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古桥的意蕴

  勤政殿东侧月河

  碧云寺水泉院西侧桥

“高而曲者曰桥,以通两岸之往来也。”桥,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是重要的景观。香山作为以自然山林地为选地的清代皇家园林经典之作,其静宜园内的古桥设置众多,现存大小共计有46座,多为青云片石或条石砌筑而成。香山历史中的古桥设置,不论是在建筑风水、勾连园路、引泉造景,还是在林间跨谷壑、驻足赏景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着古人“依山就势,因借自然、崇尚自然”的理念。

香山静宜园顺应自然,于山林谷壑沟渠间设置桥梁勾连景观,通过沟壑在低洼处设坝口、闸口蓄放水源,有效地保护了香山地区的生态环境,为后人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历史借鉴。

    一

    背山面水 风水之韵

香山之地是京城西山地区理想的风水宝地,自古被称为“神奥之区”,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静宜园是因借自然山林而谋篇布局而建造,是按照天宫紫薇三垣的设计,将静宜园分为三垣,其一为紫微星垣,以勤政殿誉为紫霞天下的宫殿为起点,按照紫微星垣,将全园分割为内垣、外垣和别垣,三垣环环相套、景景相通,组成了围而不隔、隔而不断的空间布局,三垣各自成景,而又与整个御园密切相连,气势上息息相通,大小、幽旷、疏密得当,园林意境深邃而富有趣味。

自山下至东宫门御路上,要通过两座桥,第一座为花岗岩砌筑而成,桥下设有五孔,用以泄洪,桥长18米,宽5.4米;第二座为青石一孔券型拱桥,为园林景观桥,桥长13米,宽5.7米,桥身两头宽7.9米。历史上,桥两侧设雕花栏板,柱身满雕吉祥花卉纹饰及莲瓣纹苞柱头,精巧而华丽,尽显园林皇家气派。

香山静宜园的主要殿宇更赋予古桥吉地风水的韵味,如二十八景之首勤政殿,是帝王朝政之所,依山朝日,其东面设青石一孔拱桥横跨月河,殿后假山环卫,体现着“面水而依山”的特点。致远斋为理政之所,整座庭院坐北朝南,其垂花门前建有一座汉白玉石桥,桥面石呈天然粉色图案,整座桥古朴而典雅。

虚朗斋为帝王之寝宫,坐西朝东,康熙帝御题“涧碧溪清”,乾隆御题“濠濮想”,皆以临水引桥入宫之布局。

宗镜大昭之庙,建成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又称“班禅行宫”,整座庙宇坐西朝东,庙前建有南北走向的长河,中跨汉白玉石桥,呈现着庙宇的壮观宏丽和格局的福泽瑞气。

“知乐濠”是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位于香山寺前,体现面水依山的风水格局。“知乐濠”的典故源于《庄子·秋水》中“临渊羡鱼翔之乐”的典故,依桥观鱼、饲鱼为园林景观重要乐趣之一。乾隆皇帝御制诗文赞曰:“潨潨鸣曲注,然否是濠梁。得趣知鱼乐,忘机狎鸟翔。”其桥面为青石板铺砌而成,其栏板由于毁坏填补,汇集了明清时期的宫式禅杖样式,其栏板有盘子净瓶、单龙戏凤、缠枝莲等图案;望柱雕刻有莲瓣柱头、池子柱身石榴柱头、花饰柱身莲瓣柱头、龙凤牡丹柱身莲花苞柱头、花饰柱身石榴柱头、龙纹花卉柱身莲花苞柱头等多种式样,特别是有一个柱身上雕刻有“龙在上而凤在下”的图案,可谓样式多变、工艺精湛。

  二

    危桥跨涧 地势之奇

香山碧云寺始建于元代至顺二年(1331年),其寺院坐西朝东,南北各有一条峡谷,选地奇妙而绝佳。其寺院内建有七座石桥,分别位于山门殿前、大雄宝殿前、金刚宝座塔前、含清斋涵碧斋之间及水泉院内。

