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廣州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

提及廣東和廣州,大多數人的反應大概都是現代化的都市,如果說到文化、文物和歷史,可能除了粵語就沒有了存在感。

實際上,廣州是全國唯一一個從出現至今,市中心從來沒有變過的大城市。第二代南越王趙眛的墓,不僅是廣東省的歷史文物一顆耀眼的明星,放在全國範圍看也是非常重大考古發現。

南越王墓鑿山為陵,有著極好的隱蔽性,遂在下葬後近兩千一百年時間裡躲過了歷代盜墓浩劫,是少有的未經盜擾的古代大型墓葬之一。最終在1983年基建之時發現,經科學考古,完整的展現在世人面前。墓中總計出土文物10434件套,集中展示了嶺南在西漢中期的社會面貌。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就是依託這項重大發現所建的遺址/專題類博物館。

隔著解放北路,映入眼簾的是一座紅色的建築,這是場館建築群中的綜合陳列大樓。南越王墓博物館的場館是首批中國21世紀建築遺產項目,廣州市歷史建築,設計師是著名設計師莫伯治。

1988年剛建成開放時的南越王墓博物館

(注意此時叫“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圖源:南越王墓官方)

場館依山而建,將綜合樓、墓室原址及主體陳列樓以傳統庭院樣式展開。

博物館大門採用了疊級台階的做法,結合醒目紅色的紅砂岩,做成厚重的台基,使博物馆在臨街的主入口像是從厚重的石闕中打開的通道,玻璃則營造一線天的效果。建築的設計充分融合了南越王墓的文物元素,比如以錯金銘文虎節為原型的守門神獸;南側空地上兩個以墓中所出玉舞人為原型的雕塑;墻上以漆木屏風底座操蛇人物為裝飾的淺浮雕,一男一女,一日一月,體現著陰陽平衡的觀念,這組浮雕的設計者是著名的雕塑家潘鶴;還有作為館徽的透雕龍鳳紋重環玉璧和虎頭金鉤扣玉龍的玉龍部分;在大樓正中玻璃帷幕最上,是以透雕龍鳳紋重環玉璧為原型的館徽;門上裝飾有墓中出土的透雕螭虎紋玉璧和外棺上的鋪首圖案。

場館入口(注意現在的名稱少了“墓”字)

門前以錯金銘文虎節為原型設計的守門神獸

以墓中出土的兩件玉舞人為原型設計的雕塑

門兩側以漆木屏風構件圖案設計的浮雕

館徽點綴的裝飾

虎頭金鉤扣玉龍的玉龍部分

以透雕螭虎玉璧上的圖案設計的浮雕

大門上以出土文物為原型做的木雕

入口正上方的館徽

進入綜合樓,台階模仿墓道,一半高度位置還有漢闕模型,拾級而上是墓原址所在的平台,通過回廊繞到墓原址南面的玻璃廊入口再進入墓室。方形回廊延長了遊覽路線,提供了觀賞墓室的展示區外景的良好视角,還完成軸線的銜接轉換,使建築群有了良好的連續性。綜合樓有一個瓷枕專題陳列、三個臨展廳、放映廳和遊客服務中心。

綜合樓的台階

墓原址罩在覆斗形的玻璃罩下,既能保證通風採光,又能保護墓原址。

墓原址展示區現狀

鳥瞰墓原址展示區(圖源:南越王墓官方)

墓原址展示區玻璃上取材墓室彩繪紋樣的裝飾

穿過墓原址,視線盡頭便是南越王墓出土文物陳列的主陳列樓。主陳列樓的入口和出口都設在第二層,逐級升高的墙體鋸齒形收縮,把空間焦點聚於中間的的圭形門闕上,將視線引向天空,入口和出口之間的金字塔形的採光井,強化了向上的視覺效果,為整個建築序列畫上句號。主陳列樓兩邊的墻上,有取自提梁桶上的越人獵頭祭祀划船場景的淺浮雕。

