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人笔下的元宵节 : 辛弃疾的“灯火阑珊处”

南宋李嵩画的《观灯图》

现如今,在元宵佳节,不少人会带着全家老少一起出来玩,逛花灯、猜谜语等。这个习俗一直持续了很多年。不过,在古代,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女子都是“三步不出闺门”,只有到了元宵节和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才可以出来,观花灯或者和自己心仪的男子幽会。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元宵节也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

虽然在千百年的历史中,元宵节的内涵远比“情人节”的意义丰富,但不可否认的是,元宵节在中国传统的文学作品中,充满了诗情和浪漫。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写得怅惘徘徊,委婉缠绵。宋朝的元宵灯会热闹非凡,因此在宋代文人笔下,元宵节也呈现出不一样的浪漫风情。

欧阳修“人约黄昏后”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有一首诗《生查子·元夕》,其中“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一句写得怅惘徘徊,委婉缠绵。

《宋史·欧阳修传》记载,“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

欧阳修4岁时,任绵州军事推官的父亲去世,母亲郑氏一直守节未嫁,母子俩相依为命,孤儿寡母只得到湖北随州去投奔欧阳修的叔叔。叔叔家也不是很富裕,好在郑氏是受过教育的大家闺秀,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欧阳修自幼天资聪颖,刻苦勤奋,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以芦荻作笔,在地上学习写字。欧阳修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其叔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无以家贫子幼为念,此奇儿也!不唯起家以大吾门,他日必名重当世。”

不过,欧阳修的科举之路不是很顺,坎坷曲折,1023年和1026年两次参加科举都名落孙山。1029年春天,时任翰林院学士、开封府尹的胥偃保举,欧阳修就试开封府最高学府国子监。同年秋天,欧阳修参加了国子监的解试。欧阳修在国子学的广文馆试、国学解试中均获第一名,成为监元和解元,又在第二年的礼部省试中再获第一。欧阳修“连中三元”,春风得意,积极备战,迎接即将到来的殿试。踌躇满志的欧阳修特意做了一身新衣服,准备殿试时候穿。欧阳修在广文馆有个同学,叫王拱辰,刚刚19岁,也获得了殿试资格。一天晚上,王拱辰穿上欧阳修的新衣服,开玩笑地说:“我穿状元袍子啦!”1030年,由宋仁宗赵祯主持的殿试在崇政殿举行。没想到殿试放榜后,真的是王拱辰中了状元。欧阳修被仁宗皇帝唱十四名,位列二甲进士及第。

1031年3月,欧阳修被授任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充任西京留守推官。欧阳修抵达西京洛阳,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度过了无忧无虑、快乐幸福的时光。

欧阳修通过“八股文”应试及第,但是对死板的文风却嗤之以鼻,他凭借自己丰富的学识,效法先秦两汉的古文写法,改革当时陈腐的文风,推行“古文”。欧阳修留下了无数千古名篇。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写的歌词在当时也非常流行。据传,欧阳修出使辽国时,接待官员请来当地一位歌伎助兴,嘱咐她好好款待欧阳修。歌伎只是答应,并不多说话,大家还以为她不懂。谁知席间歌伎一开口,唱的竟全是欧阳修的词。

欧阳修不仅在文章写作上名声大振,而且官职也越做越大,先后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职,编修《新唐书》和《新五代史》。欧阳修曾以翰林学士身份兼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拜枢密副使、任参知政事。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

现在,我们再来看,这位北宋的大文学家在元宵佳节的黄昏后约的是谁呢?

