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时刻】蒋勋细说红楼梦 | 第七回(上)
第七回 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
第七回 上
♪ 点击上方绿色按钮⊙收听
极为寻常的一天
年幼时,长辈说不同的年龄读《红楼梦》会有不同的感受,当时半信半疑。到了自己做长辈的年龄,真的有这种感觉了。现在去读它,跟年少时读的感觉是这么不一样。《红楼梦》有一个主要的纲架,这个纲架在讲贾府这些人的生活,一个贵族阶层的生活。我们可以做一个特殊的实验,把《红楼梦》第七回单独抽出来,作为一个短篇小说来看。假设有些朋友没有读过《红楼梦》,只读第七回。
《红楼梦》文学结构的最大特征是,每章以短篇小说的形式构成,都有绝对独立存在的可能。我常常建议朋友,读《红楼梦》不一定要从第一回一路读下来。第七回跟其他章回小说有很大的不同,几乎没有大事发生,只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写这种状况其实是最难写的。《红楼梦》第七回有一点像二十四小时里没有事情发生的那个部分,就是闲话家常。一个真正好的作家,可以把日常生活里非常平凡的事写得非常精彩。
人们对《红楼梦》第七回谈得并不多,因为它平平淡淡地就写过去了。一开篇说刘姥姥走了以后,周瑞家的向王夫人汇报这件事。可王夫人去看她的姊妹薛姨妈了,就是宝钗的妈妈。周瑞家的就来到梨香院,知道王夫人跟薛姨妈在聊一些家常事。通常做管家的找主人,如果发现主人跟亲戚在聊天,她们是不敢打扰的,应该等一等,等人家谈完了,才来禀报。这个事情也不急,所以周瑞家的就到梨香院去找薛宝钗。薛宝钗穿着家常衣服,跟丫头莺儿刺绣聊天。过去的小姐和丫头没事的时候就学习女红,怎么刺绣或者打结编织这一类的事情。
宝钗的热毒
看到周瑞家的来了,薛宝钗说:“周姐姐坐!”虽然周瑞家的是用人,薛宝钗是主人,可是辈分上大家族的家教也很严格。周瑞家的靠在炕沿上坐下和她聊天。她问薛宝钗说:“这有两三天也没见姑娘到那边逛逛去,只怕是你宝玉兄弟冲撞了不成?”这是没话找话。当然宝钗不是这样的个性,宝钗这个女孩子非常理性,很少为一点小事闹情绪。宝钗说:“那里的话。只因我那种病又发了两天,所以且静养两日。”这样的家常聊天就引出宝钗身体有一种病。一到某个季节,她就会发病,咳嗽,有点喘,感到疲倦,这个病又总是治不好。周瑞家的就要表现出关心,她就说,你小小年纪这个病老不断根也不是办法,你到底在吃什么药,要不要找个好一点的大夫看看,把这个病根断了。断了根的意思是说从体质上彻底根除。这个当然有中医的理论,曹雪芹对于东方医学有特殊的看法,东方医学认为人的身体是一个大自然,是调气的。宝钗跟周瑞家的有一搭没一搭地聊自己的病。周瑞家的跟她说:“也该趁早儿请个大夫来,好生开个方子,认真吃几剂药,一势除了根才是。”问宝钗最近到底吃什么药。宝钗说从小得这个病,把爸妈都快烦死了。请了所有的名医来看都治不好。宝钗家室显赫,是替皇帝采办货物的皇商。虽然薛宝钗的父亲去世了,可是势力还在,完全可以请到非常好的名医来看病。可是这个病好像很特别,怎么看都看不好。最后倒是有个秃头和尚讲得似乎有理,说这个病是打小从娘胎里面带的一股“热毒”。有人针对这个“热毒”写过关于宝钗的文章,说是热与冷相对。
《红楼梦》里林黛玉是一个非常冷的女性,她孤独,追求自己生命里的一种沉默,从不跟人搭讪应酬。可宝钗不是,宝钗非常懂得怎样跟人相处。她比林黛玉晚到贾府,没来多久,贾府上上下下三百多口人,每一个人都喜欢宝钗。这个“热”可以解释为“热衷”。当然这里作者没有讲明“热毒”到底是什么,可是很多人认为作者在这里对宝钗做了一点隐喻性的讽刺,就是这个女孩子天生热衷很多事情。
《红楼梦》里宝钗跟黛玉是一个对比,宝钗对生命有一种热衷,她觉得生命中有些东西是要抓住的。神话里黛玉是一株草,她到世间来是为了还眼泪,没有想要抓什么东西。“热”这个字是说什么都要,宝钗是要的。宝钗为什么进贾府?《红楼梦》里有一些很有趣的伏笔。宝钗十四岁,进京是因为她是薛家的大家闺秀,有最好的家教,到十四五岁可以进京待选。皇帝选妃子,专门由大臣、贵族家里进贡女孩子让皇帝来选。宝钗到京城来是为了选妃,跟黛玉完全不一样。可是宝钗后来就一直留在贾家,好像是待选没有被选上。这个“热毒”不是宝钗好不好的问题,而是宝钗本身希望被选上,她希望自己的生命是成功的,是顺利的。我们不能批评一个人喜欢成功、喜欢顺利。黛玉对生命有一种大彻大悟的空幻,她觉得生命里没有什么东西真的抓得到,即使现在抓到,将来还是抓不到,这是个对比。宝钗的热毒到底是什么?我们不知道。可是为什么这个热毒需要一个秃头和尚来治呢?
