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真是牛气,上半年刚打跑了刘备,下半年曹丕又派兵过来了!

孙权接受了陆逊的建议,不再追打狼狈退守白帝城的刘备,这真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这里面的原因,还是跟孙权自己有莫大的关系。

我们前面讲过,早在夷陵之战的前一年,也就是公元221年的时候,那会曹丕刚刚登基做皇帝,孙权就主动向魏国示好,把曾经投降了关羽的将军于禁送回了魏国。曹丕一高兴,就授予了孙权大将军的头衔,又封为吴王,加九锡。那个时候吴国和魏国你侬我侬的,真是既新鲜又热情。

可表面的热情总是暂时的,孙权那会之所以主动投靠魏国,就是因为自己刚刚杀了关羽,夺了荆州,他知道刘备早早晚晚会出来找自己算账的,所以就在曹丕面前充分展现诚意,为自己留一条后路。

那孙权精明,曹丕也不傻啊,孙权是公元182年出生,曹丕是公元187年的,两个人是同龄人,也都是经历过事情中年人了,所以对于孙权的表面诚意,曹丕是不满意的。曹丕派出使者到东吴,要同孙权结盟,还提出了一个要求,让孙权把太子孙登送到魏国做人质。

要自己把储君太子送过去,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事情,万一以后双方有点什么矛盾,自己想出手打架或者自卫,那对手把你儿子往外一亮当挡箭牌,可就什么也干不成了,太受牵制了。那会刘备的威胁还在,孙权也不敢直接拒绝,就找借口一直支支吾吾的往后拖。

在当时,曹孙两家还是维持了表面的良好关系,222年刘备大举进攻吴国的时候,孙权还上书一封,说自己要出兵迎敌了,来向曹丕请示。曹丕也特意写了一篇《报吴王孙权书》,鼓励孙权奋勇杀敌。

曹丕还是很关注孙刘两家的这场战争,他听说刘备率军东下,在夷陵一带扎下了连营七百里,就觉得情况不妙,认为刘备这属于不会打仗那伙的,肯定会很快就得到悲惨的结局。果不其然,七天之后,孙权的汇报文书就到了,说吴军击败了蜀军。

曹丕为自己的神机妙算小小的得意了一回,可他很快就高兴不起来了。因为蜀军的威胁已经消除了,最少是很长一段时间内消除了,对魏国友谊的需要,已经不再是刚性需求,对于送太子去魏国做人质这个事情,孙权更不打算落实了。这孙曹两家的友谊小船,终于还是翻了。

就在这一年的九月,曹丕发动大军南下,要攻打吴国。其中曹休、张辽和臧霸带兵到洞口,曹仁带兵奔濡须坞,曹真、夏侯尚、张郃和徐晃统兵包围南郡,这是要全方位多角度的对孙权进行打击。

要说孙权可真是牛啊,一共只有三个国家,吴国上半年刚刚跟蜀国打完,这下半年魏国又来势汹汹。可打仗这个东西,又不是单方面意愿所能决定的,毕竟自己是被动方,孙权只好排兵布阵,从容应对。

孙权这次没有再劳驾陆逊,他派吕范带着徐盛、全琮、孙韶等将领,统率着五路军队,用水军在洞口抵御曹休等人的进攻;派诸葛瑾、潘璋和杨粲等人带兵去解救南郡;任命朱桓为濡须督,来抵挡曹仁。

你别看孙权这里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对于曹丕的每一路攻击都做了应对措施,可他心里还是很虚的。在当时,孙权控制范围内的扬、越等地,有好多蛮夷部落还是没有归顺的,时不时的就会出来闹一下事,孙权属于内忧外患一起来了,他决定再跟曹丕玩一玩策略。

于是,孙权给曹丕呈上一封文书,言辞十分的谦恭,就是要承认自己的错误,赢得曹丕的谅解。信里应该写了不少,大体的意思如下。

您既然发兵来攻打我,肯定是我有什么地方做错了,错的地方,我愿意改。如果我的罪过太大,实在是不能被赦免,我愿意献出我的土地和人民,自己迁到交州(今天的广东、广西和越南一带)去,了此残生!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一部,从秦始皇一统天下到汉武帝登基!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二部,汉武帝绚烂夺目的一生!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三部,从霍光到王莽,两代权臣下的西汉!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四部,汉光武帝刘秀的开国之路!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五部,从汉明帝到黄巾军起义!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六部,从黄巾军起义到官渡之战!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七部,从官渡之战到曹丕、刘备称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