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65%的父母都会不自觉地偏心|二胎家庭如何平衡亲子关系?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二胎”。
一个不被父母待见,生活在重男轻女思潮下,和弟弟没什么感情的姐姐,该不该在父母意外去世后,放弃自己的前途和理想,抚养弟弟?
“姐弟”、“重男轻女”、“二胎”等话题,把这部《我的姐姐》推向了热议的风口浪尖。
而张子枫所饰演的“姐姐”这一角色,也让人想起了她曾演过的另一部电影,《唐山大地震》。
地震发生后,母亲面临着一个血淋淋的难题:姐姐和弟弟压在同一块石板下,救起一个就会压死另一个,时间紧急,如何抉择。
在撕心裂肺的哀嚎之后,母亲轻声说了句“救弟弟”,这句话,在姐姐心里回荡了十几年。
虽然是危机之下的无奈之举,虽然母亲也愧疚了十几年,但片头里明明可以姐弟俩分着吃的西红柿,母亲却只给了弟弟,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习以为常的小事,让偏心这件事,无所遁形。
故事之所以争议大、热度高,是因为其内容往往折射了部分现实。
现实是,失衡可能是不自觉的。
美国加州大学曾有一项研究表明:65%的母亲和70%的父亲会不自觉对某个孩子偏爱。
有不少父母确实有这样的体验:
只有老大的时候,怎么看怎么好;结果老二一出生,可能是分身乏术,可能是不自觉的认为老大应该懂事了;也可能是忘记了老大也才是个孩子,父母对老大的感觉突然就变了;很容易忽视老大、对老大不耐烦。
可是,被父母忽视的孩子,内心可能早已流了无数次的眼泪,伸出手但却欲言又止。
父母的爱和关注是家庭最大的资源。
《斯波克育儿经》提到,大宝之所以会嫉妒二宝,最根源就在于怕二宝分走了爸妈对自己的爱。
为弟弟妹妹的到来而不安,怕被冷落,怕被抢走了本该属于自己的爱和关注,是所有孩子的本能。
对家庭资源的争夺,感觉到父母喜爱他们程度不同的时候,会在孩子之间产生威胁以及紧张的关系。
英国儿童行为心理学家的研究显示:即便是1岁的孩子,也会对家里出现的其他孩子产生敌意,他们会感受到威胁。
而当玩具要让、吃的要让、甚至被小的欺负了也要让时,老大会觉得同是小孩,我为什么要让着他?
随之所产生一种极大的不公平感,也会让老大进而出现争抢、竞争、敌意甚至报复心理。
二胎妈妈胡可,曾经看到安吉和小鱼儿之间争吵、打闹的时候,都会跟安吉说:“你是老大,要多让着弟弟,要保护弟弟,不能欺负弟弟。”
有一次,安吉和小鱼儿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两人为了一个玩具扭打在一起,安吉狠狠地掐了弟弟一下。被批评后,哥哥停顿了几秒,默默地走到弟弟身后,凶巴巴地对弟弟吼道:“我现在这么惨,都是你害的!”
如果父母不重视这种现象,长期以往,孩子之间将会变得越来越疏离,甚至互生怨怼。
心理上的资源短缺的贫乏感和疏离的家庭关系,将会在孩子未来的工作、婚姻、生活中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
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不可逆的 ,两个孩子相处也是非常讲究方法的。
平衡处理好两个孩子之间的问题,父母在其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以下有几点建议,分享给大家:
多让孩子共处,培养亲密感
给老大更多的参与感,重视老大的感受
处理矛盾时不过度干预,尊重孩子的情绪,引导孩子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