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段子: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是湖州人,《元史》说他:“篆、籀、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赵孟頫写的《空相寺碑》赢得一句“元碑不出吴兴外”的美誉。湖州的空相寺在宋代就远近知名,故事正发生在空相寺门口。
【原文】
王菲朝议,东州人。建炎初,避地吴兴,寓居空相寺。其侄文老薄暮行寺外,见人衣青道服,乘马而过,甚类其所亲文三兄者,随而呼之。回顾曰:“昨夕抵此,檥舟白蘋亭下。适有故,须亟出城,明当奉谒。不然,君幸过我。”遂驰出青塘门。文老与之别数年矣,诘旦,访得其舟,呼其仆曰:“欲见三官人。”仆曰:“死逾月矣。”文老曰:“昨乘马过吾门,与我语,安得有是?”具道所见。仆惊报家人,皆大哭而出。其妻泣曰:“夫死时羁困方甚,不能具冠带,故以便服敛,君所见皆是也。”文老归,念青塘门外有慈感寺,径诣之,问夜来何客至此,僧曰:“无重客,但施主设水陆耳。”方悟来赴冥集云。徐淳立说。
朝议大夫王菲是东州人。宋高宗建炎初年(建炎元年是1127年),他来到吴兴(现浙江湖州吴兴区)躲避战乱,寓居在空相寺。有一天傍晚时分,他侄子王文老走在寺外,看见一个人穿着青色道服,骑着马从他面前经过,那样子特别像自己熟悉的文三兄,他马上招呼,那人真是文三!文三回头跟文老说:“我是昨夜到这儿的,我们的船停在白蘋亭下。现在我正有事,需要马上出城,明天我会去登门拜见。要不然,你来看我。”说完话,文三官人骑马奔驰,出了青塘门,文老跟文三已经有好几年没见面了。第二天天一亮,文老来到白蘋亭下找到了文三的船,招呼他仆人说:“我想见三官人。”仆人说:“他已经死一个多月了。”文老说:“昨天晚上,文三兄骑着马从我住的门口经过,还跟我说话呢!怎么可能死一个多月了?”文老把昨晚碰到文三的事儿说了,仆人吃惊的马上去报告文三家里人,家人们都大哭着出来了。文三妻子哭诉:“我丈夫去世的时候身体羁绊困乏的特别厉害,都不能穿上很正式的衣服和冠带,结果是穿着便服收敛的,就是你昨天看见的那一身服装。”文老回来以后,想到吴兴城青塘门外有座慈感寺,于是直接去了那寺庙,问僧人昨夜有什么客人到寺里来?僧人说:“没有什么贵客,就是有个施主设了一个水陆斋会。”文老这才明白,原来昨夜碰到的文三是来赶赴给鬼魂准备的水陆斋的。这事儿是徐淳立说的。【祥宏点评】:东州,指宋代京东路的各州、军、监,相当于现在河南商丘、江苏徐州、宿迁等地区;北宋元丰官制改革后,朝议大夫为第十五阶文官,相当于五品;建炎兵乱,很多北方的士大夫避地南来,王菲也是这个情况;书法界有句话:元碑不出吴兴外。说的是大书法家赵孟頫所书最早的碑刻《空相寺碑》正在吴兴,可见吴兴的空相寺很有历史渊源;白蘋亭,宋代湖州一个有名的地方,有很多记载提到此地;水陆斋会,通常会有给灵魂界鬼魂施食的环节,届时四处的“孤魂野鬼”都会来参加;文老跟文三共处了时空,生活中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一位《祥宏讲夷坚》的听友曾说过,类似事情也发生在他身上:他的一个邻居实际于一周前出车祸去世,但两三天前的一个黄昏,他站在家门口,这个已离世的“人”还曾经过来跟他打招呼。全本夷坚志,点开免费听
(文图说明:原文电子版文字来自“梦远书城”-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版《夷坚志》校订;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7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修证地圆融道家,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表面看,它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又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随手转发,积功累德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8-《夷坚志》中“佛法感应”事件-现场交流)(参考音频:来自“祥宏谈夷坚”音频专辑@喜马拉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