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管子小气,但为何齐国强大、鲁国弱小?

 

春秋时期伟人绝不止孔子,比如管子,他可能是历史上最优秀的CEO了!

用司马迁的话说: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他的管理理念非常超前,现在企业的产业经营、政治的内阁制、经济领域的金融产品都是从管子开始的。他的经商理念现在都有很大意义。

但是儒家的孔子对当时法家(道家的分支)的管子却不太认同,甚至在《论语》里说:

“管仲之器小哉!”

细读《论语》,你会发现,孔子对事物的评价,都是以“仁”和“礼”为标准,而“礼”,也就是强调一种制度,孔子以周朝制度为标准,来评价一切事物。

孔子批评管子,“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周朝制度等级森严,邦君和臣下不能有同等待遇,所以孔子认为管子失礼了。


而《史记》记载:“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

因为管子有大功于齐国,所以当时管仲鼓励消费拉动国内经济,百姓是很拥护他的。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经济基础决定文化氛围,这也是管仲的高明之处。

对标一下孔子,他的执政经历就不太顺利,《史记》记载:“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诛(杀)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

孔子56岁执政大司寇,诛杀了乱臣少正卯,虽然执政取得成效,然而引起邻邦齐国的害怕,于是送女色给鲁君享受,而鲁国大臣季桓子予以配合,最后鲁君三日不听政,孔子认为事不可为,只得离去。

这可能是孔子瞧不起齐国,包括管子的原因之一吧。

其实齐国从立国者姜太公开始,就把“尊贤、尚功”确定为治国方略,对标鲁国,他们的口号的“尊尊,亲亲”,任人唯亲,所以鲁国才有了三桓之乱。

而尊贤、尚功的齐国,到了齐桓公这一代,以曾经的对手管仲为相,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经济政策在当时成为天下典范。

所以,170年后,《论语》中,孔子对管子的佩服也是有的:“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就是说他认为管子是个有才干的人,夺走伯氏骈邑的三百家,使伯氏终生吃粗茶淡饭,直到老死也没有怨言。

而孔子杀少正卯,为削弱三桓,采取堕三都的措施,引起鲁国大臣猜疑,导致执政失败,不得不颠沛流离,周游列国。

孔子认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就是说他认为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法家主张:“贫民苛政。”

孔子虽然认为应该采取中庸之道,可是儒法两家却各走极端,管子采取的是温和执法,这也是中庸之道。

孔子认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管子认为:“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
就是说政令必须顺应民心,话语通俗政令容易施行。

而孔子最优秀的思想是他的教育方法和普及教育,管子最优秀的思想是他的强国之策和富民理念。

你喜欢孔子还是管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