秃头和尚的“海上方”
跛脚道士、癞头和尚出现的时候,都是佛家跟老庄的观念出台的时候,作者想通过这些点醒世人。在作者看来,儒家太热衷于社会的主流价值,老庄是潇洒的,佛家是可以放下的。
《红楼梦》里始终重复出现跛脚道士、癞头和尚等人,是专门来治病的,治人无法大彻大悟的病。具体到热毒到底要怎么治?秃头和尚给了她一个药方。这里有一个专有名词叫“海上方”。大家都听过一个说法叫“海上有仙山”,传说古代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仙山,山上有长生不老药。秦始皇曾努力要去找“海上方”,求长生不老药。“海上方”的意思是指秘方。秃头和尚连药引一起告诉了薛宝钗。把药的疗效引到生病的部位的东西叫药引,药引是中医理论中非常神秘的一部分。常常听到民间戏剧里讲“千年瓦上霜”这个药引,可见药引难求。这部分有点像神话,这个秃头和尚给宝钗的药方和药引,读完你会吓一跳。曹雪芹好像在讲一个荒诞不经的故事,可《红楼梦》本来就是从神话说起。秃头和尚的药方里暗示了整个东方哲学相信生命其实是一种总平衡和大循环。身体在打坐的时候是一个小宇宙,而这个小宇宙可以通到外面的大宇宙。这是东方哲学,西方人很少这样讲。东方的医学理论认为,人的某个部位生病要考虑另外的部位来综合治疗,因为人体要保持平衡。宇宙间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元素是循环的,每一个东西都可以生长另一个东西,比如水可以生木。同时,每一个东西又可以克制另一个东西,构成了宇宙之间的循环关系。东方整个的命理、医学、哲学系统,都建立在对自然大循环的观察上。西方有历法,东方有二十四节气。这个秃头和尚给了宝钗一个药方,竟然是用二十四节气来调理她的身体,有点像是在暗示宝钗的热毒是因为缺乏自然的秩序感。作者也许觉得大自然当中有真正的秘方,人应该学习怎么样走向大自然,而不是在人世的纠葛里热衷名利。周瑞家的问她说,和尚到底给了你什么秘方,你说给我听听,以后听到有人得这个病,我就跟别人讲有这样一个方子。宝钗说:“不问这方儿还好,若问了这方儿,真真把人琐碎坏了。”她说这个方子里的药都不贵,很容易得到,可是难的是“巧”,“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花蕊十二两,冬天开的白梅花蕊十二两。”这个也还好,可为什么作者要加个“白”,而不是“红”?
