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64篇:教研随笔∣聚焦的力量
聚焦的力量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在我着力构建的“三课合一”的课堂教研体系中,“聚焦式议课”是非常关键的一环。此前,我也曾写过一篇文章,阐述过“聚焦式议课”的相关操作方法。这种议课方式的初衷有二:一是迫使语文教师能够从专业的角度进行评课。试想,如果要求教师只能围绕某一个点展开论述,又要求讲够5分钟,那教师势必会对这个点进行深入挖掘。例如抓住教学内容选择这个点,那评课的教师首先会判断上课老师在教学内容选择方面的状况,然后会判断这些内容是否合宜,怎么判断呢?自然会根据语文课程性质、教材的相关指引等综合判断,其间还会贯穿着各种理论知识。这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二是相信聚焦的力量。青年教师最初从事教科研活动,广泛阅读是有必要的,但广泛猎取会带来一个问题就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因此要进行必要性的聚焦。
最近一段时间,我和部分青年语文教师建立了较为良好的团队关系。在与这些青年教师打交道的过程中,我经常鼓励他们发现、捕捉自己的特长与兴趣,然后尝试专门聚焦某一个方面进行专业研究。市一中的张秉玉老师,去年我听过她一节作文教学课,感觉在作文教学方面还是很有潜力的,后来我又带她到封开县上过一次公开课,效果也很不错。前段时间,我们要求教师在4月15日之前完成一套中考真题,在“做题”的同时,要对题目进行学理分析,例如题目的命题意图、答题思路等等,不用写作文,但要对作文题目进行分析,最好写出作文的立意。我相信,青年教师做一做中考真题,研究一下题目及其背后的东西,对于自身发展是很有好处的。张秉玉老师在4月5号那天就把试题做完,并拍照传给了我。还留言说作文立意稍后发给我。过了一会儿,她传给我一个独立的文档,打开一看,原来是她对作文题目“那些灿烂的细节”进行的分析,其中分析了提示语、题目本身、写作目标、写作范围以及寻找反差等,这是将她去年执教公开课的内容应用到了作文分析中。文档中还有一篇她写的下水作文。说实话,我被这种学习精神打动了。一般的成员,可能只是按照要求进行做题,她却能够写一篇下水作文,可见学习态度之认真。我突然感觉到,作文教学以及作文命题,可能就是张秉玉老师非常感兴趣的内容。于是我就指引她进行作文方面的专题研究,包括阅读作文方面的专业著作、设计作文教学的课例、上作文教学公开课、对全国各地中考作文真题进行分析、尝试命制作文试题、写作有关作文教学与命题方面的公开课等。那么可以预见,只要按照这样的态度去学习、去实践,在不久的将来,她一定能够成为作文教学研究方面的专家。
由此我又想到了另一件事情,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着很多重点、难点、热点等内容,这些内容都需要进行专题突破,凭借我个人的力量是很难突破所有专题的,于是我就结合教师个人的特长与兴趣,鼓励教师围绕某个点进行思考探究。邹杰峰老师最近对“学教评一体化”有了兴趣,我是极力鼓励他进行这方面的专业研究。包括阅读布卢姆、安德森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等著作,阅读祝新华、叶丽新等博士的著作,阅读冯善亮老师去年在教研会议前提供的各种文献资料,然后结合具体的课文进行学教评一体化的研究。黄玉玲老师对作文教学与研究比较有兴趣,于是我将自己思考已久的“支架式作文教学”的想法说给了她,她不负众望,组织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成员申报了市级课题,并顺利通过。我相信在未来的三年,她的团队一定会围绕“支架式作文教学”的话题进行研究,会开发不少教学课例,会通过公开课的形式进行研讨。那么其他老师呢?是不是还要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乱搞一气呢?能不能系统梳理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以及学术兴趣,聚焦在某一个方面,扎根下去,用三五年的时间进行专项突破呢?我期待身边有更多的老师,能够在语文教育教学研究方面进行聚焦,要相信聚焦的力量。
课题组和青年教师团队开始会课活动以来,我是要求听课的老师在10天之内将听课反思写好并发送给我,多数老师执行得很到位。我相信,经常参加听课议课活动,并且能够及时将自己的思考梳理成文,这对专业成长是极有帮助的。不过我也发现,不少教师在写作听课反思时,题目往往是《听某某教师课有感》。同理,要求写作的读书笔记,题目也不少是《读某某著作有感》。这样的写法不是不可以,而是不够聚焦。试想,如果文章的标题不是“XX有感”,而是有一个鲜明而集中的名字,那写作过程中肯定会将思路聚焦到这个题目上。那整篇听课反思或读后感,就会围绕某个点、某个方面展开。写作听课反思、写作读后感,与“聚焦式议课”的思路是一致的,根本不用面面俱到,将所有的优缺点或感想都写出来,而是要只攻一点、不及其余。后来,我就指导青年教师在写论文、写教学反思、听课反思和读书笔记时,先取一个集中而明确的标题,作为整篇文章的焦点,然后围绕这个焦点展开论述。我也相信,经过久而久之的训练,教师在专业写作方面一定会有长足的进步。我个人写作教育随笔,最初是以日期作为标题,例如“2010年5月8日”,在这个标题的统摄下,各种内容都可以填塞进去;后来我学着给随笔写一个题目,听课之后也不简单是“听XX老师课后有感”,读书之后也不是“读XX之后有感”,而是会有一个标题,然后将“有感式”的标题当作副标题。现在写文章,早已习惯这种聚焦方式,一篇2000字的文章,往往是围绕某个点展开的。
也就是说,不论是进行教育教学研究,还是读书写作,都要有聚焦的意识。选择了一定的研究话题或方向,然后围绕这个话题进行专业阅读、专业实践与专业写作,坚持一段时间,一定会有较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