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民歌的思想内容
肖旭
大家知道《诗经》一书取得了十分辉煌的成就。而《诗经》中民歌直接采自劳动人民,又是《诗经》全书的精华所在。所以这节是“先秦文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我们这节学习的难点,难就难在需要掌握的作品多,这就要求同学们在这节复习上下更大的力气。学习这节总的要求是:
既要能通过分析具体作品来论述《诗经》民歌的思想内容,又要能单独分析重点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诗经》民歌主要反映了古代哪些方面的现实生活?试举其重要代表作品加以说明。
初看这题比较容易,列上几个条目,举出几个例子就行了,但实际这是一个容量很大、难度很大的综合性的题。要想真正答好它,只抄抄书上内容是难做到的。我们不仅要掌握主讲教师的观点,而且也要有自己的理解与体会,不仅要知《诗经》民歌反映了哪些方面的现实生活,而且应知它是怎样反映现实生活的。
一、反剥削、反压迫的诗篇。这类作品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奴隶制社会的残暴与野蛮,表现了人民的不满,以至于深刻的仇恨和愤怒的反抗情绪。主要代表作品有《豳风·七月》、《魏风·伐檀》、《硕鼠》等。
关于这三首诗主讲教师分析的很详细,不再重复。强调一下,它们表现现实生活的特点,这样便于理解、掌握。
《七月》、《伐檀》、《硕鼠》在反映反剥削、反压迫的思想时,有一个共同特点通过有意识的把劳动人民的生活和统治者生活作比较,反映了社会中严重的不合理现象,揭露谴责了统治阶级,残酷剥削人民的丑恶行为,表现了一定的清醒的阶级意识。
《七月》在衣、食、住这方面把奴隶和公子进行比较。奴隶们穿山爬岭去打猎,但上好的皮毛却穿在公子身上;奴隶们春种秋收一年辛苦到头,但所有谷物却堆进了奴隶主的粮仓:严冬将至,奴隶们给奴隶主修好了房子,而自己却住在冰凉破旧的房屋中苦熬岁月。诗中在写男女老幼一齐忙碌下田的同时,用“田畯至喜”勾勒出田官老爷的笑脸。所有这些都有意识地揭露出社会中的严重不平和奴隶们的哀怨情绪。
《伐檀》则直接向不劳而获的剥削者提出了尖锐的质问;那些从不下地种田、从事收割劳动的人,为什么家里谷物却堆满了仓房?那些从不冒着严寒,上山入林打猎的人,为什么飞禽走兽却挂满了庭院?在这种冷嘲热讽的自问中,不仅反映了人民对现实的清醒认识,而且蕴藏着一种更猛烈的反抗情绪。
《硕鼠》一诗中把奴隶主、统治者比作贪而无厌的专门侵夺别人劳动果实的大老鼠,对统治者无耻的掠夺进行了揭露和谴责,充分表现了被压迫、被剥削者对奴隶主的憎恨
这是讲三首诗的共同特点。除了掌握这些共同特点之外,必须了解每首诗的独特性。简单说来,
《七月》的特点是怨而不怒,它采用铺叙的手法,它按照季节,详尽地铺写奴隶们从年初到年终的生活内容,具体真实而全面地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古代奴隶社会全景图。反映了农民一年到头的繁重劳动,却无衣无食的悲惨命运。这首诗在叙述之中并没有强烈的憎恨色彩,但诗中所写事实却有力地揭示了奴隶主的罪恶。所以我们说它怨而不怒。
《伐檀》的特点是,对奴隶主尖锐深刻的斥问,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现实的清醒认识,以及他们的正义立场和真理在胸的高大形象。
《硕鼠》的特点是,不仅表现对奴隶主的揭露、谴责、痛骂,而且提出了一个“相率逃亡”寻找自己乐土的理想,表现了人民对自由、幸福的向往,同时还表达了人民对摆脱阶级剥削和压迫的美好理想,表达了在愤怒中要求变革现实的愿望。显然这种“乐土”在当时只是空想,但诗中不仅写出了痛苦和反抗,而且写出了追求和理想。因此具有更深刻的思想意义,有更大的鼓舞力量。