《红楼梦》的作者一直在用色彩、季节暗示很多东西。看到林黛玉我们想到的是白色和秋天,她是干净的、素色的。“素”是没有艳丽的色彩。可是宝钗是很丰润的,身上有色彩。最有色彩的是王熙凤,最没有色彩的是林黛玉。如果一个人出来永远是大红大绿,这个人是感官比较强的,因为从视网膜的光波上来讲,红跟绿都是彩度跟明度很高的色彩,很容易被看到。可是白本身就是一种素净,它是退让的,是雪的颜色,是月光的颜色。作者的用字不知不觉就把信息透露出来。宝钗的热毒恰好要静下来、素一点。而宝钗不够素,个性也比较强,她要的东西是一定要得到的,可是她不让你看出来她想要。作者此时有意识地讽刺她的热毒需要花来治疗。林黛玉是非常爱花的,可林黛玉的花不是春天和夏天的花。有一回写林黛玉魁夺菊花诗,她在所有女孩子里写菊花写得最好,因为菊花就是她。菊花是在秋凉以后才开花的,她从来不跟别的花去争春天与夏天的热闹。宝钗是热闹的,黛玉是孤独的。所以,这个秃头和尚的药方是春天的白牡丹花、夏天的白荷花、秋天的白芙蓉花、冬天的白梅花各十二两的花蕊,很精彩。科学上说都是花蕊,可是文学当然并不完全是科学,文学有一部分是用文字、词汇暗示一个生命的状态。所以这里的白牡丹花、白荷花、白芙蓉花、白梅花绝对有它的象征意义。
大自然的平衡之方
只是这四种花得到了还不算,这四种花蕊要在第二年春分这一天晒干。那我们就会想,如果春分那一天没有阳光怎么办?还说要用雨水这天的雨水,所以周瑞家的说,这么麻烦,万一雨水这一天不下雨怎么办?节气有时候不准,而做这个药必须这一年刚好所有的节气都对。要小雪这一天的雪十二两,霜降这一天的霜十二两。作者其实在讲宝钗的热毒要想平衡,就要回到大自然的秩序当中,他觉得宝钗不够自然。
读《红楼梦》你可能觉得宝钗真是识大体、懂事、聪明、漂亮,可是宝钗很多的心机完全看不出来。作者之所以给她开了这么麻烦的药方,因为在作者看来,觉得春分这一天的阳光、雨水这一天的雨水、白露这一天的露水、霜降这一天的霜、小雪这一天的雪,通过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循环。
用东方的哲学观照宇宙之间的循环,木、火、土、金、水,没有任何一个是绝对的好或绝对的不好,而是要相互平衡。火太旺了需要水,木太多了需要金,这是一种互补的现象。现在东方很多人取名时还讲究这个。一个人叫鑫,他可能五行缺金。这个人叫淼,他大概五行缺水。东方的循环与平衡的哲学理论,在医药上、命理上、风水上都有体现。东方代表春天,是青色,为木;西方代表秋天,是白色,为金;南方代表夏天,是朱雀,是红色,为火;北边代表冬天,是玄武,是黑色,为水。在日本,京都向南的那个道路就是朱雀,它实际是根据五行学说来调配的。看风水的先生讲左青龙、右白虎。左青龙:东边是青色,属木。右白虎:西边是白色,属金。犯人处决叫秋决,是秋天,因为秋天是万物凋零的季节,象征肃杀,所以一定是在秋天,不会在春天杀人。春天是生发的季节,这个时候执行死刑是违反天理的。
《红楼梦》用小说的方式传达东方哲学,把整个哲学转换成一种文学形式表现出来。这四种花蕊,经过整个大自然秩序的淘洗,最后制成丸药。可是真巧,秃头和尚跟宝钗讲这个药方的第二年,几样东西就都得到了,所以宝钗有机会治好自己的病了。通过自然的秩序,她得到了阳光、雨水、露水、霜和雪。这里的雨露霜雪都有一点让人感觉到冷,而不是热。包括春分的阳光,不似立夏的阳光温暖、温和,而是比较寒凉的,因为是治她的热毒。这个丸药放在瓷坛里,埋在花树根底下,需要的时候挖出来吃一丸。而且还要用黄柏十二分做药引煎服,黄柏是一种很苦的东西。这个热毒不光要用冷来治,还要用苦来治。从味觉上来讲,宝钗的生命其实是甜的,因为她追求生命里的成功与顺利。味觉很奇怪,有人喜欢吃甜食,因为甜食带来幸福感;可是有人会喜欢茶里面带一点苦,甚至红酒里面带一点苦。生命里其实有苦味。黛玉好像一直在品尝生命的苦味,她的哭泣,她的还泪,都代表了一个比较苦的生命形态。可是宝钗永远追求富贵、顺利、成功,她是比较甜的,在生活当中,所有人都喜欢她。用黄柏十二分,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如果我们不细读,就不太会追究为什么四个花都要白的;为什么一定要雨露、霜雪这些寒凉的东西;为什么最后的药引还要十二分黄柏。这些都有东方哲学的暗示,就是宝钗的热毒需要这些东西来治。她做了一坛冷香丸,进京的时候带来了,发病的时候就服一丸。这是家常闲谈时谈出的一部分,应该算是第七回比较有趣的一段。