整個建築群以紅色為主色調,源於開鑿墓室的紅色砂岩。


既然是依託南越王墓考古發現建立的博物館,那自然有對墓原址的展示和出土文物展覽,另外在綜合樓還有一個楊永德伉儷捐贈的瓷枕展。

穿過綜合樓,經過長廊,便是墓原址的展示。如前文所說,廣州是從建城至今,全國唯一一個市中心不曾變更過的大中城市。南越王墓所在的象崗山就在繁鬧的市區中,東西分別是越秀公園和流花公園;北面是廣州站;南面有中山紀念堂和廣州市政府。

1980年底,廣東省基建處把象崗山削低了17米,平整出一塊5000平方米的地皮,計劃修建四座公寓樓。1983年6月9日第一棟公寓樓施工時,該墓一部分頂蓋石板被揭露出來,工地負責人及時通報廣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同時暫停施工,保護現場。廣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勘測後通報廣東省文物管理委員會並電報國家文物局,隨後派專人進京匯報並申請發掘。同年8月25日考古正式開始,10月6日結束。

南越王墓是西漢南越國第二代國君,第一代南越王趙佗之孫,生前僭越稱帝的趙眛(《史記》中稱之為“趙胡”)之墓,是目前為止嶺南考古最大,等級最高的墓葬。墓向近正南,單墓道,墓道在南,分七室,墓主棺在中室;用粗加工的750多塊石頭砌成,總面積100平方米,整體呈“士”字形,墓室墻壁上還殘留有彩繪。由於墓室幾經水浸,有機文物幾無留存,墓主和十五個殉人骨殖保存狀況也極差。墓中總計出土文物10434件套文物,文物依據類別和生前所屬物主分別放置在不同的墓室。墓原址展示區,對墓原址進行了保護和加固,輔以文字和圖片進行了簡要的介紹。

墓主留下的骨殖

墓室現狀

墓原址展示區北面,是出土文物的陳列樓。

出土文物的陳列,分六個單元,第一個單元陳述西漢南越國和墓主,這個單元簡述了南越國的概況,展示確定墓主身份印璽和墓主的珠玉殮葬;第二單元是漢玉大觀,墓主出土玉器344件組,是整個墓葬考古最重大的收穫之一,這一單元展示了其中精華部分;第三單元是兵器車馬,西漢是一個尚武的時代,南越王墓也不例外,墓中也出土一批兵器車馬器,比如具有斯基泰風格的當盧,錯金銘文虎節和目前所見漢代最長的玉具鐵劍等等;第四單元是生產工具和南越王墓出土的食物殘骸,是研究南越國食物結構和生產方式的重要材料;第五單元是生活器具,具有南越特色的提梁桶,漆木屏風組件,青銅鏡,帶鉤,熏爐和棋具等等;第六單元是宮廷宴樂,體現在中華禮制大背景下,南越王效仿中原鐘鳴鼎食的生活狀態。

漢代盛行厚葬之風,玉衣就是這一時期流行的葬具,南越王墓也不例外,墓主身著絲縷玉衣下葬,玉衣當是南越國自行製作,所以這件絲縷玉衣也頗具地域特色,玉衣和中原以金屬絲線串聯玉片不同,是以絲線在襯底上固定玉片的方式,上衣為對襟開樣式。玉片大多數是製作其他玉器的下腳料或者舊玉再利用。玉衣內外還有成組的玄璧,其中一件三環紋飾的玄璧直徑37cm,是目前所見漢代完整玉璧中的最大者。

絲縷玉衣

目前已知漢代出土完整玉璧中的最大者

西漢是中國九千年玉器史上的高光時代,這一時期的玉器,無論數量還是質量都是空前絕後的。目前出土的西漢玉器,以廣州南越王墓和徐州的獅子山楚王墓最為精湛,前者以佩玉為主,後者以禮玉為主,表現出大的玉文化背景下地方和中原的文化差異性。

墓主的組玉珮

目前已知戰漢時代的玉質容器並不多,大約二十來件,南越王墓出了三件,如果加上青銅嵌玉的容器,則是五件。其中的玉角杯,是目前唯一一件高古角杯,杯身整體呈犀角形,杯身雕刻一條盤龍,龍頭位於近杯口處,龍身盤在杯身,龍尾位於杯底,在技法上巧妙融合陰刻、淺浮雕、高浮雕再到圓雕,龍尾拉長盤回杯身,再過渡為高浮雕、淺浮雕到陰刻線,是技術與藝術完美融合的絕佳實例。正因為精湛的技藝和器形的獨一無二,這件玉角杯成為首批禁止出境頂級文物。

