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延陀国为何表现得十分强大?后来又被灭国?原因得从李世民说起

导语:薛延陀是我国古代的古代民族,起初是漠北的土拉河流域的一个。原来也属于为铁勒诸部之一,名字由来是因为由薛、延陀两部。在南齐永明五年时期,曾随阿伏至罗到准噶尔盆地高车国。

到了的薛延陀又在阿尔泰山西南以及额尔齐斯河一带过着游牧的生活,其他的少数则留在了都斤山。直到于此,薛延陀依然被称为是“薛延陀汗国”。直到隋朝大业元年,因为西突厥暴政的需要,才推举出一个部落首领为可汗。

但这种情况并没有维持多久,在隋大业七年时铁勒诸部的两位可汗都自动取消了汗号。所以在隋唐之际,铁勒各部包括薛延陀又从属于突厥。但是在唐太宗时期,薛延陀却对大唐朝廷的一些做法颇有不满。所以在各方面上薛延陀都在和唐王朝对着干。

但大唐的强盛也是被载入史册的,所以薛延陀当时的做法也并未对大唐有所撼动。只是薛延陀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反抗无果之后又表示归顺大唐。而且除了对大唐的进贡之外还表示想以和亲的方式来维持双方的友好和安定。

在经过一番思考之后,唐太宗还是决定同意了薛延陀和亲的提议。首先唐太宗也是有自己的考虑的,因为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和亲之后依然兵刃相见的历史。但另一方面西域的局势并不算稳定,当时的大唐主要矛头是指向东突厥的。

不过和亲这件事最后也没能成功,而且最后还演变成了一个“笑话”。虽然李世民是答应了和亲,但他也提出了一些条件。例如“以牛、马、羊、橐驼等牲口十万多头作为聘礼”。表面看上去这个条件十分严苛,但对于一个游牧国家来说,什么都不多,就是牲口多。

但也并不是毫无问题的,毕竟要驱赶这么多的牲口从薛延陀来到大唐。而当时又没有什么先进的运输工具,所以要怎么将这么一大批牲口成功运到大唐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不过当时薛延陀的首领得到唐太宗同意和亲的消息之后也没想太多,立马就着手准备起聘礼来。

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等这一大批牲口到达大唐时已经所剩无几了。而唐太宗倒也是个干脆的人,他直截了当就拒绝了和亲,理由就是聘礼准备不足。这也把对方气的个半死,但面对强盛的大唐也只是敢怒不敢言。而唐太宗此次的目的也正是想灭灭对方的气焰。

在对付西域民族这一方面,不得不说唐太宗是个外交的能是手。哪怕当时的大唐有能力将薛延陀一举歼灭,但他依然没有出兵。而是用了另一种手段去挑拨西域各部的关系,在突厥这边就说薛延陀的坏话。但薛延陀也只是敢怒不敢言。

直到薛延陀首领夷男去世,新王继位内部动乱时大唐才派兵将其一举剿灭。要说起来薛延陀也是由大唐扶持才有能力与突厥鼎立的。在薛延陀势力上涨时,唐朝廷就联合夷男一起对抗突厥,并在暗地里将其封为可汗。

在东突厥逐渐败下阵去之后,大唐又转而扶持回纥来抑制薛延陀的势力。事后唐太宗又将夷男的两个儿子封为可汗。而且还封了东突厥的人,让他作为可汗来管理残余势力。唐太宗的做法实在是让人猜不透,当时个各方势力就跟别说了。

要说起来,当时的唐朝刚建立不久。所以内部的一切都还没用达到相当稳定的程度,这样一来西域各势力对大唐来说就更是个威胁了。虽说大唐不怕这些,但李世民也并没有草率地派兵镇压。同样是一代帝王,但李世民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的手段时而刚时而柔,让人捉摸不透。

还有一点就是,在秦修建了长城来抵御外敌时李世民并没有沿用此法。在抵御外敌这一方面也就从主动防御转为被动防御,毕竟在解决西域势力的这件事情上李世民是主动的。但事后也不能保证其他势力不会主动向大唐进军。

总结:

对于历史而言,大唐无疑是强盛的。而李世民也担得起一句“明君”的称号。无论是从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来说都一样。但随着历史的更替我们也一样发现了唐王朝统治时期的弊端。当然,番邦外族的干扰也是一个原因。因为有其他各大势力鼎立的局面,所以稍不留神就会造成内忧外患的情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