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宜男 || 从传统走向未来的花鸟画创作心路(二)

一、绘事溯源

二、异样空间

三、美丑自辩

四、生命展现

五、创作六记

漫天雪 120cmx120cm  2020年

二、异样空间

“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世之观画者,多能指摘其间形象、位置、彩色瑕疵而已,至于奥理冥造者,罕见其人。”在这里沈括提出有一个主观想象和高度艺术幻化的世界存在,这个异样空间就是艺术的空间。

在创作时,只有心里感知到了这片空间的存在,才有了中国画独特的心灵世界,才有了花鸟画的韵致。而意象造型、笔墨与意境都诞生于这个空间。

秋实 120cmx120cm 2020年

古人早就感知到了它的存在,感觉到了这片空间撩拨人心的意趣与情致,并提出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以及“味外之旨”等观念。他们以手指月,指向了这个空间,手指是他们的作品,并告诉后人不要把目光停滞在他们手指上。白石老人曾道,学吾手者死矣,看吾月者生机无限。作品是象的存在,象为达意,意真而象意无限。所以象可以是梁楷笔下的形变,也可是白石老人逼真细腻的草虫,更可是刘文西塑造的真实领袖形象。

报喜&生生不息 136cmx68cm

象生意,意生境。境是人心的格局,是伟人胸怀的千秋大业,也是常人千帆过后的从容,是智者看透因果的先知,也是善者面对恶的悲悯。境更是诗,诗意无限。二十四品岂能包容概括人心的博大,画者要有诗化的内心,是婉约或是雄强。诗意给了作品以情怀,从此花鸟画不只可以用眼睛看到,还能用心听到。

鹤鸣九皋 200cm×180cm 2019年

三、美丑自辩

绘事之要,美丑不分是大忌。同一作品,美丑观相对之现象已成蔚为大观之势。辨美丑为从艺之先,故美丑不分不可言艺。

米芾爱石,以四字品评太湖石,曰瘦、漏、透、皱。米芾说的是审美标准,非此标准即为丑。然唐人尚肥,更何况漏、透、皱呼。可见是审美标准在决定美丑观。

盛世金莲 2019年

中国画的审美已从自然天性上升到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东方式审美系统,审美标准也在美学史的长河之中演化发展。所以画家需先分美丑,后分美的品格,再及美的个性。欲分美丑先要提高个人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及美学修养,使自己的个体直觉建立在更丰富的艺术修养之上,并总结提炼美学规律,研究美的共性。辩美丑仅凭艺术家个人有限的艺术实践及个体认知是不够的。要站在中国画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上,从有限的个人感知中突破出来,才能把个体创作经验与无限美的历程相融合,才能总结出些许超越自身局限的美丑自辨的能力。

在美的范畴内要分品格,古人有能、神、妙、逸四品之说,故美有高低雅俗之分。有自然美、客观美的展现,还有技法美、形式美、笔墨美的升华,更有思想意识的高度以及矫矫不群的审美眼光。白石老人雅俗共赏之俗尚属美的范畴,若沦为庸俗即为丑也。

荷韵 2019年

画者百年,个人的艺术探索是为了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面貌。在美的规律之上创造不与他同的美感是辩美丑的目的。一花一境界,只有独特的花朵,才属于这个迷人的花鸟世界。

四、生命展现

花鸟画反映的是自然中的生命。当人类把目光投注到自然中时,人就摆脱了功利与自怜的狭义生命意识,从而上升到更广阔的生命格局里。

夏荫 2020年

花鸟画是中国人通过艺术来展现自然中的动物与植物,就是整个人类以外的生命体。其中也包含着对自身生命与其关系的思考,而佛陀割肉喂鹰、舍身饲虎这些佛家本生故事的极端教义至少说明人类要超越自身去尊重整个生命,或是认识到整个生命体系完整的重要。这种认识已超越了人类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体验,而有了居高临下的更高视野。这种视野超越了仅仅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对弱小动物的怜惜,它容忍了对更强生命力的尊重,其实是人类自身强大的验证,自身的强大才会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和文化传承。

在水之湄&夏荫 136cmx68cm

花鸟画就是人类这一情怀的艺术体现。从两宋对折枝花卉的关注,到元、明、清大型聚禽图的描绘;从对花鸟世界里个体生命的展现,到对整个生命群体存在意义的思考;从对自身的描绘到人类忘我的生命意识。这一切是推动花鸟画艺术发展至今仍被大家喜爱的原因。这种大格局生命意识,将推动花鸟画走向更理想的层面,而通过花鸟画我们更热爱整个生命。