最高级的技巧:意外
周瑞家的为什么来?不是找宝钗的,也不是要听宝钗讲她的病。她是来找王夫人回话的,碰巧跟宝钗聊了这一段。周瑞家的和宝钗谈完以后,王夫人在里面聊天忽然听到外面有人讲话,问是谁来了,周瑞家的才说:“是我。”所以那一段关于冷香丸的药方全部是意外。“周瑞家的忙出去答应了,趁便回了刘姥姥之事。”这才是她真正要来的主要目的。这个是小说技巧,不一定写主线,有时候可以避开主线写细微末节,优秀作者的观察是出乎意料的。
我一直觉得如果有人肯拿第七回做作文的范本,一定受益匪浅,它的写作方法非常活泼。
周瑞家的待了半刻,想看看王夫人还有什么话要交代。王夫人没有什么话说,她就要走了。正要走时,又出现一个意外。薛姨妈道:“这是宫里头的新鲜样法,堆纱花十二枝。昨日我想起来,白放着,可惜旧了,何不给他们姊妹们戴去。昨儿要送去,偏又忘了。你今儿来的巧,就带了去罢!”因为不是什么大事情,所以哪天送都无所谓。
这一回整个在讲小事,可是带出一个又一个的意外。王夫人觉得给他们家的三个女孩子,就有一点不好意思,说:“留着给宝丫头戴罢了,又想着他们。”薛姨妈就解释说,你不知道我们家这个宝丫头从来不戴这花儿粉儿的,不喜欢女孩子打扮的东西,留着她也不用。周瑞家的拿了装宫花的盒子走出房门,看到金钏在那边晒太阳,金钏就是后来跳井自杀的那个丫头。第七回一直在讲贾府没有事情发生的时候这些人的关系。周瑞家的就问她说,刚才来了一个小丫头叫香菱,是不是薛家临上京的时候买的,为了她打人命官司的那个小丫头。香菱,这时等于被薛蟠抢来做了妾,住在薛家。金钏说:“可不就是。”正说着,香菱笑嘻嘻地走来了。周瑞家的说她真漂亮,有一点像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蓉大奶奶就是贾蓉的太太秦可卿。香菱很像秦可卿。
《红楼梦》在写人物的时候,常常同一个人物会有两个象征,比如说秦可卿另外就是香菱,一个是主人,一个是用人,可是她们的命运很接近,都很漂亮,可也都很薄命。周瑞家的就问香菱,几岁到这里,又问她父母现在在哪里?现在几岁了,本是哪里人?悲哀的是,这个女孩子自五岁被拐骗之后,已经完全断掉了跟生身父母以及家乡的所有关系。周瑞家的和金钏问她,香菱摇头说,都不记得了。她不是完全不记得,而是拐子怕线索暴露,不断地打她,折磨她,最后她被打怕了,就说不记得了。买卖人口的恶棍是非常凶恶残暴的。周瑞家的带着花到了王夫人的正房后头。因为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跟王夫人住在一起,周瑞家的就把花送到这里来了。
周瑞家的送宫花
“如此周瑞家的故顺路往这里来,只见几个小丫头子都在抱厦内听呼唤默坐。迎春的丫环司棋与探春的丫环侍书二人正掀帘子出来,手里都捧着茶盘、茶钟,周瑞家的便知他姊妹在一处坐着,遂进房内,只见迎春、探春二人正在窗下下围棋。周瑞家的将花送上,说明原故。他二人忙住了棋,都欠身道谢,命丫环收了。”
