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调治高血压,这篇科普文你应该看
我们都知道西医治疗高血压,只能降低血压,却不能改善体质从而真正治愈高血压。中医治疗高血压有着较大的优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数据也表明,不管是单独应用中药还是与降压化药联合用药,中药均能表达出良好的临床效果,同时安全性较高。而这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核心思想就是辨证论治。
患者王某,男,40岁,患高血压2年余,曾服用卡托普利2瓶,效果不佳后停止服药。一直被头晕、头痛所困扰,近期休息不好时头痛症状加重,额头有紧绷感并有乏力现象。测血压140/100mmHg,容易出汗,急躁、饮食可,口干口苦,有口臭,有痰,怕冷、畏寒、腰酸、喜爱热饮,睡眠可,二便可。查体,舌象:淡齿印苔白滑。
简单分析:患者乏力、易出汗、有痰、怕冷、畏寒、腰酸、喜爱热饮等典型症状均为脾肾阳虚证,而头晕、头痛、口干口苦、口臭、急躁则为肝阳上亢证,综上所述,诊断为眩晕—脾肾阳虚、肝阳上亢。治疗宜温肾健脾、平肝潜阳。采用金匮肾气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
方中采用附片温补脾肾;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黄芪性温,归脾、肺经,用以补气升阳,固表止汗;丹参止痛、除烦安神;郁金行气解郁,清心凉血;柴胡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白芷解表止痛;栀子泻火除烦;磁石镇惊安神、平肝潜阳;巴戟天降压、补肾壮阳;赤芍清热凉血、活血;炙甘草健脾益气和中。
服用一疗程后复诊诉,药后精神有所恢复,血压稍下降,急躁改善,痰变少了,但还是容易感到累,腰酸、小便还是较黄,余症同前。舌象:单齿印苔白腻。在原药物上去巴戟天改藿香以祛湿。
服用两个疗程后精神好转,额头紧绷感明显减轻,血压下降,小便稍黄,余症同前。舌象:淡齿印苔白。去磁石、藿香改用牡蛎及车前子,牡蛎平肝止痛、安神;车前子清热利尿、祛痰。
继续服用两个疗程后回访,药后精神已大为好转,口干、口苦的症状没了,怕冷、乏力、腰酸均改善,血压也平稳。王某在经过中医辩证论治、准确用药后,各症状已基本消失,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事实上,高血压的病机往往是多因素夹杂,很少能见到真正单一的证型。高血压患者建议还是要找对医生,诊治之后,对证用方才好。不建议读者自己抄方服药,以免方不对证,引起不适反应。
血压是标,正气是本。降压只是治标,关键还是要治本。在维持血压稳定的基础上,一定要培元固本。俗话说:“大风吹倒无根树,伤寒偏死下虚人”,多法结合治疗自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