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八路军第二大兵工厂,堪比黄崖洞兵工厂,藏在冀南西部深山中

前世三百次的回眸才换得一次擦肩而过,相聚即使缘分,请各位小主点点关注。哈喽,帅气/靓丽的哥哥/姐姐们,千盼万盼终于盼到你。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八路军深入敌后作战,为解决战斗装备匮乏的问题,于1938年在八路军副总参谋左权的受命下将我军的第一个兵工厂建立在山西黎城的深山中,而这就是八路军的第一大兵工厂——黄崖洞兵工厂。

兵工厂建立后,曾经遭受过两次日军较大规模的进攻。其中一次,就是抗战剧《亮剑》中歼灭山崎大队的战斗,这就百团大战时期的著名的关家脑战斗。在此不久之后,我军的兵工厂建设,就不断深入的展开了。

在位于冀南武安的管陶川的西部的深山中,有一个名叫梁沟的小村庄,与山西的左权县接壤,三面环山,只有一面唯一的对外通道。

1938年八路军的129师先遣支队来到这里,在当地驻扎,动员了当地的农民参加了队伍,并将原峰峰的机械工人转移到这里,成立了八路军先遣支队修械所,这就是梁沟兵工厂的前身。直到1940年八路军总部才正式批准成立梁沟兵工厂。至此,八路军的第二大兵工厂就由此诞生了。直至1941年在这里已有工人500余名,平均日产步枪72支,掷弹筒11个,手榴弹500多颗。该地易守难攻,地势险要,并且蜿蜒几十里的管陶川在八路军的控制之下,敌人很难进行袭击。刘伯承师长也对该处的选址做出的充分的肯定。

随着敌后斗争的发展,梁沟兵工厂也继黄崖洞成为华北日军的眼中钉,曾经遭到日军的先后三次袭击。第一次是在1940年的10月日伪军800余人奔袭梁沟,由于地势的险要,我根据地军民的严密防守,日军未敢进入沟中,只是烧毁了一些房屋,便匆匆的撤退了。第二次是在1942年的除夕之夜,正是根据地人民过节的日子,日军又集中兵力奔袭而来。但日军还未到达根据地的腹地时,我兵工厂便得到消息,提前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将一些机械埋藏起来,人员撤到了山上,留下一个警卫营投入了战斗。在沟口的一个小村庄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我军利用险要地势,击退了日军多次的进攻。日军最终伤亡二十多人,其中包括一名小队长,一些重伤的士兵被丢到火力没烧死。

第三次是在1942年的5月份,华北日军对我根据地展开了五月大扫荡的攻势,日军对太行上腹地进行重点的扫荡,梁沟兵工厂再次受到了更大规模的袭击。这次日军派出了第三十六师团的二百三十二联队在飞机的配合下,分三路对兵工厂驻地形成合围的态势。不到两日后,日军便占领了兵工厂,在过了20多天后才撤退。日军撤退后,我军遂重建兵工厂,高级别的工人都转移到了不远处的凹子沟。这次战斗我军损失惨重,大量器械被毁,但万幸的是大量的高级工人因为转移突围及时得以保存了下来,这位重建奠定了基础。后来经总部的研究决定,为确保安全,兵工厂迁移至他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