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汤运用
附子汤运用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陈明、张印生
【方药】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15克),茯苓三两(9克),人参二两(6克),白朮四两(12克),芍药三两(9克)
【煎服】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两次温服)。.
【原文】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304)
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305)
【解说】本证为阳虚寒湿内侵,以身体骨节疼痛、肢冷背寒、脉沉为特征。附子汤参附合用,以峻补元阳之虚;朮附合用,以去寒湿之邪;加芍药以监附子之悍。共奏温经扶阳,除湿止痛之功。背恶寒乃少阴阳气虚衰之险兆,临床当急用灸法以救阳气,随后用汤,方不误事。
【运用】
一、脾肾虚寒
俞长荣医案:陈某,男,30岁。初受外感,咳嗽,愈后但觉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微怕冷,偶感四肢腰背疫痛。自认为病后元气未复,未即就医治疗。拖延十余日,天天如是,甚感不适,始来就诊。脉象沉细,面色苍白,舌滑无苔。此乃脾肾虚寒,中阳衰馁,治当温补中宫,振奋阳气,附子汤主之。处方:炮附子9克,白朮12克,横纹潞9克,杭芍(酒炒)6克,茯苓9克.
服1剂后,诸症略有瘥减,次日复诊,嘱按原方续服2剂。过数日,于途中遇见,病者愉快告云:前后服药3剂,诸症悉愈'现已下田耕种。
按语:脉证所现,里虚寒证无疑,与少阴悠关,断以附子汤取效。
二、胸痹(高血压心脏病)
唐祖宣医案:唐某某,男,51岁,1980年6月24日入院治疗。平素伏案少动,经常熬夜,长期失眠。血压持续在190~170/120~100毫米汞柱之间。1979年冬季以来,常阵发心前区刺痛。1980年5月20日,因劳累过度,情志不舒,骤发胸背剧痛,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手足青紫,处于昏迷状态。急送某院诊以心肌梗塞,经吸氧,输液等抢救措施,3日后脱险。但仍神志模糊'稍一劳累,心绞痛即发作,于1980年6月24日,入我院住院用中药治疗。先后用活血化瘀、祛湿化痰、育阴潜阳等法治之,症状时轻时重。6月26日突发心绞痛,证见:面色青黄,剧痛难忍,背冷恶寒,汗出不止,四肢发凉,指端青紫,舌淡苔白多津,脉沉细。证属阴寒内盛’胸阳不振,尤以背恶寒症状突出,思仲景“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附子汤主之。’’以附子汤加味。
处方:红参、炮附子各10克,白朮、川芎各15克,白芍、茯苓、薤白各30克,急煎频服。
服药须臾,汗止,精神好转,疼痛减轻。2剂后背冷减轻'疼痛消失。以上方继服40剂,心绞痛未再发作,背冷消失,血压稳定在150~140/100~90毫米汞柱之间,能上班工作。
按语:胸痹以背恶寒为甚,可见胸阳不振,阴寒内盛之重,恰与附子汤证相合。临床上,若舌有瘀斑者加红花、丹参、赤芍;四肢发凉加桂枝;气虚加黄芪,重用参附;痰盛重用茯苓,并加薤白、半夏。
三、心悸
章继才医案:高某某,女,48岁,1980年5月诊。心悸、心胸不舒数月,经中西药治疗罔效。今见心悸、心胸憋闷,自汗出、动则甚,易疲乏'时寒时热,颜面青紫,唇舌紫黯,苔薄白,脉沉细而弦,肢微冷。治以温阳补气为法,用:
附片20克(先煮)、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朮15克,茯苓15克,白芍l0克,桂枝6克,丹参20克,牡蛎20克,水煎服。
2剂后症状大减,6剂心胸舒畅,汗出止,寒热除。宗前方为丸巩固疗效。三月后访,诸证已愈。
按语:阳气虚弱,心下空虚,内动而悸。对少阴虚寒,心阳不振,血脉无主,神无所依而心悸者,可用附子汤温阳补气以主心神。
四、脱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唐祖宣医案:赛某某。,男,78岁,1981年2月12日入院。久有气喘,咳嗽,心悸。半月前突觉双下肢发凉,麻木,疼痛,入夜加重,疼痛难眠。3天后,双脚变为紫黑色,以活血化瘀中药及西药脉通等,症状仍不能控制,病情急剧恶化多左脚大趾溃破,流清稀脓液,剧痛难忍。经介绍入我院治疗。证见:面色青黑,表情痛苦,剧痛难忍,入夜加重,心悸气喘,下肢冰冷,色呈暗黑,双足背、胫后、胭动脉搏动均消失,股动脉搏动减弱。左足大趾伤口腐烂,流清稀脓液。舌淡苔白多津,脉沉迟无力,脉率60次/分。证属脱疽,为寒凝气滞,络脉不通所致。治宜温阳益气,活血通络。处方:
炮附片、党参、茯苓、黄芪各30克,白芍、桂枝各15克,白朮18克,细辛l0克。.