宋代有“榜下择婿”的风俗,朝中高官都喜欢在新科进士中挑选乘龙快婿。欧阳修金榜题名之时,也迎来了洞房花烛之喜,1031年,他的恩师胥偃将女儿许配给他,新婚不久,欧阳修辞别家人,到洛阳任西京留守推官。可是没想到,结婚只有两年,仅仅17岁的爱妻胥氏撇下尚未满月的幼子撒手人寰。

两年后的1034年,在洛阳的欧阳修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28岁的欧阳修回京做官。这一年,欧阳修又娶谏议大夫杨大雅之女为妻,杨氏知书达理,贤淑端庄,两人相爱甚欢。没想到,仅过一年,18岁的杨氏也撒手而去。

当时,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弊病开始显现,社会矛盾日益突出。1036年,与欧阳修交往颇深的范仲淹时任天章阁待制、开封知府,他呼吁改革,并对宰相吕夷简的用人制度提出尖锐的批评。吕夷简反讥范仲淹迂腐,诬蔑范仲淹勾结朋党,离间君臣。最终,范仲淹的改革冒犯了既得利益者,受到了打击,被贬饶州。欧阳修因为替范仲淹鸣不平而受到牵连,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这年的元宵节,夷陵县城也是张灯结彩,华丽璀璨,大街上艺人们上演多姿多彩、惟妙惟肖的社火,青年男女载歌载舞,异常热闹。而此时县衙中的欧阳修孤形单影,孑然一身,心情苦闷,寂寞难耐,不禁想起了去年元宵节之夜,东京灯火辉煌,黄昏之后,月上树梢,与爱妻杨氏相依相伴,款款柔情,爱意绵绵,思妻之情油然而发,于是挥毫写下了那首传唱至今的名篇《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一年后,欧阳修娶资政殿学士薛奎之女为妻,巧的是,与欧阳修一起参加殿试而获得状元的王拱辰娶得也是薛奎的另一个女儿,两人成为连襟。后来,王拱辰的夫人去世,王拱辰又娶了薛奎的小女儿,继续做薛家的女婿、欧阳修的连襟。

欧阳修写诗调侃王拱辰说:“旧女婿为新女婿,大姨夫作小姨夫。”欧阳修娶了薛氏之后,便有了安稳的家室,薛氏为欧阳修育有五子。

辛弃疾与“灯火阑珊处”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一词中的诗句,语言含蓄婉转,余味无穷,诗人在“灯火阑珊处” 寻找到的他是谁呢?这就要从辛弃疾的人生轨迹寻求答案。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抗金将领,有“人中之杰,词中之龙”之称。辛弃疾出生于金人占领下的山东济南。金主完颜亮死后,中原豪杰纷纷起义。济南府好汉耿京揭竿而起,先后攻占了莱芜、泰安两座县城。耿京的队伍很快就发展到20多万人,成为各地起义军中最大的一支队伍。1161年,22岁的辛弃疾在济南南部山区也聚集人马2000人,加入耿京的起义军,辛弃疾担任掌书记。辛弃疾常劝耿京南归臣属于南宋,和南宋的朝廷正规军配合,一同抗击金兵。辛弃疾告诉耿京,在济南附近有一支起义军,首领是他熟悉的和尚义端,精通兵法。耿京听了非常高兴,就派辛弃疾联络义端,合兵一处。不几天,义端就带着队伍参加了耿京的起义军。没想到义端在一天晚上,趁辛弃疾不防备,偷走了起义军大印,投奔金军而去。耿京非常恼火,认为辛弃疾是和义端一伙的,要处死辛弃疾。辛弃疾辩白说:“我如果和他一伙,为何不与他一起逃跑?请您给我三天时间,让我把义端抓回来。如果到了限期我不能把他抓到,愿意接受重刑。”辛弃疾得到耿京同意,就快马加鞭向金营追去。辛弃疾抓住义端,按捺不住心头怒火,当场砍了义端的头,回营交差。耿京打消了对辛弃疾的怀疑,更加器重他。

1162年,耿京命令辛弃疾带奏表归宋。宋高宗正在建康(南京)劳军,闻讯大喜,当即召见,委任辛弃疾为承务郎、掌书记,耿京为天平节度使。在他完成使命北归途中,又传来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害、义军溃散的消息。辛弃疾率领50名骑兵直驱山东,奔入张安国的帐中,将正在饮酒作乐的张安国捉拿,并且号召耿京旧部反正。辛弃疾过人的胆略和果敢勇猛的气魄,令宋高宗大加赞赏,宋高宗任命23岁的辛弃疾为江阴签判。

