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六)
文/米鸿宾(十翼书院山长)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
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二十八星宿歌
角亢氐房心尾箕,井鬼柳星张翼轸,
奎娄胃昴毕觜参,斗牛女虚危室壁。
《史记·天官书》云:“天则有列宿,地则有州域。”史上星象与九州分野对应的案例,早在典籍《国语》中即有记载:“公元前637年晋惠公去世,秦国护送晋公子重耳返国夺取王位时,重耳问晋大夫董因是否会成功,董因说:“岁在大梁,将集天行,元年始受,实沈之星也。实沈之虚,晋人是居,所以兴也。今君当之,无不济矣。”(《国语·晋语四》)重耳继承王位时,正逢岁星处于实沈的星次。实沈正是晋人之星,是兴旺的象征,故重耳此时继承王位,没有不成功的道理。实沈对应于毕、觜、参等宿,正是晋之分野,故有此说。可见星宿分野之事早有规序。并且,这种分野对中国地名的影响也很大,一些地名与其有着紧密的联系。譬如,二十八宿中南方七宿中的末宿为轸宿,轸宿有星四颗——“轸,四星似张翼相近,中央一个长沙子。”(唐代王希明《丹元子步天歌·南方七宿·七》)“轸宿四珠不等方,长沙一黑中间藏”(《西步天歌》),是说,附属轸宿的四颗小星星中,有一个名为“长沙”星。又因轸宿是衡天地之重的星宿,分野的核心呼应南岳衡山,加之“长沙一星在轸中,主寿命。”且长沙星明则“主长寿,子孙昌。”(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如此美意的天宿,古人自然不会错过。于是,按星象分野理论,将长沙星对应分野之地,名为“长沙”,这就是湖南“长沙”地名的重要缘起。唐代张谓《长沙风土碑记》云:“天文长沙一星,在轸四星之侧。上为辰象,下为郡县。”所谓“下为郡县”,即是指长沙城。《明史·天文志》载:“长沙小星,下应长沙。”《长沙县志·拾遗》亦云:“长沙之名,……以轸旁有长沙星,正在其域分野,故云。”春秋时期将长沙作为城市名,秦代设有长沙郡,西汉刘邦置长沙国。此外,因长沙又有“星沙”之称,故为世人代代传颂。当年唐代韩愈在登临长沙罗洋山后,就写下了“星沙景物堪凝眺,遍地桑麻遍囿花”的诗句;宋代王炎写有“一去星沙二十年,梦魂时到橘洲边”《酬俞子清侍郎惠画韵》诗句;南宋李曾伯亦写有“十载星沙幕,一片玉壶冰”(《水调歌头·庚戌寿静斋叔》)诗句;南宋理学家真德秀知潭州时写有《星沙集志》一书,惜已失传。明代朱瞻基“洞庭湖上接星沙,万里归舟自何处”的诗句,明代解缙《永乐大典残卷》载有“泰阶六符,下照星沙之地”及“长沙巨镇,作屏星沙”之语;明代黄公辅和清代丁传煜则分别写有《星沙回宝》和《舟中秋夜望星沙》等与“星沙”之名有关的诗作。
除长沙外,湖南“娄底”一名也与星宿分野有关——因二十八星宿中“娄星”与“氐星”交相辉映之处而得名。而浙江的丽水,古名为“处州”,是因太微垣西南的少微星座中象征“人才”的“处士星”分野当地而得名。《晋书·天文志》载:“少微四星……第一星处士、第二星译士、第三星博士、第四星大夫。”明代《名胜志》则载:“隋开皇九年,处士星见于分野,因置处州”。中华民族很早就有负责“观天象”的史官,即专门掌管天象变化的司天之官,且在不同时期,名称各异。如,在伏羲氏时代叫“玄天鉴”,秦代称太史令,唐代设太史局(内有太史令),宋、元代称司天监,明清改称钦天监……唐代最有名的太史令是天文学家李淳风。史载其观天象测吉凶的能力,如同符节玉契的符合那样准确,当时研究律历者都认为他有鬼神相助,高深莫测。并且当时的星象家们对其《乙巳占》、《麟德历》(代替《戊寅历》)等传世之作都极为推崇,认为他对天文的研究最为严密。后来,其子李该、其孙李仙宗,也一同升为太史令。另据《新唐书·列传卷一百二十九》载:“李淳风已死,各占候者的占卜都不灵验,于是诏聘(严)善思为著作郎兼太史令。圣历二年(699),火星窜入舆鬼五星之间,武后问他吉凶,他答:'大臣承当此凶。’这年王及善去世。长安年间荧惑星入月,土星冲犯天关星。善思说:'天象主乱臣伏罪,但有下臣谋犯上的征兆。’一年多后,张柬之等起兵诛杀张易之二人。”足见唐代的天文学是非常发达的。