玉角杯

除了角杯,還有承盤高足杯、玉盒、八節鐵芯玉帶鉤、透雕龍鳳紋重環玉璧、鋪首銜活環玉璧,數套組玉珮,數套玉劍具,都是難得一見的漢玉精品。

透雕龍鳳紋重環玉璧

承盤高足杯

嵌玉帶蓋青銅樽

玉盒

銜活環玉璧鋪首

龍虎並體玉帶鉤

八節鐵芯玉帶鉤

玉帶鉤

鎏金青銅嵌玉蓋杯

圓雕玉舞人(漢代玉舞人很多,圓雕的極少)

虎頭金鉤扣玉龍

透雕螭虎穀紋璧

玉劍具一套

位於墓主棺和東側室之間,出土了中國目前已知最早的實用漆木屏風,惜時代久遠,漆木部分已朽爛無存,僅剩青銅構件部分,青銅構件上有越人銜蛇等等形象,有著濃郁的巫術色彩。通過復原可知,這件屏風,可以形成三面圍合的狀態,也能從中間開門,亦可折疊收納,設計構思巧妙,結構合理,與現代屏風設計無異。因此這套漆木屏風組件,也被列入了首批禁出的文物名錄。

漆木屏風構件與復原

廣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南越王墓也出土了一些和海絲有關的文物,比如有著薩珊波斯風格的裂瓣紋銀盒、大角羊金飾片、乳香和琉璃器等等。目前所見戰漢時代裂瓣紋銀盒總共五件(青州西辛戰國墓、臨淄辛店戰國墓、盱眙江都王陵、巢湖北山頭一號漢墓和南越王墓),另外還有兩件是錫塗層的青銅材質(晉寧石寨山),這些薩珊波斯風格的器物可能是原裝進口貨,但都進行了加圈足和鈕這樣的本土化改製,是不晚於張騫出使西域時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實證。大角羊金飾片當是北方遊牧民族輾轉而來。

薩珊波斯風格的銀盒

草原風格的大角羊金飾片

蜻蜓眼

作為南方以百越人群為主體的諸侯國,自然也有著地域特色的文物。比如表現海船上殺祭場景的提梁桶,也有“氣死螞蟻”的掛鉤。

船上殺祭場景的提梁桶

“氣死螞蟻”的掛鉤

古人事死如事生,希望死後保有生前的狀態,趙眛也想在死後繼續鐘鳴鼎食,他所使用的各種食器酒器,即有自己特色,又效仿中原,名稱上也向漢皇室靠攏,“長樂宮”,“樂府”等等銘文無不顯示南越國對於漢文化的認同。在帝號和紀年上還形成了生稱死謚的特色,比如墓主生前使用的盤龍鈕“文帝行璽”金印,這方金印是目前所見最大的漢代金印,是墓主生前僭越稱帝的證據。一組句鑃銘文則是“文帝九年樂府工造”加上編號,句鑃是古吳越的樂器,形似中原的鉦,而樂府則是中原王朝負責樂舞的機構的名稱。

“文帝行璽”龍鈕金印

在一組青銅鼎上,還出現了廣州的古名“番禺”。

有“番禺”銘文的鼎

由於地域上的文化滯後性,加上墓主祖父在秦代抵達廣東,南越王墓還出土了不少戰國時期的遺物,比如秦式的蒜頭瓶,楚式的山字紋鏡,戰國時代流行的“几”字形玉龍。

“几”字形玉龍

六山紋鏡

秦式的蒜頭瓶

廣州位於嶺南,與之相鄰的湖南,戰漢時代有著發達的仿玉琉璃製作技術,南越王墓出土的琉璃璧,極有可能就是來自於湖南;此外,南越王墓還出土了和馬王堆漢墓絲織品上圖案一樣的印花凸版,形似火焰紋,像打戳一樣重複壓印,便能做出重複構圖的滿版紋樣,應是當時流行的做法和紋樣。