一直到现在,第七回还没有事发生。送花是让人顺便带过去,写了这么久,花还没有送完。更有趣的一点是,给惜春送的时候惜春不在,说惜春在跟水月庵来的智能儿玩。水月庵是一个尼姑庵,里面有一个小尼姑叫智能儿,有些小尼姑也是被卖到庙里的,很苦。智能儿的师傅来了。这时又带出了一个有趣的事情。贾府这种有钱人家,每月固定会给庙里香火钱。庙里面的人很会讲话,不管是道教、佛教都很会化缘,庙里的主持第一能力就是要懂得化缘。他们来见贾母,贾母就跟他们说最近宝玉走路摔了一跤正在养病之类的事情,这本来没什么,庙里面的尼姑和道姑就建议说,不是他摔了一跤,你们贾家这种大户人家、有钱人家、富贵人家,你们的小孩子从小都有很多鬼在旁边嫉妒,所以趁他走路时就伸出一只脚把他绊倒。你们一定要到庙里供一点香,捐一点香油钱,小孩才能够免掉这些灾。贾母就问要捐多少?她就说,这个其实无所谓,只要你有这个心愿就好了。可是又举例说某夫人捐了四十万,贾母有点脸色不太对了,那另外一个人是三十万,贾母衡量了一下,说每个月捐二十五万,你每个月十五来领钱。所以这个智能儿的师傅刚好十五来要钱了。师傅去各个地方化缘的时候,小智能儿没事就跟惜春玩。惜春是贾家四个女孩中最小的一个,从小就喜欢跟庙里的人在一起,像惜春这个年龄的女孩子,她只是觉得好玩,也不一定是真信了佛教,可是惜春后来真的出家了。
《红楼梦》一直在讲宿命,这个宿命好像是前世就已经注定的,而人怎么也逃不掉那个宿命。惜春跟智能儿说,你头发都没有多好啊,我留了一大堆头发,每天还要洗头插花。正讲着,周瑞家的就来送花了。惜春笑着说,我正要讲说我也要把头发剃了,做姑子去,你就送了花来。万一剃了以后还不晓得这个花怎么戴呢。《红楼梦》写法中间有一种平衡,给迎春、探春的送花,以及惜春的送花是不一样的。
贾琏戏熙凤
周瑞家的接下来要送花给王熙凤。好像要接近中午了,她还经过了李纨的房间,看见李纨躺在床上睡觉。此时我们会感觉时间有一点慢,人有一点无聊。“那周瑞家的又和智能儿唠叨了一会,便往凤姐处来。穿夹道,从李纨后窗下过,隔着玻璃窗户,见李纨在炕上歪着睡觉呢。”贾家那个时候已经有玻璃窗,那个时候很少人用到玻璃,一般人家是用糊纸的。
《红楼梦》前八十回讲贾家的富贵,动不动就掏出一个金表什么的。贾府在那时用的全是欧洲的舶来品。
很多人认为《红楼梦》中的贾府有钱,他们用汉唐的东西,其实不是,他们用的都是西方的东西。这才是清初的富贵人家。周瑞家的“遂越西花墙,出西角门,进凤姐院中”,到了王熙凤的堂屋,就看到小丫头丰儿坐在凤姐的房中门槛上。这个丫头好像不方便在房里,所以就坐在门槛上。这个已经让人有点怀疑。她看到周瑞家的来了,连忙摆手叫她往东屋里去。摆手就是没有讲话,因为怕惊动里面的人,让你往东边走。
《红楼梦》最精彩的就是没有事情发生,可是你能知道有什么事情在发生。王熙凤才十七岁,她的丈夫贾琏大概也只有十八九岁。年轻的小夫妻,午睡后不晓得在干什么,小丫头不方便在房间,就坐在门口,摆手说你现在不要打扰他们。周瑞家的会意,到了东边的屋里,看到奶妈正拍着大姐睡觉。刚才李纨歪在炕上睡觉,现在奶妈抱着王熙凤的女儿大姐也在那边睡觉。这让读者有一种午睡时整个四合院都静悄悄的感觉。周瑞家的竖起耳朵听到有贾琏的声音,知道王熙凤不是一个人在房间里。所以一步一步,让你觉得好像是在干吗,可是你还不能确定他们到底在做什么。已经确定的是贾琏在里面很开心地聊天,接着房门响了,平儿拿着大铜盆出来,叫丰儿舀水进去。这个时候谜底有一点揭晓了。平儿是陪嫁过来的丫头,是最贴身的,她推开门对丰儿说,没事了,你去舀水过来。我想大家都可以会意吧。这里作者安排了一个午后一对年轻夫妇不为人知的嬉戏,轻描淡写,完全不着痕迹。
贾家的财大势大
平儿看到周瑞家的,说您老人家跑到这里来干吗?周瑞家的就说是薛姨妈要给王熙凤四枝宫花。平儿打开匣子拿了四枝。王熙凤有什么事情都会想到秦可卿,当即把两枝送宁国府给秦可卿戴。然后就命周瑞家的回去道谢。一个意外带出一个意外。