1162年6月,宋高宗传位给养子赵昚,是为宋孝宗。7月,孝宗即位后的第二个月,颁布手谕,召主战派老将张浚入朝,共商恢复河山大计。并且接受老师史浩的建议,下诏为岳飞冤狱昭雪平反,追复岳飞原官,赦还被流放的岳家家属,为被贬谪和罢免的主战派大臣平反复官,一度表现出恢复失地、报仇雪耻的决心。

辛弃疾对恢复旧山河满怀信心和希望,他虽然官职卑微,但是不断上书献策,1165年,辛弃疾写了《美芹十论》给宋孝宗,详细地论述了敌我双方的条件、战术和地形等,但是没有回应。1168年,主战派虞允文当宰相,辛弃疾又写了《九议》,仍没有受到朝廷的重视。尽管这些建议书在当时深受人们称赞,广为传诵,但已经不愿意再打仗的朝廷却反应冷淡,只是对辛弃疾在建议书中所表现出的实际才干很感兴趣,于是先后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的地方官职,这显然与辛弃疾的理想大相径庭。

辛弃疾一直对朝廷抱有幻想,他曾在诗词中写道:“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一心想着“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可是事与愿违,朝廷迟迟不发出征令,他深感岁月流逝、人生短暂而壮志难酬,内心也越来越感到压抑和痛苦。辛弃疾念念不忘北伐,但当权者一直伺机排挤他,报国无门的辛弃疾,将一腔愁绪借诗词倾吐出来。

当时大宋的半壁江山都在金人的铁蹄蹂躏之下,强敌压境,国势日衰,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朝廷却偏安一隅,不思进取,沉湎于歌舞享乐。大约在1174年前后的元宵之夜,临安城内歌舞升平,花灯争奇斗巧。宫廷内的“琉璃灯山”高达五丈,乐声四起,烟火璀璨。民间也是家家灯火,处处管弦,危机四伏的南宋朝廷还在粉饰太平。

辛弃疾空怀满腔爱国之志,一身的文韬武略却无处施展。心中无比惆怅的他在这年的元宵,写下了千古传唱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他在绚烂的灯火中千百次地寻找着,不经意间一回头,却看见了一个人在灯火零落处——那个人就是他自己!

此后辛弃疾在余生40余年间,没有受到南宋朝廷的重用,或者浮现闲居,或者沉沦下僚,不得尽用其才。“一腔忠愤,无处发泄”。1180年,在湖南潭州任知州并湖南安抚使的辛弃疾,建立了一支地方军队,命名为“湖南飞虎军”,名义上是为维护地方治安,实质上辛弃疾真正的打算是为了震慑金人,并为北伐准备力量。

可是,现实对辛弃疾是残酷的。1181年11月,由于受弹劾,官职被罢,辛弃疾回到江西上饶,开始了他的闲居生活。此后二十年间,他除了有两年一度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福建安抚使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

1207年秋,朝廷再次起用辛弃疾为枢密都承旨,但此时的辛弃疾已病重卧床不起,只得上奏请辞。是年10月,辛弃疾带着忧愤的心情和爱国之心离开人世,享年68岁。(郑学富)

补白

  《水浒传》中的元宵民俗

  古典名著《水浒传》描写了多个发生在元宵节的故事,将元宵节民俗表现得淋漓尽致,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幅丰富多彩、栩栩如生的民俗年画。

  放灯

  《水浒传》第三十三回“宋江夜看小鳌山,花荣大闹清风寨”一章中,宋江来到清风寨,投奔好友花荣,不知不觉住了一月有余,腊尽春回,到了元宵节,寨上的居民都在准备欢度元宵节。书中写道:“且说这清风寨镇上居民,就商量放灯一事,准备庆赏元宵。克敛财物,去土地大王庙前扎缚起一座小鳌山,上面结彩悬花,张挂五七百盏花灯。土地大王庙内,逞赛诸般社火。家家门前,扎起灯棚,赛悬灯火。市镇上,诸行百艺都有。虽然比不得京师,只此也是人间天上。”