荧惑星即我们熟知的火星
而类似观星案例,文献中屡见不鲜。据《汉书·东方朔传》载,他曾经给汉武帝讲过“六符”——“愿陈泰阶六符,以观天变,不可不省。”什么是“泰阶六符”?《晋书·天文志上》:“三台六星,两两而居,起文昌,列抵太微……一曰泰阶。”隋唐颜师古注:“孟康曰:'泰阶,三台也。每台二星,凡六星。符六星之符验也。’而明代张岱《夜航船》则记载得更为详细:“泰阶,三台也。每台二星,凡六星。符,六星之符验也。三台,乃天之三阶。经曰:泰阶者,天之三阶也。上阶为天子,中阶为诸侯、公卿,下阶为士、庶人。”具体而言就是,泰阶即是三台,每台有两颗星,共三阶六星。六星亦称六符(“符”是指星象所示内涵,《史记》记载这六颗星归属于北斗七星,众所周知的文曲星位于其中宫,其下有六颗星,两两相对,叫三能,亦称三台。《晋书·天文志上》载:“三台六星,两两而居,起文昌,列抵太微……”先贤的这种天文观,是对天人合一智慧的践行,说明大千世界是个全息社会,万物本有内在关联,天上星星虽远,但却能化为人间文昌之效,不可丝毫忽略。关于六星的具体应用,若它们的光亮程度一致,就表明君臣上下相得;若有明有暗,则表明君臣龃龉不和。且这六颗星亦各有指代:上阶上星是男子之主,下星是女子之主;中阶上星是朝廷三公,下星是卿大夫;下阶上星是士人,下星是百姓。隋唐颜师古注:“应劭曰:《黄帝泰阶六符经》曰:泰阶者,天之三阶也……三阶平则阴阳和,风雨时,社稷神祇咸获其宜,天下大安,是为太平。”东汉应劭又曰:“三阶平则阴阳和,风雨时,社稷神祇咸获其宜,天下大安,是为太平。三阶不平,则五神乏祀,日有食之,水润不浸,稼穑不成,冬雷夏霜,百姓不宁,故治道倾。天子行暴令,好兴甲兵,修宫榭,广苑囿,则上阶为之奄奄疏阔也。”三阶若平列,就天下太平,三阶不平,百姓就不能安宁。
东方朔之所以给汉武帝讲“六符”,是因为“行暴令,好兴甲兵,修宫榭,广苑囿”这些事情汉武帝都做了,所以就造成了“三阶不平”,故而东方朔要把这个道理讲给他,要他清醒自己的所作所为,明白其中可以预见的后果。这段史料,除了可见东方朔用心之良苦外,更可见时人对天文知识的理解之深厚。及至晋代,后晋刘昫《旧唐书·卷二十四·志第四》之“礼仪四”载:“武德、贞观之制,神祇大享之外,每岁立春之日,祀青帝于东郊,帝宓羲配,勾芒、岁星、三辰、七宿从祀。”除立春外,及至立夏、立秋、立冬,皆“七宿从祀。”也就是说,皇帝祭祀时,不同季节所对应的星宿,都要一并祭祀!隋唐时期,正是中日文化交流的巅峰时期,因而以二十八星宿文化为代表的天文学,也随着遣唐使传入了日本。迄今为止,日本佛教的真言宗,仍将二十八星宿中部分与修法有关的内容,视为秘法,代代隐传至今。而图像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日本高野山圆通寺本 《图像抄》 中的图像中,有穿着中国古代官吏服装的北斗七星神, 其四周围绕着九曜, 十二宫与二十八宿。此外,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的馆藏品中,还有一件是唐代梁令瓒所绘的《五星二十八宿神图》(绢本设色,纵27.5厘米,横489.7厘米;一说:纵28厘米 横491.2厘米),由此可见二十八星宿文化的普及与影响。
又据《明史》载,朱棣登基之后,有一日,钦天监急报:“异星赤色犯帝座,甚急”,有文曲星冲犯帝星,且事态紧急,文曲星颜色已经变红!朱棣怀疑此人应在御史大夫景清身上。次日晨,上朝群臣中仅有景清身着红衣——“清衣绯怀刃入”,朱棣遂命人搜身,果然从其身上搜出了利剑。朱棣震怒,讯问景清,他昂然答道:“只是想为故主建文帝报仇!”