第一座名为“危桥跨涧”,即元代碧云寺十景之一,由于其桥危而险峻,元朝有僧续漙写诗赞道:“马萧萧兮车辚辚,不见咸阳徒见尘。可惜白头犹赴役,虎溪笑处只三人。”将其景观与庐山东林寺虎溪相媲美,所谓“送客不过危桥”。其桥栏板为明代改建,栏板柱由地栿、栏板、望柱、抱鼓石组成,桥身整体雕刻细腻,极为考究。抱鼓石上雕有莲花瓣角背头。柱身及栏板满雕有吉祥花草,十字绣球、龙戏牡丹图案等。此桥长10.8米,宽5.2米,桥下为一条约50米的深涧,把东西两地相隔,不经其桥是无法进入寺院的,其桥奇特设计,鬼斧神工,奇妙无比。

第二座是大雄宝殿前放生池上的石桥,其桥面为青石质地,两侧立汉白玉栏板,上雕刻行龙戏珠、卷草花卉等,望柱为莲花苞柱头图案。该桥为寺院著名的驻足观鱼赏景之地,据明代文献《宝颜堂秘笈》中记载:“殿前二方池,石甃楚楚,蓄金鱼,游人以为奇观。”

第三座是金刚宝座塔院中的石桥,该桥为青石一孔拱桥,栏板上雕刻有“落盘子”、净瓶荷叶,望柱雕盘子、石榴柱头,抱鼓石内雕刻海墁卷草文、麻叶头,鼓心内转角莲花纹,单孔拱券,两侧龙门石各雕戏水兽头。

水泉院中的洗心亭地处四面环水,三面皆有小桥相连。东面为一座汉白玉质地跨池石桥,为乾隆时期的建制,为罗汉栏板,垂头地栿及抱鼓石雕刻了素云子。洗心亭南侧为青石板桥通往“清净心”处,西侧为太湖石质地的小桥联通着试泉悦性山房,其桥设计精巧别致。

  三

    依山顺势 自然之局

明代文献《园冶·相地·山林地》中曰:“园地唯山林最胜,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崚有悬,有平有坦,自成天然之趣,不凡人事之工。”“千峦环翠,万壑流清”形容的就是山林地造园自然山水的环境景观。

香山地处西山东麓之枢纽,其主峰神秀,海拔575米,“主山正者客山低,主山侧者客山远,众山拱伏,主山始尊”,南北侧岭环垂,犹如两臂环抱,南向伸展到红山头,北向侧岭伸展至红山口,而烘托着主峰之神秀,主峰的高贵,星峰齐聚相应,四维峰峦高耸,后山群峰绵延起伏,四周地势西高东低,皆有峰峦相护。香山主要分布着南山、北山、中峰三座山梁,二条大型山谷以及十几处次级山梁、山谷,形成丰富的地形地貌,为各类景点依山筑室提供了良好条件。其向东的朝向产生朝揖拱卫京城的意向,符合中国传统风水理念,呈现出一个吉地风水的环境模式,而这也是古人毕生追求向往的居住环境和理想之地。故香山成为康熙、乾隆皇帝营造皇家行宫及御园的最佳相地。

香山的地势谷壑纵横、常年溪流潺潺,故如何梳理和利用好天然降水、洪水及山中的泉水就显得尤为重要,香山自唐朝就出现了寺院,历经辽、金、元、明、清各代建设,特别是在清中期静宜园的建造中有效地梳理了水源,在山谷间、景区庭院之间依照自然山势架设了数十座桥梁,其桥梁多为花岗岩柱墩,青石桥面,自然古朴而清秀,不但成功疏导了自然降水和山洪,而且契合山林和景观,如烟霏蔚秀西南侧古桥、芙蓉坪南侧古桥、云阙亭西古桥、香雾窟北侧古桥等等,皆为跨山谷而建。特别是雨香馆最西侧的揽秀亭,是建在桥梁之上的四柱景观亭,雨季可观山洪奔流而下,桥下山水哗哗作响。

十八盘路尽头罨翠亭西侧的园路上,跨山谷架有一座古石桥,驻足桥上可观赏到山水翻涌而下的景观。当年,乾隆皇帝在旁边的山石上御题了“飞秀”二字;在雨香馆西侧山石上御题了“削玉”二字,皆是赞美山水的景观。