二、反映徭役、兵役痛苦的诗篇。统治阶级除了对人民的劳动果实进行直接掠夺之外,还经常发动战争和驱使人民服各种劳役,使人民常年在外,四处奔波,过着非人的痛苦生活。 《诗经》中反映徭役、兵役痛苦的大量诗篇,一般可以分为征夫诗、思妇诗两种。
征夫诗直接反映他们的痛苦生活和他们对统治者的怨恨;思妇诗间接写出统治者抓丁拉夫,造成劳动人民夫妻离居,不得相聚的痛苦。这两类诗都深刻表现了征夫、思妇
的痛苦遭遇和怨恨情绪的,揭露了统治阶级带给人民的灾难,表达了劳动人民渴望过和平的生活。下面先看“征夫”诗:
征夫诗主要反映官府拉夫逼差的情景,以及“征夫”们在外的痛苦遭遇和怨恨情绪的。在这些诗里反对战争反对劳役等情绪表现的非常强烈、深刻。如《齐风·东方未明》写天还未明官吏就来堵门拉差,狐假虎威地拿官府的命令来威吓人民,形象地写出了当时官府欺压人民,急如星火地催逼人民出差上路的情形。《小雅·河草不黄》用发黄的枯草,比喻长年在外奔走的征夫们憔悴劳损的样子,反映了当时从役者之多,劳役之辛苦。诗中还激愤地质问说“哀我征夫,独为匪民!”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服役者的悲哀、怨恨情绪。《唐风·鸨羽》还通过大量青年男子服役后,田园荒芜、双亲无人奉养的情形,提出了兵役、劳役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豳风·东山》是一首深刻动人的著名诗篇。它通过一个应征役满归来的征人还乡途中的复杂心情,抒写了自己对家乡、对亲人的想念,描述了战后农村的破败景象,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不幸和苦难,反映了人民对和平劳动生活的渴望。
这四首诗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统治者与人民之间的矛盾,表现了征人悲愤、怨恨的情绪。
下面再看思妇诗,这类诗通过思妇对远方征人的深切怀念,表现了兵役、劳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遭遇。代表作是《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投》。《伯兮》女主人公自从亲人离开以后,整天愁容满面,无心打扮,仿佛生活中失去了一切欢乐,深刻写出了思妇的痛苦心曲。《君子于役》一诗,使用重章迭句,反复咏叹的手法,表现了女主人公在黄昏时分、思念丈夫的惆怅和痛苦心情。“君子于役,苟无饥渴”一句,不仅表现了他对丈夫生活的热诚关怀,而且也反映了服役在外的人时常会遭遇到折磨和痛苦。
读了这些征夫、思妇诗,周王朝统治者对内实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对外不断用兵,迫使人民服役、服兵役,过着无比惨痛的生活,这一社会现象,真实而具体地出现在我们面前。这类诗篇以它沉痛而优美的诗句,和谐的音调,给人以深刻的感染力,对后代作品有很深的影响。以至后代通过征人、思妇诗揭示战乱,反映人民动荡不安,成了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重要内容。
三、反映爱情和婚姻问题的诗篇。这类作品在《诗经》民歌中占很大比重,其内容大多是对爱情率真的大胆披露,感情一般都是诚挚、热烈、淳朴、健康的。这类作品在内容上最大特点,题材广泛,反映生活面非常宽。《诗经》民歌中大量爱情作品,多方面地反映了男女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各种情境和心理,虽然同属爱情题材,却很少重复,凡属恋爱、婚姻诗中的忧喜得失及其变化,在诗中都得到了体现。概括起来说,有这些内容:
1、描写在爱情中的大胆追求和坦率的表白。如《诗经》中的第一篇《周南·关睢》就是这样的一首情歌,诗中的男主人公为了追求自己心爱的姑娘,竟然长夜无眠“辗转反侧”幻想着总有一天能和心爱的姑娘过上欢乐幸福的生活。这种不加掩饰的朴素感情大胆表露,是民间情歌所特有的。
2、描写男女在一起游戏时的欢乐和自期密约时的兴奋和不安。《邶风·静女》一诗,是写情人幽会,诗中先写赴约,后写女子向男子赠物来表示爱情。全诗充满着愉快而幽默的情趣,把民间青年男女在一起时的那种天真活泼、互相逗趣的情境写得活龙活现。其开朗的性格、浑厚的感情、愉快的情绪,跃然纸上。另外《郑风·溱洧》生动地描述了阳春三月,郑国青年男女在溱洧河畔,相伴游春,嬉戏谈笑的热闹场面,反映出男女自由相爱的欢乐以及他们对美好爱情的大胆追求。
3、描写真挚的相爱和刻骨的相思以及遇到波折时失恋的痛苦。如《王风·采葛》一诗中“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诗中具有离别时度日如年的痛苦,更有对情人无比真挚的热烈之爱。《秦风·兼葭》表现了对远方的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苦恼。诗中通过忧伤而艨胧的意境,流露出主人公在爱情受到挫折时惆怅而又失望的心情。
4、描写在受到外来干涉时的强烈反抗情绪。《鄘风·柏舟》是一首反抗家长干预,追求婚姻自主的诗篇。诗中写一少女衷情于一少年,而她母亲却强加干涉,从而激起她的怨愤、反抗。但这位少女并没屈服家庭的压力,她那“之死矢靡它”的誓言,既充满着对情人的忠贞不渝的感情,又表现出大胆地强烈地反抗情绪,从而激动人心。
5、描写弃妇的怨恨和痛苦。《卫风·氓》叙述了一个女子受到一个虚情假意的男子的蒙骗,与他结了婚并被遗弃的过程,表现了女主人公对丈夫负心的斥责和强烈的怨愤心情,以至最后决绝的刚强果敢。《邶风·谷风》一诗中写了一个勤劳善良的女子被抛弃的悲惨命运。诗中细致地抒发了女主人公的内心痛苦和悲伤。
总之,《诗经》中的爱情诗大都体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健康的感情,格调是清新自然的,其中有不少还具有优美的情思,至到今天还有不少诗篇以它那真挚热情、感情婉曲而秀美的文句给人以享受。
以婚姻、爱情为题材的诗篇的另一特点,就是反映社会问题有一定深度。这一点主要表现在《鄘风·柏舟》、《卫风·氓》、《邶风·谷风》这类诗中。这类诗表现了婚姻爱情遭到礼教阻挠的现实和弃妇的悲惨遭遇。它的出现,反映出封建统治阶级所宣扬的礼教已渗透到了民间,压迫和束缚了青年男女的恋爱和婚姻,使劳动人民,尤其是劳动妇女深受其害。但是礼教的压迫和束缚,并不能泯灭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婚姻的向往和追求。《鄘风·柏舟》 写到女儿心愿与父母发生了尖锐矛盾,女主人公强烈反对母亲干涉她的婚姻自由,表现出反抗家长干预,争取婚姻自由的坚强性格。《卫风·.氓》是一首叙事和抒情密切结合的优秀作品,是弃妇诗的代表作。诗中女主人公的悲剧是封建礼教和不合理的夫权制度所造成的。这位女主人公在青年时代热烈向往追求自由和爱情生活,她热烈而慎重地答应了她所信任的一男子的求婚。然而在结婚以后,她的一片痴情和辛勤操劳换来的却是丈夫的虐待和遗弃。在礼教统治的社会中,男女地位是不平等的,男子可以玩弄、虐待妇女而不受制裁;妇女的无辜被弃却得不到同情。《氓》中的女主人公被弃后,满含冤屈回到娘家,但是连兄弟都不能理解她、同情她,反而尖刻地嘲笑她。