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寄生虫这部金棕榈得主,有一个问题,要不要给大师挑逻辑硬伤

一般来说,大奖电影进入大众视线总会有一段时间的时差。在拿下金棕榈几个月之后,大家终于能看到《寄生虫》这部话题度超高的作品了。随着关注的人越来越多,一致称赞中也逐渐分化出一些不同的声音,差评主要集中在“故事逻辑”上。

先说一下剧情吧,故事大概就是一个小伙一家四口因为父母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他和妹妹也没能“勇猛逆袭”,所以像蟑螂一样住在半地下室,靠折披萨盒之类的勉强维持生活。全家人散发着一种“能蹭就蹭,能拖就拖”消极度日的生活态度。

这位初看发型有点像悟空的小伙,有个对他不抛弃不放弃的基友,马上要出国当交换生,临走把自己的家教对象“转让”给他。还顺手送了他一块家传石头,祝他转运,石头也在后续成了关键道具。

选中他的原因说起来有点神奇,基友其实喜欢家教对象小姑娘,很希望将来可以认真交往。所以找了四年落榜生男主角,一部分原因在于,觉得他没什么威胁。

于是小伙伪造身份去当家教,从邋遢、窝囊的模样一秒入戏,不仅自己家教做得很唬人,还接着带全家入戏,全员入驻富人豪宅,对方笑脸相迎。

妹妹当上了美术家教,美术天分终于有了发挥的舞台。

爸爸当司机,妈妈当管家。全家人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连环计谋迅速上位,生动诠释了“没有什么不可能,全看你敢不敢想,敢不敢做”,更诠释了什么叫“演技”。

《寄生虫》这部电影,是韩国电影连续四年入围主竞赛单元之后,第一次拿到金棕榈大奖。导演奉俊昊,男主角宋康昊,金牌班底再次强强联合,一如既往没有让观众失望。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非常牛X,无论是小伙初到富家宅院仰望明媚阳光时,展示出来的上层阶级可望不可及,还是雨夜雨水顺台阶猛烈向下,暗示的阶级向下流动轻而易举,这些都是看完这部《寄生虫》之后许久不会忘记的镜头。

从角色的角度来说,群像都很棒,没有哪个角色拖后腿。这一家人当中,妹妹这个角色让人印象深刻,一家人当中她看似最有希望跨越阶级拥有新生活,毕竟,她的PS技术那么出神入化,完全有凭本事吃饭的能力。大雨之后从豪宅逃回自家“鼠洞”,面对汹涌咆哮的马桶,她选择坐上去吞云吐雾。

这个画面,也是全片给人的印象最深的画面之一。

故事的主题指向阶级差别这点非常明显,有网友看过后表示: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比人与狗之间的差别都要大。

《寄生虫》主要展示的对比,是住豪宅的雇主一家,和住半地下室的主角一家,直到后半部我们才发现居然还有隐藏的全地下室和躲藏的居民这种存在。主角一家在这样的对比下,显得虽然窘迫但尚有退路,躲在地下室才是“绝境”的终极形态。

这种直白的分层,让最后的爆发显得有迹可循,大笔一挥所有人都成了某种程度的受害者。

口碑方面,许多专业人士对这部电影赞誉有加,高晓松点评如下:我看完被彻底掏空了,艺与术俱佳,夜不能寐。

截至发稿,电影的豆瓣评分依然维持在8.9高分档次。

不过,如果撇开大奖光环不顾,单纯看故事,就会觉得设定从一开始就不合理。虽然可能是为了让戏剧性更强,但似乎有些用力过猛了。

按照电影的设定,主角家没有病人,没有老人,全员身强体壮,除了壮年就是至少上大学还有希望的青年(当然也不好说有多少希望,毕竟已经重考四回了……)。占尽人力优势,没有明显负债,全家能混进豪宅不被发现,怎么说都得佩服一句“卧槽,这是多双商在线”。

这种阵容,要走鸡汤励志路线你说能实现都不会有太多疑问,狠下心搞一个“全员恶人”班底也没问题,是怎么就把日子过成全片开头那样的呢?

一般情况下,韩国电影的大尺度,我们都见识过。所以对比之下,不是很能理解《寄生虫》为了造成对立而做的简单到近乎粗暴的设计。总不能认为无论是主角一家还是沦落到地下室的夫妇,都是因为开过“古早味(中国)台湾蛋糕店”失败了,才混成这样的吧?

富人一家在《寄生虫》里,除了过于单纯,用行为表示出对“气味”的嫌弃,似乎没有太多恶行。豪宅男主人多数时候,也就只是聊天吐槽,他那浑厚的共鸣音,不做汽车广告旁白配音可惜了。也有人说男主人生死关头对自家人生命更看重,这点大概只能说是“人性”,并不能算是“阶级原罪”。

全片最点题的台词,大概就是这一句,“钱就是熨斗,把一切都烫平了,所有褶皱都被烫得平平的”。

即使如此,富人家女主人不看简历,不查底细就招聘一筐一串“据说不错”人士登堂入室,单纯用一个“有钱所以比较单纯善良”似乎也说不太过去。

只能说看完《寄生虫》,第一反应并不是阶级对立发人深省,反而可能是“做人还是不要太单纯”。

对比前半段的光彩夺目扣人心弦,这部电影后半段稍显逊色。被一串漂亮的反转吊起胃口之后,后半段临近剧情高潮处理得有点粗暴直接,仿佛主角一家的聪明才智都随着进度条迅速消失殆尽,故事也没能有更深刻的结尾,落脚点在于“努力赚钱终将迎来阳光”……实在也让人很难有更加意味深长的联想。

这种设定,可以征服戛纳评委,但对于期待很高的普通观众来讲,就不一定符合期待了。

对比之下,去年李沧东的《燃烧》同样是着力在阶级对立,看完之后的后劲还更足一些,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酌情考虑温习。

另外,因为这部电影有不少篇幅提到了地下室,但地下室逆转部分不见得能满足所有人喜好。我们给热爱地下室题材的朋友推荐一部《黑暗面》,那部电影有比较吓人的脑洞,还好看的。

本文作者为老干部看片子+某匪。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