  这段描写体现了放灯的元宵民俗。小鳌山是人们为了挂花灯,用纸扎成的一个“小山”。关于花灯,有一个传说:古时一猎人射死了一只神鹅,玉帝闻讯大怒,发誓为神鹅报仇,要于正月十五焚烧人间,一位善良的仙女偷下凡间向人们报告了这一消息。人们在正月十五前后家家户户挂红灯,放烟火,待天兵要下凡时,见火光一片,以为火早就烧起来了,便直接向玉帝交差,人间得免一难。

  小说中写道,当晚宋江和花荣步行到清风镇看灯。花灯花样繁多,金光璀璨。元宵灯会在唐代盛况空前,唐玄宗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精美程度上都胜过唐代,灯节的时间也由唐朝的3天延长到5天。

  社火

  《水浒传》第六十六回“时迁火烧翠云楼,吴用智取大名府”一章中写道:“次日,正是正月十五日上元佳节,好生晴明。黄昏月上,六街三市,各处坊隅巷陌,点放花灯,大街小巷,都有社火。”

  社火是元宵民间的自演自娱活动。原为旧时村社迎神所扮演的杂戏,起源于隋唐,那时的祭祀活动叫“射虎”,取其以正压邪,祈求五谷丰登,人畜平安的本意。“射虎”流传到后来就变成了“社火”。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祭祀社火的仪式逐渐增加了娱乐的成分,在北方一些地方,正月十五还要几个村子聚集在一起演社火。社火里包括高跷、竹马、旱船、舞龙、舞狮、秧歌和腰鼓等。元宵节闹“社火”已成为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赐酒和“买市”

  《水浒传》第七十二回“柴进簪花入禁院,李逵元夜闹东京”一章中,通过燕青牵线搭桥,宋江见到了李师师。宋江与李师师饮酒叙谈,将入正题时,宋徽宗通过地道前来与李师师幽会,宋江等人只好躲在暗处。书中写道:“只见天子头戴软纱唐巾,身穿滚龙袍,说道:'寡人今日幸上清宫方回,教太子在宣德楼赐万民御酒,令御弟在千步廊买市,约下杨太尉,久等不至,寡人自来,爱卿近前与朕攀话。’”

  这段描写表现了宋朝“皇帝赐酒、官员买市、情人幽会”的元宵习俗。宋朝东京汴梁的元宵节可以说是历史上最繁华热闹的。元宵节宋朝君主登上宣德门楼观看花灯,与百姓同赏元宵花灯。开封府尹要出来会见民众,随从跟在后面,背着一个大布袋,里面装的都是纸币,每遇到在京城做生意的商贩,便给他们派钱,每人数十文,祝他们新年生意兴隆,这叫做“买市”。

  北宋徽宗年间,皇室还在皇城端门摆出御酒,叫“金瓯酒”,无论男女老少,还是富贵贫贱,都能到端门下受赐御酒一杯。《宣和遗事》记载了一个趣事:一女子尽情游览了京城万紫千红的花灯后,已是深夜时分,见端门前摆着“金瓯酒”,端起一大杯一饮而尽。饮酒后,竟顺手牵羊将金酒杯塞进了怀里,想偷走。她的举动被正在巡逻的禁军卫士发现,把她抓住押到徽宗面前,徽宗问她为什么要偷东西。女子从容不迫,镇定自若地说:“妾身的夫君平日管得严,我今天喝了酒,面带酒容,回家后夫君会不高兴的。我将金杯带回去,做个证物,说是皇帝御赐的酒,夫君就不敢有意见了。”徽宗听后大喜,说道:“此金杯就赠送给你。”并命令卫士将女子送回家中。

(0)

相关推荐

  • 【时令文化】灯火阑珊处,东风夜放花千树

    春风送暖,大地回春. 千家万户张灯结彩,纵情高歌欢畅达旦. 皎皎空中,明月高悬:璀璨星河,交相辉映.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热闹喧嚣从古至今. 逛灯会,赏花灯,猜灯谜,月上柳梢. 送祝福,包汤圆,吃元宵 ...

  • 灯火阑珊处的温柔守候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释"元"为始,释"宵"为夜 元宵 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 故称之为"元宵节" 亦称之为"上元节&qu ...