这种残酷冰冷的现实,使她落入无比悲惨的境地。所以,她一方面怀着悲愤复杂的心情,强烈地谴责了薄情男子自私自利、利欲熏心的恶劣品质,表现了意志坚决、刚强果断的性格。另一方面又从自己的痛苦经历中得出一条深刻的教训“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沉痛的告诫广大妇女,不要轻易和男子纠缠,因为如果女的看不准人,一辈子也摆脱不了悲惨的命运。这说明她正清楚地认识到,男人和女人在恋爱婚姻中的不平等地位,而且她把自己的不幸和许许多多妇女的命运联在一起了,从而证明了礼教、夫权制是产生许许多多悲剧的根源,揭露了礼教的罪恶,赋予了这首诗更为深广的社会内容。《邶风·谷风》中的女主人公遭到了与《氓》中主人公同样的悲惨命运。她虽也对负心无义的丈夫表示了愤恨,但还对他抱有一线希望,企图用旧情打动对方,然而最终还是被喜新厌旧的男子所遗弃了,她也是礼教、不合理夫权制双重压迫的牺牲品。
由于《诗经》中这类诗有意揭露了阶级社会中男女不平等的罪恶,反映了礼教对劳动人民的束缚以及对被压迫妇女的残害。因此,我们说,在反映社会内容上有一定的深度。
四、反映劳动生活和爱国思想的诗篇。《诗经》民歌的作者是劳动人民。因此,许多作品反映了他们从事劳动的情景,这些作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全面描写劳动生活的作品。如《豳风·七月》是西周初年,豳地奴隶所作的诗歌,它反映了当时奴隶们一年到头的繁重劳动,全诗基本上是按季节的先后逐季逐月地来写男女奴隶们的劳动和生活的。全诗八章,首章写冬去春来,农事开始。奴隶们从正月开始整修农具,残冬二月却下田劳动,开始春耕;第二章写春天来到,奴隶们正忙着插秧;第三章写妇女纺织,染帛的工作,她们织出的帛是供统治者做衣服用的;第四章写夏去秋来,奴隶们忙完了秋收到了冬天,要为奴隶主上山打猎,把上好的皮毛给公子做成皮衣,把肥大的野兽统统献给统治者;第五章写一年马上就要过去了,奴隶们才得空收拾一下自己的破房子好过冬;第六章写奴隶们在农闲时还要为奴隶主造酒,而自己却只能吃苦菜,穿破衣,第七章写每年收割完毕后,奴隶们还得服各种劳役,给奴隶主修理房屋,整理室内;最后一章写奴隶们在寒冬时节为奴隶主凿冰,造冰窖,然后把打谷场清扫干净准备举行祭祀仪式。到了举行仪式这一天,奴隶们还得举杯敬酒,为奴隶主祝词。《七月》这首诗详细地铺写了从冬到秋的生活内容,全面地描写了奴隶们的劳动生活。
2、描写劳动生活中的某一片断。如《魏风·伐檀》一诗,再现了奴隶们繁重的伐木情景,他们所砍伐的檀木,本质致密,古人常常用来造车。伐檀造车的劳动是十分辛苦的。全诗一开始,用沉重的伐木声描绘出繁重伐木的奴隶劳苦艰辛,接着又写出了奴隶们心中之不平,并对统治者发出质问。
3,劳动时吟唱的小曲,内容多是人们对劳动的愉快感受和欣喜心情。如《周南·芣苢》是古代妇女在山坡野地采集车前子时所唱的歌。这首歌歌词很简单,它以简短的语言、明快的节奏,构成了全诗的主旋律,并且用重章迭句的方式,回环反复地传达情绪,全诗感情饱满,语言朴素,再现了当时劳动的情景,传达了一种劳动时的欢快情绪,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如《魏风·十亩之间》这是一首采桑女子在劳动中所唱的歌。那轻松愉快的歌声,表现出桑园中和谐欢乐的气氛和采桑人劳动时的愉悦心情。
《诗经》中这些反映劳动时的诗篇,是与人民固有的自然条件、生活环境以及他们的纯朴感情生活愿望相联系的,因而这些诗歌具有非常浓厚的生活气息。那些在自然风光陪衬下所做的诗句,具有田园牧歌式的情调,这也形成了《诗经》民歌中的一个思想特点。
《诗经》中还有一部分表现爱国主义思想的优秀诗篇,代表作主要是《秦风·无衣》
