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辞典》第五百六十三首《牡丹》(薛涛)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三】

牡丹

【中唐·薛涛·七言律诗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拼音版

qù chūn líng luò mù chūn shí,lèi shī hóng jiān yuàn bié lí。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cháng kǒng biàn tóng wū xiá sàn,yīn hé zhòng yǒu wǔ líng qī。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chuán qíng měi xiàng xīn xiāng dé,bù yǔ hái yīng bǐ cǐ zhī。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zhǐ yù lán biān ān zhěn xí,yè shēn xián gòng shuō xiāng sī。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作品介绍]

《牡丹》是唐代女诗人薛涛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把牡丹拟人化,把牡丹当做自己热恋中的情人。首联写去年与牡丹分别情景;颔联用巫山神女与武陵渔人两个典故,含蓄而深致地表现了诗人对牡丹的眷眷思念和意外相逢的惊喜欣悦;颈联再现了与牡丹的深长情意,相知毋忘;尾联中诗人把自己与恋人牡丹相亲相爱之情推向高潮。全诗感情跌宕起伏,笔触细腻曲折,余韵无穷,极具艺术魅力。

[注释]

⑴去春:去年春天。零落:飘零、凋零。
⑵红笺(jiān):指薛涛纸,是诗人创制的深红小笺。
⑶巫峡散:典出于战国楚宋玉《高唐赋》中楚襄王和巫山神女梦中幽会的故事。
⑷武陵期:指晋代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意外发现桃花源仙境和传说中刘晨、阮肇遇仙女的故辜。唐人多把武陵渔人和刘晨、阮肇遇仙女的故事联系在一起,见王涣《惘怅诗》。
⑸馨香:芳香。
⑹枕席:泛指床榻。

  [译文]

去年幕春的时节,牡丹花儿凋零了,我的眼泪滴在飘落的牡丹花瓣上,怨恨与牡丹离别。
常担心这样离别,就像那巫山云雨那样一散不复聚,为什么又会像那武陵人邂逅相逢?
牡丹花散发芳香,表达了她的情意,虽然一句话不说,但彼此心灵相通。
只想在那花栏边,安置下枕席,以便在夜深人静时,与牡丹花互说相思。

  [作者介绍]

薛涛(约768~约834),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父亲薛郧在四川做官,早年去世以后,薛涛和母亲相依为命。薛涛聪慧貌美,八岁能诗,熟悉音律,多才多艺,声名倾动一时。薛涛居成都时,成都的最高地方军政长官剑南西川节度使前后更换十一届,大多与薛涛有诗文往来。韦皋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时,薛涛得以召见并入乐籍,成为歌伎。拟奏请唐德宗授薛涛以秘书省校书郎官衔,但因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却称之为“女校书”。后世称歌伎为“校书”就是从她开始的。薛涛和当时的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张祜等人都有过唱酬交往。她居住在成都浣花溪边(今有浣花溪公园),自造桃红色的小彩笺,用以写诗。后人仿制,称为“薛涛笺”。晚年好作女道士装束,建吟诗楼于碧鸡坊,在清幽的生活中度过晚年。成都望江楼公园有薛涛墓。有《锦江集》五卷,已失传。《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近人张蓬舟有《薛涛诗笺》。

赏析

壹/

扫眉才子薛涛多与名家唱和交往,其中真正让薛涛动情的是元稹。时任监察御史的元稹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春奉命出使蜀地。元稹慕名而来,薛涛也久闻新乐府诗派的元稹之名,两人倾心交谈,作诗酬答,遂为知己。相别时,薛涛即作《牡丹》诗赠元稹归京。

文学赏析

这首《牡丹》诗用“情重更斟情”的手法,把花人之间的感情反复掂掇,造成情意绵绵的意境,构思新颖纤巧,独具艺术风采。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别后重逢,有太多的兴奋,亦有无限的情思。面对眼前盛开的牡丹花,却从去年与牡丹的分离落墨,把人世间的深情厚意浓缩在别后重逢的特定场景之中。“泪湿红笺”句,诗人自己进入了角色,亲切感人。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化牡丹为情人,笔触细腻而传神。“巫峡散”承上文的怨别离,拈来楚襄王和巫山神女的故事,给花人之恋抹上梦幻迷离的色彩:担心与情人的离别会象巫山云雨那样一散而不复聚,望眼欲穿而感到失望。在极度失望之中,突然不期而遇,更使人感到再度相逢的难得和喜悦。诗人用武陵渔人的故事和刘晨、阮肇的传说,给花人相逢罩上神仙奇遇的面纱,带来了惊喜欲狂的兴奋。两句妙于用典,变化多端,曲折尽致。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两句既以“馨香”、“不语”射牡丹花的特点,又以“传情”、“彼此知”关照前文,行文显而不露,含而不涩。花以馨香传情,人以信义见著。花与人相通,人与花同感,所以“不语还应彼此知。”
以上六句写尽诗人与牡丹的恋情,末两句,将诗情推向高潮:“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安枕席”于栏边,如对故人抵足而卧,情同山海。深夜说相思,见其相思之渴,相慕之深。这两句想得新奇,写得透彻。
此诗将牡丹拟人化,用向情人倾诉衷肠的口吻来写,新颖别致,亲切感人,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名家评价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稍欺良匠,词意不苟,情尽笔墨。
佚名

