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与日本明治维新

许多人认为,日本能迅速窜升与欧美列强分庭抗礼,这一切都归功于明治维新的成功。但是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究其原因根本不是因为日帝明治的政治手腕有多少过人之处,(日帝明治充其量不过等同于中国宋神宗一类的良主而已),也不是因为德川家族无能,而完全是因为日本人充分效法了王阳明。王阳明及其学说在国外影响最大的,应首推日本。在日本,阳明学一度被奉为'显学',对其革新运动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以至成为明治维新的最重要精神武器,阳明学在日本的影响,至今仍很深广,至今仍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王阳明的思想,特别是他的“致良知”说,还深刻地影响了日本的思想家、政治家,以至整个日本社会,现简要论述于下。
阳明学与日本的联系,最早起于明代正德年间。相传,日本禅僧了庵桂悟于正德四年(1510年)奉国王足利义证之命,以83岁高龄远使中国,与王阳明会晤。回国前,王阳明作序一篇相送。此文载师蛮的《本朝高僧传》、齐藤拙堂的《文话》,在日本学者中影响很大。井上哲次郎说:“桂悟亲与阳明接触,为哲学史上决不可看过的事实。”(《日本朱子学派之哲学》第636页)川田铁弥说:“桂悟惮师,兼传程朱子学、余姚之学,论知行合一之义,为日本王学倡导之嚆矢”(《日本程朱学的源流》第46页)肯定桂悟为王学在日本之始祖并不确切,因为他回日本时己是87岁高龄。一般认为,阳明学在日本的真正开创者应是中江藤树(1608-1648年),他早年学习朱子学,1644年37岁时获《王龙溪语录》读之,后又读《阳明全书》,大有所获,乃赋诗曰:“致知格物学虽新,十有八年意未真;天佑夏阳令至泰,今朝心地似回春。”(《藤树先生遗稿》第 一册153页)读了阳明全书,他“心似回春”,于是在近江设令其徒皆攻读《阳明全书》,被奉为“近江圣人”。他力求象王龙溪那样把阳明学普及到庶人中去,断言:“心学为由凡夫至圣人之道”(《翁问答》);“行儒道者,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也。此五等人能明明德,交五伦者谓之真儒……真儒在五等中不择贵贱、贫富。”(《藤村先生精言》)他被称为日本阳明学派的开山祖。发展阳明学的是被奉为“泰山北斗”的佐藤一斋(1772-1859年),他在日本朱子学独尊的形势下,他从事教育70年,任儒官19年,听其讲学者常满堂盈庭,开创了幕末王学的先河。他在《言志四录》等著作中大力宣扬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如说:“就心曰知,知即行之知;就身曰行,行即知之行”等,他主张天下财利公有,指出:“财者,天下公共之物,其可得自私乎?……利者,天下公共之物,何曾有恶?但自专之,则为取怨之道耳。”这些思想,在广大市民和农民中有广泛的影向,特别是他培养的大批学生中,有很多人成为明治维新的骨干。在日本,把阳明学最早付之实践的当推大监中斋(1793-1837年)。他“以阳明王子「致良知」之教一以贯之,以为学的。”以王阳明为楷模教育生徒,在学堂右侧铭以“入吾门学道,以忠信不欺为主本,乃纪阳明先生语以揭示”,作为学生守则,要求学生“躬亲学于阳明先生。”(《洗心洞诗文》第449页)1837年,大阪发生大饥馑,他在卖尽藏书以账灾民的同时,又领导了震撼日本近代史的大阪市民和近郊农民的起义。他的言行反映了下层武士、市民和农民的要求,大阪起义成为80年后“米骚动”的先驱。佐藤一斋的高徒,佐久间象山提出了“东洋道德,西洋艺术”的口号,开学收西方文化之风,为开港倒幕作了准备。他的学生吉田松明(1830-1859年)认为王阳明的《传习录》“皆言会当心”他主办松下学塾,培养了高杉晋作、伊藤博文等一大批倒幕维新志士。高杉晋作是倒幕将令,曾作诗盛赞阳明学,诗曰:“王学振兴圣学新,古今杂说遂沉湮;唯能信得「良知」字,即是羲皇以上人。”明治维新时期最有影向的人物当推伊藤博文。他早年参加尊王壤夷和倒幕运动。明治维新时,1868年3月,任政府外国事务局判事;6月,任兵库县知事。1869年,调大藏省工作。1885年12月,任第一任内阁总理,至1888年任枢密院议长。由于其显赫的政治地位,使他对明治维新起了很大作用。总之,明治维新突出王阳明的儒家精神,实现出来今天的日本。阳明学对日本社会、经济、政治、思想影向之深广可见一斑。

众所周知,在中国文化史或哲学史上产生了一位名人王阳明,他本名王守仁,儒家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他在明代历史上的事功,是以平定江西宁王“宸濠之乱”而出名。但在文化哲学史上,他是以“知行合一”的学说,影响当时和后世。最为明显的,就是东方的日本,在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之间明治维新的成功,便是接受阳明学说的成果。因明治维新的影响,当清末民初,中国一般留学日本的学生,回国以后,重新捡起阳明之学,作为**救国的张本,提倡研读王阳明的《传习录》,乃至阳明的治兵语录,和曾国藩的家书等做典范,俨然日本在明治维新前期的作风,用来抗衡由西方输入的各种文化思想潮流,形成一代的悲剧,为现代历史增添了太大的不幸。
明儒王阳明有一次到金山寺去朝拜,觉得寺中的景物非常熟悉,一草一木似曾相识。信步浏览,走到一间关房之前,只见房门口贴了一张封条,左右观看,好像曾经住过。王阳明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请知客住持打开关房瞧个究竟,知客住持连忙道歉说:
“对不起!这间关房是我们一位老祖师五十年前圆寂的地方,里面供奉着他的全身舍利,他老人家遗嘱交待不可以开启,请您原谅,千万开不得。”

“既然房子设有门窗,那里有永远不能打开的道理?今天无论如何请您慈悲开下来看看!”
由于王阳明一再请求,知客住持碍于情面无法违抗,只好万分为难地打开房门,让王阳明进去。昏黄的夕照里,只见一位圆寂的老和尚亘古如昔地端坐在蒲团上,王阳明一看,咦!怎么和自己的容貌如此的相像?举头看去,墙上还有一首诗,写道:
“五十年后王阳明,开门犹是闭门人;
精灵闭后还归复,始信禅门不坏身。”
原来王阳明的前生就是这位坐化的老和尚,昔日自闭门扉,今日还来自启,为后世子孙留下一点证明。王阳明为了纪念这件事,曾经在金山寺留下诗句:
“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阳水底天;
闲依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