结果,被朱棣实施了“瓜蔓抄”——景清“被处以剥皮,铁铉油炸所杀。诛九族,转相攀染,诛其乡人”,竟致“村里为墟”,静无人烟!
后世从中亦可得见朱棣对天文的了解与重视。
而关于二十八星宿的应用,还有一件令人脑洞大开的事——比朱棣晚出生234年的茅元仪,写了一本明代最为完备的军事书籍——《武备志》(亦称《武备全书》),在其《火龙神器阵法》(又名《最胜神机》)二十八品篇,竟然还专门记述有二十八星宿与毒药的对应关系——上应天垣二十八宿,制成军事用途的作战用药。
看来,因由天人信仰的力量,在茅元仪心中,这二十八星宿的势能,早已是横亘于心、贯穿天地之间了。
(待续......)
“天人关系”中国经典的共同底色。其中,阴阳是中国哲学的基础,五行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结构。不谙熟此道,则无以窥中国文化精髓。
【米鸿宾老师书目选录】
(东方出版社网站及各大购书网站可购)
著作悦咨
十翼书院秉承导师制度,导师由海内外秀传统文化学者组成,是目前国内少有的极具担当与胸襟的中国文化弘扬机构。多年来,门生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文化,更有别开生面的慧命!书院秉承由海内外优秀传统文化学者组成的导师制,以院训“心源接万古,学脉承千圣”为引擎,践行勤求博采、精诚济世、与往圣相会、与今贤相长、与有缘人共结精神连理的教学宗旨。如今,传授传统文化精髓的十翼书院,已成为中国当下书院群体中饱具影响力的书院典范,来自海内外的各界精英门生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文化,更有格物致知、别开生面、为往圣继绝学的慧命!2018年4月,有42之久的日本人生塾,由创始塾长横井悌一郎先生率队访问十翼书院,开启十翼书院国际深度交流的互动与发展,助力中国文化的国际化传播。
■创院时间:2007年
■创院地址:中国·北京
■书院院长:米鸿宾(独立学者)
■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蒋棠(主席)、刘结红、陶飞霏、陈乐仁者。
■书院院址:北京、湖南、日本大阪等,下设有十翼学宫与养正智慧营。
■院 训:心源接万古,学脉承千圣。
■目 标:勤求博采,精诚济世,与往圣相会,与今贤相长,与有缘人共结精神连理。
■践 行:以明师传道的问学模式,践证文化演变脉络及其安身立命的精神内涵。
米鸿宾,字贞观,又字妙隐,号十翼,独立学者。1972年生于辽宁鞍山,籍占北京。创有十翼书院(中国北京、湖南,日本大阪),门生遍布海内外,门下山长之才辈出,栋梁济济绵绵。襄助门生创有慧胤书院(深圳正威)、德锦书院(山东济南)、东巴书院(云南丽江)、卓生书院(陕西西安)等数家书院。
秉承中国文化最优良的传承——学际天人,出入古今;究大易,谙经学,精五音,擅六壬,旁涉天文、历法与国史。
海内外问世有:《会心》《传心》《解密中国智慧》(台湾)《大易至简》(台湾)《米鴻賓名言集》(日本)《大易识阶》《道在器中——中国文化与传统家具》《六壬神课金口诀心髓指要》等十余部著作。
即将出版《中国色彩智慧》《名词中国》《人中宝鉴》《贞观易传》《中国人的时间宝典》《一代神奇——伟大的邵雍》《中国园林设计窍诀》等著作。亦为喜马拉雅(音频)签约名家。
以传承国学经典智慧、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为纲领,分享十翼书院导师、门生的治学体悟和以经部、子部为主的传统文化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