服药3剂,疼痛减轻,夜能入睡3~5个小时。上方加当归30克,再服20剂后,伤口缩小,双脚黑色渐退。继服32剂,伤口愈合,静止痛消失,胭动脉搏动已能触及。
按语:本案脱疽乃因阳虚寒湿内侵,经脉不通所致,用附子汤以温阳逐寒祛湿,谨慎调理,庶病可愈。据唐氏经验:临床常以本方加减治疗外周血管疾病,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栓塞、雷诺氏病及冻疮见手足寒和脉沉之证者。雷诺氏病加水蛭、蜈蚣、全蝎;栓塞性病变加水蛭、桃仁、红花;年老体弱酌加当归、黄芪;肢寒甚加细辛、桂枝。
五、痿证
李培生医案:李某某,男,52岁,初诊日期1962年7月。下肢缓纵不随,不能起床,已有年余,久服四妙、.虎潜之类方药无效。今上肢又渐露软弱无力之象,小便有时失禁而不能自止,大便二三日一行而无所苦,舌淡,脉虚,拟温补肾阳,强壮筋骨,通行经络之法。
处方用:附子汤加酥炙虎骨、制龟板、鹿角霜、大云、炒杜仲、蒸牛膝、桑寄生,并加大活络丹吞服。
服药三月,小便失禁已止,肢体稍感有力,但仍卧床不起。续与前方,每服并吞龙马自来丹分许(油炸马钱子、地龙),并嘱其配合针灸、按摩治疗。至次年七月来诊,已能扶杖而行。
按语:肝主筋,肾主骨,阳气虚衰而不能温煦,阴液亏乏而不能濡养,阴阳俱虚,筋骨失荣,可导致肢体弛纵不收之痿证。由附子汤加强壮筋骨,通行经络之品,可以治疗本证。
六、定时臂痛
张长庆医案:张某,女,39岁。13年前曾患产后大出血,经治血止。半年后,右上肢肩下腕上整个部位有痛感,逐渐加重,每于夜半子丑之时痛甚难忍。众医皆谓阴虚而用滋阴养血通络法久治罔效,1985年10月25日邀余诊治。现症:夜半子丑痛甚,难以睡眠,平时汗出湿衣,手足心热,恶心,舌体淡胖苔白厚腻,脉沉缓无力。证属肾阳虚衰,寒湿内生,流往经络,阻遏气血,不通则痛。治以温阳益气,除湿活血。方用《伤寒论》附子汤原方:
制附子30克(另包先煎30分钟),茯苓18克,党参20克,焦白朮12克,赤芍12克。
水煎服。1剂而痛减,连服30剂后诸症均瘥,随访至今未发。
按语:本案辨证眼目是臂痛子丑时加重,乃肾阳虚衰,寒湿凝滞之候,用附子汤温阳益气,除湿通络,阳复络通则痛止。
七、子宫肌瘤
苟鼎立医案:张某,女38岁,1987年3月6日因腹痛急诊入院。入院后诊断为:①不完全流产;②子宫肌瘤。治疗3天服中药清热理气、活血化瘀之剂而头晕呕吐,恶寒身重,药食拒进,要求会诊。患者3个月前因地上冰滑跌挫损伤,腰腿疼痛,卧床2月。月经过期未至,小腹疼痛,逐渐加重,过期至35天,阴道流血,色淡量少。头晕恶心,纳差食减,至50天,剧痛不已,前来住院。患者面色青暗,恶寒倦卧,四肢冰冷,昏晕恶心,时吐清水,药食难入,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舌青淡,苔薄白,脉沉涩。小腹有拳头大一块物,疼痛拒按,推之不移。四诊合参,辨为阳虚寒凝、气滞血瘀而闭经,经闭日久,酿成症瘕。急投附子汤加当归助阳温经、散寒止痛。处方:
附子6g,人参6g,茯苓9g,白朮12g,白芍9g,当归9g,嘱急火煎,分2次温服。
翌日复诊,自述服药后全身逐渐温暖,头晕恶心亦减,腹痛微减,惟小腹块物尚无明显变化。晨进稀粥一碗。’脉沉弱,舌淡红,皆阳气回转佳象,嘱原方照服2剂。3诊时,疼痛和块物豁然消失,饮食正常,痊愈出院。
按语:常年劳累,阳气日耗,复因跌挫损伤腰肾,阳虚不运,月经停闭,气滞血瘀,久成症瘕。本案以阳虚为本,血瘀为标,故不用活血化瘀,而用助阳抑阴之附子汤,以达温经散寒而振胞宫之功。
八、阴痒
孙长德医案:宋某,女,35岁,1982年5月10日诊。阴痒已半年余,医治无效,今来我院就诊。初拟利湿解毒之药不效'细察其症见阴痒而痛,夜间尤甚,局部可见腐烂,而流清液,少腹冷感,舌苔白滑,脉沉迟。当属阳虚阴寒证。治当温阳祛寒化湿。方选附子汤加味:
附子12克、党参、白芍各10克,茯苓20克,白朮、炒苍朮、黄芪各15克。连服3剂。外用苦参30克,蛇床子30克'煎水冲洗,腐烂处以六神丸为散外敷,每日2次。
药后痛痒大减,守方减附子为6克,又服2剂,外用药同前'药尽病愈。
按语:湿为阴邪,易伤阳气,阳虚不运寒湿,湿滞为毒,则腐烂痛痒。用附子汤温阳逐寒,加苍朮燥湿、黄芪以托毒外出'并加外洗,局部用药,以缩短病程。
九、白带
孙长德医案:赵某,女,32岁,1982年3月2日诊。白带量多二年余,经多方医治未效。现症白带量多而清稀,味腥,淋漓不断'伴腰酸,腹痛而凉,小便清长·月经二月未潮,舌淡、苔白滑,脉沉迟。证属肾阳不足,阳虚内寒。治以温经通阳,固涩止带为主。方投附子汤加味:
附子12克,白朮、党参、破故纸各15克,茯苓20克'白芍10克,肉桂6克。
连服2剂后,白带大减,守上方加吴茱萸6克,又服2剂’月经来潮,量中、色黯。经净后守上方去吴茱萸,加鹿角霜30克,又连服2剂,白带止,后以白带丸善后。
按语:白带日久,损伤肾气,肾阳不足,阴寒内盛,则带下清稀;血为寒凝,运行不畅,则月经愆期。故以附子汤温经逐寒,加肉桂、破故纸等以助肾阳,暖下焦。
十、阴挺(子宫脱垂)
权依经医案:朱某某,女,32岁,l980年3月10日初诊。患者自感小腹下坠,白带多,质稀薄,无臭味,已一年余。活动后病情往往加重,伴有小腹冰凉,腰酸,疲乏无力。西医诊断为子宫脱垂I度,宫颈糜烂I度。舌体胖质淡白,苔薄白,脉沉迟。辨证为脾肾阳虚。方用附子汤治疗:
附片6克,白朮12克,白芍9克,茯苓9克,党参6克。开水煎分二次服。3剂。
二诊:患者服上药后,自感白带减少,下坠感轻,小腹冰凉有所好转。舌脉同上。仍用上方,继服3剂。三诊:患者又服3剂后,自感病情更为好转,白带已转正常,小腹转温,腰酸、乏力亦明显好转,惟活动后有小腹下坠之感。脉转为和缓有力。继用上方,再服3剂。
四诊:患者服上方共9剂后,诸症消失,已能参加轻微劳动,小腹不再感觉下坠,舌脉亦转为正常。故令其停药观察,至今病未复发。
按语:少阴阳衰,无力系胞;太阴寒湿下注,则胞茎糜烂。用附子汤温少阴之阳而逐太阴寒湿,数投而愈。
汉中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