五、创作六记

01

画皮——扎尕那写生笔记

八月份的甘南扎尕那气象万千,梦幻般的山崖云气,光影陆离,还有很容易见到的虹,仿佛异境,境意如画。

在这里写生一个星期有余,除认真描绘眼前的景致外,想到最多的是眼中的现实美景与画理的关系,还有那份距离,就是表象美与美的灵魂的距离。

夕照 2019年

中国画三科,山水画是中国画在天人合一文化语境下发展的主脉;人物画是与之对应的审美主体人性闪光最精彩的亮点;花鸟画因有青藤、白阳、虚谷、吴昌硕、八大山人、齐白石,所以代表高度,是中国画艺术本体的主峰。

人物画与山水画因描绘对象直观,表象美的皮相与审美灵魂很近,所以可以借人言志,借景抒意,而花鸟画在现实中的借物皮囊相对抽象散乱,所以大多取物比兴、欲左还右,花鸟画从现实的表象到审美内核有一大段距离要走。

多寿图 136cmx68cm

中国画审美核心的高度意象性与注重艺术本体性,使得它与大众审美距离比较远,所以需要一个外在的皮相以便在现实中表达自己。这个画之皮让人容易想到《聊斋》中的鬼魅,鬼狐因丑陋无形需要画皮,其实仙神也需要,神有了皮相才能有形,才能被现实的眼睛看到,才能有灵魂与现实的沟通,所以神更需要为美的灵魂画皮。

写生也可以说是为画皮而寻找自然现实中的样板,写生的过程自然就是画皮的过程,所以写生的作品即可现实,又可实验,是一个探究、寻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让现实中的的意想不到与心中的不与他同相碰撞而产生各种无法预测的魅惑。若把已有的程式拿来就枉费了这个机缘。

鱼乐 2014年

美的灵魂会被有灵魂者看到,而众生皆需皮相,故皮相亦分美丑:有反映精神灵魂者;有以艺术规律之美为美者;有以画美女为美者;有无灵魂而有美女皮相者;有无魂有丑女皮相而充美女者;或有自然生灵之萌态、或以山川之异为美者;如八大多若游灵状,而白石老人以草虫为皮而心有笔墨者少也。故画皮之功皆由画者矣。美丽的景致需要变成美丽的线面,从美景至画皮而画画。再见,扎尕那!

02

变质的笔墨——笔墨刍议

中国绘画是传统社会形态里孕育出的一曲轻柔漫舞的田园牧歌。中国绘画的笔墨核心是这曲轻软慢板里最适人心弦的乐章,这一篇章产生于自然,产生于自然文人社会状态下人心与外物和谐的共鸣中。

花季 2019年

日月流失,时空如烟,时间已经把最适合笔墨的环境压缩到了令人怀念的记忆中,亦或保留在一块块零落的区域和暂被遗忘的角落里,像雨后滩滩的积水,或积水中有被冲至的鱼儿顽强的活着,但周边车潮如流。

每年窗外的水塘中要飞来一对野鸭。大概在高楼林立、玻璃幕围之中这里与其野生生命的原体还有些许联系,或许也是习惯了这里的生存方式,因为相隔一个巨大的蝴蝶状立交桥的公园里就有一片更大的孤立水域。野鸭是北方普通的麻鸭,褐底黑纹,眉眼像极了赵佶《芦塘寒鸭图》中样子。这个水塘虽小,但水草丛郁,浮萍涟漪,所以一个月后一群毛茸茸的小鸭就跟在了老鸭身后,也像是赵佶画过的。此番景色有画意,适笔适墨。传统、生活、意境、心致一瞬间重叠到了一起,时间因素、技法因素在这一刻系统了起来。

幽篁清韵 2019年

当夏末的冷风吹来时,一次出差回来就不见了群鸭的踪影。听同事说因为要去相邻更大的紫竹院公园湖面,老鸭带着一群尚未学会飞翔的小鸭徒步穿越立交桥,几次被拦了下来,最后还是消失在了一个傍晚。

传统绘画给后人留下了一笔最珍贵的笔墨遗产,它具有绘画中最动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它需要后人去珍重去保留继承,但它更需要发展。再好的东西,当只想着去维护去保留它时,它已经开始发生了变质,它会变得零落而无可收拾,就是最和谐的东西也会在环境的迁移中变得不合时宜,只有给它以创新发展的因子,传统的笔墨才会拥有自主的生命力。

03

艺术的艳遇——论艺术个性

Dr.Stephen在上世纪做过一张女性面具,是根据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做的一项调查,发现从古至今,从远东到非洲,所有被公认漂亮的面孔,无论什么人种,都符合这个面具上的比例。实际上我们在进行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的时候,也是用一个面具上的标准比例在束缚自己并约束别人,而完全无视现实中的活色生香。