《小雅·采薇》、《鄘风·载驰》。
《无衣》反映了当时人民在与西方入侵敌人西戎作战时,人民团结友爱和同仇敌忾的大无畏精神,是一首在反侵略战争中产生的充满爱国热忱的军歌。春秋无义战,春秋间的一般战争都是各国统治者间的兼并战,是人民所深恶痛绝的。我们在前面谈反徭役、兵役诗篇中时,谈到过人民强烈的反抗情绪。但是抵御外族侵略,有关民族存亡这一战争,却是人民所拥护的。他们宁可“同袍、同泽、同裳”奔赴战场,共同杀敌。表现了团结合作、同仇敌忾,奋起杀敌的大无畏精神。全诗篇幅虽短,却洋溢着深厚的爱国感情和英雄主义精神。《采薇》反映了西周王朝与北方入侵的少数民族(猃狁)进行战争的历史情况。诗中既写广大士兵在戍边和战斗中的紧张、饥渴和劳碌的痛苦生活,同时也抒写了他们能不顾安危,急国家之难的爱国热情。诗中最后几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既反映了他们的痛苦处境,又反映了当时广大下层士兵们的爱国信念和爱国行动。《载驰》一诗,表达了许穆夫人不怕任何阻力,一心拯救祖国的爱国主义热情。
这些诗中所表现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思想,从一开始就进入了我国进步文学的思想领域,这对后代中爱国主义传统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谈到《诗经》民歌的思想内容,除以上四点外,还要提醒大家注意,在《诗经》中还有一部分讽刺性的民歌,这一内容虽安排在这一章的第四节之中,但要全面回答《诗经》民歌中的思想内容,应加上这一点。
《诗经》民歌中的这些讽刺诗,有的以非常辛辣尖锐的笔触,揭露统治者的腐朽黑暗,讽刺统治者的丑行。如《邶风·新台》一诗,揭露、讽刺卫宣公准备为儿子娶的齐国女子宜姜占为己有的丑事。诗中以形象的比喻,嬉笑怒骂的口气,剥下统治者的面皮。《陈风·株林》写陈灵公与两个大臣同一个大夫夏御叔的妻子夏姬私通,揭露了统治阶级衣冠禽兽的行为,难怪《鄘风·相鼠》以鄙视的态度咒骂并斥责他们连老鼠都不如,彻底扯碎了他们的道德伪装。
《诗经》民歌中还有暴露统治阶级残酷行为的诗篇。如《秦风·黄鸟》是揭露当时惨无人道的殉葬制度的。诗中不仅对殉葬者“三良”的同情,而且是对统治者野蛮行为、对整个殉葬制度的控诉。《诗经》中这类讽刺性民歌的作用,就在于揭露了统治者的道德伪装,摧毁他们的精神优越感,促使人民对他们腐朽本质有所认识。
古老的民族史诗
“史诗”作为一种文体,广义的是指一切反映重大历史内容的叙事性的作品:狭义的是专指产生在民族发祥时期,带有传奇性和英雄主义内容的长篇叙事诗。如古希腊的两部杰出的“史诗”。这里是指后一种含义。
应知道《诗经》中共有五篇《史诗》即《生民》、《公刘》、《緜》、《皇矣》、《大明》,它们集中保存在《大雅》里,它们记述了从周始祖后稷出世到武王灭商的许多传说和史迹。
另外还要了解一下每篇史诗的大致内容。
《生民》是一首带有神话色彩的诗篇,它叙述了周始祖后稷的诞生和发明农业的历史。
《公刘》一诗,描写了周人由邰迁豳,以及到豳地以后,周人在公刘的率领下,开垦荒地,营造房屋的情形。
《緜》记载和歌颂周人由豳向岐下迁徒历史的。
《皇矣》是歌颂周文王伐崇、伐密的战绩的。
《大明》是赞颂文王之子武王在牧野(河南淇县附近)与商会战,而取得一举灭商的决定性胜利。
这五篇史诗,比较完整地勾画出周人的发祥、创业和建国的历史,歌颂了他们艰苦创业的伟大精神。
政治讽刺诗
这些诗对国政的批评,国君的讽谏,那种忧国忧民的精神,对后世诗人有较大影响。这类诗中的代表作有《大雅》中的《桑柔》、《瞻卬》、《民劳》、《小雅》中的《正月》、《十月之交》等。
文/肖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