赏析

贰/

古诗词中描写和赞美牡丹的诗句非常多,比如李白辞藻艳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白居易忧伤,“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牡丹花色泽艳丽,富丽堂皇,素有被人赞美,刘禹锡曾直率地说,“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李商隐也含蓄地道,“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唐代还有以为诗人也非常喜欢牡丹,却写出了新意,下面一起欣赏薛涛构思新颖的诗作,全文不提一字牡丹,却写出了对牡丹的深情。

牡丹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薛涛,字洪度,唐代女诗人。她的父亲薛郧为人正直敢言,因得罪权贵而被贬到四川。一家人从繁华的京城搬到了遥远的成都。后来父亲又因染了瘴疠而命丧黄泉,14岁的薛涛与母亲的生活立刻陷入困境。薛涛不得已加入乐籍,成了一名营妓。她曾与韦皋、元稹有过恋情,善于制作桃色小笺写诗、表达恋情。脱乐籍后,她终身未嫁。

诗人曾在成都浣花溪公园居住了一段时间,她闲暇时除了写诗,还喜欢养花种草。牡丹花是国色天香,但也很娇贵,诗人赞美它的同时,也怜惜它如自己一样芳华易逝。首联从去春与牡丹的分离落笔,把深情厚谊浓缩在重逢的场景之中。“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别后重逢既有些激动,也有无限的情思。“泪湿红笺”四个字,亲切感人,抒发出久别不见的愁怨之情。

接下来更含蓄深致地表现了诗人对牡丹的眷眷思念、和意外相逢的惊喜,“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作者用巫山神女与武陵渔人两个典故,让人花之恋抹上了梦幻的色彩。“武陵期”,典出陶渊明的武陵渔人的故事,用典新颖别致,饶有兴致。

颈联再现了与牡丹的深长情意,相知毋忘。“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牡丹馨香迷人,仿佛以此述说衷肠;相逢无语,却心有灵犀。“馨香”、“不语”,刻画出牡丹沉静的形象;“传情”、“彼此知”,关照前文,抒发了人花相顾无言、又彼此心心相印。

最后诗人又回到现实,并把自己与牡丹之间相亲相爱之情推向高潮,“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作者想在栏边安放枕席,如对故人一般抵足而卧,互诉衷情,展现出她对牡丹情意绵绵的相思之情。这两句想得新奇,写得透彻。

纵观薛涛的这首诗,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细腻生动地描写了人花之恋。全诗感情跌宕起伏,笔触细腻曲折,余韵无穷,极具艺术魅力。薛涛并非没有朋友,也不是没有人关心她,可是她觉得人世间的很多交往都带有利益色彩,而牡丹则高洁无私,充满真挚朴实的情感,可以慰籍一颗躁动不安的心。

佚名

赏析

叁/

这首诗出自唐朝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女诗人——薛涛。薛涛与刘采春、鱼玄机、李治并称唐朝四大女诗人,而这些女诗人的翘楚则非薛涛莫属。薛涛自幼聪明,饱读诗书,八九岁已经精通音律,出口成章,小小年纪便已芳名远扬。

作为才女的薛涛结识了很多唐朝当时很有名的文人墨客,像白居易、刘禹锡、杜牧、张祜等大诗人都和她有过诗文唱和,甚至还和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元稹有过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缘。但最终造化弄人,当时间流转,暮去朝改,留下的也只是“今年花开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的悲叹。终究也只能是“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没有一人为她留下与她一起终老。

薛涛晚年寄居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至今那里仍然留着薛涛的吟诗楼,纪念这位传奇女子最后的时光。薛涛晚年,孤寂一人,面对牡丹,感叹于“物是人非事事休”,于是内心复杂的思绪、无尽的相思都与牡丹娓娓道来:

去年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以花比喻美人,是中国古诗词的一贯传统,但薛涛此诗一改传统,在她眼中,牡丹不是美人而是她的知己与恋人。她把对恋人的相思寄托在牡丹上,春末花落,再美的花都要零落,就像再美好的感情也终究会随风而去一样。

首联“去年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这句是对牡丹的诉说,而对牡丹的诉说就像是对情人的诉说。别后重逢,有太多的兴奋,无限的情思,但是繁华过后却又要分别,离别的愁绪也化作那眼泪洒在粉红的笺纸上,为什么相聚相守的日子总是那么短暂。

颔联写对牡丹(爱人)的纠结而怅惘的心情:“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巫峡”化用楚襄王梦中幽会巫山女生的典故,担心离别会像巫山云雨那样一散而不还,“武陵期”则是混用了武陵人发现桃花源以及传说中的刘晨、阮肇遇仙女的故事,寓意遇见牡丹之难,也担心自己也会和这个故事一样不知何时才能和牡丹再相遇。而如此说来,思念的是牡丹还是情人,就更耐人寻味了。

颈联“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牡丹花本身就是“馨香”的,就是“不语”的,所以以“馨香”、“不语”影射牡丹花的特点。花以馨香传情,不语也知道彼此内心的想法。人花相通,人花同感。

最后尾联“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将本诗推向高潮,诗人想对牡丹诉说相思,所以就想在栏边安枕席,倚着枕头,让自己与牡丹抵足而眠,等到夜深之时互诉相思之苦。

相思,是对花,亦是对人,牡丹,是咏物也是抒怀,现实中没有情人诉相思,那就把相思寄托于牡丹吧,知她者,唯有牡丹也!

佚名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