前人把美总结成了准则,用数字将其凝固,并告诉后人符合这个面具上的比例就是美的。我们在学习时确实发现这个面具符合很多人的面容,渐渐地很多人把它戴在脸上,渐渐地只有了面具上的脸,渐渐地忘却了面具背后各种美的可能和实际存在。

当美有了标准,当美有了完全的预见,当只凭分析推测就能准确地看到一幅作品的创作结果,美就变得乏味了起来。创造美的人也就丧失了创造美的冲动,而观者更加索然。

秋实&夏荫 136cmx68cm

让人脑想象不到的美的样式,存在于生活中,存在于生活的多种复杂交错的审美关系中,并且往往很多艺术的缺陷可能带来完全不同的审美体验。一些正在形成中的艺术萌芽反倒生成未来独辟蹊径的可能。各种因素的偶然聚合是生成无限种美的可能的前因,瞬间的偶遇时常是艺术绚烂的开始。

04

八十岁的新娘——继承与创新忖想

艺术传统是一位智者,鹤颜白发而长髯,他教给后人以艺术的修为,审美的大度从容和技法的多智精湛。这个老人给我们以定力。

而艺术创作是一位龄幼的新娘,她新鲜而不定,青涩而摄魄,这位新娘要给观者以无法琢磨的审美感受。

当代作者相对于传统的深邃都是青年,他们不但要向老者学习传统,更要在生活中寻找一位适合自己的新娘,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常理。向老人学习是要真正的理解传统,增加智慧,哪怕只有一悟之间的感受,这个过程需要虚心坦诚。而寻找新娘要的是才情和才智,就是没有这个才、情、智,也得要有对美的向往和渴望。

秋趣 2019年

但在生活中,我们最能看到的就是许多人并没有从老人那里得到哪怕一丝的沟通,身边却伴着八十岁的新娘。其中有不得已者,更有者就分不清老人和新娘。

把临摹古人的一些样子放在画里就如同年轻人拉着一位八十岁的新娘一样。也许有许多人也感觉到了不自在,要么把自己也装成老人,年幼留须,少年老成,不伦不类。要么把传统挂在嘴边,强记硬背,之乎者也,用笔韵味,试图说服观者相信自己八十岁的新娘也是可观可赏的。

艺术的核心是创造,创造的本质是审美感受,审美感受的基础是作者和观赏者发自内心的真实的审美情感及高品味的审美经验,高要求的审美眼光。睿智纵横识真谛,千种万样又出妆。花魅魄影真尤在,莫把老妪当新娘。

05

残阳如血——简论艺术作品的精神内涵

七月中旬的延安市游人如织,在苍茫巍然的红色圣地里,如火的是那一处处往昔坚韧孤寂的精神力量遗迹。

七十年前一位来自南方的诗人、书法家 ,也是一位思想家和军事家。一路艰辛辗转到了这个沟壑纵横的不毛之地,他穴居在了一处处窄小低矮的窑洞里,黑暗中一盏灯火没有因弱小而熄灭,更没有因土地的贫瘠而黯淡,因为这片奇异的空间给了这位诗人以思想的时间,而他所领导的那个队伍,也在他的思维下得以沉淀,逐步走向认识的成熟,走向了目标的坚定不移,走向了行动的沉稳积健,这片荒原和十三年的时间把他的思想磨砺的闪亮如锋,他笔下的一点点灯火引燃而去,从荒芜的古原上烧遍了中华大地,烧尽了每一个角落。

雨后 2014年

毛泽东戎马一生,笔墨诗词相伴一生,在他革命生涯的每一个时刻都有大量的诗篇问世,他的书法之所以虬劲飞舞、势如长虹。他的诗篇之所以博大旷古、激动人心是因为他作品的精神内涵强大的无人能及。李白、苏轼诗篇的大气酣畅是缘于文人自身的阅历和精神境界,而毛泽东诗词和书法的大气是毛泽东把一个文人的个人才华融入到改造社会实践中所获取的精神内涵和精神力量。

当今的艺术作品越来越偏重形式趣味和笔墨趣味,越来越变得恬淡悠然和阴柔华美,我们渴望视残阳如血的精神力量,我们呼唤有真正精神内涵的时代性作品,看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06

园庭信步——进入花鸟画的创作实境

国家画院坐落于北京三环里紫竹苑畔,周边环绕紫竹立交桥及西三环主干道。繁华鼓噪的都市里,画院静谧的苏式园林像是被城市遗忘的一块异域,由于大门开在内侧,并不被一般路人所知,但进入后,二道门明代木制的九重门楼一下就把人带入那个被遗忘的空间和时间里。院内廊桥回绕、树木葱郁,远观古塔隐约、近视风吹簇竹,行走中身边半亭映水,可观石观鱼。

