名大家就知道,这是大腕;先提作品,再说这个作品是谁写的,大家才知道这个人,这是小腕。我就是小腕。
潇湘晨报:《雍正王朝》被誉为最好的清宫剧。当时这部剧找过很多编剧都不满意,直到你的出现,能还原一下当时的情况吗?
刘和平:(摸头)这个事情比较复杂。当时这部剧播出来相当火,但是作者二月河却只给电视剧打了59.5分,当他这个打分出来后,他的小说也卖得更加火。当时就有很多媒体来问我,问我有何感想,我无话可说。
潇湘晨报:这部剧的上映,颠覆了许多人对雍正的看法,你眼中的雍正是什么样子呢?
刘和平:我比较认同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里说的那句话,“帝王是历史最大的奴隶”,雍正最接近这个定义。在原作小说主题不突出的前提下,我是抱着这个定义来塑造雍正的——历史上最大的奴隶,他的雄才大略赶不上康熙,但他的勤政超越了他的父亲。我觉得实现了这个主题,这部作品的任务就完成了一半。
潇湘晨报:在创作中你受谁的影响最大?
刘和平:我创作时文史哲不分家。像我写《雍正王朝》的时候,受影响最深的是南开大学冯尔康教授的《雍正传》,冯先生是我国明清史研究的权威,他们更多的是去解释历史,而不仅只是局限在考证。像我们进行历史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首先得向这些先生学习。
总跟“娱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让不娱乐的刘和平有些无可奈何。采访对象供图
至诚至敬的汉字创作者
与刘和平的两次见面,都是在小城、名山。
4月衡山。7月庐山。我们仿佛不是娱乐记者,而是在做湖湘地理的探索发现。
庐山。美庐。阳光狠狠地洒在这山水之间。刘和平喜欢安静。他喜欢一个人静静地躲在名山大川的某个度假村,安静地反复地甚至有些偏执地改着自己的作品。从《雍正王朝》到《大明王朝》,焚香礼拜了这么多年,现在他需要和他的《北平不战》安静地待在一起,他创作时完全把自己融入到角色中,几乎是把每个角色都演一遍。“我只有两个心,一是敬畏心,二就是感恩心。焚香礼拜是一个仪式,可以让自己达到忘我的状态”。
刘和平反复提及托尔斯泰和朱熹,和他钟爱的莎士比亚,当然他也会喜欢赵本山和小沈阳,理解易中天和当年明月。在他的世界里,总是这样若即若离地与娱乐圈保持着一定距离。刘和平说“并不是刻意”。
面对记者的提问时,他总有些迂回而谨慎。他强调的,是历史正剧创作者们的严肃认真。一个小时的采访,整理了一大堆有些生涩的录音,始终很难让人看到棱角。但,“汉字创作者一定要做到敬和诚”这些话语于无声处震撼直击人心。
历史,是过去与现在之间永无休止的对话。“如果我没有留下值得回忆的文学作品的话,我个人会觉得我欠历史的。”
湖南编剧刘和平,一个至诚至敬的长者。
作者:赵丽 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