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说说通威股份——产能全球第一,硅料电池双龙头

今天说说光伏另一个巨头通威股份,成立于1995年,前身是以水产饲料、水产养殖为主。2016年,公司先后收购控股股东通威集团旗下的永祥股份(多晶硅料)、合肥通威(电池片)以及通威新能源(光伏电站),全面切入到光伏行业。

(一)公司的现状

目前通威股份已经发展成为多晶硅、电池双巨头。2020年11月,通威拓展光伏产业链,其下属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通威太阳能有限公司与天合光能分别签署《合资协议》,就合作成立项目公司并共同投资年产4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年产15GW拉棒项目、年产15GW切片项目及年产15GW高效晶硅电池项目,项目总投资额约为150亿元。

通威电池片业务公认是全球最好的,通威在光伏电池上做到的低成本与其在管理模式上的创新相关,公司通过持续降本增效、品质提升及产品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使电池非硅成本进一步下降。同时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在聚焦PERC主流技术在产品转换效率与可靠性的进一步提升和优化基础上,积极开展包括HJT、TOPCON等有可能成为下一代量产主流技术路线的中试与转化,同时保持对前瞻性技术的跟踪与研发论证。

(二)公司前景与规划

通威股份自2019年以来,营收增速创08年以来新高,从基本的财务指标来看,通威股份稳中有升。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5.55亿元,同比增长36.39%;净利润26.35亿元,同比增长30.51%。扣非后,公司净利润23亿元,同比增长21.22%。值得一提的是,通威股份去年营业收入增速创造了2008年以来新高,盈利规模明显壮大。而成本仅为行业平均水平的60%~80%,通威股份的毛利率出色。

一直以来,电池片环节就负担着光伏产业链“降本增效”的主要职责,行业内的技术迭代也多发生在电池片环节。目前,异质结电池(HJT)、IBC技术、Topcon技术等拥有更高转换效率的电池技术已经出现。为了降低度电成本,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将目光投向新技术。截至2020年4月,通威股份HJT电池最高转换效率已经突破24.6%。 当前通威已经在成都和合肥布局了两条异质结产线,合计产能约250MW。 而随着进一步降本增效,HJT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有望迎来快速增长。专家预计HJT技术的投资成本就会降到与PERC技术相当。

未来几年,光伏行业的大基调是垂直一体化。通威已经很早就开始全面布局垂直一体化,通威通过和天合的合作扩展硅片产能,有效提升各环节的市占率,提高对全产业链的控制力。

根据公司公告披露, 公司现有电池产能约20GW,其中单晶PERC电池17GW。 2020年-2023年高效电池规划产能分别为30-40GW、40-60GW、60-80GW、80-100GW,产能规模全球第一。此外公司在PERC+、TOPCon、HJT等新型技术领域均有布局,已有400MW异质结电池中试线(规划2GW),是业内规模较大的HJT产线,预计2023年HJT转换效率有望达到25%以上。 目前公司单晶PERC电池非硅成本平均为0.22元/W左右,处于行业第一梯队。未来新增产能均兼容210及以下尺寸,到2023年非硅成本有望降至0.18元/W以下。

公司现有硅料产能约8万吨,处于全球前三。其中乐山、包头6万吨新产能电价较低,生产成本均在4万元/吨以下,处于行业最低水平。根据公司规划,2021-2023年硅料产能将分别扩至11.5-15万吨、15-22万吨、22-29万吨,新增产能生产成本目标3-4万元/吨,现金成本目标为2-3万元/吨。低成本高品质硅料的释放,将使得高成本产能进一步出清,加速进口硅料替代进程。

(二)投资建议

根据光大银行预计公司20-22年归母净利润为50.87/59.71/69.03亿元(20年盈利预测包含约12亿元土地出售带来的非经常性损益),对应20-22年EPS为1.13/1.33/1.53元,当前股价对应20-22年PE为40/34/30倍,给予公司2021年合理估值水平(PE)43倍,对应目标价57.04元,维持“买入”评级。

目前公司市值2253亿,动态市盈率50.7,个人判断还是远远低估了,个人看好4000亿市值。

(0)

相关推荐