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母校(下) || 刘炳辰
高考的情形,我已不太能记清,那大概是惊心动魄的,但当它们从进行时态变为过去时态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就越来越模糊了。总之,那个夏天距离今天并不是十分遥远,但两年来发生的理念冲击,却使自己与过去的那种状态彻底分离,使之以一种完全独立于“小孩”的方式生活。通俗些,我感到我虽然还年轻,却也不再年轻了,年轻自然是好的,但属于我的只有少许。原因大概是明朗的,当你刚开始进入大学校园,就会发现这里的生活与过去存在巨大鸿沟。这个时候,你要么遵循你曾经的生活原则,但这需要你身边的人没有什么流动。对于我来说,也许是性格原因,在高中毕业后的一段时间内,“朋友”这个概念已经显得十分模糊,因此就需要适应这种新环境,并与之建立起新的生活体系。
2019年9月,我最终来到三秦大地,开始新的生活。这所学校坐落在终南山北麓的山谷中,沿学校门前的街道一直向前,就可以到达西安市的自然旅游名胜——翠华山风景区。可能在学校待久了对一些概念就显得与外界产生重大的分野,但我的本科母校——西安翻译学院,确实是一所民办的学校。从整个社会的层面看,这样的学校绝对是不会被一些群体认可的,曾经或者正在发生的新闻也一直在印证着这一点。当你感知有关院校之间的歧视真实存在,那时候就必须要换个心态,从而进行正常且有序的学习生活,使自己的大学生活过得有意义一些。在这个问题上,我曾经耗费几个月时间去想。它是一个及其小却又相当宏观的问题,但当你成为这所学校的学生,当它能够成为你的母校,我想,无论如何,也就成为你身体里的一部分了。
我本科读的是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二级分院属文学与传媒学院。如我上文所述,我是因不能两条腿走路,成了一名艺术生,而并非一开始就有志于此。如果有一种理想的形态,我一定会选择师范学院的历史学专业,将来就做一名中学历史教师,教书育人。但命运并这样安排,而是在我自身的作用力下,使我走上一条曲折的道路。只是,按照我大学前的观念,如果真的如此,那么我一定就会选择淮阴师院,连淮安市都不迈出去,因为我是一个恋家的人,那么能在千里之外的古都长安读书,真是从不敢想的事情了。但今天看来正是得益于此,才使我的生活才与过去不同。这样看,命运的安排也必然是正确的,因为它使我变得不似从前,确实独立起来了。在与大学专业的磨合中,由于本性的原因,我却发现自己离我们本院的另一个专业——汉语言文学越来越近,那也正是俗称的“中文系”。即使在我的学校大概没有“辅修”这一选项,我也从大二开始,把自己的课表排的满满当当,去中文系旁听了。
通过大一的学习,我感到本专业的老师和别的学校并不差到哪里去。而大二开始听中文系的课以后,可以说更坚定了我的这一看法,因为一些老师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我对世界的看法,我相信这种看法是积极的。而说到底,学生的基础才决定学校的基础。在刚入学的时候,我发现很多人都是因为数学或者英语很差,和我一样不能做到两条腿走路,最终选择了这里。这也是我的母校的创始人丁祖诒先生最早的办学定位,他称我们这样的是烧了七八十度的水,看着快开了但还没有开就戛然而止了,因此如果没有地方能接纳,民办院校就能给予我们这样的机会,继而能够继续深造实现人生的辉煌。值得一提的是,丁祖诒先生还是洪泽人。他的后半生一直在当时并不被特别看好的民办高等教育中奋斗,最终在终南山下留下了这样一所规模的学校,我认为已是相当不易。而对于我们这样的学生,既然有了这样的平台,就应当去自我感知,不应当把四年的时光白白浪费光。这也是为何外界说普通民办高校如何如何不好。我们没有中外合资民办那样的实力,完全的土生土长,学生又都是这个水平,那如果不能够通过自我奋斗改变命运,还指望谁能平视甚至高看你一眼呢?
我想,母校就是母校,就像血统,是不能变的。回望我成长的几个阶段,小学同学中有上了同济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的,他们本来就一直在淮中读书,因此我不敢想如果当年能考上开明如今会是什么样,是否是这个样。而初中同学里,撑死到了常州大学的程度,好一些省属公办大专,更多则是中专毕业,已经走上社会谋生了。到了高中同学这一群体,和我一样在民办高校的有不少,但更多也是进了大专。只有少许进了公办。我想,竞争一直是激烈的,也由此产生了“等级”之说。但只有辩证的看待,才能使自己作为这一群体的人安心且坚定地生活并奋斗下去,不畏外界过分的风言风语。只不过,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就是一个实现人生理想与回报母校的过程了。放眼未来,也许我下一阶段的母校是某某师范大学,以此距离我人生的最终目标更进一步。
回顾我过去的成长阶段,曾因青春的叛逆而饱尝恶果显得曲折,如今正处在一个缓慢却又急剧的爬坡期。我的母校除了小学以外,也许都显得不是那么好,甚至出现过差的风评,出现过不良的舆论。但那都不应当作为我们悲观的理由。母校是港湾,我们是远航的船。不管是优港劣港,都有为你补给物资的人,好支持你拔锚远航。母校是一种矛盾的事物,你可以有多重感受,至少,它已经融入到你的身体中去,成为你价值观中的一部分,支撑着你走下去。
(完)
刘炳辰,旅居于陕西西安,本科在读。祖居清江大闸北铜元局,幼居人民北路6号院,一个北门桥边长大的运河人,文学系苦闷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