园中工作生活几月有余,忽然发现:20余年来,我涉足深山所捕捉的鸟影幻花;我在土塬的阳光下所速写的柿树碧影;我四处搜寻的灵石游鱼……等等早就被浓缩在了这园中,并且罗列得是这样的浓,像是咫尺之内的自然再造,罗列得是这样有致,巧妙的空间分割,使之庭园深深,时而产生柳暗花明的审美惊喜。

静秋 2019年

曾经去过的园林:个园、留园、拙政园、狮子林等等都不曾产生过如此的感念,可能当时只是把它们当作了途中的一个游景,而没有纳入心中去体去悟,更没有把自己纳于园中让自己融进去,让心和眼前的实境相融。忽然一下子就明白了古人:园庭是寄托文化精神的画境,更是花鸟画审美精神的现实实境。

信步园庭自徘徊。中国花鸟画的精神实境寄托于园庭,但园庭不是自然中的自然,而是文人心中自然的现实境界,是一种第二性的自然。这种自然是隐秘而稀少的。从古至今,不论平和岁月或是兵乱年代,它隐匿于普通巷间,门庭与邻里无异。但入内坐于桌前则古籍陈案,书画悬壁。窗棂外天竺带雨,芭蕉荫郁,曲廊里圆门映疏竹,假石独俱意。白粉墙前三二株腊梅横斜疏影,乱石潭内一片片游鳞相簇成趣。

艺术家简介

乔宜男,1968年生,现为中国国家画院花鸟画所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一级美术师。
曾任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副主任、陕西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国家画院办公室主任、中国国家画院创作研究部主任。
代表作品入选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并获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优秀奖及第三届全国工笔画展二等奖等。中国画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风格与个人面貌,是当代中国花鸟画领域的优秀代表。

《花鸟画名师创作录》

(0)

相关推荐

  • 邓治平:【百年光辉】百位最具影响力艺术人物

    邓治平,1957年1月21日生于北京.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书画鉴藏家.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师白艺术研究会副会长.荣宝斋天津分店艺术顾问.师承娄师白.崔子范二位先生. 1991年2月在北京墨西哥大使 ...

  • 呼唤写意精神

    艺术家简介 秦海,山东省乳山市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研究员,中国画学会创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荣宝斋画院秦海写意花鸟画研究工作室导师.教授,中国友联画院画家,李可染画院研究 ...

  • 乔宜男 || 从传统走向未来的花鸟画创作心路

    ▲ 郑乃珖.刘文西.杨建兮.萧焕.张小琴.姜怡翔.乔宜男.宋孟秋.王金茹.李君明等于长安兴国寺堂前合影留念(照片拍摄于1988年) ▲通往长安兴国寺的林间小路 目 录 乔宜男 || 从传统走向未来的花 ...

  • 「乔宜男」|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个人简介] 乔宜男1968年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员.一级美术师.中国国家画院花鸟画所所长. 1990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1993年毕业于西安美术 ...

  • 乔宜男作品欣赏

    2009-03-30 09:29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作者:rd, 画家近影 画家简介:乔宜男,1968年生于西安,1990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1993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研究 ...

  • 乔宜男:我的创作笔记

    画皮--扎尕那写生笔记 8月份的甘南扎尕那气象万千,梦幻般的山崖云气,光影陆离,还有很容易见到的虹,仿佛异境,境意如画. 在这里写生一个星期有余,除认真描绘眼前的景致外,想到最多的是眼中的现实美景与画 ...

  • 乔宜男:遥望远峰——读·王远峰的画

    将夜 ║ 138cm×69cm ║ 纸本水墨 ║ 2020年 遥望远峰 文/乔宜男(中国国家画院花鸟所所长,中国画学会理事,教授) 齐白石是一个分水岭,隔开了传统审美与当代审美阶段.传统审美是以作者自 ...

  • 校园文化建设丨“中体西用”教育,从传统走向未来

    "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时的指导思想,离今天已经相距很远.而把"中体西用"用于时下的教育,它又该是怎样的呢? 在笔者看来,面对今天社会愈加纷繁.人心愈加浮躁的事实 ...

  • 乔宜男 | 水墨琉璃,清新放纵

    乔宜男|QiaoYiNan 1968年生于西安 1990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 1993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研究生部 获文学硕士学位 曾任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副主任 西安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 现为中国 ...

  • 高考作文,《清明要走向未来》——继承传统也要与时俱进

    高考作文,《清明要走向未来》——继承传统也要与时俱进

  • 拥抱传统就是走向未来的必由之路:钱流油画艺术欣赏

    文/骚客赏画记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钱流素爱在油画中表现传统的元素,千年昆曲与敦煌艺术相结合,给人以强烈的历史记忆感. 画家钱流 昆曲素以雅致细腻,乃是独步天下的舞台艺术.钱流深受昆曲的影响,他决定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