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诱惑之辣椒: 似好汉如美人 无辣而不...
似好汉如美人 无辣而不欢
川菜,以味见长,清鲜醇浓并重,善调辣麻。所谓善调,即不是滥用。现今不少餐馆酒楼,一桌菜肴,十有八九都要在上面加小米辣圈圈或一撮连枝带梗的青花椒,美名其曰点缀。姑且不论是否与其菜式和风味相和谐,有无必要,但却相当程度上反映出厨师对辣椒、花椒,对菜肴美感的肤浅认知。川人做菜,一讲味,二讲香,精烹细调,色香味相宜。每一种味型,每一样辣椒经过精烹妙调,都生发出不同的辣味、辣香与口感,产生出美味的愉悦来,这就是所谓的“适口者珍”。
在巴山蜀水,风华绝代的辣椒,似好汉如美人,既刚烈又多情。辣椒不仅火烈、泼辣,亦是娇美艳丽、风姿绰约。故此,有了以红油辣椒或干辣椒为主的“香辣”,像“红油耳片”、“红油兔丁”、“香辣蟹”等;以辣椒花椒为特色的“麻辣”,像“麻婆豆腐”、“夫妻肺片”,“水煮牛肉”、“麻辣牛肉干”等;以豆瓣或香辣酱为调味料的“酱辣”,如“回锅肉”、“盐煎肉”、“豆瓣肘子”,“豆瓣鱼”等;以泡红辣椒为调味料的“泡辣或酸辣”,如“鱼香肉丝”、“泡椒墨鱼仔”、“泡椒牛蛙”,泡野山椒风味菜肴;以油炸干辣椒为特色的“煳辣、炝辣”,像“煳辣鸡条”、“宫保鸡丁”、“炝锅鱼”等;以小米椒、鲜青椒为辅料的“鲜辣”,如“小煎兔”、“青椒拌皮蛋”、“剁椒鱼头”、“烧椒拌白肉”等;以辣豆腐乳、醪糟为调辅料的“糟辣”,如“家常烧羊肉、狗肉”、“粉蒸肉”、“腐乳烧蹄花”等;以辣椒面或糍粑辣椒调拌的“干辣”,像“干拌肺片”、“干拌牛肉”、“干拌毛肚”等;还有辅以糖的“甜辣”,如小吃“甜水面”、“钟水饺”等。
辣椒虽是一种植物,但却与人一样是有生命的,也有自己的“精气神”。辣,虽说没有苦来得沉重而深刻,没有酸那样让人痉挛,更不及甜使人感到愉悦和温馨,可是那大汗淋漓的痛快却是独一无二的。栖息在碗盘中的几颗红辣椒、一盆沸腾着的红艳火锅、一份水煮鱼中那难以计数的红亮辣椒相互挤成一团,醒目而不妖娆,令人精神为之一振,吃情食欲高涨。辣椒的魅力,在于入口即劲道十足,恣意乱串,荡气回肠,让人难以释怀。
川人何以对“辣”如此情有独钟、倾心痴迷呢?众口一词的是盆地内的潮湿闷热的气候特征,然而还有更重要的是情感因素。明末清初,辣椒随各地来的移民进入四川,因盆地气候潮湿闷热,脚踩泥土,头顶酷日,整日辛劳,令身心颇感压抑烦闷,于是逐渐自然形成为祛湿散热、活络血脉、疏通身心而嗜辣;同时,为宣泄思乡念祖、化解抑郁悲情,求得一时通泰,而借辣椒之辣来排遣。于是形成嗜辣嗜辣的饮食习俗,对辛辣芳香的食物产生一种自然生存的需要。
而在嗜辣好麻远超川西的川东地区,崇山峻岭,自然条件恶劣,需要人随时保持相对更高的亢奋,古代巴人就以民风剽悍著称。川东与湘西、鄂西、贵州交叉的地带,也正是饮食口味上最重的地区之一。川东人一向有性格刚烈,脾气耿直、豪放的名声。民间对这种性格的解释,往往说与川东人喜食辣椒有关,“辣椒素”很可能是川东人脾性刚烈的重要诱因。反过来,结合川东山地的险恶自然环境,川东人高度紧张的生存状态,使他们需要从食物中获取更多支持人体机能亢奋的物质。辣椒,真实地表达了一个地域的艰苦生存状态,人们对生活的执着经辣椒素的激活,挥发出与穷山恶水、贫穷饥寒抗争的激情来。
两三百年前,近代川菜正当酝酿起飞的时候,辣椒便有幸投身天府之国,扎根巴蜀大地,更与花椒一见钟情,喜结连理,一唱一和,双味奇扬,驾驭着川菜崛起的强劲风味势头,在中华大地风风火火,八方欢歌。川菜麻辣小龙虾、酸菜鱼、剁椒鱼头、香辣蟹、麻辣烫、串串香、钵钵鸡、简直就是无辣不欢。有美食评论家曾这样表述川菜之辣——辣而不烈、辣而不燥、辣中显香、辣中有味,辣得荡气回肠,辣得精神气爽,辣得活力洋溢,辣得性感飞扬。川菜尚滋味,好辛香的传统饮食习俗,亦成为中华五十六个民族之共性与喜好。
不错,三百年间,辣椒与巴蜀儿女真个是情深味长。一代代川男蜀女,都是唱着、吃着辣椒长大的。“一呀哎,黄凉粉、白凉粉,熟油辣子多放点,辣呼儿辣呼儿又辣呼儿,嘴上辣个红圈圈儿。”“青叶叶,绿杆杆,白花花,大人吃了打哈哈,娃儿吃了喊妈妈,那是啥子花?——那是海椒花。”更有成都民间竹枝词唱到:“端来凉粉两三盘,味调宜辣复宜酸;腮旁嘴角红犹在,就向街前念戏单。”你看,这味、这情,不是妙趣横生,感人肺腑麽。
《四川省志·川菜志》编委会副主编 川菜文化学者 《百年川菜传奇》
《路边的川菜史》《辣麻诱惑三百年》作者 图文原创 江湖饕客·向东
2021.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