在二十八景之一芙蓉坪北侧为一条山谷,常年山水不断流淌,其山坡之上建有一座观音阁坐北朝南,而进入其地要跨越谷壑,故其西南侧上架三块自然青石板桥,未设栏板,桥板清素,险而不危,桥下流水潺潺。此条山谷下至静宜园外,园内顺山势架设了四座石桥,昭庙前的别垣门为一座三孔石板桥,其石栏板为青褐色和紫色,采自香山,桥长12.2米,宽3.17米,桥身两头宽6米。桥下石墩西侧为三角形,东侧为方形,符合《唐书》中李昭德修桥始创的原则,即“累石代柱、锐其前,厮杀瀑涛,水不能怒,自是无患”。山谷下端通过花岗岩驳岸、石桥及五孔闸口将山水、洪水引出园外。其桥梁的设计和安置呈现了依山就势、自成天然之趣味。

  四

    水随山绕 造景之美

香山的古桥设置,历史久远,不但在梳理自然降水、山洪治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利用天然山泉水造景,成为重要的景观。林茂泉丰、泉水穿林,水随山绕,山因水活,而古桥则是过溪涉涧,跨湖接沼,材质古朴而典雅,极具山林特色和趣味,成为传统园林景观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见心斋为乾隆皇帝养心养源静修之地,位于昭庙北侧山岗之上,南北两侧为沟壑,是一座依山而建的环形庭院,其庭院内建筑囊括了亭、台、楼、阁、轩、榭、水池等多种形式,布置得宜,造型别致,精致巧妙,其庭院之水引自碧云寺卓锡泉,极具江南园林特色。

整座庭院南北谷壑间各建有一座石桥,以泄山洪。两座石桥均为青石质地,一孔券洞平桥,采取平桥券桥相结合的做法,青石栏板取料完整,图案素朴而雅致,其桥的龙门石上雕刻的戏水兽,双角上曲,颈配项饰,双臂直伸,鳞甲骨节逼真。庭院西南门外山谷间架设了一座青石平桥,通往昭庙的琉璃宝塔。

清代时期的饮鹿池(现俗称“眼镜湖”)、韵琴斋听雪轩之间横跨池塘的小桥,及带水屏山庭院中石桥皆为青石平桥,质朴而雅致,与香山的自然山林环境达到了有机的融合。

玉乳泉为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顺山地蓄有六个池沼,其正殿前的池塘上横跨了一座石板桥,池塘周围青石林立,池中泉水淙淙流淌,乾隆皇帝御制诗文赞曰:“乍可微风拂,偏宜皎月涵。西湖不千里,当境即三潭。演漾冈峦影,卷舒晴雨岚。灵源何处是?一脉试寻探。”诗文描述了伫桥之上或池塘之边,微风拂起,山峦与皎月倒映在池水中,宛似千里外西湖的“三潭印月”之景。

(袁长平、王奕)

(0)

相关推荐

  • 【散文界】王继伟 |东关桥,等你在春风中

     (图片来源:网络) /预估阅读时间:7分钟/ 每一座古桥都是一部不会说话的历史书 ...  正文:2748字  安和桥 宋冬野 - 安和桥北   : 别有一份多情 ... -} | 执著地守望着乡愁 ...

  • 陕:咸阳三原古龙桥

    咸阳市三原清峪河上,有座始建于明代的三孔石桥--"龙桥".为有别于位于其上新建的龙桥,易名为"古龙桥".古龙桥沟通三原南北老城,是西北地区著名的古桥之一,陕西省 ...

  • 【河北阳原】八马坊村济远桥

    上下单孔,八马并立--济远桥 济远桥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井儿沟乡八马坊村,该桥初建于清乾隆年间,原为砖桥,于光绪年间重修,改成石桥.当地人称其为:"二洞桥". 在没有修建109 ...

  • 【行者】 登此桥,谁自省?

    儿时,在<水浒传>连环画中,便知山东阳谷县.北京与阳谷千里相隔,也只能从施耐庵小说章回中.自己想象中,浮现那里情景--县城老街茶楼飘幌.店铺接连.往来人,既有一方豪绅,也有贩夫走卒.黄昏时 ...