  • 《水浒传》里第一个元宵夜,花荣为何要派几百士兵到市镇去?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上元佳节,源远流长.翻开<水浒传>电子版,输入上元.元宵关键词,大把的结果出来.可以说,元宵节乃是这本书里过得最多的节日之一.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水浒传&g ...

  •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之美,灯火阑珊处,他邂逅的是爱情吗

    在我们中国,非常重视初一十五.在十五这天,就有上元节,中元节和下元节. 上元节是马上就要来到的正月十五,因为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夜晚称为宵,所以正月十五被称为元宵节.这一天的习俗有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 ...

  • “众里寻他千百度”,辛弃疾用这首元宵词,写尽自己的孤独与落寞

    看着高挂在树上的一盏盏红红的灯笼,翻过这一天,春节就正式过完了,大家又会投入到紧张又繁忙的工作中去. 眼前的景象,让我想起了一首流传广泛的一首词­--<青玉案·元夕>.万家灯火,街道上人流 ...

  • 明清小说中的“上元之景”

    王瑾 上元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春节序列节日的最后一个,过完了"十五","年"才能算是过完了.但这"最后一个"却是最热闹的, ...

  • 宋代文人画:心中有山水,笔下存河川

    国际艺术微刊 · 最受欢迎公众号 国内外艺术名家·绘画·摄影·书法·设计·文学·音乐 宋朝的历史地位,在很多教科书中给人的印象就是"积贫积弱",彷彿这就是宋朝历史的全部.事实并非如 ...

  • “芳草萋萋鹦鹉洲” 历代文人笔下的武汉鹦鹉洲

    <江汉揽胜图>明仇英(传). <琵琶行诗意>傅抱石 □李家海 武汉鹦鹉洲名头很响,不排除借了李白的光.李白游览黄鹤楼,诗兴大发,本拟挥毫泼墨,见了崔颢的诗,深为叹服,觉得难超越 ...

  • 宋代文人裴煜尺牍《久疏帖》#书法# #高...

    宋代文人裴煜尺牍《久疏帖》#书法# #高...

  • 纸中“尤物”——宋代文人尺牍中的罗纹笺

    宋人尺牍 宋代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崛起,使书法圈子也日渐扩大,而书法用纸方面也跟着文人的需求产生出了新的变化.一批新品种的书画用纸随之诞生,信笺纸品种中呈现出许多新的样式.而有种笺纸唐代已经出现,但是到宋 ...

  • 【马永清】四月天,你是文人笔下热闹的季节(2首)

    文\马永清 四月天,你是文人笔下热闹的季节 文人笔下热闹的季节是你 文人的语言中灿烂的景色是你 春天 你在人们的沸沸扬扬中 即将画上圆满的句号 等待着轮回 你从寒峭凛冽的冬天 承载了岁月的一段里程 你 ...

  • 宋代文人画的形成

    真正文人画的出现,应该从从宋代讲起. 宋代欧阳修.苏东坡是文人画的提倡者.他们有诗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苏东坡<与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论画不以形似为重, ...

  • 火宫殿:李渝基新钢笔画配陈先枢文(附民国文人笔下的火宫殿)

    火宫殿:李渝基新钢笔画配陈先枢文(附民国文人笔下的火宫殿) 李渝基新钢笔画< 火宫殿>55cm x 39cm 绘于2016年 火宫殿和火后街   本文原载2019年出版<长沙地名掌故 ...

  • 高居翰:宋代文人画及禅画

    我们在前面提到的传统画论认为,描绘某特定实物或景色的绘画应该在观者心中勾起与他看到实物真景时同样的思想和感受.直到1 1世纪后半叶,这个理论都还没有受到认真的挑战.然而在同一时期,有些关心绘画的人士也 ...

  • 《撵茶图》与宋代文人茶集

    沈冬梅 刘松年是南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时的画院与宫廷画师,是与李唐.马远.夏圭齐名的南宋四大家之一,兼擅人物画与山水画.画风师承李唐,而有新的杰出成就,以至明代张丑甚至将其成就与地位排在李唐等其余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