琉璃璧

馬王堆一號墓出土的火焰紋印花紗

南越王墓出土的印戳

錯金銘文虎節

藍色平板玻璃

複合鏡

四聯熏爐

有斯基泰風格的當盧


南越王墓所在的廣州,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幾個區域之一,經濟的發達,自然推動精神的需求,南越王墓博物館因此辦臨展比較多,一年兩到三個。

南越王是漢代地方諸侯王,南越王墓因此圍繞漢代、漢諸侯王和地方方國主題籌辦過很多專題展,比如古滇國、夜郎國、楚王與南越王、河北中山王、山東齊王和漢代陶樓等等。這些臨展上的很多文物,平時收藏在當地考古所,不易見到,是非常難得的研究機會。

筆者在南越王墓臨展上見到的部分文物


值得一提的是,南越王墓的官方微信公眾號是該館的另外一大特色,他們會配合展覽一些對展覽和展出文物介紹的推文,不管是推文質量還是數量,在全國的文博單位公眾號中都是名列前茅的。

聚珍賞器,一期一品,看展分享

歡迎關注,歡迎支持

(0)

相关推荐

  • 一周一器——西汉角形玉杯(典型标准器资料库必备欢迎分享、关注)

    周一好,休息了一周,流感已痊愈,感恩大家的关心和支持 本周开始,一切如故 文物名称:西汉角形玉杯 文物等级:国家一级文物 文物时期:西汉 出土时间:1983年 出土地点:广东省广州市南越王墓出土 器物 ...

  • 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藏玉器赏析(二)

    当年考古人员就是这样在清理物品. 考古人员在主棺室清理玉衣. 主棺室玉器: 提起主棺室,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那件著名的玉衣,那件比河北满城汉墓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还早十年的南越王的丝缕玉衣. 这就是 ...

  • 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藏玉器赏析(三)

    玉璧 直径256毫米,好径85毫米,厚5毫米 青玉黄绿色,纹饰分为两区,内区突起谷纹,外区粗细阴线刻双体龙纹,表面残留丝缕缠绕痕迹. 底面粘附棺材漆皮. 玉璧 直径256毫米,好径63毫米,厚6毫米 ...

  • 国家宝藏——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藏玉器大展

    国家宝藏——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藏玉器大展

  • 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藏--出土玉器

    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藏--出土玉器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位于广州市解放北路867号.1988年正式对外开放的的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建筑面积17400多平方米,主要展示南越王墓原址及其出土文物.博物馆以古墓为中 ...

  • (浅谈鉴赏心得)堪称玉盒之王的南越王墓藏

    古玉文化研究馆 中国玉文化的核心是德 自古有"五德" "九德"之说 每一件古玉都承载了古人的信念和操守 10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玉盖盒,用青 ...

  • 西汉南越王墓出土文物精选(1)

    真正的藏家是由眼力.藏品.知识三点作支撑! 关注<宋元瓷器>,为你打开收藏的天空:本平台向你提供如下内容: 发文1:普及高古瓷器知识,提供宋元8大窑系.唐代6大窑口系统资料. 发文2:提供 ...

  • 西汉南越王墓出土文物精选(2)

    真正的藏家是由眼力.藏品.知识三点作支撑! 关注<宋元瓷器>,为你打开收藏的天空:本平台向你提供如下内容: 发文1:普及高古瓷器知识,提供宋元8大窑系.唐代6大窑口系统资料. 发文2:提供 ...

  • 西汉南越王墓出土文物精选(3)

    真正的藏家是由眼力.藏品.知识三点作支撑! 关注<宋元瓷器>,为你打开收藏的天空:本平台向你提供如下内容: 发文1:普及高古瓷器知识,提供宋元8大窑系.唐代6大窑口系统资料. 发文2:提供 ...

  • 西汉南越王墓出土文物精选(4)

    真正的藏家是由眼力.藏品.知识三点作支撑! 关注<宋元瓷器>,为你打开收藏的天空:本平台向你提供如下内容: 发文1:普及高古瓷器知识,提供宋元8大窑系.唐代6大窑口系统资料. 发文2: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