  • 古桥觅迹——孙中山故乡现存古桥

    桥是人类伟大的发明,有了桥,让路得以延伸,让障碍成为坦途.人类建桥的历史已经无从追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桥是众所周知的赵州桥,距今1400多年的历史,而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桥,说法颇多,距今大致已有300 ...

  • 廊桥遗梦,百年时光里的遇见

    留住最美瞬间2021-01-27 20:18:09 从地图上走下来 打听一座古桥的位置 赶路的老人告诉我 古桥站在小河的岔口 锄地的农妇告诉我 古桥就在土路的尽头 这些怕你误事的建水人 回答,然后给你 ...

  • 古桥 中国 | 东方特有韵味。

    中国是桥的故乡, 桥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中国的桥,发展于隋,兴盛于宋. 遍布各地的历代桥梁,跨越了山水, 将建筑.艺术与科技和谐相融,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中国古代桥梁的建筑艺术, ...

  • 【福建·福州】古桥拾萃(5)——林桥(附:林浦村古迹)

    林浦村除了断桥外,村南口还有一座古桥--林桥. X 桥为西南至东北走向,单孔平梁,方形桥堍,全长约20米,宽约3米.孔上纵向铺设石梁,长约6米:两边引桥部分已被改成水泥路面.(林浦村卫生环境极差,林桥 ...

  • 【福建·福州】古桥拾萃(6)——连坂桥、上董桥、栖云桥

    由林桥出林浦村,西南方向即为邻村连坂村.连坂村东.甘泉山麓有一单孔平梁桥,名曰"连坂桥". X 2007年初次寻访连坂桥时,是从连坂村中穿过一大片菜园到达桥之西首的.虽然略显荒凉, ...

  • 【福建·福州】古桥拾萃(9)——三溪五桥(平桥、大桥)

    "自古龙舟日竞渡,独有三溪夜赛航."说的是自古以来,端午节赛龙舟都是在白天进行,唯有福州市长乐县级市江田镇三溪村却是在华灯初上的时候开赛. X 这种独特的习俗从何时开始,如何形成, ...

  • 【福建·福州】古桥拾萃(10)——三溪五桥(小桥、中桥、下桥)

    小桥横跨南溪西首,且位于诸桥之首,故又称首桥.此桥距大桥不过20米,为单孔石构平梁桥,桥面两侧纵向铺设长梁,长梁之间的凹槽上横铺若干短石条.桥高约3米,桥面长约8米,宽2米余. X 现代桥名碑称:&q ...

  • 【福建·福州】古桥拾萃(12)——迥龙桥(附:林述庆墓)

    迥龙桥,又名飞盖桥.沈公桥,位于今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闽安村邢港出口处,为福州地区较为有名的多跨伸臂平梁式石桥. X 此桥现为4墩5孔,全长65.65米(其中引桥长9.5米),宽4.46米.每孔之间原纵 ...

  • 【福建·福州】古桥拾萃(8)——龙首桥(附:五龙桥)

    普济桥所在的下洋村与福州市长乐县级市营前镇.马尾区魁岐镇隔江相望.在旧时公路交通尚不发达的条件下,相对便捷的水路交通曾经造就了这里的繁荣.其中,有一条重要的航线,就是经村东的下洋古渡,横渡闽江到达长乐 ...

  • 【福建·福州】古桥拾萃(11)——云龙桥(附:先贤坊)

    云龙桥,位于福州市长乐县级市潭头镇二刘村村头东南部.这是最后要介绍的一座长乐市的古桥. X 桥为西北至东南走向,3墩4孔,横跨于一条不知名的小溪之上,长约30米,宽2米余.每孔两侧纵向铺设长梁,长梁之 ...

  • 【福建·福州】古桥拾萃(13)——午桥(附:严复故居等)

    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阳岐村中有一条南北流向.直通乌龙江的河道,名为"阳岐江(河)".阳岐江把阳岐村分为上岐.下岐两个自然村,为方便交通,河道中段架设有一座4墩5孔的石构平梁桥,名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