周瑞家的本来要做什么?一开始她送走了刘姥姥,回去跟王夫人汇报说刘姥姥已经回到乡下去了,她就没事了。结果带出了薛宝钗生病的意外,听了半天的冷香丸。然后好不容易见了王夫人,汇报完了要走,又出来一个意外,要帮薛姨妈送花。现在花还没送完,还剩下林黛玉的两枝没有送。周瑞家的这才往贾母这边来,因为最后两枝花要送给林黛玉。“过了穿堂,顶头忽见他女儿打扮着,才从他婆家来。”打扮着,就是特别讲究,盛装打扮跑来了。“周瑞家的忙问:'你这会子跑来作什么?’他女儿笑道:'妈一向身上好?我在家里等了这半日,妈竟不出去,什么事情,这样忙的不回家?’”周瑞家的是管家,她有自己的家,这一天她一直在贾府里忙着各种事情,跑来跑去,女儿就说你怎么忙成这个样子都不回家了。“我等烦了,自己先到了老太太跟前请了安了,这会子请太太的安去。妈还有什么不了的差事?手里是什么东西?”周瑞家的说:“今儿偏偏儿的来了刘姥姥,我自己多事,为他跑了半日;这会子又被姨太太看见了,送这几枝花儿与姑娘奶奶们。这会子还没送清白呢!你这会子跑来,一定有什么事的。”母亲跟女儿聊天,又是闲话家常,也没有大事发生。女儿说:“你老人家倒会猜。实对你说,你女婿前儿因多吃了两杯酒,跟人分争起来,不知怎的被人放了一把邪解他还乡。”“邪火”是指造谣中伤。从女儿的角度来讲,她的丈夫没有做错事,是因为喝了酒跟人家吵架,最后被人家诬陷了,要把他遣回原籍。“所以我来和你老人家商议商议,这个情分,求那个才了事?”就是说我要去拜托谁,才能够把这个事情办好。周瑞家的听了说:“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你且回去等着,我送林姑娘的花儿去了就回家。此时太太、二奶奶都不得闲。”太太是王夫人,二奶奶是王熙凤,这两个是管家的,求她们最有用,可她们现在都没有空。“你回去等我。这没有什么忙的。”她有点怨女儿没见过世面。这里能看出贾家上上下下包揽诉讼、包庇司法到什么程度,对他们来说,哪有什么不得了的事。
文中并没有用直白的语言说贾家财大势大,却把它们都融在小事情里了。周瑞的女儿嫁的是谁?就是古董商冷子兴。古董商对于政治起落非常敏感,他大概在中间也玩很多的权术,牵涉到某个政治案件当中,被告了。最有趣的是这个周瑞家的反应,她骂女儿说,这点事情也大惊小怪的。小事里透露出贾家的厉害,不只是主人不得了,连管家都觉得小小的官司不算什么。你看,第七回里虽没有什么大的事情发生,却透露出好多信息。女儿听完回去了,说:“妈!好歹快来。”周瑞家的说:“是了。小人家没经过什么事的,就急得那样儿了!”说着就到黛玉房中去了。
宁为玉碎的性格
这时,黛玉和宝玉正在解九连环。九连环是一种古代游戏,铁环套在一起,有固定的方法可以解开。
《红楼梦》真是青少年文学,九连环其实就是十三四岁那个年龄玩的。看《红楼梦》时一定要将自己拉回到那个年龄层,这时候你才能感觉到它的精彩,其中很多地方在写青少年成长的感觉。
周瑞家的进来笑着说:“林姑娘!姨太太着我送花来与姑娘戴。”宝玉就说:“什么花?拿来给我。”宝玉永远对花感兴趣,而且非常主动,早伸手接过来了。打开盒子,原来是宫制堆纱新巧的假花。“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一看。”黛玉永远不热衷,只冷冷地、远远地看一下。问:“还是单送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黛玉的问话永远如此,如果这个生命不是绝对的、唯一的,那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她的观念永远如此,只给我一个人的我就要,如果大家都有那就算了。由此可以看到她对感情的执著,直至走上了毁灭之路。她的玉是注定要碎的,因为她不要杂质。周瑞家的说:“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小姐发脾气了,她不敢讲话了。
黛玉永远觉得自己是被冷落的。她是一个孤儿,寄居在外祖母家里,她觉得生命本身就是孤独的,别人怎么疼她都没有用。宝玉用最大的爱疼她,可她还是觉得孤独。这是由性格决定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